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模板7篇(《爱的教育》:感悟人生,启迪心灵)
本文主题为《爱的教育》读后感模板7篇。《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小说,以教育为主题,讲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进行全面教育的故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七篇读后感模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总结这部经典之作。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1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吗?,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赌博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里的有一篇文章《畸形儿》。文章中的“畸形儿”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是一群非常坚强、乐观的孩子。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一所畸形儿学院里有约六十个孩子,有的骨骼不正;有的手足歪斜;有的皮肤皲裂,身体扭转不展;有的在椅子上不能直立,用手臂托住了头,一手抚摸着拐杖的;又有的手臂虽勉强向前伸直了,终于呼吸迫促起来,却又苍白的倒下去的。虽然这样,但是他们却仍然藏匿着苦痛,脸上依然露出微笑。即使他们有那么多的`不幸,但他们还唱着歌,那种细而可悲的声音,使听见的人非常心痛。他们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却又拥有一颗积极向上,不放弃,乐观的精神。相对比起我来说,我感到很惭愧:我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和疼我的爷爷奶奶,还有非常多的朋友。我可以和我的爸爸妈妈、朋友、同学一起去游乐场玩,可以肆意的追打,玩耍……我身在这样的幸福中,但却不知道珍惜。我经常挑食,不吃胡萝卜、西红柿,有时还嫌弃家里的饭菜不好吃;还经常去买零食,不知道节约;经常玩电脑游戏,不知道珍惜时间去好好学习。还有时不听大人的话,故意捣乱。相比他们来说,我是多么的幸福,但是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从现在开始,我要向他们学习,努力改正不爱学习,不听话,任性的缺点,做一个珍惜时间,爱学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退缩,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好孩子。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籍,唯有《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爱,并不只是挂在嘴边,而是要发自心底;爱,是要付出行动的。诚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
文中讲到了因父母欠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丽斯工作,不久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都石沉大海。十三岁的马可尔想妈妈想疯了,自告奋勇,决定独自一人去找妈妈。
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他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酸甜苦辣,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生存意志、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一家终于重逢。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找妈妈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比马可尔还大的'我,却显得那么的没用。遇到什么事还要怪妈妈。真的是......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我们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人对我们的爱: 妈妈的唠叨是对我们的爱;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爱;朋友对我们的关怀也是爱......这些我们都会以为烦,唠叨,多管闲事,却没有细细体味,爱就深藏在这些细节中,只是常常被你忽略,甚至以一种你不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
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着没什么意义,没人疼,没人爱的。但是,当你仔细品尝、体味出这人间的爱与关怀后,你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人生又是多么美妙。无论发生什么,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心,投入到繁华世界,你会发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拥抱这充满爱的人世间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4
《爱的教育》一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每月故事——《爱国少年》。一个意大利少年用他的一个举动——将钱扔回给侮辱他祖国的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也为“爱国”这两个闪亮的字眼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少年的一句“你们侮辱了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显示出他内心坚定的`信念。这位少年的故事使我颇为震撼,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我身为一个中华儿女,我有没有尽到我爱国的责任?》什么是爱国?其实,“爱国”的含义很广,爱国的范围更广。由古至今,涌现出许多爱国的中华儿女:刘胡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坚持不出卖共产党,最终鲜血横飞,头颅抛地,但她却无怨无悔;抗战时期,反动派非但没有专心抗日,反而来“剿共”。国难当头,张学良、杨虎城毅然起军扣押了老蒋,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老蒋最终被迫同意,但两位爱国将领缺为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张学良被软禁了99年,杨虎城则被杀害。但他们却因此而流芳百世!这便是爱国。
如今,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广东选手陈燮霞的女子48公斤级举重为中国赢得了首金!紧接着庞伟冲破困境射下了第二枚金牌!郭晶晶/吴敏霞天衣无缝的组合也为中国摘下了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的桂冠……这是健儿们的爱国体现,他们不愧是中华儿女!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5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在众多书籍当中觉得很好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叫《爱的教育》,是因为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和高尚的爱心联系在一起的,而每一个爱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教育着我们。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以日记的形来式记述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爱的教育》这本书没有一点点的虚假或骗人的感情,它只是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觉到事实上的每个人都要我们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理解。
这些故事个个都很感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每月故事《万里寻母记》,这篇故事讲了一个名叫马儿可的13岁男孩去寻找他远在美洲的母亲,他乘船到美洲后,问他的叔叔知不知道妈妈的地址,可叔叔这时却死了,一个孩子告诉他,他妈妈在科尔多瓦,他走了了2个小时,才到波卡城,几个大汉给了他42里拉,他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才到科尔多瓦,那里的一个老妇人告诉他,他母亲到离这儿四五百里路的图库曼去了,一个商贩把他带到了圣地亚哥,他走了20天,鞋底磨破了,脚底磨出了血泡,终于到了图库曼,可一位店主却告诉他,他母亲不在图库曼,而是在离这儿50里路的萨拉第洛河畔,最后他总算和母亲团聚了,马尔科这一路吃了多少苦啊!
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也十分令人敬佩,卡隆的力气最大,他为人厚道,不管同学问他什么,他只要知道,都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他的学习用具,像铅笔啊,橡皮啊,纸啊,小刀啊,随时都可以借给同学用。一次,一个学生丢了买笔记本的`钱,卡隆就把自己的钱借给了他,他还给自己的母亲用心的做了一张长达8页纸的信,在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他母亲。
《爱的教育》这本书真的十分好看,大家有空也去看看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6
上哪里去找一本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枯燥的豪言壮语,更没有用深奥的道理和华丽的词语故弄玄虚。它只是用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来谱写这首名为“爱”的乐章。《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多彩的世界里,怎能让爱感化你,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吧!
在某个大学里,一位教授提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最需要什么?”全班同学的答案无谓是“金钱,地位,权利”之类的,可当教授宣布正确答案的时候,全班都惊叹了,因为,答案是“爱”也是因为这个,在他们的一次平时作业中成绩为零。看了这个问题,你思考到了什么?试问,如果当时你坐在那个教室里,你又会毫不犹豫的在卷纸上写什么呢?爱的教育,当你又一次的联想到了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说是,人们需要爱的教育。我想这应该是不可否定的,我认为只有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人们才会更幸福。
我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学过《小抄写员》这篇文章吧!其中主人公叙利奥的父亲因家庭需要钱,就接了一些签条来抄写,叙利奥想替父亲抄写,父亲不答应。叙利奥便不再请求父亲,等到半夜起来替父亲工作,由于睡眠不足,白天经常打盹。父亲却一再的误解叙利奥。叙利奥被误解后,总是下决心要停止工作,但是为了父亲为了家庭他又继续工作。父亲到最后竟然不管他,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弱。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现了真相,请求叙利奥原谅,也更加珍爱叙利奥。在我学过这篇文章后,我立刻流下晶莹的泪珠,感动我的不仅仅是叙利奥那任劳任怨的举动,而是他们父子俩那深厚的情谊!
爱的教育让我们心潮澎湃,爱的教育让我们相信天使在人间,那位天使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永远永远的世界里!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7
我喜欢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快乐,很多知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三年级的一个意大利小孩——安利柯。这本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安利柯在小学四年级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成长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一本单纯的日记,因为里面还有父母、姐姐给他写下的劝诫和启发性的文章,另外还有几则精彩的小故事。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有:《一个不幸的事件》中,二年级的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快被车撞到的'一年级小男孩,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别人,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中朱里奥的爸爸是铁路局的雇员,每晚都要抄订单,朱里奥为了减轻爸爸封套的劳累,他准时晚上12:00起来偷偷写封套,却因劳累遭父亲误解;《伦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弃儿受命令做了哨兵,不顾子弹袭击身亡,他是牺牲自己而救助国家的人。
这部富有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以爱为主旨,教育和鼓励我们细心地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并且,我还明白了,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还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发现爱,感受爱,付出爱,分享爱,让我们身边的人都能沐浴在爱的温暖中,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