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7篇

在写读后感时,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维会更加清晰,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7篇

在写读后感时,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维会更加清晰,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1

昨晚一气呵成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刚拿到这本书,一副温馨的的画面立刻呈现在眼前:一对亲密的母子,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这本书不厚,内容不是很多,里面穿插着一些温馨、浪漫的图片。

?孩子你慢慢来》是本书的开篇之作。作者通过一个花店买花的场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从这个凄惨的故事,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读着读着,我的思绪随着作者与孩子的嬉戏玩耍,回到了十二年前。十二年前,我初为人母,我的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我也把自己的全部耐心和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咿咿呀呀学语时,我会耐心的听孩子说话,从孩子的表情中和孩子共享快乐。在孩子三岁多的时候,已经对汉字开始着迷,走在街上,他会问所有广告牌、门牌上的字读什么,渐渐的他开始自己阅读,很多时候我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会在读书的时候发出“咯咯”的笑声,我知道他对书中的内容有了自己的见解。儿子对数字很感兴趣,我会耐心的用生活中一切可以用的东西与孩子玩数字。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儿子上了一年级,学会了背诵很多古诗。有一次我和儿子交谈,我说:“你看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赚钱却没有买件漂亮的衣服,你什么也没干,妈妈却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儿子听了以后,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妈妈,是不是像那首诗写的?”我说:“哪首诗啊?”儿子很顺畅的把那首《陶者》背了出来,还给我讲解,他说陶者十指不沾泥,却是粼粼居大厦。虽不是十分切题,但是我感觉觉儿子长大了。儿子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他姑姑家,他姑姑家在山区,生活不是很好,回来后我跟儿子说:“你看你姑姑家这么穷,日子真不好过。”儿子却很淡定的说:“不管穷富,开心快乐就行。”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好像更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其他的优点,只是一味的看孩子的成绩。脾气也慢慢地变大,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很难改变。今天读完龙应台的这本书,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有自己的孩子我又想到我所教的孩子们,他们是一伙懂事可爱的家伙,课下他们喜欢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前几天,周煜阳同学说:“老师,您有白头发了。”我说:“老师老了。”她竟然扶着我的肩膀说:“老师,您看起来很年轻啊。”我班的学生对我是那么的信任,我也非常喜欢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回到课堂,部分孩子的成绩总也提不上去,一个知识点怎么教也教不会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发火,有时言语也很偏激。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我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对待他们我能不能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那样,孩子们会不会比现在优秀,快乐?我这个教育者是不是会感觉轻松、愉悦?

“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把脚步放慢一点,把脾气放慢一点,让生活的节奏放慢一点。不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比别人优秀。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你慢慢来”,让我们静等花开。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2

一次演话剧的活动中,我接触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书描述的是女生金铃在班的故事。金铃和我一样,倔强,活泼,和人自来熟,会“抗争”,有时还会有一些小粗心。

金铃成绩不突出,她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但是金铃的举止和思想,却让我十分佩服。

因为金铃的粗心,导致成绩无法提高,但是她擅于“攻尖”。邢觉得金铃有很多提高的余地,便把金铃拉进了自己私下办的“强化班”。这强化班的事情一传二,二传三,人数自然也得多。小教室再也装不下这么多人,邢的强化班便转移到了张灵灵家中。在家里办班,自然得出事,孩子总把那当自己家。这不,张灵灵和邢老师不在的时候,一场胡梅和刘娅如的“枕头大战”,家中的地板满是鹅毛,还碰碎几个瓷摆设。当张灵灵把家里被弄乱事情告诉邢老师的时候,邢老师第一时间找到学生,并问了事情。可那没有说是胡梅和刘娅如,偏偏说的是金铃和金铃的同桌尚海。那是因为怕胡梅和刘娅如不给他抄作业,才说是金铃和尚海。金铃马上理直气壮,去找老师和那位同学理论,并拿回了赔偿给张灵灵妈妈的十元钱。我也有遇到过这样“背黑锅”情况,导致背后总有人纷纷议论。但我想,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我应该去说清楚,而不是胆怯地躲起来。只有说清楚,才能成为正直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邢老师生病,金铃给大家布置并批改的故事。

金铃的要求很严格,导致许多人都拿了低分。但是,金铃却给自己打了最高分,好杨小丽只有75分。金铃不是虚荣心强,而是真真切切的真本事。可是,金铃却给自己的分数是90分。而金铃把作文拿给邢老师看的时候,邢老师却说这篇作文可以拿满分。

金铃拥有正直的性格,不是因为杨小丽是好朋友,就能随便给高分。作文写得好就是写得好,写得差还是写得差。自己的虚荣心太强,也不是件好事情。本身就不优秀,不配称得起“优秀”这个名号。

有时候我们的分数会改错,但是这时候就明显地分成了两类人。一类是把分数正常地改回来的人,还有一类是只把错改对,不把对改错的人。分数虽然会好看一些,但这损失了你的三个方面:首先是蒙混过关,不掌握知识,一段时间后便把它抛之脑外;再是“欺骗罪”,骗了自己,骗了大家。要是做错事,心里想必总会慌慌的。这样还会给自己许多心理压力。

以前我也有犯过“半次”这样的罪:那是一次单元测试,老师改错了一道判断题。可是,我如果去改了分数,那还不得再降低名次!本来就没有考好,再改回来,岂不是又降低了排名?我抱着蒙混过关的心理,打算不和老师同学说这一件事。可是我心里总是提心吊胆,怕被谁发现了。我深思熟虑,我这岂不是自己欺骗自己?难到,我就要一直这样瞒着全世界吗?将来我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就称不上是好学生了。自己都会有许多对大家和自己的惭愧。考不好挨骂是我咎由自取,没有别人的认真。同样的知识,就要看谁掌握得好。思考完毕,我马上去找老师改了分数。虽然我知道会有一些同学和我那天差不多,但我呼吁大家,摘下高分面具吧,这会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明年的,我便会走过小学时光,进入初中。金铃所住的地方,也有普通中学和高级中学之分。毫无疑问,高级中学只有最好的学生才可以进校学习,金铃那儿的高级中学便是外国语。每一名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进入外国语。金铃的妈妈也不例外。我家的情况也一样,妈妈也希望我可以进入高级学校。金铃的妈妈紧逼金铃学习,我希望我的妈妈不要这样对我。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我们不想变成一个整天看书的书呆子。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有想过我们的感受吗?我们不是死板的机器,我们也不是学习的受学习牵制的傀儡,更不是能够被你们操控的木偶。有句话叫做“努力过,就无悔”。我相信同学们都是拥有上进心的人,我们会努力,不管是考学校也好,考试学习也好,或者是一些平时的举动。给我们一点空间,我们不是一个个木偶!

金铃身上的性格,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大家虽然有“优等生”和“差生”之分,但这不代表“优等生”都是“好孩子”“差生”就一定是“坏孩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相信有过了努力,定会取得成功,希望从来不会辜负坚持和努力的人。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3

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们现在,又或者是等到为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初读龙应台的书,便是这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的作品,几乎都是铁骨铮铮,有着女权主义意识,针砭时弊的。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女子与小人》里的为女权抗争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里追求民主的评论者,有的,只是讲述,或者说是记录,自己作为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

文中的龙应台,是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才决定用这样细腻温情的文字,这样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被加上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欣喜地与我们分享。也许,之所以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自己的疼爱。

读到后来,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龙应台习惯把文中的称自己为“妈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像是和读者一起,看着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

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她始终认为,孩子是上帝给予母亲的天使,所以并不遗憾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的时候,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致于和朋友交谈几句的时候,还给抽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当朋友问起她遗不遗憾孩子打乱了自己计划时,她觉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没什么遗憾可言了。文中龙应台对于孩子的爱,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权利,耐心尽到自己的义务,也教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孩子就能随意犯错。她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去达到什么目标,但却关心他们能不能成为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孩子们能够知错改正,内心逐渐成长时,我也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细节之处,体会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

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

“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孩子的内心单纯,简单,慢慢来,不也挺好的。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4

假期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这是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李跃儿撰写的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她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以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开始享受欣赏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这是一部爱育的宣言,居高临下的教育会压抑、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的爱育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作者在书中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阐述了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不当的教育对孩子身心造成的影响与伤害。

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既身为教师也身为母亲的我有了重新的思考,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我们应该尊重、理解、支持孩子,而不应该灌输与强制,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不缺玩具,绝大多数孩子也都能上起学,那么现在的孩子幸福吗?我以前给孩子上课时也经常说:“看你们多幸福,有吃有穿,有父母爱,我们小时候——”可孩子们好像不大认同我的观点,有的默不作声,有的直接就低声说:“幸福什么呀,一点也不幸福——”我简直有些震惊,非常意外。后来我问他们向往的幸福是什么,他们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有的说想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不起床,躺在床上睡懒觉;有的说想真真正正的放个长假去海边玩;有的说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在床上吃,不要听到父母的唠叨;有的说老师能不能少留点作业,给我们点自己的时间做些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们向往的幸福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深入的想想,他们说的只不过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些事情确实让他们感觉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不幸福了,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社会、教育者、老师、家长——-太多因素导致孩子没有幸福感。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竞争压力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便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开小灶,送入各种补课班“深造”,就拿我朋友的妹妹家的孩子来说吧,家在义乌,今年十岁,四年级,除了正常上学外,要学习书法、乒乓球、大桥外语、电子琴,偶尔还要学习游泳。为了孩子学习方便,特意买辆车,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每个月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一大笔。我以为这孩子各方面都应该是非常出色的,可就在前几天去他家时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晚上八点时,他的父母开始互相让对方辅导孩子一篇写人的作文(学校留的作业),后来任务落到了妈妈的身上,妈妈开始埋怨:“让孩子学作文你不让,一写作文就不会,我也不会呀。哎呀,正好阿姨是老师,让阿姨教教你吧。”任务又落到了我身上。其实我已经很累很困了,没办法硬着头皮接受吧,这孩子,我给他辅导他不听,一会吹两下笛子,一会摆弄手里吃零食积攒的积分卡,一会又滑两下滑板车(就在地板上),一会又看一眼电视。我又不好意思声严厉色地说他,写的字很毛草,还有很多错字。我让他好好写字,他理直气壮地说:“这又不是在学书法,写那么好有什么用?”后来,几乎是我说一句,他写一句,完全是我的作文他代笔。一直到十点多才完成这篇作文。躺在床上,我已全无睡意,社会的竞争、家长的望子成龙、老师及学校的追求升学率——这一切都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其实孩子一点都不幸福,甚至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把他们生下来就是为了折磨他们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各种补课班里,孩子们学到了什么,补课老师为了能留住孩子,长期在自己的班里补课,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凡事哄着孩子,上课时可以吃零食、可以嬉笑打闹、甚至给发点糖和奖品取悦孩子们。结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一点好习惯,学的越多孩子越烦。我们所说的平等自由的爱育,绝不是纵容。今年义乌要求严,假期不许补课,很多家长认为别人都不补我们补,效果会更好,于是补习又转到了“地下”,打起了游击战。就这样大家看你也补、他也补,多数都在补,也就跟着补。

真不知道这样的恶性循环何时是个头?我们的教育何时能走出误区?孩子的幸福何时能还给他们?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5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豪气逼人。然而在这部生活散文中,她的笔触也可以有万丈深情,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她用她的耐心和体贴教导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这本书是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孩子你慢慢来”引发了我的深思,在当今这个一切都快速发展的时代,“慢慢来”似乎不被接受,大多数的父母都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略孩子的成长,而龙应台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陪伴孩子的伟大事业上。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恶事,没有必要让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而作为她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和作为一个母亲对待孩子的智慧。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把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于是就有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却忽略了一个孩子的感受。对一个对世界还未完全通透的孩子,至少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慢慢来。正如这部散文首篇提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读到这我的内心是震撼的,感受到一个母亲最伟大无私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一份关怀,一份宽容,一份安慰。孩子的不懂事、顽皮、各种缺点在大人的眼中就会放大许多倍,他们对于孩子过于迫切,失去耐心。却未想到欲速则不达,如果那时可以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每一个母亲都会有自己的种种理想与计划,但会被孩子的出生打乱。龙应台在“野心”那一篇散文中写到“若冰在一旁察言观色,用很温情的声音说:‘这种种理想、计划,做了妈妈以后都不能实现了,对不对?’妈妈软软地躺在沙发上,很没力气的:‘对’‘你后悔吗?’……‘还好!’”她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最终给出这个答案。我想她是真的爱孩子,爱超过了孩子带给她的困扰,因为爱,不觉得时间的漫长,不觉得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不会催促不会责备,她享受这个过程,任由时间慢慢流逝。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在这部散文中不断回忆她的生命,提及对孩子长大后渐渐的陌生感,读后让人感到心酸。作为孩子的我们确实缺少了一份乌鸦反哺的温情。这一点她在《目送》中也提及“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让我想到了令人忽视的一个话题—感恩。

作为孩子的我们会把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与照顾当做理所当然,也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长时间不求回报的关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便不再是那个唯一接触我们的人了,我们会渐渐的发现与父母间产生了代沟,实则是我们对他们的关注渐渐的少了,与他们谈论的共同话题也没,再然后我们便离家求学,陪伴他们的时间更少了,有时连一个电话都吝啬于他们,却不知包容我们一切的港湾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回到家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因为我们不在乎他们的感受,把他们对我们的爱与包容当作理所当然,而我们却没有在意他们日益增多的白发,没有想过我们的世界没有了他们该怎么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羊尚有跪乳之恩,何况我们人呢?所以感恩需及时,勿当“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才后悔。

这便是我读这部散文后的感受,在我们关注“孩子,你慢慢来”的同时,也注意“父母,慢慢老”。父母的“爱”于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孩子对父母的恩情要及时回报。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6

有的说:“要奖给胡伟明,因为他拾金不昧。突然,老师的手机铃想了,她向我们道了歉,就走出教室接电话。”“妈妈你真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从我懂事以来你就开始给我念经,我就是孙悟空也受不了啊!”“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绕道走吧。"我心想:让位就让位,正好我已经吃腻了,就假装说:"大胆奴才,你们居然敢抓国王。

就这样,我每天看上三到四小节,每当这时,我似乎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让我看到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去田埂挖野菜……很快,我把这本书已经翻阅完毕。在我合上书本时,我的心中突然窜出一个问题:看了这本书,难道就让我重温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吗?难道它没能给我带来其他的启示和收获吗?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闭上眼睛,再次回味这本小说。

一、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对于主人公金铃的介绍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金铃的个性跟谁都能“自来熟”;她是比较粗心的一个女孩,橡皮每两天丢一块,错别字多得离奇。

关于她的学习情况作者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金铃是六年级学生就要升入初中,面对这样的孩子可想而知她妈妈对她的期望,我被她那种迫切渴望女儿有个好成绩的种种举动所震撼了,母亲认为给孩子自由发展空间的教育错了,认为只有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对孩子教育的成败,提高她的学习成绩,她用了各种方法来帮助女儿,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其实我认为金铃的妈妈没有做错,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是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小说中,人们(特别是金玲的妈妈)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成绩好,那么就将之视为好孩子;反之,则将孩子视为一般或是坏孩子。其实,小说中的故事内容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观点也是如此。在我看完这本小说时,我突然发现我们成人的这一想法多么幼稚和可笑,孩子的成绩怎能代表孩子的一切,又如何能说明一个孩子的好与坏?我想,成绩只能从一个片面说明孩子的一种学习的能力,它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想孩子对各种事物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心灵美是最重要的,也是一个人最好的财富。

二、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

“闭嘴!”邢老师喝道,“再说一句,我立刻把你赶出补习班!回到教室写1000字检查,下午带10块钱过来,赔偿人家的损失。还有你!”她冷冷地看着金铃“你也一样。学习上不下功夫,打打闹闹浑身是劲,真是烂泥巴扶不上墙。”金铃紧咬住嘴唇,转过头去不看老师……在邢老师刚刚担任金玲班主任老师时,金玲对其十分反感与排斥,甚至还哭过。

那是因为邢老师极为严肃与古板,在她的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凶巴巴的样子。后来邢老师的一番话又给了我更多的启迪:你已经是好孩子了,一个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学生,凭什么不能成为好孩子呢?从这件事中,给我的感悟很深:作为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很出色,很优秀,从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便对孩子十分严格,这使绝大部分的孩子很难接受。其实,我认为严格的教育方法有时不一定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是很重要的,好的方式方法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就像小说中邢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改变了金玲对邢老师向来的排斥与反感,而更重要的是再次激起了金玲的学习动力。由此可见,一句小小的表扬作用非凡,它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甚至会影响和改变一个孩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因为我想孩子与我们成人一样,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从事教育事业七年,深知教育的意义,也许却未曾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此书让我好似回到了童年,也让我贴近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让我回味和深思,在后续的教育生涯中如何正确地去评判一个“好孩子”?我也很乐意的去对待,更愿意走进孩子心灵。

希望普天下的孩子都能抛掉烦恼,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迎接挑战;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孩子!

水孩子读后感1500字篇7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很早就听过,提起龙应台,第一反应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会以为那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散文。这里的龙应台全然没有《野火集》里的忧国忧民,呈现于书里眼前的只是一个母亲,爱着她的两个孩子,仅此而已,却使我产生了更大感动与共鸣,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龙女士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过,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会流露出一点女性独有的笔调,但是看她的文章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个男作家写的。而这本书则完完全全是从一个女性的感受,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所以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眼前彷佛出现龙应台女士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诸如送孩子上学时见到一景一物,严选孩子看的故事书,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这些平常的事,描写得细腻动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

★其他类似内容

1水花园读后感优质5篇

水花园读后感优质5篇

在工作或学习中,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读内容的核心要点,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细节和意象的解读和思考,有助于...

查看剩余 84% 水花园读后感优质5篇

2关于写教育孩子的心得8篇

关于写教育孩子的心得8篇

加强自身思想觉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心得体会,一篇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的心得一定是我们认真思考后写下的,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

查看剩余 84% 关于写教育孩子的心得8篇

3关于爱孩子的作文5篇

关于爱孩子的作文5篇

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人们对人权和社会正义的思考,作文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情感表达能力...

查看剩余 77% 关于爱孩子的作文5篇

4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6篇

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6篇

分享心得体会可以促进交流和合作,与他人共同学习和探索,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

查看剩余 83% 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6篇

5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加强自身思想觉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心得体会,每当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可以写份活动总结来记录心得,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

查看剩余 82%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