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6篇(6篇先进事迹:启迪心灵,激发前行)
本文精选了6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旨在通过这些事迹的分享,激励读者学习先进典型,传承正能量。这些事迹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科技等,展现了先进个人的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不断追求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学习了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他用朴实的语言,真切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我们要在他的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在榜样的力量和影响下,鞭策自己,鼓舞自己,自觉践行高尚的师德风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加强师德师能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学习了张伟同志先进事迹,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蜕变,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更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有一首诗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做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
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就应该勇敢地锤炼自己。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7月3日,四川省合江县档案局召开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动员大会,会上学习了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和首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局党员干部倍受教育鼓舞,纷纷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自觉践行公仆职责。
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掌握村情民意和贫困户基本信息。先后走访红岩村12个社、贫困户94户、非贫困户30余户,走访村社干部18人次,收集民意10多个方面(安全饮水、公路建设、住房改造、孩子上户、就医、就业、低保、产业发展等诉求)。建立了贫困户基本信息台账、问题台账,制定了《红岩村脱贫帮扶计划》。
开展结对帮扶。全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福宝镇红岩村开展结对帮扶,每人包联5户贫困户和1个村民小组,共结对帮扶贫困户60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开展问题化解。为贫困户解决孩子入户、残疾证办理、入院治疗、公益岗位、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捐赠产业发展资金3000元,培训养殖技术50人次,发展养鸡大户1户,养羊大户1户,养鱼农户10余户;实施住房扶贫异地搬迁3户11人,C级危房改造8户,D级危房改造5户;帮助贫困户小孩上户籍5人,生病就医3户,残疾证办理2人;看望贫困留守儿童2次,慰问贫困儿童5人次。
通过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廖俊波同志高尚精神在干部职工中得到发扬和传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每个人都爱美,每个人也都有都对美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人认为长得好看就是美,也有人认为看着顺眼就是美,还有人说要有价值、有意义是最美,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灵美”才应该是最美的。
刘芳老师是一位普通的盲人教师,她双目失明,她与这个花花绿绿、多姿多彩的世界没有了任何关系,在她眼前的只有驱之不尽的黑暗。在世人眼中,也许她就只是一个盲人而已,没什么“美”可言。可是,就是这样“一朵不美之花”在无数孩子们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永远不会“凋谢”的。
刘芳老师眼睛虽盲,但心不盲,在她心里装着无数渴求知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们。她脚踏讲台22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奉献了自己的22个春秋。在这些日子里,她始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克服着自己眼盲所带来的不便,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心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教学成绩。她关心每一个学生,从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她耐心地帮助每一个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甩掉学习上的心理包袱,让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在刘老师心里,“有爱心”、“心里装着学生”,是一个好老师不可或缺的条件。
刘芳老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同样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刘老师眼盲,看不见,所以课堂上常常会吧板书写得歪歪斜斜或是重叠在一起了,又或是不注意,课本拿倒了。没有学生会去在意,因为他们知道,其实在老师心里,教学的一切都记在了心里。孩子们爱老师,尊重老师,所以学会了包容。刘芳老师从不抱怨自己的学生,也没抱怨自己的工作,她用一颗美好的心灵去照亮了孩子们“迷茫的世界”,带给孩子们“光明”,用关怀温暖了孩子们失落的心房。刘芳老师这样一个盲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一个健康人又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乡村教师虽然在某些条件上比较艰苦,可只要我们端正心态,把心思都放在教学上,真正地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相信即使条件再艰苦也是“甜”的。有老师总是在抱怨学生成绩差,调皮,不爱学,上课也没了兴趣。其实,作为老师,为何不换一个角度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其他办法去改变这些呢?
在农村,存在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不爱学习,调皮捣蛋,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可是在这样一群“坏孩子”心中,他们何常希望自己这样啊?他们有时在老师面前调皮,仅仅只是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作为老师要学会发现美,因为在一些“坏孩子”当中,他们其实并不坏,他们也有一颗美好的心。
我们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就更应该能够发现美的存在,真正的美往往埋藏在心灵深处。美的发现,需要用心去沟通,因为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刘芳老师用自己美好的心灵,挖掘出了孩子们迷茫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帮助孩子们“拾回”学习的信心,走向了光明之路,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20xx年11月
就在华池县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邱军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住院后,他的病情愈发加重,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20xx年12月1日,刚做完手术的他向护士要来纸和笔,写下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嘱托,“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明年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最后的话,他留给了妻儿,“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
邱军离开的时候,才39岁,或许,他是带着些许遗憾走的,盼着给妻儿做顿饭的简单愿望,终究没能实现,还有那双心仪已久的皮鞋,妻子帮他买来了,可由于他的身体已经发肿,终究没能穿上……但邱军,应该也是带着安慰走的,来到华池的这两年,他的脱贫蓝图一一变成现实,20xx年年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等来了华池县5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实现了整县脱贫的历史时刻!“我要珍惜回馈乡亲们的机会”
20xx年12月,邱军主动请缨,经过集团选拔,来到华池县,挂职副县长。“我要珍惜回馈乡亲们的机会。”邱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华池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里干旱缺水、资源匮乏,直到20xx年前还戴着“穷帽子”。“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邱军曾对同事说。
“邱副县长天麻麻亮出发,夜幕四合才返程。”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记得,初来华池,邱军水土不服,嘴唇皲裂、起皮,却工作忙不停。一个多月,邱军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不仅理清了思路,还学会了当地方言。
几番走访,数次调研,邱军打算在城壕镇发展奶牛养殖。想法一说出,便引来一片质疑。镇上人这样评说,既没养殖经验,也无启动资金,“不切实际,纯属空想。”邱军不争辩,只是埋头干。他引进养殖企业,对接销售市场,打通上下游。“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群众没了后顾之忧。”华池县扶贫办干部闫育刚说,当年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xx年,邱军多方筹措资金,在城壕镇新建了一座肉牛养殖场,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托管代养,使农民年底能分红,带动了6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黄土高原并不意味着贫穷”
近处是山,远处还是山。一道道黄土梁,看不到树,也没石头,带状的塬,残缺不全。“黄土高原并不意味着贫穷。”望着荒岭上长得欢的沙棘,邱军动了心思。
在邱军积极协调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城壕镇庄科村范台组流转土地55亩,新建钢架大棚62座,并配有灌溉机井,“邱副县长打算发展沙棘育苗,然后移栽到荒山岭上,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村里一共育苗620万株,贫困户来务工,人均增收1.5万余元。
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燕刚、燕丽兄妹,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兄妹二人守着母亲,靠低保、种地度日。20xx年底,邱军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定点帮扶单位,让千余名像燕刚、燕丽这样的农村贫困青年,有了一技之长。燕刚取得了焊工资格认证,找到了一份月薪数千元的工作。“邱大哥让我家的生活一下亮堂了。”燕丽说。
一人学会技能,全家摆脱贫困。20xx年8月,在邱军推动下,华池县27名高中生到陕西西安学习交流。邱军还对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实现稳定就业。
“他的心里全是扶贫和工作”
华池县出产的白瓜子、黄花菜、小杂粮等农产品,口感纯正品质佳,却因山大沟深,交通不畅,大量农产品“养在深山人未识”。
“电商或许大有作为。”去年丰收节,邱军亲自直播带货,收获3700多单,销售收入突破20万元。在邱军带动下,党的十九大代表王雅丽、民间工艺大师赵星萍等纷纷走进直播间,推荐家乡土特产。
“他的心里全是扶贫和工作。”同事这么评价邱军。去年11月17日,正在写总结的邱军,身体突感不适,但他并未在意,喝了水后,继续工作。然而,没多久,不适加剧,疼痛难挨,被送往县医院。经诊断,是主动脉夹层A型。后因病情严重,连夜转往西安西京医院。
病情日渐加重,邱军连话都说不出。在重症监护室最后的日子里,他写写停停,呼吸沉重,笔端如游丝,一个个字,像是画出来的。邱军缓了缓,鼓劲在纸上写下:“千万不要告诉奶奶。”陪护的家属和同事,早已泣不成声,邱军用最后的.力气写道:“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菜),给你们做。”
邱军走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为群众幸福倾心付出,为脱贫事业无私奉献,以生命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下就沾有多少泥土。都说扶贫是件“苦差事”,可邱军却主动请缨,他说,“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正因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百姓致富,才能够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华池县挂职扶贫的两年多时间里,邱军与家人相聚的次数屈指可数,他发的65条朋友圈里,其中64条是关于扶贫的,只有一条留给了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
在这朋友圈下,邱军的统一回复更是感动了所有人: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乡村振兴后继有人……短短的一句话,饱含了一位父亲、一位扎根山区的扶贫干部最大的愿望、最深的期许……
邱军曾说,发扬好“南梁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在实干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奋斗中延续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年轻的邱军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生于斯,长于斯,吾国吾土、吾家吾乡。故乡的泥土就是初心的归处……
今天,让我们谢谢他感谢他用这份奋不顾身拼搏的赤诚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全都洒到了脚下这片多情的土地……
今天,中国已经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全国近300万战斗在最前线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仍然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为老百姓点亮幸福明灯,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战!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为了工作他们废寝忘食、为了工作他们不得不减少了对家人的照顾、为了工作他们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为了工作他们以不惑的年龄依然奋斗在农行的一线,是对农行事业的真正热爱让他们放下身份和地位扑身在工作岗位,是对客户和银行利益的切实维护,让他们放弃休息只为能够多做几笔业务多接待几位客户。这就是来自xxx主任的叙述,来自xx支行基层员工“春天行动”期间的工作写照。
在听到xxx主任的叙述前,我一直在为自己和身边同事所作出的奉献和取得的成绩骄傲自喜。但仅仅几十分钟的时间,听到那犹如朋友间闲聊的话语,便犹如当头棒喝:不够,做的还不够!不好,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往事不可追,但前事犹可鉴,他们的事迹或许还称不上事迹,但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得平凡的事情,才为我们点亮了明灯,才能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才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 摆正心态,爱岗敬业
徐水营业室的同事们本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忘我的境界去做好每一件工作。为了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他们不计个人得失、顾不得照顾自己家里的亲人,全心扑在工作中。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正是凭借着这种不计得失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使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二、 立足本职、乐于奉献
他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农行的宗旨就是要求我们乐于奉献,情系三农、服务城乡。县域支行面对更多的客户是那些金融知识匮乏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质朴也掺杂着业务流程的无知。等待时间过长、身边人员过于复杂、所处环境过于嘈杂,都容易使人产生急躁心理,从而出现投诉事件。不知道在大王店放款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混乱的场景,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应对的,但我相信,摆在眼前的成绩,和赵主任话语中不时带出的对同事的心疼,背后必定都是一曲曲不忍再提起的奉献之歌。
三、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恩格斯曾经说过:“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雷锋也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作也是相同的道理。而xx支行的同事们,不但懂得这个道理,而且还应用到了工作中的实处。面对业务生疏的新同事,老员工放弃休假齐上阵;面对业务的繁忙,忍着病痛的折磨也不给其他同事增加压力;放下了身段、抛下了面子、放弃了养尊处优,只为不拉支行后退……一个人的力量只能溅起一片水花,一群人的力量足能掀起惊涛骇浪。如果想做出成绩,有一名高瞻远瞩的领袖和数名运筹帷幄军师远远不够,还应有一群向着同一个方向,团结一心、勇攀高峰的斗士!
我们要立足平凡岗位,用一份份光荣的责任,在每个平凡的岗位上扎根,创造非凡业绩,用一颗颗赤诚的红心,共筑精彩人生,共同托起xxx农行灿烂辉煌的明天!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6
近日,中共财政部党组在全国财政系统开展向和先念同志学习活动,弘扬他不畏艰难、奋勇拼搏、心系群众、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要求广大财政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为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了和先念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感触很深。45岁的和先念就这样离去了,未留下只言片语,空留下叹息遗憾。回顾和先念的一生,不畏艰难、奋勇拼搏、心系群众、勇于牺牲,这是他的标签,也是他留给全体财政干部和人民的最宝贵的财富。
一是要学习和先念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质。身为党员和领导干部,和先念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关系人民利益的财政事业摆在首要位置。他深情的感激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爱和财政支持,为不浪费一分钱,率先垂范学习经济作物栽植技术,身体力行考察支农工艺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并倾尽心力引导乡亲们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二是要学习和先念履职尽责、忘我工作的职业操守。用“拼命三郎”形容和先念再恰当不过,他为了吃透财政政策,给县里争取财政投入和经济项目,对于每一种可能性都深入的做了研究,因此在他当财政局长的几年里,获得上级专项支持最多,当然完成的也最到位。他那种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不计付出的劲头,令亲人朋友同事既心疼又感动。
三是要学习和先念立足实际、讲求实效的踏实作风。脱贫攻坚,最忌讳好高骛远和急功近利。和先念对当地的经济形势有极为充分的认识,明白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乱下“军令状”,更不能一门心思“等接济”。他通过合理规划征地税收、引领群众种植优良药材等举措,将当地的贫困帽子摘去,同时也在打造人文环境方面下足功夫,不仅个人时常扶危助困、体察民情,更是号召同事学好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以贴近老百姓,便于工作的.展开。
四是要学习和先念心系群众、与民共苦的优秀品格。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都告诉了以民为本的道理。重视民本,就要放下空洞的理论,俯下身子,倾听民声,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如果总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瞎指挥,只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和先念没有架子、没有傲慢,而是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他多次带领干部职工深入新洛村挂钩扶贫点,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样的作风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作为同为财政系统的干部,我们一定要以和先念同志先进事迹为镜,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事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危险来临之际挺身而出、舍已为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学习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以更加坚强的党性、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切实履行好专员办干部的工作职责,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