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示儿》教案7篇(《古诗《示儿》教案7篇: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指南》)

本文主要介绍了七篇关于语文古诗《示儿》的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教案将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7篇(《古诗《示儿》教案7篇: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指南》)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那陆游写了什么?

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

师:元——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

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九州------全国,同-----统一。

师: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生说,然后读大屏幕上的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宋朝。)

师:读了这段历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外敌侵,祖国分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②二探“悲”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诗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陆游的生平简介,了解诗人。出示其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读,抽题。

师范读前句,(生谈一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河?)

师:“三万里”“五千仞岳”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师: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诗人为何而悲了吗?

(生谈感受)板书:山河破

生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配乐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踏在了敌人的铁骑下,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生说)板书:遗民泪

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历史资料,古诗《题临安邸》。(生自己读。)

师:游人:这里指谁?他们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哪个字体现了他们那种不忧国患,醉生梦死的生活?(生说)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你的心情怎样?从中你又感受到诗人为什么还悲?(生交流)板书:朝臣昏骄奢淫

带着理解再读诗句。

3.悟“盼”情

诗人就是带着这么多的悲伤离开人世的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尽管金兵入侵恨,尽管山河破碎痛,尽管遗民泪尽哀,尽管昏君无能愤,但是作者还是充满无限的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时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答。板书: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执着不变的信念,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爱,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带着这分情,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生齐读。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品佳句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士?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 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 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 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 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 学习新诗《示儿》

1、 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 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 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 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 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7、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然是“万事空”,为什么临死还要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8、 读课外短文《示儿》。

9、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 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 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 布置作业

1、 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学习歌曲《满江红》。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就古诗引导同学们讨论 )示儿教学实录教案精品

下面我们学习一首感人至深的诗。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板书题目:示儿)

二、初感诗句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

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目标

1、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2 、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意及时解难。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 说说诗的意思。

(2) 你还想说些什么?

(3) 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师: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soft/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 、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尝试背诵

七、调动思考,开拓思维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重难点: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陆游的《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

生:介绍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中原沦陷50周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沦陷65周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中原沦陷66周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沦陷83周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

(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生:先自读,再齐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给大家范读一遍。

生:指名读。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相关释义)。

课件出示: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阿日子。(多媒体出示,结合地图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诗意。

师:指名解释。诗里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

生:“悲”。

师:为什么“悲”,用原诗回答?

生:齐答“不见九州同”。

师:介绍当时局面。出示课件:(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中原,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们苟且偷安,不思报国,这种状况持续了95年。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

师:下面谁能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祖国统一的牵挂。

生:指名读。后齐读。

(二)再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1、出示“悲凉”的意思:悲哀,凄凉

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为收复失地而奋斗终生,但临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诗人死不瞑目,内心悲凉万分。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篇7

教材简析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 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愿意把它读懂吗?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么,还应该怎样学习呢?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 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其他类似内容

1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6篇

本文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系列的一部分,主题为《小毛虫》。通过6篇教案的介绍,我们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篇经典的小学语文课文。...

查看剩余 71%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6篇

2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4篇

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4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太阳》教案,共有四篇。这些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阳》这篇课文的内...

查看剩余 73% 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4篇

3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通用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通用4篇

本文为公文网站地编辑,为您带来了四篇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的《小毛虫》的通用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小毛...

查看剩余 73%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通用4篇

4小学一年级语文《对韵歌》教案优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对韵歌》教案优质5篇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优质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对韵歌》教案。《对韵歌》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歌曲的形式,帮助...

查看剩余 78% 小学一年级语文《对韵歌》教案优质5篇

5语文听课教师心得体会优质7篇

语文听课教师心得体会优质7篇

本文主题为“语文听课教师心得体会优质7篇”,旨在分享七篇优质的语文听课教师心得体会。通过这些心得体会,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教...

查看剩余 89% 语文听课教师心得体会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