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推荐6篇
创设趣味性任务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创设趣味性任务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创编结构工整、语句押韵的儿歌,理解词语“蹑手蹑脚”。
2、能够使用较连贯的语句来描述他人的外部特征。
3、能够遵照游戏规则,愉快的共同游戏。
活动重点:能够按照游戏规则,边说儿歌边玩游戏。
活动难点:能够创编结构工整、语句押韵的儿歌。
活动准备:
老鼠服饰3套;小猫头饰16个;
图卡:老鼠,小猫,你、我的图标、藏猫猫。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藏猫猫”,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创编儿歌内容。
师:刚才我接到一个求救电话,这里有老鼠出现破坏物品,需要请大家来帮忙捉老鼠。好吗?
今天我们就和老鼠来玩一个“藏猫猫”的游戏,你们都是猫班长,我来当警长,咱们一起抓老鼠。
在抓老鼠之前,猫班长要先把自己藏起来,藏的时候别发出声音,否则会让老鼠发现。
如果你抓住老鼠了一定要告诉猫警长:“报告,老鼠被我已捉到”这才算成功完成任务,好吗?
1、玩游戏“藏猫猫”,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创编儿歌内容。
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都抓了老鼠。如果我给这个游戏再创编一首
儿歌,那就更完美了。让我们一起做下来一边休息一边来给自己的游戏创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吧。
提问:
1)刚才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样的游戏?(藏猫猫)
那我们就给儿歌的名字就叫“藏猫猫”怎么样呢?
2)谁在玩藏猫猫的游戏呢?
我们儿歌的第一句应该怎么说呢?“小猫米,藏猫猫”
刚才藏猫猫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样子的?
哦,轻轻的、悄悄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词语“蹑手蹑脚”来形容藏猫猫时的样子。
这句儿歌应该怎么说呢?“蹑手蹑脚静悄悄”
3)玩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藏好了吗?谁都藏好了?
你藏好了,我也藏好了。谁来说一说这句儿歌?“你藏好,我藏好”
4)抓住老鼠要做什么事?接下来的这句儿歌应该怎么说呢?“捉住老鼠就报告”
5)你们是怎么样报告的呢?“报告老鼠别我捉住了”
今天,大家起创编了藏猫猫的儿歌,我们一起完整的来说一遍儿歌。
3、图例演示,引导幼儿完整说儿歌。
二、设置游戏情景,引导幼儿玩游戏并用语言描述他人的外部特征。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这个儿歌说的真棒,把我们玩游戏的事情都表达了出来。你们还
想玩这个藏猫猫的游戏吗?这次游戏有一个新的玩法:游戏中我们需要有3名小朋友来扮演猫班长,3名幼儿来扮演老鼠。其他的小朋友围成圆圈一起说儿歌,让猫班长们藏在大家的背后捉老鼠。捉住老鼠向警长报告时,要告诉警长你捉到的小朋友的外貌特征,服饰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轮流扮演角色玩游戏。
附:儿歌
藏猫猫
猫班长,藏猫猫,
蹑手蹑脚静悄悄,
你藏好,我藏好,
捉住老鼠就报告,
报告,
老鼠被我已捉到。
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基本文学常识及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及通假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男女主人公真挚的感情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男女主人公真挚的感情
教学课时
1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导入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导入,感受过现代诗的爱情之后,来看看古代诗歌当中的爱情——《静女》
二、初读诗歌,疏通字词
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找通假,明读音
爱、见、说、女、归、匪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
1、第一章
(1)重点字词:姝、俟、城隅、踟蹰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上的角楼等我。(她)躲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徘徊。
(3)本章描写的是什么?
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场景
(4)想象姑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也许她正悄悄向外窥视,看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正偷偷掩口而笑,正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2、第二章
(1)重点字词:娈、贻、彤管、炜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红色管萧。红色管萧颜色鲜亮,喜欢你的美妙。
(3)思考:“彤管有炜,说怿汝美”有没有深层含义?
男青年表面指喜欢彤管,实际上借此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这一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见面时,恋人赠物的场景
3、分析第三章
(1)洵:确实归:通“馈”,赠送
女:通“汝”,你
(2)(姑娘)从牧场回来赠送我茅草,(茅草)确实美丽又稀奇。(但我喜欢的)不是你的美,(而是因为你是)美人所赠送的。
(3)这一章又写了什么内容?
恋人赠物,赞美恋人)
四、再读诗歌,品味人物
小伙子、静女的形象特点
男子:憨厚、痴情的恋爱中男子形象
憨厚“搔首”“踟蹰”
痴情见面前焦急不安;
见面后兴高采烈;
对礼物的重视
静女:天真活泼、温婉深情、内外兼修的恋爱中女子形象。
天真活泼“爱而不见”
温婉“信物传情”、“赠茅”深情
内外兼修“姝”“娈”)
五、拓展知识,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称《诗三百》或《诗》,现存诗305篇。按内容音乐可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又分为赋、比、兴,“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水教案篇3
学习目标:
①了解文常,掌握生字词
②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吆喝声的情感,进而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
③感受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引起对民俗文化的关注。
学习难点:
目标②
第一部分:自学探究——雏凤清声
一、做预习
1、识作者: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北京城杂忆》.本书获中国首届散文奖.作者这样写道:“《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城之间,以抚今追忆的心态来书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
2、读全文,测字词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招徕(xx)囿于(xx)
铁铉(xx)小钹(xx)
合辙压韵(xx)秫秸秆(xx )
馄饨(xx)荸荠(xx )
佐料(xx)饽饽(xx)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xx
囿于:xx
合辙押韵:xx
二、赏吆喝
文中写了很多吆喝,你认为谁最会吆喝,为什么?(请勾出来,简要批注)
第二部分:拓展探究——群凤和鸣
三、悟吆喝
细读4—1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北京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四、惜民俗
我们家乡有哪些吆喝声,请把你所听到的重庆街头的吆喝声在组内交流,试着学学,体会其中的韵味。
第三部分:检测提升——凤翔九天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民俗风情,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
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向往过寒假的情感,教育学生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录像带。《寒假安全知识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与讨论:
1、教师:我们已经学了好多安全知识,那么小朋友知道我们在家中有的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做,不然就会发生危险,哪个小朋友知道家中存在的危险有哪些?(激发学生对家中危险的重视,初步对家中的危险进行了解:在家里,不能动电源,要不然,就会被电到;小孩不能动刀,这样,会被刀割伤;不能在床上沙发上蹦跳,那样容易摔倒,摔伤……)
2、除了家中的危险,我们身边和生活中还有许多危险存在着,你知道的危险有哪些?(学生讨论:在班里,不能跑,要不然会摔倒;在美工区,使用剪刀的时候如果不好好用,就会扎着别的小朋友;在盥洗室洗手时打闹也不好;户外活动时,有的小朋友在滑梯上推小朋友,就会把小朋友推倒……小朋友不能在马路上玩;马路上有活动的井盖,小朋友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外边玩的时候,不跟陌生人走;小朋友不能动开水……)
二、使学生了解寒假的含义,丰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过寒假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学校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寒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2、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教师总结寒假的含义。
三、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安全、合理地过寒假,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寒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学生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那么在寒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
四、教师总结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寒假里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吃生冷不干净的东西。
2、不能玩火、放鞭炮、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冬天的天气寒冷,不要到户外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不被冻伤。
4、过春节时,好吃的东西很多,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跟陌生人走。不在家里乱翻乱动东西
6、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五、请学生看安全录像和图片,判断正确的与错误的安全行为。
六、延伸活动:
发给每个学生《寒假安全知识调查表》,要求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学生的一日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并做好监督护理工作,填好调查表。
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幼儿认识眼睛构造、用途。
2、教育幼儿保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故事眼镜和鼻梁,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阳穴等。
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附故事:眼镜和鼻梁夜深了,大家都睡得很香,只有明明脸上的鼻梁在轻轻地抽泣:"疼,疼,疼死我了!"他边哭边揉着红肿的鼻梁,"谁在哭?"耳朵问,鼻梁哭泣着说"明明的眼镜整天压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又红又肿。"耳朵气恼地说:"讨厌的眼镜每天挂在我的身上,又沉又重,难受极了!我们找他评理去!"耳朵和鼻梁怒气冲冲地找到桌子上的眼镜:"眼镜!你为什么整天都要挂在我们的身上,又沉又重,难受极了!"眼镜理直气壮地说:"是主人把我戴在你们身上的,你们要为我服务,累也是应该的!"……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耳朵和鼻梁气急了,他们要报仇!
第二天,明明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看书,突然鼻梁一耸肩,耳朵连忙弯弯腰,明明的眼镜就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打碎了。明明没有了眼镜什么也看不见,不小心撞在了树上,鼻梁肿了,流出很多血,耳朵也很心疼,眼睛说话了:"不要埋怨眼镜,都是明明不爱护眼睛让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才请眼镜来帮忙,大家要互相帮助,提醒明明爱护眼睛,天天做眼睛保健操,摘掉眼镜,大家都会很开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眼睛是身体的重要部位,不能让幼儿亲身体会眼睛疼痛是什么感觉,因此个别幼儿可能记忆不太深刻,所以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他们的用眼卫生,尽量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水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2.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3.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教学实际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2.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学生交流。)
3.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通过课前的搜集,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见资料袋】
7.简介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想要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然后查字典或与同桌合作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
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
(2)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3.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7)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1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3)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4)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四、再思导疑,感悟课文。
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2.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1)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从课文中的“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3)看了法布尔的这个试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的人。)
(4)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