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材料通用6篇(家庭之光:6篇感人事迹,温暖心灵)
本文主题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通用6篇”,将介绍六个感人至深的家庭事迹。这些事迹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1
桑士远老师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大庙中心校任教,工作中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单位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志。其妻子孙莉莉
同志在大庙中心小学任教,两人自1998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身居农村的人民教师,桑老师夫妇深知其任务的艰巨责任重大,针对农村学校校的一些具体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努力工作早到岗晚下班,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赞扬。在他们的执著下,桑老师20xx年获得“太和县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称号”和“阜阳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20xx年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xx年被评为“太和县感动校园人物”近几年他辅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奖,孙老师更加优秀,自踏上教育岗位一直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在全镇举行的质量检测中,连续13年荣获第一名,经常受到领导的表彰。
二、勤俭持家,弘扬家庭美德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桑老师夫妇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她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20xx年桑老师的父亲重病,四年先后住了几次院,后来几个月卧床不起,母亲又体弱多病,照顾病人的重担压在桑士远夫妇身上,每天放学后,一个照顾老人病人,一个照顾小孩。人说床前白天无孝子,可桑士远夫妇一直坚持到父亲去世。
三、义工奉献,夫唱妇随
近几年学校发展迅速:教室、实验室、电脑室、学生宿舍、教室住宿楼、水冲厕所等水电齐全经常需要维护,桑老师毛遂自荐,主动担任此任。灯泡不亮了,喇叭不响了,水龙头不流水了,下水道不通了,他是有求必应,利用课余时间或晚上加班维修。有时活紧到吃饭时,孙老师带着儿子把饭送到工地。有人曾这样议论过他们家:这家真傻,义务劳动还“全家总动员”。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才换来了喧嚣校园的灯火通明、涓涓细流。
综上所述,桑老师家庭事迹典型,各方面表现突出,特评他们家庭为“最美家庭”,同时也愿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为最美家庭,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我校付来英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能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担任学校总务工作,能立足学校实际。学校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发扬不怕吃苦,务实开拓的精神。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规范班级管理,强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用博爱的心培养学生
她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用一颗善良而博爱的心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赞扬。在学校的工作考评中,经常被评为优秀。能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在每期的检测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和留守生,她给予的'爱更多,投入的情更浓。班级有一个学生家庭非常贫困,奶奶半身不遂,父母离异,他小小年纪就品尝着生活的艰辛,为了帮助这位学生走出困境,她倡议全班同学为他举办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共捐了40多元钱和一些学习用品。还在班里开了特殊会,组织了“帮扶小组”,每天都安排学生到他家去帮忙做家务。从这一系列的活动
当中,不但帮这位同学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其他学生也学会了团结互助,奉献爱心。
二、勤奋工作,甘于奉献
在工作中,她能坚持做到每天早来晚走,和学生在一起亲如手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自己的德、识、才、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我深切的感到,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在她二十几年的工作中,有无数次的两难,工作事业与家庭,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问心无愧。她都能以工作为重。为了所有的孩子,有很多的时候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稚嫩双眼,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驱使她选择了她的学生,为了学生放弃了家庭的许多。有很多次自己孩子,爱人生病她都把他们托付给别人,坚持到校工作。本人患颈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咽炎,也从未影响工作。再苦再累她都咬紧牙关顶住。当她看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她感到无比的欣慰。为了事业,宁愿奉献,尽展教师风采。
三、刻苦钻研,真情奉献
在工作期间,她一直能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结合当前的学生实际情况,向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懂,学会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次都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不断地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她能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中去,如“国培”
的学习等。她的辛勤工作换来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在教学工作上的认真及对学生的关心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她更深刻的意识到:是这三尺讲台,给了她那么多的心动和灵感,赋予我人生那么多的提示和意义,感受到了那么多自我升华的愉悦。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勇于站排头,树立一种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为培养跨世纪合格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献身教育,无悔今生”。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2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汪顺土和王春梅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xx年,汪顺土王春梅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汪顺土与王春梅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汪顺土,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xx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让汪顺土欣慰的是,婆媳关系这个千古难题,在他们家却不用烦扰。18年来,他的妻子从未与公婆拌过嘴红过脸。他的母亲今年63岁,父亲67岁。20xx年父亲患了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父亲出院后,他们便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汪顺土是个大孝子,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他不惜代价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工作多么累,压力多么大,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父亲能早日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王春梅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儿园的事情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微薄之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关照下,汪顺土的父亲如今已经能够左手拿勺吃饭,拄着拐杖去遛弯了。
汪顺土的弟弟20xx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王春梅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汪顺土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xx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汪顺土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汪顺土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顺土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汪顺土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3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勤县小霞家庭多年来践行勤俭持家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勤俭持家”这一传统美德。
践行勤俭持家理念
小霞一家人实实在在地把勤俭节约落到了实处,一分一厘,一钉一铆,一草一木,都合理利用,把钱花在刀刃上。她的两个女儿,衣着朴素大方,从不乱花零花钱,不与人攀比。穿旧的衣服拿去当抹布、做成凳子垫继续使用。日常餐饮,她以“光盘”为荣,做到锅清、碗清、盘清,餐餐光盘。洗完衣物的水用来冲厕所或者涮拖把,淘米水和洗菜水用于浇灌花草。她还把剥下来的柚子皮洗净擦干,清除冰箱异味。一家人每天上下班(学)不是步行就是骑自行车,尽量减少开车出行……多年的身体力行,勤俭节约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传承勤俭节约文化
小霞一家人经常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古训挂在嘴边,全家崇尚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生活中很多看起来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她的家中,都能变为实用工具。用过的洗衣液瓶子、可乐瓶子、酒瓶子,经过改造加工,都成了花盆。用淘米水发酵浇花,鸡蛋壳捣碎、家禽粪便做肥料。废旧的衣物,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盛放小物件的挂袋、游戏的玩具、经久耐用的拖把……这一件件艺术品,将勤俭节约理念在小家庭中得以传承。
倡导勤俭节约风尚
小霞还将勤俭节约的理念融入工作中。课堂教学中,她始终把勤俭节约的意识传达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她与学生们一道变废为宝,动手制作了黑板擦、粉笔盒、扫帚等日常用品。在学校的展板制作活动中,她和同学们将用剩的光碟、纸板等充分利用,制作了精美而又创意感十足的展板,倡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勤俭节约的队伍中来。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勤俭节约的家风深深地浸润在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一家人践行勤俭持家理念,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世界那么大,最美还是家,愿每个家庭都积极行动起来,将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4
有人问,家是什么?我认为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我们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有善良勤劳的爸爸妈妈,还有活泼可爱的一双儿女。在家里我始终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积级向上的氛围。也坚持百善孝为先原则来要求自己,并由此来教育我的孩子。
一、互相尊重,坦诚相待。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两个人在不同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所以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多点谦让,多点谅解,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下。构建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我们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和谐的彼岸!
二、以身作则,学会感恩。
在对待长辈方面,我和老公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里夹,让她们多吃点。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为了让他们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买些水果、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有空时,我带着孩子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父母一起庆祝。家里有些重活,我们都要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父母也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尽心心力的帮我们照顾好一双儿女,我们对父母由心的感谢。
三、全心投入,重视品德教育。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要求孩子尊重老师、同学;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家长;在公共场所,要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树立爱心和正义感。从20xx年开始,每年我和老公都给四川藏族的孩子们捐赠衣服及买一些学习用品。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我都给以肯定和夸奖。我经常和女儿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我相信在阅读中也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心,使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孝心和品德最重要。
四、真诚相待,弘扬家庭美德。
去年,婆婆的腰摔伤了,需要在床上静躺三个月。毎天早上我都要给老人梳头,晚上帮老人洗脚、擦身子,帮她翻身。为了不让她寂寞,我经常陪她聊些开心的事情,还让孩子给她唱歌,我们婆媳俩感情就像母女关系。婆婆每次和人说起我,都由心的夸奖我。其实我觉得为人子女者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老人为我们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做小辈的也要尽心尽力地关心、爱护老人。做为子女的我,希望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身体健康,作为孩子妈妈的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就是我的全部。
五、勤俭节约、发扬社会功德。
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家也也倡导了这个活动,平时的淘米水可以浇花和树,保护了环境又可以清新空气,真是一举两得呢!平时孩子的算术草稿本和做完的作业本的反面都可以变成二次纸张,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从水费,电费上都能节约很多能源。我们始终相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我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我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5
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家和就能万事顺。
我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都能说遵法守纪,互敬互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大家庭,一家弟兄三个全家共计15口人,四世同堂,互敬互爱、遵老爱幼,全家人都以家庭和睦,共同致富助人为乐为基础,家和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生活中我们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经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婆媳之间关系如同母女关系,共同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的和谐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的羡慕和称赞。
我想构建和谐家庭的首要任务是做到心中有爱、有爱心才能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家的团结,家的万事如意,百事百顺,有爱才能同享甘甜,同抵狂风暴雨,每当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全家人总能够相互协商,共同面对我想这都是缘于爱的支撑、爱的奉献、爱的付出、爱的承诺、爱就是要每个家庭成员都快乐,都幸福,那么我们就必须尽人尽力的为这个家着想,为了我们这个家难免要做出一切牺牲,比别人多付出来维持我们这个家的和谐。
我父亲今年68岁啦,他老人家能以老人家的姿态做我们全家的带头人,他老人家为我们这个的幸福和睦做出榜样。从我们记事到现在,没有见他老人家和邻里任何人红过脸,并能助人为乐,艰苦持家。母亲和父亲同乡,他老人家以高品质的思想勤俭持家的作风给我们弟兄们做出光辉的榜样。我们这个家前多年经过困难时期的夸验,全家人团结一致,共同创业营造现在我们这个幸福的家,我们这个家弟兄们团结一致在农业生产上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不分你我,从来没有向有的家庭一样因为家产吵的不分交,不论什么事我们都互相谅解,相互协商、互相照顾、取长补短、互献爱心,我们这个家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在老一辈人的榜样力量的带动下,每个人都能为这个家尽心尽力,每个人都能为这个家做出牺牲。
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都要让我们用心的去呵护。
有人说:幸福的感觉如履薄冰,心得到后会失去,有人说幸福生活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事随缘。
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家的每个人能吃苦耐劳,勤奋劳作、勤俭持家、一分一厘、一钉一铆、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把钱花在刀刃上,能搞好个人、礼貌待人,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维护个人住区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利益,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保护环境意识。
爱国守法、廉洁奉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积极维护社会品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篇6
XXX,1966年2月2日出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村里人眼里是公认的好妻子、好母亲,更是一位好媳妇。
一直以来,XXX的家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上有公婆,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前年结婚,有了儿媳。一家人晚辈尊重长辈,长辈关爱晚辈,温馨和谐,其乐融融。
XXX常说,父母亲养育我们不容易,辛苦操劳一生,我们做子女的悉心照顾,赡养老人是情理之中,不足挂齿,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朋友、邻里间无不说她是个好媳妇。
刚结婚,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公婆身体健康,一家人勤劳能干,是村里的富裕户,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6月,在水稻插秧的大忙季节,婆婆突发脑梗住院,经过抢救,血栓压迫神经,婆婆从此失去语言功能,再也不会说话了,瘫痪在床不能下地了,时值水稻插秧时节,她的爱人还要在家打理农活。20多天,她一人不分昼夜在医院守护,同病房的病友,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不嫌脏,不嫌累,一口水,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着。直到出院,没有脱过衣服睡觉。
出院回到家,婆婆手不好使,拿不了筷子、勺子,每天一日三餐都要她一口一勺地喂,有时婆婆一口没吃好呛着,喷了一桌子,她从不嫌脏,还教育儿子,“谁都有老的一天,奶奶从小也是这样照顾你们的”。婆婆因为不会说话,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找不出什么原因,就发脾气,又哭又闹,她就像哄小孩一样耐心的哄、劝,直到婆婆高兴满意为止。
由于婆婆患糖尿病多年,一直注射胰岛素,早、晚每天饭前半小时注射,她打完针,做好饭,端上桌,再一口一口地喂饭婆婆,自己只能插空吃一口,几年如一日,从没有自己坐那好好地稳当地吃过一顿饭,农闲时还行,农忙时,她还要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有时公公看不下去了,要帮她喂婆婆,可婆婆嫌公公喂的不好,不让喂,最后还是她默默地把婆婆喂饱喂好。
婆婆卧床时间久了,她怕婆婆肌肉萎缩,经常帮婆婆按摩洗身子,把她背到外面晒太阳,婆婆经常便秘,大便不通畅,她就用手往外抠,从不嫌脏。村里的老姐妹去看望婆婆,都说她把婆婆伺候的比她们还干净,屋里一点怪味没有。XXX尽管有多年的风湿、骨质增生致使腿走路不便,但是她从不舍得出门看病,从没有在外面住过一晚,因为她说婆婆在家,她不放心。
XXX是一位农村妇女中很平凡的女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几年如一日,怀着一颗敬老、爱老的心,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伺奉婆婆如亲妈,成为富荣村人人皆知的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