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模板5篇(《教案模板:探索优秀老师的教学之道》)
本文主题为《我的老师》教案模板5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多样化的教案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这些教案模板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过使用这些模板,教师们可以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的老师》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但内涵深刻,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句话上:“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也就是说作者一开始认为怀特森先生不算什么老师!从算不上老师到的老师,从非常气愤到十分佩服,这前后评价和情感如此截然不同!我就从情感冲突入手解读这篇文章,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的老师”这一对冲突充分激活文本。再从学生角度去推想,怀特森先生开始时种种不可理喻,应该不难理解,因为这和他们原有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而要感受到“这样的老师是我的老师”则需要完全了解他的用意。在这两大板块之后,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怀疑主义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的心田,我又想到应该增加一个拓展设计,我让学生重新设计课堂,让质疑充满这一崭新的课堂。又通过想象,我对朋友说了什么话,来检验学生对怀特森用意的理解,提升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论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对老师的评价从“这算什么老师——我的老师”这一截然相反的转变。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三、学习重点: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前准备: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故事、文章。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的老师?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大卫·欧文所写的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一篇文章《我的老师》。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词语:
侃侃而谈 故意编造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饶有兴趣
增长见识 接近真理 终身受益
(2)同桌分节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预习情况反馈给老师;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写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把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说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认为课本和老师就永远正确。)找出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
(二)找出矛盾冲突点
问: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的老师啊?(怀特森先生)
错了吧?作者觉得怀特森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为什么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三)质疑:怀特森先生真的是的老师吗?
1.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1)指名读,读出什么感觉来了?(生说)
(2)看来怀特森先生不算个好老师,对不?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老师呢?请读课文1、2小节,找出他是怎么样的老师?
2.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1)指名读
(2)默读1-2小节,哪些读出“出人意料?”
3.出示: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过渡:考了零分,心情如何?可是怀特森先生又是怎么样向你们交代的呢?
4.出示:“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师: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1)对学生的心情,他会理会吗?你认为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坚持自己的观点?
(2)如果当时你也是其中一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心情怎么样?(忿忿不平、懊恼、感觉受骗上当、被戏弄……)是的,教室里肯定是一片哗然,带着你刚才说的心情,说说想法。
小结:与其说是对成绩不满,还不如说是对老师的师德、老师的人品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因此大家怀疑——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读出语气)
(四)探究“”
1.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出示: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儿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为什么?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2. 出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但不要盲目崇拜。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
能把“迷信”改成“相信”吗?说理由。
(2)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的,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课件呈现,解说:
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之后的布鲁诺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烧死的伟大牺牲。
伽利略的落球实验已是家喻户晓,他揭示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会同时落地的事实,但他敢于挑战和传统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
(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生出示名人名言,读。
(五)拓展延伸
1.想象:如果当时同学们不迷信老师,课堂上又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2、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不,你的看法错了( )。
请写下你反驳他的理由。
交流。
(六)总结收获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七、板书设计
21、我的老师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
算哪门子老师? →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教案篇2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同学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的施加压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回忆往事的,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三、教学目标:(按三维目标建立)
1、知识与技能: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你心中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二>课堂导入
【师: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刚刚也说了自己心中所喜欢的老师。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三>介绍作者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后进入简易乡村师范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让我们去文章中看看作者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板书课题)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哪两个词最能表现蔡老师的品格?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芸yún痣zhì阀fá褪tuì(卜bǔ)
3、请个别同学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抽查生字新词较多的段落)。
4、“难忘”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温柔”“美丽”概括了蔡老师的特点。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围绕着“难忘”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其中,哪几件事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注意说清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
3、集体交流。
(本文共记叙了7个生活片段: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课外,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假日,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平时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⑥校内,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假日,我梦里寻师。
其中①②③④⑥主要写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六>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先读1—4个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或评论,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然后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下列句子: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看)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看到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吃了蜂蜜。(把画横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从前4个生活片段可体会出:
①假生气——真爱学生;
②教跳舞——关系密切;
③观蜜蜂——良师益友;
④教读诗——影响深远)
4、小结:是啊,像这么“温柔”“美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请同学们带着对老师的爱齐读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字幕。)
你能用上关联词“即使……也”“连……都”赞赞蔡老师或你喜欢的老师吗?
“是啊,这么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再读文章第8自然段。
<七>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依恋)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八>教后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说分小组讨论时,指导得不够,了解情况也不多,以至于学生出现思路偏差。在思考回答归纳总结时,引导学生表述方面做得不够好,没达到训练目标。
此外,还是觉得自己的语言不够丰富生动,本课还应把学生情感激发和引导出来,学生朗读程度不够,教学设计内容偏多。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问题去被动思考,他们的情绪表达只停留在较表面化的层面上。
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完善。
《我的老师》教案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素材积累(关于“赞美老师”的名言)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者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榆钱()
纠纷()劝慰()黑痣()模仿()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
心清如水:
模模糊糊:
迷迷糊糊: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组概括她的特点。
【合作探究】
1、迅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围绕蔡老师写了几件事情?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在书上相应语段旁边。
2、围绕蔡老师写的`这几件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拓展延伸】
试用一两件事说说你记忆深刻的老师。
【当堂检测】
1、《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2、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教鞭轻轻地________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文学和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我的老师》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身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同学围绕阅读提示中的考虑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同学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抵触,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同学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同学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同学》、《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我的老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
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2、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海伦·凯勒传》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读准字音: 无垠yín 毛坯pī 绚xuàn 丽 筑 巢 cháo 覆 fù 盖 骚 sāo动 凝 níng
掌握词义:(补充注释)纳闷:因疑惑而发闷。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温存:温柔体贴。琢磨:思索,考虑。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绚丽:灿烂美丽。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有关海伦的生平图,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2、解题释题,确立目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
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①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疑难之处。②师生合作,质疑解题,把握文章脉络。③加强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④请学生读片断,以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段):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
第三部分(27段):写“我”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1、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妙之处在于____,理由是____”为话题,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如此,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2、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①自由品析文本的内容,写法和语言。
②师生合作品析探究如下两个问题:
a、文题是“我的老师”,为何用那么笔墨写自己?
b、这篇文章正面描写老师的'同时,有没有侧面描写?
③在学生品析探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接着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④学生品析文章的美点、妙点。
五、梳理小结,迁移训练。
1、自我梳理课文内容,层次写法,并画出优美之处。
2、交流学习体会。
3、迁移训练。用最具个性的感受写“秋”的印象,可以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入手,写一两句话,100字以内。
六、布置作业
1、查找魏巍或其他作家写的《我的老师》,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2、完成迁移训练的书面作业。
【板书设计】
7、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莎利文独特教学方法 海伦 感激
深沉的爱
独特方法 内心感受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