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参考6篇(母爱的智慧:6篇优质教案参考)
本文为您提供了6篇关于“我的母亲”的教案参考。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们的爱和关怀无处不在。通过这些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母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激发他们对母亲的爱与尊重。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年级和学科,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我的母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整理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整理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对抗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整理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6.诗、歌、名言对抗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篇、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写作。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总结
我的母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幻灯片:作者像)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
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毛泽东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然后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6、总结文章中心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回忆我的母亲》赏析
《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用简洁明朗的开头给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调: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质朴无华的语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枢纽。
这个简洁明朗的开头,形成了一种质朴洗练的风格。文章思路畅达,线索清楚。先由家史写起,依次介绍了钟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迹:“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等等。全文用口语写成,没有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形容词,是无产阶级优良文风的体现。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同时又兼顾了体现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这么一来,恰当而又自然地突出了这位革命母亲的最大特点:热爱劳动,支持革命。读后给人留下了经久不忘的印象。
我的母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我的母亲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特点: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文章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3、教材处理:
教学本文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学生情感体悟和语文视野的开拓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此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
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3)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4)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来组织教与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揣摩--作品感悟--课外拓展”的学习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中以竞赛活动、媒体演示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积累、表达交流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自然、质朴含义丰富的语言。
3、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四、教学互动过程具体如下: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前布置)
1、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②了解作者及相情况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抓住关键句、段。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2、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舔去(tian) 侮辱(wu)
(2)速读抢答: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4)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6)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3、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
(1)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表现母亲的恩师事情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表现母亲的“刚气”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2、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即文章最后一段。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4、请学生再选择一些类似的语句并把相关词语标示出来。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1、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2、请学生发言。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为把课文向课外综合实践延伸,结合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并结合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学实际,教师布置学生分组,用一周的时间去准备以下内容:(综合性学习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
(1) 收集有关母爱的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组)
(2) 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组)
(3) 收集有关母爱的歌曲歌词;(歌曲歌词组)
(4) 收集有关母爱的音像作品;(音像作品组)
(5) 收集有关母爱的感人事迹;(母爱故事组)
(6) 准备有关母爱的写作交流。(各生均需做)
我的母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胡适的资料,阅读《胡适自传》、《先母行述》,拓展视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二、导入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请听《妈妈的目光》)
胡适简介。
首先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句、段,适当批注。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课文,思考:
⑴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⑵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
⑴ 对我的管教(教之严):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
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
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
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⑵ 怀念、感激、敬爱。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自由赏读课文
教师引:同学们,胡适,这位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带着内心真诚的感谢再次走近胡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请大家有感情地自由选读课文。
小组自由谈: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五、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一个母亲教育你的感人事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检查反馈
1、第一课时学的字词。
2、口头梳理第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
三、问题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2、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质朴真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童年的视角回忆童年的往事,没有成人的姿态和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敬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3、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
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四、情感延伸
1、母爱如三月的春风曛得人昏昏欲睡,犹如夏夜的凉茶让人精神倍爽,又是母爱又是絮絮地唠叨让我们不能理解,我们都能理解母爱吗?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数的母亲都是说教式的爱,一件事说起来三遍四遍,我们嫌母亲烦,不能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你有事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请你说一说。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有谁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每年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五、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结束语: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六、作业
1、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2、写一封给家长的信。
我的母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十四 我的母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十四 我的.母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
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