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爱心与教育:6篇读书心得,点亮人生之光)

本文主题为“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将分享六篇关于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这些文章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爱心和教育下一代。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

假期里,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真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要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2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书中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书中所描述的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后进生的转化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教育难题。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如果时常批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相反,用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与孩子产生信任感,这样的教育才会慢慢接近成功。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我们都要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3

最近,学校下发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要求我们青年教师认真阅读并写好阅读手记。一开始,我的阅读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谈不上精读,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但渐渐地,我被李老师对学生,学生对李老师这种深厚的师生情所感动。借用书中的一句话: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爱心”是架通师生间情感的天桥。“爱”便是根本。教师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着学生,学生才会有尊敬你,才会喜欢你,才会爱你。

李老师让我想到了自己初中时的政治老师凌任其老师。当时,我们班各科成绩都是全校倒数第一,唯独政治全校第一,超过县平均很多。一开始上政治课也有那么几个顽皮的捣乱,可老师总是笑眯眯地几乎是宠爱的语气和他们谈话,就一小会,然后继续上课。他当时已经临近退休,两鬓斑白,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即使在冬天上课也会汗涔涔。他是用心在交我们啊!渐渐地,课堂上的我们越来越专心了,我们怎么忍心不去听讲呢?正是爱感动了我们,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现在的我也是一名教师,我的理想就是爱贯始终,用爱抹去他们心中的烦恼与伤痛,用爱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用爱伴着他们成长,成材。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是情感的催化剂,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不仅要做好优等生的培养,更要关爱那些特殊的学生,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让他们的心田充满爱的阳光。前几年我接了小时的班级,班中有个叫严婷的女孩,她的母亲常常到学校接她,可她的母亲是个聋哑人,每次来接她,她母亲总是和她打手势。同学们常常嘲笑她。为此,她很难受。可她又不能向全班同学发怒,于是就把怒气发向了母亲。有时我看到她和母亲打手势,虽然不清楚在说什么,可是从她的表情我可以看出她对母亲的态度不是很好。她的性格有些自卑内向。面对这种情况,我找她谈话,告诉她老师的外婆也是聋哑人,拉近和她的心灵距离。告诉她母亲有残疾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母亲是给予她生命,将她养大,最爱她的人。作为她们的.亲人,我们应该加倍的爱她们。一次次的谈话,一个个故事,使她渐渐地不再为母亲的残疾而自卑。另外,我趁她有病不在的时候专门开了个班会,让班上同学了解她的情况,适当地引导,同学们说出了很感人的知心话,知道了应该如何关爱她、帮助她。大家有了思想的转变,行动也改变了,总是找机会同她聊天,帮助她,甚至别的班同学嘲笑她时大家也会挺身而出。渐渐的,她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我愿做一片绿叶,一滴露珠,去陪衬,去滋润,让他们开得更娇艳!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4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厚,可以跟随书中的人物去体验不同事情,是一场精神上的旅行。我在这场精神上的旅行越走越远,于是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从中获得许多的启迪,这也使我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更从容。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故事所震撼。就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要耐心地和学生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命令着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所有的故事都渗透着李镇西老师的汗水,我能够感受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级搞得有声有色的。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受打击,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么,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用心去爱孩子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5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6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其他类似内容

1爱心救助申请书参考5篇

爱心救助申请书参考5篇

本文为公文网站地编辑,为大家提供了5篇关于“爱心救助申请书”的参考文章。这些文章涵盖了不同情况下的申请书范文,旨在帮助申请...

查看剩余 79% 爱心救助申请书参考5篇

2爱心捐款倡议书参考7篇

爱心捐款倡议书参考7篇

本文为公文网站编辑所撰写的关于“爱心捐款倡议书参考7篇”的简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七篇关于爱心捐款倡议书的参考文...

查看剩余 77% 爱心捐款倡议书参考7篇

3《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精选6篇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精选6篇

《王子与贫儿》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孤苦的贫儿与一个富有王子之间的不同命运和友谊的故事。这部小说引人入胜...

查看剩余 78%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精选6篇

4《王子与贫儿》读后感6篇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6篇

本文主题为《王子与贫儿》读后感6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六位读者对这本书的感受和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我们将探讨...

查看剩余 76%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6篇

5使命与担当的演讲稿最新6篇

使命与担当的演讲稿最新6篇

尊敬的读者,使命与担当一直是我们社会前行的动力源泉。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为您呈现最新的6篇演讲稿,探讨了各行各业的使命感...

查看剩余 87% 使命与担当的演讲稿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