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教案5篇(孤独的牧羊人:5篇精彩教案,引领孩子走向成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孤独的牧羊人》的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冒险故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这五篇教案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提升阅读和思考能力。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5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1

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的歌唱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唱歌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歌来,特别是幼儿期,对歌曲的需求更是强烈。因此,幼儿园歌唱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歌唱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歌唱家,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发情感的能力。

这次参加平湖市南湖之春选拔赛活动,我选择了大班的歌唱活动《孤独的牧羊人》。这是外国电影《音乐之声》里的一首插曲,歌曲原歌词是根据译文而来的。由许卓娅老师选取一小段重新改编,歌曲欢快、诙谐,调整后的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让幼儿感兴趣,较容易理解。歌曲中一小节内音域跨度为5——5、6——6,且多为十六分音符,相对来讲曲调较难。于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制定了适宜幼儿的音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大胆尝试唱歌曲中趣味的衬词。

3、在歌唱过程中提升歌唱表演及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本次活动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特点,获得歌唱的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活动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练声、回音游戏、感受歌唱、初步学唱、完整学唱 、多形式歌唱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前面的环节是为了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发声练习可以让保护幼儿的嗓子,让声带为学习歌曲做好生理上的准备,回音游戏用了歌词中的一些节奏和衬词,在潜意识中帮助幼儿感受衬词内容、节奏,让幼儿学起歌来更轻松。

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模仿牧人、老山羊、小山羊等不同角色,变化自己的音色进行演唱,让孩子在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教学中通过趣味性“小果子”图谱的直观感受,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节奏与歌词的关系,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符时值和八度大跳的感觉,使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轻松地掌握衬词部分。活动中还积极采用与老师的互动对接,使幼儿在主动接受熏染的状态下,体验歌词中有趣的“衬词”带来的快乐。

反感觉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整个思路和环节比较清晰,但是我的语速还是稍快了些,有些地方领唱时速度有点快,没有和孩子保持一致,感觉自己的激情还不够,有时侯可以比孩子们更高昂一点,更夸张一些。在许多细小的环节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需要自己慢慢揣摩和领会。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2

设计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感悟作品获得美的感受。本节课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音乐,借助“影视歌曲”作为载体,运用学生最为熟悉的动漫音乐作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的感受、体验影视音乐的作用,拓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

教材分析:

《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曾获得第38界奥斯卡5项金像奖。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的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学情分析: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大量的音乐欣赏积累,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本节课“影视音乐”作为知识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设计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上,因此,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音乐剧、约德尔唱法等”?并帮助学生积累经典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影视音乐的分类:影视歌曲(片头曲、片尾曲、插曲)

影视乐曲、音乐剧、约德尔唱法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启发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悟;能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充分感受影视音乐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感受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年级:三年级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用掌声表示一下你有多喜欢!”(掌声热烈而持久足以表明你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师:老师说一句动画片中的台词,请大家说出是哪部动画片中的?是谁说的?师:“嗨!海绵宝宝!加油啊!”“悟空,休得无礼”“妖怪,你哪里走!”生:派大星唐僧孙悟空等。师:想不想看一看?

2、老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段,通过“无声画面”和“有声画面”的对比,导入新课——————影视音乐。师:“同学们,通过有声画面和无声画面的对比,你觉得哪个更好看?谈一谈你的理由?生:略师小结:同学们刚谈到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加上音乐好看呢?是因为作曲家在作曲时,也是尽力把音乐形象(比如孙悟空与妖怪打斗的激烈场面)与画面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形成比较精确的音乐与画面的对位。因此,一部没有音乐的动画,就像一个说话没有表情的人一样,让人觉得单调、无味,动漫中缺少音乐,就像是人缺少灵魂一样重要。因此,光有精美的动画制作是不够的,只有配上美妙的音乐才能满足我们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需求。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出现在电影或电视剧的音乐,我们把他称为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又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乐曲,影视歌曲又分为:片头曲、片尾曲和插曲。接下来我们在来聆听一首电影插曲《孤独的牧羊人》。

创设意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漫音乐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1、初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师:“边听边想想:这首歌曲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生:音乐轻松、愉快、充满活力(活泼、欢快)

2、老师讲解作品出处师:首先这首歌曲是一个影视歌曲,它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音乐之声》又是一部音乐剧,曾获得第三十八届奥斯卡五项金像奖,影片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妻子早年去世,留下了七个调皮的孩子,为了调教好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女教师,叫玛丽亚,这位女教师能歌善舞,非常喜爱这些孩子。她教他们唱歌、跳舞,他用音乐唤醒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最终和七个孩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是玛丽亚带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戏时演唱的歌曲。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段精彩的木偶戏!

创设意图:初听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观看木偶剧视频:播放电影视频《孤独的牧羊人》师:“同学们,看完木偶戏,你觉得这段木偶戏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引起我们哈哈大笑?生:(一起讲讲风格特点:很好玩、幽默、风趣、滑稽)(“来伊噢都”)师小结:正是由于木偶戏中木偶们生动滑稽的形象以及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边歌唱一边表演,才使得歌曲的风格上更加诙谐幽默,这就是“音乐剧”,“音乐剧”就是用唱歌和舞蹈来演故事。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来伊噢都”)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这段音乐,并在(“来伊噢都”)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创设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木偶剧视频,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歌曲幽默、活泼、诙谐的特点。并通过木偶剧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剧?

4、复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学生体验什么是约德尔唱法?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师小结: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歌曲具有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伊噢都”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这种演唱又被称为“约德尔”唱法,它的特点是:真声和假声不断的交替,一会高八度,一会低八度,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音响效果,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牧羊人正是用了这种“约德尔”唱法,一边放牧一边歌唱,使得大家都听到了他嘹亮而美妙的歌声,他用歌声向人们传递着快乐。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种唱法。

5、学生参与体验“约德尔”唱法

学生跟老师学唱“来伊噢都”。创设意图: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理解什么是约德尔唱法?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

6、分角色演唱歌曲(第一段与第二段角色互换)学生分为:王子、农夫、餐桌旁边的人们、喝啤酒的男人们、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老师扮演牧羊人唱“来伊噢都”,可以互换。目的是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风格,激发学习兴趣。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体会了真假声的混合演唱,虽然在短时间内还存在音准的问题,但是,老师依然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的快乐。创设意图: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共同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风格,同时激发学生歌唱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延伸

师:《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中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歌曲,《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是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时的情景,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段音乐!

师小结:从玛利亚和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歌声和表演中,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部影片以外,还有很多经典的电影音乐,比如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插曲就很有感染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播放电影插曲《地球上的星星》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渲染特定的环境等等)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乐曲的色彩比较暗淡、忧伤等等)

师讲解: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的印度男孩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他伤心、孤独、沮丧,觉得被亲人抛弃了,因此他不再和任何人说话,他把自己的心完全的封锁了起来,这段音乐就是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3、播放《地球上的星星》第二片段

4、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乐曲的情绪比较热情、欢快等等)

师讲解:这段视频是一位新的美术老师选择独特的方式跟孩子们见面的情景,他的突如其来,用欢乐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加上动感十足的音乐和这位美术老师滑稽风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音乐在这段影片中起到了渲染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以及刻画了美术老师“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推动了影片剧情的发展。

创设意图:通过欣赏《哆来咪》、《地球上的星星》音乐片段,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知识的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运用经典音乐的听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渲染特定的环境发展等等)。

五、小结本节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歌曲,更加突显出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中的音乐常常比电影画面有更重要的作用,做着“镜头不能表达的意境”和展现电影画面常常不能表达的内容。音乐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渲染特定的气氛、帮助和推动剧情的发展,突出影片的主题,这只是影视音乐常见的几个作用,以后同学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会发现他的作用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多聆听好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听赏水平。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重点难点

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环境与材料

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

一次备课

一、看图讲故事

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

[1-2]小节:“草地上走来四只羊”。熟悉舞蹈音乐及动作结构,学习跟随音乐跳集体舞。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牧羊人大步走来”。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21-23]小节:同[5-7]小节。

[24]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配乐器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三、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

2、请幼儿做指挥,进行演奏。

反思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音乐以木偶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并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这首音乐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衬词部分,诙谐、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出发,木偶剧的欣赏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剧间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剖析音乐内部结构,找出幼儿的兴趣点——衬词进行模仿、创造,并帮助和引导他们领悟到音乐的深层结构(这首音乐表现的是牧羊人和羊群们之间的事情),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课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独的牧羊人》向幼儿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画面:一个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为什么他的歌声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就是因为他的羊群们为他的歌声进行了伴唱,这句是其中的衬词部分。于是对衬词的学习便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单单学习衬词的演唱,形式过于单一,再继续深入挖掘其教材,我们会发现,原来可以赋予衬词相应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声和小山羊的歌声。从两种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发,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对音乐理解的升华部分。让幼儿在学习掌握衬词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迷津”了。

从幼儿的情感体验来分析,与教师合作完成一样东西,便是一次愉快的体验,由此也可以达到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师幼师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将成为歌唱艺术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对此活动教材的粗浅分析,并在基础上做的一些艺术处理。可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1.概括牧羊人的精神。

2.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标出段落层次。

3.练习默读,了解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4.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5.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6.通过课外写作,体会故事主旨以及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目标确定

1.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3.理解人物形象。

4.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考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生齐答:植树的牧羊人。)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位植树的牧羊人做了什么事情?请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描述牧羊人的语句、描写高原情况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二)理清结构(10分钟)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2.师:请依据PPT上的情节概括,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师:作者叙述了高原的变化,是为了展示牧羊人的形象。请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并提醒要结合具体的描写。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大家齐读首尾两端,感知牧羊人的形象。

(四)理解主题(10分钟)

1.教师出示资料,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3.女同学读课文,男同学读资料,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3分钟)

你要采访的对象是不是一位“种树”的人呢?请你修改你的提问提纲,进行实际采访,然后为你采访对象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4分钟)

1.师: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并说一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师: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七里香的小说人物。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二)小组讨论(15分钟)

1.师:现在进行分小组讨论:我们今天如何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生展示(20分钟)

1.教师指名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写的短文。

2.教师进行主持、纠错。

(四)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的采访稿,将它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5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乐曲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

2、通过为歌曲创设情景,表现童话般的意境,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3、体验美国乡村歌曲的唱法,了解音乐剧的知识。

二、教学难点:

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歌曲不同的情绪。

三、教具准备:磁带 CD PPT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听《do re mi》踏步拍手进教室。

b、练声曲:《do re mi》

师:同学们,do re mi fa sol la si是我们的音乐小伙伴,一起来唱一唱“do re mi”,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符,一起唱起来吧!

(学生演唱《do re mi 》)

2、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a、导入:

师:真棒!哪个同学知道这首歌曲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呢?

生:《音乐之声》。

师:对!它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国电影,由同名音乐剧改编,曾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音响等五项大奖!那它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家庭教师和七个孩子的故事……

师:说的很好!这是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真实故事,善良美丽的见习修女玛丽亚,来到退役海军军官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女教师,她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7个调皮的孩子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爱情。刚才同学们所听到的这首《哆来咪》就是这名女教师与那7个孩子所演唱的。

2、初听:

师:很好!那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孤独的牧羊人》,边听边想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诙谐,幽默,欢快。

师:真好!那在影片中,它描写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在做木偶戏表演。

1、复听:

2、师: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表演吧!

再想想歌曲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几句?

*观看影片中木偶戏的片断

生: “来咿噢嘟。。。。”一会儿高音,一会儿低音。

师:你可以简单的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真假声的交替唱)

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学生拍手唱衬词)

师:好极了!其实这是一种叫作“蓝色约德尔”(yodel)的乡村歌曲唱法。

它的特点是真声、假声不断的交替,一会儿高八度,一会儿低八度,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音响效果,让人觉得特别有趣。

我提议我们一起来为这段木偶戏配音,唱一唱这几句,好不好?

生:好!

*一边观看木偶戏,一边唱一唱最有趣的几句。

4.学习歌词:

师:那木偶戏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为什么叫他孤独的牧羊人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朗读PPT第一段歌词)

生:只有他一个人在唱歌。

师:恩,那后来呢?他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朗读PPT第二段歌词)

生:欢快!不孤独了,因为有许多的人都在听他唱歌了。

师:很好!让我们再看下去。

(朗读PPT第三段歌词)

5.了解歌曲旋律: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快乐的牧羊人吧。一起来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6.再听《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全曲

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段落,听听看全曲主歌部分一共有几段?

三、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就快接近尾声了。在今天的旅途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生:了解了音乐剧……

师:修女玛丽亚用音乐唤起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如果你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那么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最快乐的人!

让我们唱着《do re mi》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

(唱着《do re mi》,离开教室)

★其他类似内容

1安全危险的雷电教案优秀5篇

安全危险的雷电教案优秀5篇

当然可以,请见下文: --- 《安全危险的雷电教案优秀5篇》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强大而又不可预测的天气现象,其对人类生活和财产...

查看剩余 86% 安全危险的雷电教案优秀5篇

2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模板5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模板。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西沙...

查看剩余 70%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模板5篇

3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参考5篇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参考5篇

本文为大班科学教案的参考,主题为各种各样的桥。通过这些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悬索桥、拱桥等,并通过...

查看剩余 75%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参考5篇

4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5篇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和原理。通过这些...

查看剩余 82%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5篇

5《小小的船》教案优质5篇

《小小的船》教案优质5篇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优质的《小小的船》教案。《小小的船》是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描述小船在大海中的冒险旅程,寓意着...

查看剩余 77% 《小小的船》教案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