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青瓜教案精选8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教师充分准备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和使命,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青瓜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教师充分准备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和使命,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青瓜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语言:冬至我知道
师: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到冬至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 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我们有什么习俗呢?(出示相关图片)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师: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社会:区角游戏、制作美食
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冬至相关知识
小故事
冬至节,在苏州有吃酒酿酒的'习惯,一年只酿造一次的酒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自古就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到晚上苏州人都要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做为祭拜祖宗,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美女西施。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此外,冬令进补又是苏州人广为流传的俗语,一般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各种补品的最高峰。
冬至相关习俗传说:
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
冬至吃饺子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西瓜的特征,知道西瓜有营养。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认识汉字“西瓜”的字形、读音及意义。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实物西瓜一个。切好的西瓜每人一块。
2、水果刀,果盘。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青青藤,满地爬。
结个果子圆又大,
瓤甜水多绿娃娃。
2、出示西瓜,引起幼儿观察西瓜外形的兴趣。
提问:
①西瓜是什么形状的?
②瓜皮是什么颜色的?
③瓜皮上有什么?
④摸一摸,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西瓜有圆的,有椭圆的,西瓜皮是绿的,有皮上有一条条的花纹,瓜皮摸上去很光滑。
3、认识瓜瓤
①教师切开西瓜,让幼儿观察。
②看一看,西瓜里有什么?
③说一说瓜瓤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④瓜瓤里有什么?
教师小结:西瓜里有瓜瓤,有瓜籽,瓜籽是黑色的,可以吃,也可以当种子,西瓜瓤很甜。
4、幼儿品尝西瓜。
5、认读汉字“西瓜”
6、教育幼儿多吃水果。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吃西瓜的感觉。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西瓜特征。
2、能认读汉字“西瓜”二字。
3、喜欢吃西瓜。
4、知道西瓜有营养。
活动反思:
西瓜是幼儿在夏季接触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生活经验较丰富,在预设方案的基础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种类,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年龄比较小,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宠着他们,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通过此次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其实他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让他们亲手从活动中体验小手的能干,并且懂得要爱护小手及其保护小手的简单方法。
一、活动目标:
1、愿意从事操作活动,体验小手的能干。
2、懂得爱护小手的简单方法。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小猫手偶一个,饼干桶一个。(桶里一个包,包里有糖果。)
2、操作材料:雪花插塑积木、穿珠、扣纽扣、橡皮泥、叠衣服。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以小猫来做客的情境导入活动。
出示小猫:今天小猫来我们小二班做客了。
2、幼儿尝试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1)小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放雪花插塑积木,一组放穿珠,一组放扣纽扣、一组放橡皮泥。)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3)你刚才做了什么事情?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说说,并用“我用小手***”的句式说完整的话。)
3、拓展话题。
幼儿讨论: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搭积木,会捏泥,会穿珠……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呀?
4、小手的舞蹈《小手爬》。
我们的小手除了会做事情,它还会跳舞呢!我们听着音乐,让我们的小手一起来跳舞吧!
5、讨论:我们有双能干的手,应该如何保护?
6、品尝礼物,自己动手撕。
请幼儿自己动手撕糖纸,并且一边撕一边说“我用小手撕撕撕。”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4
一、魔毯: 游戏目的:
1、立定时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2、加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合作观念
游戏材料: 报纸,录音机,音带
游戏过程:
1、在场地上铺若干报纸。
2、用故事引出游戏:大灰狼睡醒了,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动物。如果小动物站在"魔毯"(报纸)上,大灰狼就看不见了。
3、音乐声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小动物到处走动或做小动物的动作,另一组由2-3名幼儿组成,扮成大灰狼,在旁边睡觉。
4、音乐停。小动物们赶快找一张"魔毯"站在上面,否则就被抓走。
5、将报纸对折。下一段音乐起,游戏重复进行,每一段游戏结束,就将报纸对折一次,直到每张报纸上只能站一个幼儿。
二、溜冰: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和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 报纸,节奏较快的音乐
游戏过程:
1、将一张报纸一分为二,幼儿两脚各站在半张报纸上,做溜冰预备姿势.
2、音乐声起,幼儿开始在规定的范围内向前滑行.
3、报纸一破就下场,场所没有破的为最付佳溜冰手.
(用力均匀,速度稍慢一点,报纸不容易破)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的:
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 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引导语:
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引导语: 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 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 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 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的:
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 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 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引导语:
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引导语: 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 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 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 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学校
活动目标:
1.能大声念儿歌。
2.运用形体动作与声音模仿动物。
3.知道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儿歌:《你和我,我和你》[[]附]
2.动物图片。
3.挂图:《―起玩》。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起拜访动物学校。
2.动物学校里有许多动物,用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小鸡,请幼儿猜猜看,教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再学学青蛙的叫声,请自愿的幼儿用形体动作“说出”答案。
3.展示挂图,并和幼儿一同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科学”《―起玩》,请幼儿学学里面各种动物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轮流派一人上台,按照教师给他看的动物图卡表演该种动物的特征,哪一组最快猜出答案就得一分。
5.活动进行―段落后,可带领幼儿念儿歌《你和我,我和你》作为活动结束。其中小鸡、青蛙可换为小猫喵喵喵、公鸡喔喔喔等。
活动评价:
1.能运用形体动作玩角色游戏。
2.能分辨动物的特征。
3.延伸活动:
4.也可带幼儿到动物园参观,回来后再进行动物学校的各种模仿游戏。
[[]附)儿歌
你和我,我和你(李紫蓉)
你学小鸡唧唧唧,
我学青蛙呱呱呱,
你和我,我和你,
唧呱唧呱唧唧呱。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昆虫音乐会》是一首节奏抒情的乐曲,多以四分音符为主,重点是熟练掌握4/4拍节奏特点,学习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打击乐器合拍地演奏。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叫声,借助图谱学念节奏。(重点)
2.认识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尝试用乐器打击节奏。(难点)
3.体验用乐器随音乐演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了解昆虫的叫声,蜜蜂、蛐蛐、蝈蝈图片。
2.图谱卡片,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
3.节奏卡片蜜蜂:xxxx|x---
蛐蛐:xxxxxx|x---蝈蝈:x.xx.x|xx---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利用情景游戏:邀请幼儿参加昆虫音乐会。
2.逐一出示蜜蜂、蛐蛐、蝈蝈图片,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通过情景“昆虫唱歌”,引导幼儿学习节奏型。
1.教师设置野外的情景“昆虫唱歌”。提问:蜜蜂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小蜜蜂的声音:嗡嗡嗡嗡/嗡----/2.追问:蛐蛐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二段,出示蛐蛐的节奏卡片:xx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蛐蛐的声音:蛐蛐蛐蛐蛐蛐|蛐---
3.再次追问:蝈蝈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三段,出示蝈蝈的节奏卡片:x.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蝈蝈的声音:蝈.蝈蝈.蝈|蝈蝈---
三、昆虫合奏会。
1.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蛐蛐、蝈蝈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碰铃;蛐蛐—木鱼;蝈蝈—响板)。
2.教师弹奏乐曲,前半部分集体合奏,最后两小节两种乐器进行合奏。
3.尝试用两种乐器合奏。
四、整理乐器。
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整理乐器。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7
活动目标在尝尝、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丰富幼儿对干制品的了解,知道它体积小、携带方便,并演唱食物存储时间的小常识。
环境创设实物黑木耳、香菇等。
重点与难点丰富幼儿对干制品的认识,知道其特点。
活动过程
一、品尝菜肴“木耳烧烤麸”
1、请幼儿品尝老师做的菜“木耳烧烤麸”
2、师:这菜味道不错把,请问你们有没有注意菜里那黑糊糊的东西,是什么?
二、认识各种干制品:
认识黑木耳,进行干湿比较
1、出示湿木耳,幼儿进行观察。
(1):这就是我们刚才吃的黑木耳,它是像蘑菇、香菇等一样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菌类植物,是没有毒的,可以安全食用的,而且是很有营养的。
(2)请你拿一块黑木耳,仔细看看,说说,这一片片的黑木耳长的怎样,形状像什么?摸上去感觉怎样?
(像花、像撑开的`小伞,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
2、出示干木耳,进行比较
(1)我还要请你们看一样宝贝,你可以看看、摸摸、说说它和黑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的?(小小的、脆脆的、有点硬、还有点毛毛躁躁的)
(2)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3):其实,这就是黑木耳,他们是一种东西,只是这是新鲜木耳的样子,而这种是经过工人叔叔的一道道工序,制成的黑木耳的干制品。我们每次做菜的时候,都要将干木耳变回原来的样子,才能做菜。
3、变魔术,炮制干木耳
(1)你们猜猜用什么方法能把木耳干制品变成原来的摸样?
(2)变成原来其实很简单,用水帮忙就可以了。
(3)炮制木耳。
(4)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回?
(5)有不少干制品像香菇、白木耳等,在烹调前都要这样来个大变身。
4、干制品的有点
(1)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新鲜的食物制作成干制品,干制品有什么优点?
(2):干制品体积小,携带方便。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三、认识其他的干制品:
教师逐一出示葡萄和葡萄干、苹果和苹果干、香蕉和香蕉干、龙眼和桂圆进行比较和品尝。
四、制作胡萝卜干:
1、出示胡萝卜干的成品:看看这种干制品的颜色,猜猜它是什么制成的?
2、以胡萝卜娃娃的口吻介绍制作过程
娃娃:今天就请你们自己动手,用我们这些新鲜的胡萝卜来制成胡萝卜干号吗?我们用微波炉来把它烘干,先将胡萝卜切成片,再撒点糖粉,最后放进微波炉转一转,烘一烘,看看能不能制成一片片美味的胡萝卜干。
3、幼儿制作。
幼儿园青瓜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四季特征,感知四季的不同和美。
2、根据四季的特征,尝试仿编四季娃娃,并连贯地朗诵诗歌。
3、乐意参与表演和仿编诗歌。
4、领会诗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诗歌-四季娃娃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感知诗歌内容
1.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画面
(1)画面上有什么?
(2)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讲述画内容。
二、学习朗诵诗歌
1、观看课件,认读汉字。
教师:谁能说一说,有哪四个季节?
带领幼儿认读汉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老师给小朋友朗诵一首儿歌,你们仔细听听,儿歌里说了哪几个季节呢?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你知道诗歌里的四季娃娃是谁吗?他们说些什么?
3、观看课件,启发幼儿朗诵儿歌。
(1)师生轮流接说儿歌的形式学说儿歌。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3)图片演示,幼儿朗诵儿歌。
三、启发幼儿表演儿歌
1、教师用手做什么动作表示“草儿尖尖”和“小鸟”,启发幼儿学一学。
2、请小朋友想一想荷叶和青蛙怎样用动作表示呢?
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3、请创意比较好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动作。
幼儿表演儿歌。
四、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四季娃娃,在春天里娃娃的是春娃娃,除了草尖儿,还有哪些?
2、引导幼儿想象并讲述夏娃娃、秋娃娃、冬娃娃……
3、教师带领幼儿按照诗歌的'结构替换四季娃娃形象,朗诵仿编诗歌。
儿歌:四季娃娃
草芽儿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儿撑伞,它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儿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儿大肚子一腆,它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小百科: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