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8篇(风云1927:八篇观后感,探寻经典之美)

本文主题为“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8篇”,将为读者带来八篇关于电影《风云1927》的观后感。该电影以1927年的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黑帮斗争故事。通过观后感的分享,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的情节、人物以及其所传达的深刻主题。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8篇(风云1927:八篇观后感,探寻经典之美)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1

影片中既有恢弘历史,又有感人细节,有泪有笑、有血有肉。影片内容以会议为主题,却不拘泥于开会。《风云1927》将八七会议召开前的历史风云作为重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面临党内意见不一致,国共合作有分歧,共产国际的领导又与中国实际不相符等多重矛盾,挖掘了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群共产党人,在最苦难、最迷茫的时期为革命寻找出路的心路历程,更加入暗战、谍战等引人入胜的元素。影片再现了1927年“八七会议”的历史。这次会议对于挽救革命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那一声声枪响,一个个倒下的身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最终在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武装革命。影片最后,秋收起义的火把逐渐幻化成点点星火汇成美丽的星空,画龙点睛般的象征性手法背后,正是毛泽东同志那句照亮了千万人命运的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电影院出来,心潮澎湃,种种想法汇聚脑海,一种激情由心而生。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是偶然也没有捷径,那是信仰坚定的根系,那是无数的热血浇灌,是抗争的花朵果实,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今天我们观看这部影片,不仅仅惋惜于共产党人的鲜血和无数鲜活生命,更是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继续为中国的发展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影片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方静同志这个角色,她是硝烟战火中最美丽女子,为了美好的爱情,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生命。她的存在,衬托了战争中的美与丑,那些凶神恶煞的敌人的丑陋与心地善良的普通革命女性的美丽,两相对比,让人更加憎恶战争渴望和平。方静属于传统的好女人,放在当下,也是内外兼备的居家好主妇,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有共同的志趣,却生逢乱世,以至命运多舛,与丈夫在动乱中失散,孰料人海中一个即转身生离死别,甚至直到最后她为革命牺牲,也依然不知爱人的下落。期间,她也曾茫然失措,也曾伤心感怀,特别是她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的神态,让观众几度哽咽,可是她为了完成不同的革命任务时斗智斗勇的那份坚强,以及面对敌人的那份视死如归的那份坚定,外表与灵魂,都令人心怀敬畏。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2

电影《风云1927》上映,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又一次展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故事讲述的是八七会议期间发生的故事。

从内容来说,这是一部主旋律色彩的电影,不过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依然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比如片中虚构的角色方静的扮演者丁柳元,便是其中之一。自从电视剧《江姐》中扮演江姐江竹筠名声大噪之后,丁柳元便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率性女地下党员的深刻印象,在她身上那种民国女性的高雅气质显露无遗。再加上在《夜隼》中扮演亦正亦邪的女特务柳航,两次出演谍战片的丁柳元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而此次参演《风云1927》,正是丁柳元第三次演绎谍战题材,驾轻就熟的表演,稳健自然,因此在片中相当出彩。

对于丁柳元来说,雍容的外表和高贵的气质,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雅致,所以很多年代剧都青睐丁柳元主演。因为在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特别的美,清新脱俗,内敛又不张扬。正因如此,她在《江姐》之后也先后主演了《夜隼》、《节振国传奇》、《文房四宝》和《大江东去》等一系列民国时期的电视剧。尤其是凭借《夜隼》中的优异表现荣膺金星奖优秀女演员,让年代剧女王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除了出色的形象气质之外,丁柳元能够主演如此多的年代剧与她个人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节振国传奇》中,丁柳元之所以能够出演节振国夫人玉兰这一角色,除了导演的邀请之外,最主要的是节振国的家人非常欣赏丁柳元的演技和人品。丁柳元出道多年,但是几乎是零绯闻,出演的角色也多以传统女性为主,很接地气。不仅如此,丁柳元还长期热衷公益事业,因此除了获得一系列的演员奖之外,还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和德艺双馨的称号,并且还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扶贫形象大使。健康的形象,自然也为她的事业增光添色加分不少。

而在《夜隼》中扮演女特工这一负面角色之后,丁柳元在《风云1927》再度回归正面角色续写谍战传奇,扮演一个寻找革命爱侣的新女性代表方静。虽然这个角色并不很大,但是丁柳元依旧非常认真的对待,不仅用心学习历史背景、研究历史人物,而且通过自己的演绎让角色更加丰满。方静在动荡中与丈夫失散,从此开始苦苦的搜寻,渴望有朝一日能与丈夫相见,丁柳元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方静内心中的那种焦急和对信仰的那种坚持都表露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直到方静最终为了信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作为一个年轻演员,丁柳元对表演一直坚持心怀敬畏、植根生活、勤于思考、真诚面对的态度,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勇于探索,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都拿捏得精准到位,这也正是她能够不断自我挑战用心塑造新的角色的重要原因。从《江姐》中的江竹筠到《夜隼》中的柳航,从《节振国传奇》中的玉兰到《风云1927》中的方静,每一个鲜活的角色背后都有她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而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体验也不断丰富着她的表演经验,磨砺着她的演技。

未来,还有更多的传奇等待丁柳元去谱写!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3

星期天在我们幼儿园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党员、积极分子一起观看党史电影《风云1927》。影片艺术地再现了1927年党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这一段重要史实,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个空白,是一部题材上有开掘、艺术上有创新的影片。电影主要讲述的是1927年,在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镇压革命力量,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坚持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过去的错误,统一思想,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在大革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日子,随着蒋介石在南京和上海突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工人基础良好的上海共产党组织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残酷的形势面前,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退党,有的人提出要拉拢当时仍处于中立态度的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当时还很年轻的毛主席提出要把武装力量集中起来,不能把工人纠察队解散。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观点是正确的。对此我深受启发,做事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未雨绸缪,遇到事情才不会慌乱。要独立自主的走自己的道路,一味的依附别人是行不通的。只有自己强大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影片中,有人面对威胁,会选择卑躬屈膝、保全自己;有人会选择忍辱负重、舍生取义;在取与舍的之间,有人会犹豫彷徨;有人会视死如归;在情与国之间,有人会得过且过,有人会舍小家顾大家;面对数次生命的考验,有人会坚持到底;有人会中途放弃。影片在为我们还原事件原貌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探讨了这样一个主题——信仰。每个人都有信仰,共产主义是信仰,三民主义也是信仰,军阀派系一样有信仰。只是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革命遭遇严重挫折后,是什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出路?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正是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信仰,让所有革命前辈都具有一种宁折不弯的顽强毅力、宁死不屈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让人民大众产生信任和信心,让追随它的人们坚信不疑、至死不变,使饱受战乱和侵略的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状态转入斗志昂扬的岁月。当所有的人们秉持一种信仰,朝着一个方向,就会最大限度的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精魂所在!

这部影片,主旨鲜明,坚持革命信仰是抉择的方向,审时度势的思考是抉择行动的必须前提。抉择与思考,也是现实的命题。信仰是不变之魂。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面对的考验依然严峻。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保持对信仰的忠诚及共产党人党性的纯洁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做才能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呢?我想,不但要有信仰,更要有对信仰的坚守!我将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入党时的诤诤誓言,将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用工作的实绩塑造出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崭新形象。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4

20XX年9月28日下午,XX总公司党委安排,XX省友谊医院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风云1927之八七会议》,我看后感触颇深。

观看电影,我除了感动、震撼之外,影片中有一个人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她就是方静。电影讲述的是著名“八七会议”历史革命题材,家国动荡不安,时局不稳,枭雄更替成为年代的掌舵人,百姓深受其害。即便是刚强的方静,在最初面对未卜的前途时,也曾茫然失措。

然而,与那个时代多数女人选择的屈服命运不同,方静用激励人心的精神与信仰,支撑起她对爱人的另一种追逐,成就了一场恋情的永生。

方静的一生浓缩了革命年代千千万万的女性革命者的缩影,包括她们在对光明的求索时奉献青春,在对新生活的渴望中付诸的浴血奋斗,直到方静最终为信仰献出宝贵的生命。

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由此而来,脚步不能停,信念不能丢,正是因为有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打下的江山,我们才能拥有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今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安慰。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5

影片在为我们还原事件原貌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探讨了这样一个主题----信仰。只是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革命遭遇严重挫折后,是什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出路?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正是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信仰,让所有革命前辈都具有一种宁折不弯的顽强毅力、宁死不屈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让人民大众产生信任和信心,让追随它的人们坚信不疑、至死不变,使饱受战乱和侵略的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状态转入斗志昂扬的岁月。当所有的人们秉持一种信仰,朝着一个方向,就会最大限度的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精魂所在!

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是偶然也没有捷径,那是信仰坚定的根系,那是无数的热血浇灌,是抗争的花朵果实,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今天我们观看这部影片,不仅仅惋惜于共产党人的鲜血和无数鲜活生命,更是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继续为中国的发展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物质生活多姿多彩容易使人丧失斗志,迷失自我。回到个人,工作中的不如意,生活上的琐事常常让我们迷茫困顿,这部《风云1927之八七会议》或许就是一个闹钟,让我们从生活的洪流中伸出头,停下来回忆和思考,让我们不止专注眼前,更要看到远方。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6

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面临失败;大批革家、人民的深命志士被杀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陷入低潮;陈独秀为代表的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等等问题一一摆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前,中国的革命方向在哪里,该何去何从?是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指引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作出正确的历史抉择,纠正错误,指明方向,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早期共产党人的深情与信仰是支撑他们在困难中坚持走下去的勇气。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蹂躏、军阀混战、豪强欺压,大好河山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历史形势复杂,革命任务艰巨,能肩负历史使命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面对蒋介石的白色恐怖,共产党人随时可能死在国民党的枪下,如果不是胸怀勇气,谁又能去奔走、去斗争而不是苟活呢?勇气就从救国家、救人民的深情中来,从建设富强国家给人民以幸福的信仰中来。

早期共产党人的深情与信仰给了他们足够的智慧作出正确的历史抉择。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向国民党妥协,共产国际来自远方的指示也不是具体的行动指南。这个时候,年轻的共产党员毛泽东说:“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革命从此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发展革命武装、建设根据地。中国革命和困苦中的中国人民需要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了中国的实际需要,才开辟出新的道路,是一定要救亡、一定要和最广大的人民站在一起的深情和信仰给了他们抉择的智慧。

风云激荡的1927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如今,我们也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却也有诸多问题的历史时期,如何作出历史抉择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中国共产党需要拿出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和智慧,再一次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带领中国和中国人民进入新的“黄金时代”。这更需要全体共产党人铭记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时刻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当下我们党加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作风转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作出的每一个决策,施行的每一项措施无不都是深情和信仰的体现: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改革、行政审批权取消和下放等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等等。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7

很荣幸,在XX党委组织下观看了《风云1927》这部电影,看完内心非常的震撼。

该影片主要以“八七会议”为线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白色恐怖中浴火重生的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当时,大批共产党员惨遭国民党杀害,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陈独秀、邓小平等人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汇聚武汉商量对策。共产党人此时不仅面临着危急的形势,内部意见亦不统一,革命道路,举步维艰。而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的白色恐怖,彻底粉碎了革命者的幻想。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开始思考革命的新方向,共产党人先是在南昌举行了武装暴动,接着在武汉召开了期待已久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了人民军队,才掌握革命的主动权,使中国革命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每一步革命工作都伴随着牺牲。影片中不仅仅有特型演员扮演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还有方静、洪亮、鲁达清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不仅仅有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给我们指明道路,也有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党能够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和紧密联系群众是分不开的。直到今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脱离了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够成功。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声音,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的。

同时“八七会议”在烈士方静的掩护下成功的召开,她生动刻画了那个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她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爱人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更多的则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时代在发展进步,虽然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意识形态渐渐淡化,但是年轻的我们在任何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如同八十多年前,共产国际的老大哥们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今天的我们也不能盲目崇拜眩人耳目的西方世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是八十多年前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

影片的结尾,是一点星星之火,燎原了半个中国的绚丽场景。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老总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物质生活多姿多彩容易使人丧失斗志、迷失自我。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必须做有信仰,有政治觉悟的青年,了解历史的同时,深深的记住有国才有家,荣辱与共,唇亡齿寒。有爱国意识,对国家未来的追求深深地扎根于心中。这种发自内心的深情和永恒不变的信仰就是我们国家永葆青春的力量!

风云1927电影观后感篇8

看完电影《风云1927》,对于共产党人当时建党的艰辛历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了国家的和平,人民的安定,他们可能放弃了了自己的家庭,更甚者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后面可能有好多的同志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一九二七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确定了武装进行土地革命的革命方针,在这一年里,周恩来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在这一年了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治思想,在这一年里确定了新的革命领导派,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一年里,中国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中国正在迎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片美好。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我们要学习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不怕吃苦,敢于向不平等现象说不。树立民族意识,对于国家未来的追求深深的扎根于心。对于我们新入职的教师来说,要及时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要怕失败,团结同事,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学习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是我们光辉的使命。

★其他类似内容

1电影院搞活动方案8篇

电影院搞活动方案8篇

一个清晰的活动方案不仅能指引大家合作,还能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完整的活动方案的意义在于为活动的评估提供依...

查看剩余 83% 电影院搞活动方案8篇

2英语电影作文7篇

英语电影作文7篇

具备明确中心和积极向上内容的作文,能更有效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作文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可以提升表现力,以下是18...

查看剩余 89% 英语电影作文7篇

3写英语电影的作文7篇

写英语电影的作文7篇

作文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可以提升表现力,通过作文,我们能够将内心的变化与成长娓娓道来,形成独特的故事,下面是18范文...

查看剩余 77% 写英语电影的作文7篇

4电影拍摄心得7篇

电影拍摄心得7篇

及时提笔通过写心得来记录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好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方法,我们写心得体会都是为了让自己在一次感悟中得到文字的记...

查看剩余 88% 电影拍摄心得7篇

5电影里的作文7篇

电影里的作文7篇

通过写作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变得更加流畅,写作文前的充分准备和素材积累,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深度,18范文...

查看剩余 82% 电影里的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