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5篇(《千米的奇妙世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的内容,主题为《千米的认识》。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通过这些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千米单位,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千米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分米60厘米=()分米
300厘米=()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B、出示几组常规画面,强化“千米”概念。
①成人每小时可行5千米。
②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40千米。
④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⑤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2、学会米与千米的换算:
(1)例1教学:2千米=()米2千米500米=()米
①想: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馈:(指名回答)2千米=20xx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2500米,因为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练习:3千米=()米8千米=()米
6千米720米=()米
3千米25米=()米
做后,把方法说给同桌听。
(2)例2教学:4000米=()千米4350米=()千米()米
①你再来试着做一做,再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馈:4000米=4千米,因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4千米350米,因为4350米可以分为4000米与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练习:6000米=()千米
2400米=()千米()米全体同学自由说推算过程。
7005米=()千米()米
(3)、自学课本P84-85。
三、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智慧宫去闯一闯,只有动脑筋,开了金银锁,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准备好了吗?
(1)银锁题:
1、练一练2,填数轴。
2、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数学课本厚()
学校操场长250()成人3小时行15()。
3、在里填上“>”、“<”或“=”。
20xx米Ο3千米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8千米Ο8006米
(2)金锁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2、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T3
3、改错题:
小明的日记
20xx年4月19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丛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问:“小明,上那里去?”我说:“去江心屿放风筝。”叮叮说:“石坦巷离江心屿很近,才3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你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测试走10米大约要多少步,100米大约要多少步,并记录。
2、学生绕操场走1000米测试需要的时间,并记录;记录自己从家里都学校大约要走多长时间。
3、拍摄乘车行驶1000米的录象。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4、综合运用。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知识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换算的方法,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4
一、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平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出示课件1.指名答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习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平方千米(板书)
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
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生读)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我们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 指名答:你们同意吗?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板书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齐读2遍出示课件3,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刚才我们推算出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关系吧! 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及时评价。
板书3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学了这么多,我们来运用一下,先思考,再举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对又快。
四、看课件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小结:平方千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县、省、城市的面积。
五、拓展练习
六、全课小结
谈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七、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4、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