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后感7篇(《简爱》:情感绽放,心灵觉醒)
本文主题为《简爱》读后感7篇,通过对这部经典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们将分享七位读者的个人感悟和心得体会。《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立、坚韧的女主角简爱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读者在阅读《简爱》后所获得的感悟和启示吧!
《简爱》读后感篇1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简爱》夏洛蒂
初读《简爱》,只为简爱的波折爱情而泪眼婆娑,嗟叹不已;而再读小说,更多的是震撼,对其中的人生真谛有了更多的感触。在简爱身上我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尊严,人需要坚强才能活着,但人活着更需要尊严。
《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的俗套,爱情故事不浪漫不传奇,女主人公不温柔不漂亮。她出身卑微,自幼失怙,身材矮小,容貌平平,但是这看似柔弱的身躯却潜藏着无比坚强的力量。
年幼的她寄人篱下、任人驱使,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让她早早地饱尝了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她是痛苦的,不幸的,也正是这种遭遇造就了她不屈的性格,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也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坚定了她的信念。她始终坚定地去追求心中所向往的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主人公的.遭遇,让不同的感受涌上我的心头。我与主人公一同尝尽这酸甜苦辣,感受这人间冷暖,体味这世态炎凉。主人公以及她的遭遇更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都常常抱怨人生中种种苦难与不幸,但却不知道正是苦难磨炼了你的意志,让你更加坚强;正是不幸历练了你稚嫩的羽翼,让你展翅高飞。
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更是一波三折,而正是这种波折将她的自尊与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爱没有因为罗彻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而自己出身卑微,身无长物,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相差无几的家庭教师而放弃追求幸福。她勇敢地向罗彻斯特承认了感情,使得罗彻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在结婚仪式上,她才知道罗彻斯特已经结过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不顾罗彻斯特的再三恳求,强忍内心的巨大痛苦,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彻斯特。“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她坚守自己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故事最终,或许正是她的这种坚强与对尊严的坚守,让他们最后找到了彼此。“上帝用明亮的慧眼照亮了前方的路,也照亮了他们彼此的心灵。”而此时,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却同时收获到自己的尊严和真爱。
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在爱情与金钱之间徘徊,在本心与名利之间犹豫;在清贫与富有之间选择富有,在忠诚与背叛之间选择背叛。又有多少人能像简爱这样为尊严,抛弃所有;为人格,坚守本心;为纯真,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一种真心付出,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坚强与尊严。《简爱》传递给我们的内涵,犹如一滴雨露,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恰似一剂良药,治愈我们受伤的心灵;更如一盏明灯,指引迷航中的我们。
《简爱》读后感篇2
经历过多少人间凄凉,却又享受过人生的愉悦与辉煌,可一切,还得遵守自己那条沧桑的正道。
简爱,幼年寄人篱下,饱受排挤与冷酷的对待,进入孤儿院,本以为充斥着新意,可遭受到的仍是精神与肉体的摧残,知心的朋友也因病去世。寻思着要做家庭教师,又意外爱上庄园主罗切斯特,以为未来布满着美满的爱情,却殊不知罗切斯特早有妻子,心意已决,回头间又步入了那个悲惨的生活,后得表兄的救济,可又因拒绝做一个疯狂传教者的妻子,辗转多年,又回到曾经熟悉的庄园,一片灰烬中,与罗切斯特最终成婚。这看似普通人之间的悲惨故事,却事实上对简爱恰为次次磨练。正是一系列的悲催,塑造了简爱的人物性格和当代女性应有的价值观。
在幼时悲惨得经历,就正体现了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与自尊,她勇敢于当面斥责舅母的冷酷偏心,会与欺负她的表哥扭打。这一次次的幼年磨难,使简爱从困境中塑造自己的性格,她拥有自己的标准,拥有自己的理智。就正如那个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时毅然离开,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虽然她是深爱罗切斯特,虽然她是仰慕这位即使外表冷酷,但内心善良的绅士,可是爱不会使她偏离自己的正道的。同时,她也是善良,善解人意的,正如在救受伤的罗切斯特时的情景。当然,这是在她不知道对方是庄园主的情况下时的善举。还有她的释怀——她放下了舅母曾经对自己的冷酷残忍,依然还去探望她。以及她对罗切斯特隐婚的事实的`态度,她还是决定去照顾那悲苦的残疾人一生。
这种种品质都离不开她自己,她的一生都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不是因为身份低下就没有感情,亦不是因为身为女人,就应该束缚于婚姻和大男子主义。该放下什么,该追求什么,不会被花花绿绿,纷纷扰扰的东西而迷失了自己。这一切的舍弃却归根于自我的方向。当今所谓的放弃型人格就是如此。
本书的婚姻观也在当今社会下有所反响,现在太多的“拜金”“潜规则”等污秽都围绕了女性,可其实有些也是别无选择,毕竟现在的贫富问题会使女性受制于物质条件。但若从本书看就会发现其实简爱也同样在被物质条件困扰下,却始终追寻着自我意识。因此,可得出简爱这种信心,这种坚持,都来源于自己。毕竟,无欲则刚,即使生活有多么的悲苦,可只要靠自己,人就会有希望。求人不如求己,纵然结果不尽人意,可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但期间也应该维持着善意。
因此,坚毅与自强,正是《简爱》一书所代表的女性象征意义。倘若联系当下社会,更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简爱》读后感篇3
看完了《简爱》,我的感触很深。
《简爱》是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简爱幼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遭受舅妈冷眼和表哥欺负。因为奋起反抗,被送去慈善学校,历经磨难而不死,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邂逅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共同经历几件事情之后,二人逐渐两情相悦,彼此相许。但直到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爱才知道罗切斯特其实早有妻室——一个被关在阁楼上的可怕疯女人伯莎。自尊自爱的简爱选择逃走,历经千辛万苦,饿昏在一座乡间小屋门口,后被人救下,后来得知救她的圣约翰牧师及两个妹妹碰巧是她的表兄弟姊妹。再后来,简爱从叔父处获得一笔遗产,知恩图报的她坚持四人平分,后圣约翰猛烈追求简爱,但这种追求并非源于爱情,而是出自去印度传教的`功利之心。在简爱即将抵挡不住时,一个神秘的呼唤把她带回罗切斯特身边,原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庄园,罗切斯特的疯妻跳下屋顶摔死,他自己则因救妻时被砸,伤了一只手,双眼视力严重受损,历经磨难而痴心不改的简爱,终于以独立、合法的地位,以与男方感情交融,经济上优于男方的条件,与心上人终成眷属。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自己也成了残废,但正是这样,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自己的尊严和真爱。
在当今社会,人们为了金钱和地位淹没爱情,在穷与富,爱与不爱之间失掉了自己的初心,而主人公简爱矢志不渝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人生道理: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勇敢去面对,坚持不懈,才有成功的希望!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生活在这样幸福的时代,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一定要学习简爱坚强不屈的精神,做一个独立自主的阳光少年!
《简爱》读后感篇4
这个暑假,我重温了一遍了《简爱》,感到很有收获。
简爱弱小、平凡、一度贫穷而且并不漂亮,似乎不像是一个伟大故事的主角,可她却有相当于此的举动。在不幸的童年中长大的她没有被生活击垮,而是勇敢地争取自身的自由与平等。书中,她的几个言行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父母早亡,住在舅妈家中。当常常欺负她的表兄又一次辱骂并打她时,她十分气愤,没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而是大声地指责他,尽最大的力气还击他,尽管表兄个头、力气都比她大得多。这时她才十岁。虽说这举动里有绝望以及复仇的意味,但勇敢、不屈的精神却已开始萌芽。我常想,我十岁时若遇到类似的事,能不能表现得像简一样呢?
由于小时侯在舅妈家受到过种种不公正的待遇,简爱恨透了舅妈。可简渐渐长大,经历了许多事,不再是个懵懂的孩子,也不再恨她了。得知舅妈重病后,简立刻回到舅妈家并陪在舅妈身边,和她说话。简说:“虽然我曾发誓不再叫她舅妈,但打破了誓言我并不后悔。”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触动了:毕竟原谅一个曾伤害过自己的人绝非易事。我忍不住要感叹:“简爱长大了!她是个多么可爱的人啊!”
长大后的简不仅善良,而且更加自立自强。 “你以为我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吗?”她做家教时曾激动而恼怒地对主人说,“你以为我弱小、平凡、贫穷,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们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在当时,家庭教师受到歧视,可简爱却不觉得自己卑贱,她不卑不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让其他人接受她:他们是平等的!我被震撼了,多么可敬的话语,多么可敬的精神啊!
简爱或许弱小,或许平凡,但却是自己命运的掌控者。当她知道自己所深爱也爱着自己的主人结过婚而且妻子还在世时,她为了尊严痛苦而毅然地离开了;而后来,她得知那疯妻子放火烧了房子坠楼而亡,而主人也为了救人折臂并失明,她又不顾一切地回到了主人身边。正如一切最好的故事一样,他们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谁又能说这幸福不是简自己争取来的呢?
读完《简爱》,我的感触很深。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简一样,勇敢顽强、自立不屈,并且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简爱》读后感篇5
她被虐待过,她被抛弃过,她被人生拽到最低层过。但她不卑不亢,她一点一点地将生活扳正,过成她喜欢的样子。
相比海伦,简爱虽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她的经历确实要比海伦坎坷,甚至可以说,她过了传奇的一生。她幼年时,便成了孤儿,父母皆连去世,懵懂的简爱被收养在舅舅家里,就在简爱抓住了生命的稻草的稻草时,万幸中的不幸——舅舅也离开了人世,命运仿佛是一个锤子,狠命地敲击着简爱孱弱
的身躯。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蛮横无理的舅妈嫌她碍事,将她送去了洛伍德学院。就在简爱徘徊于人生的低谷时,一双大手紧紧抱住了她,她便是简爱人生中的恩师——谭波尔小姐。她教会了简爱很多,最后她去奔赴了爱情,与一位牧师结了婚。
故事的后半段,简爱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结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故事这样结束了,但是简爱的经历,却值得我们思考。在跌落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她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向上爬着。她几乎没有家人,在被表哥欺负的时候,她没有忍气吞声,而是有理有据地批判着他。在舅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不计前嫌,她再一次踏上那个让她留下痛苦记忆的.地方一一盖茨海德府。正是因为她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她那宽阔的胸襟,才使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了巨大的地位。
作者本人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写这么一本文学巨著,离不开他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她曾写过一本书——《教师》却不被他人看好,她也如书中的主人公简爱一样,丝毫没有灰心,她用她全部的热情缀写了这本文学巨著——《简爱》。
人生中的挫折,或许是上帝给你的清醒剂呢,从低谷中爬上来,或许前面就是诗和远方了呢。
《简爱》读后感篇6
周围的同学看了《简爱》都说非常感人,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页,便欲罢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书。
我为简·爱在舅妈家被欺负而流泪;为简·爱初到孤儿院糟受人格的屈辱而流泪;为简·爱的生活境遇而流泪;但这些大多是对简·爱的同情。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为罗彻斯特最终选择了没有社会地位、长相的简·爱。我欣赏罗彻斯特,以他的绅士身份、他的贵族地位、他的渊博知识、他的财富,在当时与从孤儿院出来做家庭教师的简·爱的结合,在很多人看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什么这样一个的事实会成为现实呢?他看中的是简·爱的.人品与气质,而我自己认为那是简·爱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或许不如外在美那么绚丽,那么迷人,但她值得让人细细品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吸引人,越发有魅力。
当桑菲尔德庄园被疯女人烧成了废墟,更糟糕的是罗彻斯特被烧成了残废。他孤身一人,眼睛再也看不见
一任何一切事物。远在它乡的简·爱毅然放弃了表哥的爱情,回到他的身边,去追求心灵中的真爱。
或许有人觉得简·爱傻,但真是这种单纯的想法与质他们共同演绎了人世间最美的感情,更获得了人们的祝福与尊敬。
简爱长相平常,一无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夺目,就因为她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正如主人公说过一句话:“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狠狠地回击!这便是简爱具有的反抗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舅妈里德的太太家,在劳渥德,在桑菲尔德,在约翰家,简爱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反抗精神。简爱有着自己的尊严,他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简爱勇敢前进,值得我们学习。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最深: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
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这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简爱》读后感篇7
《简爱》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看过了一次,年龄小感悟也不深,本以为只是一本爱情故事,但现在新再读,读出了不一样的体会。
“简爱”是这本书的名字,同时也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她自小父母双亡,没有了亲人也没有金钱,一直寄居在性情刁钻,处处为难,歧视她的'舅母家。让她养成了独立自主,敢于斗争,不屈命运的性格。后来,她成功摆脱了舅母,进入了劳渥德学校,掌控了自己的命运。简爱毕业后去了桑菲尔德庄园做了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擦出了爱的火花。这也是故事的主线。然而简爱的爱情并不顺畅,在经历了婚礼中断,疯妻事件后,简爱逃离了桑菲尔德。幸而最后她勇敢的面对,重回到了爱人身边。
简爱很像是现实中的灰姑娘,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即使她逃避过,也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她迎难而上,追求爱情,渴望平等。她说:“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这样一个身材矮小却顽强抵抗的简爱,如何让人不敬佩?
《简爱》不仅仅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而更多的是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像简爱一样,拥有美好的心灵,都能坚强勇敢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