《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5篇(《昆虫衣袋》教案系列:探索昆虫世界的奇妙之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5篇。这些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态特点、分类和习性。教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观察昆虫、制作昆虫模型、进行昆虫分类等。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增加对昆虫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5篇(《昆虫衣袋》教案系列:探索昆虫世界的奇妙之旅)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

一、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这篇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个主题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怎样对小虫子着迷。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要点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语句。

五、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法布尔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演示文稿。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的口袋里常装些什么东西?(学生们可能会说装玩具、糖果等东西)那么,口袋里经常装玩具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口袋里经常装糖果的孩子呢?

有一个孩子,他的`口袋里却常常装满一些小昆虫,那么,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整体感知

1、大家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呢?(法布尔)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提示学生在介绍法布尔的时候尽量做到不看搜集的资料,而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2、《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故事?你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通过回答,帮助学生体会写人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课文围绕迷恋具体地讲了法布尔的几件事呢?(两件事)哪两件事呢?

【第一件事:一天傍晚,法布尔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第二件事: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去放鸭子仍很痴迷他的小虫子。虽然遭到了父亲的责骂,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板书:迷恋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学生初步感知围绕一个中心词选择材料进行表达]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4、5、6自然段(捉小甲虫这一部分内容)。

(1)自己小声读书,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学生交流:抓住词语一动不动地趴、静静地观察、小心翼翼、欣赏、宝贝,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的妙处,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5自然段。

(3)出示第6自然段(法布尔回家后遭到爸爸斥责一段)演示文稿,红色字体突出欢欢喜喜与怒气冲冲两个词语,体会法布尔当时欢欢喜喜的心情和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爸爸斥责法布尔的话。

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处?

[学生感知对比衬托进行表达的效果]

2、自由读2、3段。

(1)通过读课文,你对法布尔又有哪些了解呢?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2)师:这一部分作者在写时,仅仅提到三天前、终于学习课文4、5、6自然段的方法,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回家被妈妈批评了,他只有一声不吭。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把鸭子赶到湖边,就悄悄地蹲在草丛中,寻找、观察这只纺织娘,常常忘了自己还要赶鸭子了。

(3)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实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4)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教师扮演妈妈,焦急地喊:法布尔,你在哪儿?

学生注意的表情,加上动作回答喊: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孩子,你是怎么捉到它的?

教师和多名孩子对话。

[教师把这一部分对人物的感悟设计为活动,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3、课堂小练笔。

(1)教师:从刚才的对话中,我发现你们都深深体会到法布尔捉纺织娘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捉到后他是多么开心。现在就用我们的笔帮法布尔把这段经历写下来吧。

注意用上刚才的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3)交流,评议。

重点评议是否写出动作,能否用妈妈这个角色衬托法布尔。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3

一、设计理念

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浓厚兴趣,去感受和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从而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

二、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这篇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迷恋,通过两件主要的事件写出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让读者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如果你看到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贪吃);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贪玩);可是,竟然有个人的口袋里装满昆虫,你认为他——(爱昆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谁?(法布尔)我们赶紧走进课文,继续去认识法布尔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迷恋昆虫)

2.看,课文一开头就写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样讲的。

3.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4.从哪两个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无论、还是)

5.口头造句

(三)品读课文

师:是啊,法布尔对大自然里的昆虫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课文告诉我们,法布尔迷恋哪两种昆虫呢?

生:纺织娘、小甲虫

师: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法布尔是一个对昆虫非常迷恋的人。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法布尔捉纺织娘和观察小甲虫的呢?

生:捉纺织娘(2、3)

观察小甲虫(4——6)

学习第2-3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捉纺织娘”。听清要求,请你们自读课文第二至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三天前听到的声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寻找。

我们再仔细品味,哪些词语可以更加生动地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三天前”、“终于”)

师: 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读句子

师: 法布尔被纺织娘美妙的歌声吸引了,为了捉到它,三天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吃尽了苦头,法布尔对纺织娘多么着迷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 齐读句子

师: 你们还能从这两句话的什么地方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 我还从“动听”、“歌唱家”中体会到他对昆虫着迷了。法布尔太喜欢这只纺织娘了,已经把它当作是人,是会唱动听歌声的歌唱家了。我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 跟他学!

生: 齐读句子

师:(出示纺织娘图)

瞧,这就是让法布尔魂牵梦萦了三天的纺织娘。它是生活在草地里的善于跳跃的昆虫,它的后腿粗壮而有力,稍有动静就会跳得老远,很难逮到它。

师提问:你们能想象一下,法布尔为了捉到这只纺织娘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生1:草丛中有小虫子叮咬法布尔,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一动不动地强忍着

生2: 法布尔发现了纺织娘,猛地一扑,可纺织娘蹦走了,法布尔摔破了膝盖

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描述中好像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为了捉到自己喜爱的虫子,法布尔可真是费了不少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吧!

生: 齐读句子

师:这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真漂亮!难怪法布尔会高兴地对妈妈喊着——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捉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为了捉到这只能唱动听歌曲的歌唱家,法布尔坚持不懈地寻找了三天,难怪他会高举着纺织娘,对妈妈大声炫耀到———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捉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经过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此时,你就是法布尔,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高兴,激动,兴奋……

师:法布尔就是这么高兴,这么激动,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妈妈,一起来:妈妈……(指导读出兴奋和高兴)

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时间去寻找他心爱的纺织娘,也可以为了观察虫子,一整天都趴在阴冷潮湿的池塘边,一动不动。

2.请同学们认真默读4-6自然段,看看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读把他对昆虫的浓厚兴趣表现出来。

3.生默读、勾画、练读

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谈体会。

我从“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1:他“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地很仔细,只有对昆虫很着迷了,法布尔才能够克服周边的一切困难全心全意地观察。(师随即勾画句子和词语)

生2:这个句子中的“趴”也说明法布尔观察地很仔细。法布尔深深地迷恋着昆虫,甚至在杂草丛生、阴冷潮湿的池塘边,也要趴在地上细心观察,生怕错过了什么!

4.师:法布尔如此细心地观察,那他可能会看到哪些昆虫在干什么?

生1:蚂蚁搬家

生2:蜜蜂采蜜

生3:蜘蛛结网

师: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世界却是奇妙的,难怪法布尔会这么着迷。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再去看看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齐读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迷恋。

生:我从“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拾起甲虫的动作很小心,生怕弄伤了它。

师:你能来表演一下法布尔拾起甲虫的动作吗?

生:表演

师:孩子们,从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么是“小心翼翼”了吗?

生:“小心翼翼”就是动作缓慢,丝毫不敢松懈

师:生活中,你们会小心翼翼地做什么事情?

生1:我会小心翼翼地拿鸡蛋。

师: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鸡蛋打碎了。

生2:我会小心翼翼地洗碗。

师: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师:看来,对自己手里的东西很在乎时,我们做事就会小心翼翼。法布尔就是因为太喜欢这只小甲虫,生怕弄伤了它,所以他才会小心翼翼地——

师:还有哪些地方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生:我还从“欣赏”一词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法布尔已经不是简单地看甲虫,而是非常认真、仔细地观察甲虫。

师:生活中,我们会去什么地方欣赏什么呢?

生1:我们会去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

生2:我们会去音乐厅欣赏动听的音乐

生3:我们会去电影院欣赏精彩的影片

师:哦,原来“欣赏”就是带着喜爱的心情观看美好的事物。法布尔已经把观察虫子当作是欣赏美好的事物,可见他是多么迷恋昆虫呀!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指名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珍珠一般的“宝贝”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中却是“宝贝”,这都说明他对昆虫的迷恋。

生:齐读句子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的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生:我从“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来了”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的.口袋里装着心爱的虫子,他心满意足,很高兴的样子。

师:法布尔借着放鸭子的机会观察虫子,天黑了,才回来,难怪爸爸会怒气冲冲地吼着——

生: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老是捉虫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给我把这些无用的玩意儿扔了。

师:法布尔只有这一次是因为观察甲虫被爸爸训斥吗?你从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为观察虫子被爸爸训斥

师:是的,但哪怕是这样,我们的法布尔却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虫世界中,难以自拔。这部分课文,我们从法布尔观察和捉虫子的神态、动作以及爸爸对他的态度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的迷恋。一起来读第四到六自然段。

师:在法布尔的眼中,所有的昆虫都是那么可爱,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么美好,那么神秘,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

师:法布尔的世界只有昆虫,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观察、研究昆虫,他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昆虫。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法布尔出生于贫农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却凭着自己非凡的钻研精神和坚毅的性格坚持研究昆虫。到了87岁高龄,依然拖着他病弱的身体坚持研究写作。他所著的《昆虫记》一共有200多万字,包括219篇,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至今,《昆虫记》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装满了沉甸甸的昆虫。这也是我们课题的由来。(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法布尔的口袋装满了昆虫?

生:因为法布尔从小队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迷恋昆虫……引读:难怪后人为了纪念……沉甸甸的昆虫。

师:法布尔的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了什么?

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细心观察、认真、不放弃……(板书)

(回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抓住关键词,概括全文)

(四)回顾并总结全文

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法,概括全文。

(五)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

法布尔 无限的好奇心

迷恋

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细心观察、认真、不放弃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4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认识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伸出手跟我一起写下他的名字

2、童年时代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小就着迷昆虫,兴趣浓厚)这种难以割舍的兴趣爱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着迷,迷恋,痴迷)【板书:痴迷】

3.课文写人,人物的情感是需要事情加以烘托的。回忆一下,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情记录下法布尔对于昆虫的着迷、迷恋甚至是痴迷呢?

(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5、究竟是怎样的痴迷,帮助法布尔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熟悉的场景中,去找寻答案。

二.自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标的学习:

(1)、默读课文,在你感兴趣的场景里找出表现法布尔昆虫痴迷的语句和词语,体会背后的思想情感;

(2)、边悟边写,把你的思想感受留在书页上。

(1)、默读课文,在你感兴趣的场景里找出表现法布尔昆虫痴迷的语句和词语,体会背后的思想情感;

(2)、边悟边写,把你的思想感受留在书页上。

三.精读品悟

我们跟随小法布尔的脚步,一起将目光聚焦到捉纺织娘的画面中,通过你刚才的阅读,能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吗?

★抓纺织娘

◇“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是的,法布尔真是纺织娘的知音,竟然从她的叫声里听出美妙的音乐,了不起,谁来读一读。(找一中等生)

师:确实法布尔比较高兴,但他到底有多高兴?我们从课文中看一看。

生:三天时间寻找的。

师:在这三天里,他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究竟做了些什么?

也许,第一天早晨,小法布尔在花丛中——(仔细地寻找会唱歌的虫子)花丛上沾满了露水,露水打湿了法布尔的衣裳,可他一点也不在意,他还在——

也许,第二天中午,骄阳似火,汗水刷刷地往下流,小法布尔把耳朵凑近花丛,不小心被小虫子咬了几口,好疼!法布尔会——(揉揉伤口,继续专注地倾听,找寻)

第三天,他早早地来到来到花丛,看见那只等待已久的纺织娘了,刚要靠近,纺织娘飞走了,这时的法布尔有没有放弃?(没有)法布尔———(依然耐心地守候着)

师:今天晚上。终于被他抓住了。此时,法布尔心情(很高兴)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份喜悦。

师:你从这“三天”法布尔所做的事情上,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师:一种及其平常的昆虫叫声,,在法布尔听了却是那么动听;一只非常普通的纺织娘,法布尔足足探寻了三天,多浓的兴趣,多深的坚持,这就是———痴迷。

带着这份痴迷,再来读读第三小节。

﹡﹡﹡﹡﹡﹡﹡﹡﹡﹡﹡﹡﹡﹡﹡﹡﹡

师:刚才我们从法布尔捉纺织娘这件事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那么从捉小甲虫这件事上,有没有让你感受深的地方。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生:通过“敏捷”,可以看出法布尔捉虫子动作迅速,十分熟练,已经和昆虫打成一片了。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在文中找一找。(生读)

师:多小呀?(比樱桃还要小)哎呀,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么小的甲虫,你也能发现。

(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说这只小甲虫的特点。

师:你觉得这只小甲虫漂亮吗?那你读一读。(指名读)看来,你也喜欢上这只小甲虫了

师:法布尔和你一样发现了这只小甲虫,还捉住了他。好好看一看,法布尔怎样对待小甲虫的?

◇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师:看到法布尔得到了梦寝以求的小甲虫,抓住几个几个动词去认真地品一品。(生自由读)

师:你体会到什么?读。(指名读)

师:法布尔称小甲虫为小宝贝,谁称你为小宝贝?

生:只有父母会称自己的孩子为小宝贝,我们还可以称自己最喜欢的,别人不能碰的东西为宝贝。在法布尔眼里他的宝贝竟是?

生:小甲虫。

师:这几个动作词语让又怎样的体会?(显示出对甲虫的喜欢)谁来读?

生:指名读。

师:再小心翼翼些。

生:读。

师:它可是法布尔的小宝贝,你还可以读得再兴奋些(指名读)

师:他这样地呵护这个小宝贝,因为他对这个小宝贝已迷恋了,已被它迷住了,而他觉得看到这个小宝贝是他最快乐的事儿;

师:(出示法布尔鼓鼓囊囊的口袋)大家猜猜,她的衣袋里可能会有什么?

师:第五小节作者具体写了法布尔捉甲虫的经过,那为什么不把他是如何让捡贝克和石子也写具体呢?(引导生看板书)

师: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写作文时,所写的内容一定要和文章的中心中心紧密联系。从法布尔捉甲虫的一系列动作中和如何对待小甲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大家完整地把第五小节读一读。

﹡﹡﹡﹡﹡﹡﹡﹡﹡﹡﹡﹡﹡﹡﹡﹡﹡

师:刚才我们通过捉纺织娘,捉小甲虫这两件事情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文章还从那些方面写出他对昆虫的喜爱?

生:我通过“满载而回”,“甜滋滋”看出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师:“满载而归”,这里读zài,“载”的意思是(装),当它表示“装”的意思是就读第四声。你认为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是什么?(昆虫,贝壳,石子)

师:除了我们可以看得见的,还有我们看不到,却能感受到的,触摸到的。(喜悦,兴奋,痴迷)

生:我觉得这段印象深刻。“母亲也在一旁……垃圾堆。”因为他很喜欢小虫子,母亲让他丢了,他哭了,看出他喜欢虫子。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

师:讲的真好。如果是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可以随手进垃圾堆,可是法布尔却很不情愿地把这些小宝贝?

生:放进垃圾堆。

师:他是放进去的。不是扔,用扔可以吗?(生议)

师:,一个放字,你感受到什么?(比较两个字)

师:想一想,法布尔是怎么放的?(很不情愿,轻轻地,小心翼翼的,)

师:对了,能读出法布尔把小甲虫小心翼翼地放进垃圾堆吗。(第9小节)

生:指名读。

师:舍不得啊,舍不得,谁再读。(你读的真小心呀)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法布尔的感情在随着小虫子在变化,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就高兴,失去了,就伤心。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围绕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一种极度的迷恋,就是一种痴迷。

师:还有谁来读读你印象深的地方。

生:我从第8小节的撑破裤兜,看出他喜欢小甲虫,还有前面说到的纺织娘等。说明他每天都抓了许多的小甲虫。

师:他每天都这样。当然不止小甲虫,还有前面说到的纺织娘等,是不是这样。其实,父母是担心他的小手中毒,所以才责怪他,还有吗?

生:第10小节给我印象最深,我把它读一读。“可是父母他责骂……偷偷地玩。”因为父母责骂他了,但他没听,仍把衣袋装了满满地,自己偷偷地玩,说明他确实很喜欢昆虫,迷上了昆虫。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玩。

师:这里“没用的玩意儿”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引用父亲的话,父亲认为昆虫没有价值)法布尔认为没用吗?说明了什么?(时间机动)

师:他会怎么玩呢?(观察,研究,思考,聊天)

师:父母的责骂他丝毫不顾,依旧沉浸在昆虫的世界,这里面的乐趣只有他自己知道。你在法布尔身上看到了什么?(痴迷,执着,专注)他对昆虫是何等的痴迷呀。再读一读这句话。

四.总结提领

师:刚才我们从捉纺织娘,捉小甲虫的动作描写和情感态度的变化当中,感受到法布尔对于昆虫的痴迷。(指板书)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0小节,走进法布尔的世界。(听录音,或默读,或跟读)

师:同学们,这些小昆虫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法布尔的手,引领着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法布尔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深。在法国文学界,文学大师们推选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家侯选人。他用毕生精力完成著作《昆虫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昆虫记里的一段文字,想不想看看。

(出示:《昆虫记》的一段文字)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生议论)

师:正是通过法布尔细致地观察,才能将昆虫写得有滋有味。让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雕像。

(出示法布尔雕像)

师:后人为了纪念他,特意塑了个高高鼓起的雕像。法布尔天天、月月、年年如此。作者说这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昆虫吗?你们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说。(出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多昆虫,还塞满了)师:法布尔的衣袋装着多少的眼泪,多少的迷恋,多少的执着与多少的梦想啊?同学们,这是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5

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装满昆虫的口袋》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二、说教学目标。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其中的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一个词语“迷恋”,围绕着课文中的两件事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紧扣中心,先让学生学习与课文中心紧密联系的第2、3自然段,感受“着迷”;接着学习第4至6自然段,感受“迷恋”;最后在交流资料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感受“痴迷”,使学生认识到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喜欢,最后已无法摆脱。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立体解读文本,又是以“突出重点,紧扣中心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感受着迷。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喜爱昆虫、昆虫迷)由课外资料入手体会能成为昆虫学家身上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接着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通过法布尔童年的两件事走近法布尔,到底他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从而进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潜心会文,体会“着迷”。

1.教学第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教学中,我抓住了重点的句段。如:“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着迷了。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及时体会他身上具备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之后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三)品读体会,感悟“迷恋”。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第三大段我就从这一方面去努力。在教学时,我先学生采用2、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

在教学“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句时我先出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细细品味,是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四)拓展阅读,深化“痴迷”。

简介法布尔一生最大的成就《昆虫记》以及昆虫史诗对他的赞颂,又使学生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此时,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又回到课题,解决了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一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延伸,这个口袋里还装满了什么?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其他类似内容

1保护眼睛的小班教案5篇

保护眼睛的小班教案5篇

《保护眼睛的小班教案5篇》精心收录了针对小班学生的视力保护教学案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视觉,培养良好的...

查看剩余 84% 保护眼睛的小班教案5篇

2《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本文将介绍《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的五篇相关内容。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

查看剩余 78%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3《我们的地球》教案5篇

《我们的地球》教案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地球》教案5篇,这些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

查看剩余 70% 《我们的地球》教案5篇

4两小儿辩日的教案5篇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案。通过这些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锻炼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

查看剩余 74%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5篇

5《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最新5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最新5篇

最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备受关注。这个教案以荷叶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荷叶的特点、生长环境...

查看剩余 8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