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羊脂球有感7篇()
本文以“读羊脂球有感7篇”为主题,探讨了羊脂球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七篇羊脂球文献的阅读,我们深入了解了羊脂球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这些篇章不仅展示了羊脂球的美学魅力,更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读羊脂球有感篇1
这个故事讲述是:一个名叫羊脂球的人,经历的悲苦故事。在那个国家战火连连。百姓们生活艰苦,一次次的战争让他们痛不欲生。一些人在承受不了战争,便准备逃离,他们坐着马车在一个寒冷的晚上走了。
马车上一共有十个人,在他们中有的是达官显贵,有的是富贵的商人,马车走着走着外面下起了大雪。由于走得太急忘了带吃的,寒冷饥饿同时向他们迫近,正当他们无法阻挡饥饿时,羊脂球无私的把她的食物分给了他们,走了一会儿,到了一个是阿尔萨斯人的领域,他们的长官不让过去,唯一的条件就是让羊脂球陪他一晚,否则所有的人就在这个地方到永远。他们都在对羊脂球讲一些古代伟人的英雄事迹,劝她去,羊脂球考盧了很久,为了大家也为了自己她去了。然而在她去了的那天晚上,他们又说她是个不守妇道的人,说她不知羞耻。
她回来时,他们都不理她。顺利过关了,走了好久,等到他们再度感到饥饿时纷纷拿出自己准备好了的丰富的食物,而羊脂球却因早上走得太急忘了准备,他们看到了只顾自己吃,没有一个人分给她。她难过极了一人独自坐在角落中哭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羊脂球是无私的乐于助人的,但他的同伴是丑陋的,是让人讨厌的。
当羊脂球在阿尔萨斯人的领域时完全可以不顾他们的感受,大不了在这里到永远,至少不会忍受饥饿寒冷。羊脂球的伟大无私换来的是冷嘲热讽。这对她不公平他是为了他们,他们却骂他那么绝。他做错了吗?她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她不该承受这些的。这对他不公平。这是生死攸关的是怎回落到她的身上。如果我是她的话我不知怎么办,我就不选择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另我们左右为难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干脆都不选。羊脂球的无私让我钦佩。她帮助了大家,即使他们说她时,他也没有后悔过,她是坚强的无私的,莫泊桑塑造这样一位女性,是希望我们世界上多些善良无私的人,少些卑鄙无耻的小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是羊脂球的同伴,让这世界多些美好,幸福,快乐。
让我们为之奋斗,做一个文明守纪乐于助人的学生,让祖国的明天更家美好繁荣。
读羊脂球有感篇2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少不更事时,总觉得一切名著都是诘屈聱牙且晦涩难懂的,总是不能真正的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正如最近重读的《羊脂球》一书,却发现多了许多原来没有体会到的东西。
学生时代读罢此书,更多的是痛恨普鲁士军官的恶毒和市井小民的阴险,我想这大概是那个时代心中总带着一腔热血,同情妓女的悲惨遭遇,感叹社会的不公平,痛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现在再读此书,我却更多的感觉到"羊脂球"这个妓女的伟大,如果说原来我同情她是因为她的遭遇和她的职业,那么现在我觉得她伟大却是因为她的举动,虽然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她肯为了众人而牺牲自己,无论强迫与否,从她做出那个决定开始,她就已经屹立在了大地上,站的比高唱马赛曲的小人要直的多,因为判断英雄的标准,永远不是他属于什么,而是在于他做了什么。就像那句话说的,"我曾经见过最高尚的盗贼,也曾经见过最卑鄙的骑士。"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伪君子,他们甚至把自己都欺骗了,他们相信自己只要身处光明,即使内心是黑暗的,他们也象征着光明,也有权利批判看上去不及自己的人,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即使现在他们看上去是成功的,正义的,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正所谓粉刷乌鸦白不坚,当他们自欺欺人的时候,无数人已经默默超过了他们,当他们幡然醒悟时,已经比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差的太多太多。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的重担可能压得自己已经喘不过气来,可能很多的不如意已经让我们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某些地方差人一等,也许相貌没有别人出众,也许身世没有别人显贵,也许知识没有别人丰富,所以这就成为了许多人止步不前的借口,并不断的向其他人阐述着自己的无奈,但是,即使是曾经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现在脚下的地面是一滩泥泞也不要将他作为放弃的借口,因为当你试着站起来,往前走的时候,你就是那些依旧困在泥潭里的人眼中的英雄。不要理会在大陆上健步如飞的人的嘲笑,因为你的痛苦是他们不曾理解亦不曾体会的。如果自己的相貌不如别人出众,那么就试着丰富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有内涵;如果自己的身世没有别人显赫,那么就试着充实自己的阅历,让自己更加睿智;如果知己的知识没有别人丰富,那么就试着开阔自己的事业,让自己更加博学。所以,现在的一切困难都不应当是阻挡自己前进的借口。不论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就像孟子曾经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英雄莫问出处,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只要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尝试多读一些书,尝试将自己的技巧磨练的更加熟练一些,这些对很多人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人,坚持的力量往往是可怕的,荀子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广大千千万万的电科人员来说,慢慢的积累,慢慢的充实自己,使得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前进着,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将自己的眼光回首的时候,我们已经领先的他们太多太多。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行动起来吧,我的同事们,朋友们,即使我们现在或许是渺小的,但是当我们决定往前走的时候,我们就是英雄,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却又是最伟大的英雄,伟大,而平凡。
读羊脂球有感篇3
当我读完《羊脂球》这本书后,不禁对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产生怜悯之心,而对贵族阶层丑恶肮脏的人性感到憎恶,心中不时感到忿忿不平。
“贵族是善之人,是苏格拉底的推崇者。”贵族代表了名誉和地位,也代表了修养学问的高人一等,是人上人。也正因如此,他们就利用名誉、地位乃至学问来掩饰内心的狭窄与险恶。然而地位、名誉、学识这些外在的东西是不足以量度人的内心的。这个结论在《羊脂球》中被描述得入木三分。
故事发生在战争逃亡的路上。一架马车载着十个不同地位的人,有贵族,有商人,有修女,更有“民主朋友”,而其中身份最低微的一个便是女主人公羊脂球,她是一个妓女。正因为这么卑微的身份,所以在这水深火热的背景里,她时而受到贵族的赞扬和同情,也时而受到“禽兽”的歧视和践踏,“禽兽”的善变真让人为他们感到可耻和恶心。
从一开始羊脂球被人认出来后,几个“正派”女人就开始在她面前窃窃私语,甚至还辱骂她为“公众的耻辱”等。还有鸟先生等人对她的轻佻和窥视。直到羊脂球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品尝的那一刻,鸟先生却在没有被邀请的情况下毫不客气地分享着她的美味,他那轻佻、窥视的眼神全然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接下来,羊脂球又邀请了两位修女和她一起用餐;按理说,两位嬷嬷应该拒绝,因为这是一个妓女的东西,是一个失贞女人的食物,然而两位修女却像不再信奉圣母玛利亚一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她的邀请,开始津津有味地品尝起眼前的食物来。“有人拔开了第一瓶葡萄酒的塞子,这时候却发生一件尴尬的事:只有一只杯子。于是只好在一个人喝完以后经过拂拭再传递给第二个人……”
当他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食物以后,就像一群温顺的小羊。在这些贵族面前,这个身份卑微的妓女此时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上帝的女儿一样,他们顿时同情她的疾苦,赞美她的善良。此时此刻,他们贵族的伪善面具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这些没有表示那么能干的旅伴的评价中间,她的地位增高了;戈尔弩兑静听着她,一面保持一种心悦诚服者的赞叹而且亲切的微笑;甚至于就像一个教士听见一个信徒赞美上帝……”
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得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式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账东西的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了她,以后却把她像废物一样扔掉。”这样种种的摧残,终于导致她被完全地毁灭了。
无论是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她被迫去跟敌方军官睡觉以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都作出了牺牲。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羊脂球》这篇文章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那些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读羊脂球有感篇4
我读的莫泊桑的作品第一篇便是他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无疑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羊脂球曾因与普鲁士人同住一所旅馆为由,拒绝过高尼岱的无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的无耻要求,然而最终她还是为了亲爱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通过了普鲁士人的关卡之后,却彻底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她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女主人公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我觉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怜。女主人公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贞德姑娘那样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英雄,那些有钱或有权的“同胞”真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出卖贞德一样,出卖了她而又抛弃了她,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羊脂球》充分地表达了莫泊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廉鲜耻的抨击。
莫泊桑的小说中为数不少是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厌恶,而对于小资产阶级也同样提出了批判。比如《项链》中的罗瓦赛尔夫妇为了参加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心作祟,玛蒂尔徳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在丢失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赔给朋友而落入贷款的陷阱,就此开始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徳在还清欠款之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来,为了支撑门面而付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体现。
《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叔叔与“我”的家人相遇前后我家人对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提出了“究竟是金钱重要,还是亲情重要”的疑问。这些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也突出了作者是多么关心国家,以笔来当武器,来诉说社会的不足。
在莫泊桑的笔下,我读到了他对贵族们寡廉鲜耻的抨击;对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羡慕荣华的风气的讽刺;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拜金主义等丑恶风尚的鄙视以及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歌颂,还有他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读羊脂球有感篇5
高中时就常听一个酷爱莫泊桑作品的同学给我讲莫泊桑小说里的故事,总能被故事巧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所吸引,同学有时候开玩笑说是他讲得好,我不信,现在总算亲自看了莫泊桑的小说选,果然没让我失望。他的每一篇小说都如故事般娓娓道来,平淡中却悄悄放了几个烟雾弹,在结局时瞬间消散,戛然而止,却耐人寻味。
比如《项链》中作者笔下的生活拮据却“觉得自己是为了一切精美和奢华的事物而生”的年轻漂亮的马蒂尔,在弄丢了从一位贵妇借来满足虚荣心的项链后,到处借钱买了一条一样的项链归还,多年后饱经沧桑终于偿还债务后却得知当初借来的项链是假的。很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虚荣讽刺,然除此之外我感觉作者似乎也暗示我们,其实当我们踏实工作后其实是可以创造出拥有自己渴求事物的财富的,与其钦羡,不如奋斗。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虽然读之前已经大致了解了其故事内容,但自己亲自读的时候还是有新的感受。因为小说中有非常多的细节描写,比如环境氛围的渲染,关于羊脂球的外貌及其他人物的刻画,都非常生动却又及其凝练,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语言风格。莫泊桑像个旁观者般叙说故事中的人情世态,却又不经意间将他的褒贬倾向隐藏在字里行间。比如我很喜欢他描绘那些自认为高尚的阶层人士准备怂恿羊脂球顺从普鲁士军官时的那一段话“他们如围攻一座堡垒一样小心地预备包围的步骤。每一个人接受了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都接受了自己将要依仗的论据和自己将要执行的动作。他们决定了进攻的计划,种种可用的计谋和突然袭击,去迫使这座有生命的堡垒在固有阵地接受敌人.”他把羊脂球比作“有生命的堡垒”,而其他人比作敌人,褒贬顿现。羊脂球最终还是在善良的驱使下服从了普鲁士军官,可最终却被那些“自以为贞洁的混账东西的轻蔑”淹没了,而她仍“如同孩子般吞下了使自己窒息的呜咽”。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羊脂球的善良、坚强及坚定的爱国信念,才是真正代表正义的生命,而那些自恃清高的人则是摧毁这些宝贵品质的敌人。其实,有些人本性高洁的人,即使被玷污,还会有源头的活水涌来清洗永葆生命力,比如羊脂球。这就是我读《羊脂球》的最大收获。
莫泊桑的小说选每一篇都寓意深刻,或关乎亲情,友情,爱情,或关乎金钱,战争……每读一篇似乎都得到了一次道德洗礼,收获颇丰。
读羊脂球有感篇6
“羊脂球”是一个妓女,因为肥胖得到这个绰号。她虽然肥胖,但却是一个漂亮的人。我很喜欢“羊脂球”,不是因为她漂亮,而是她的善良和献身精神。
其中有这么一幕,一辆离开鲁昂的四轮马车上,十个人分吃着妓女准备的一篮食物。其实这没什么特别的,让人好笑的是,原本看轻“羊脂球”的“尊贵”的乘客们为了得到食物而与“羊脂球”套近乎,纺织厂主的妻子甚至晕倒了,我的理解是她大概是装晕倒的,以此得到分享食物的邀请。当他们受到邀请时却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敢接受“羊脂球”的好意。真让人哭笑不得。
后来一车人被耽搁在旅馆里,原因是军官看上了“羊脂球”,但“羊脂球”不愿意把自己出卖给敌人的军官。起初,“尊贵”的乘客们都“同情”羊脂球,但当他们发现因为这件事会使他们永远待在那个小旅馆时,他们丑恶的嘴脸终于暴露了。他们想尽办法要求“羊脂球”为他们牺牲尊严。当他们的目的终于达成时,“羊脂球”的悲剧也最终上演了。是的,这一群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的“高贵”的人们再次表示出对“羊脂球”的蔑视,甚至比之前更伤人。
作者运用前后对照的手法,在篇尾又写了马车上的乘客吃东西的一幕,然而,这一幕中,“羊脂球”没有食物。也没有人请她吃,她委屈、愤怒,却无法发泄,只能一个人默默抽泣。
书中还有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是两个修女。刚开始,我以为她们只是漠然的旁观者,读到后面才发现,其实她们是“羊脂球”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她们灌输给“羊脂球”“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用什么罪恶的方式来达成都会得到上帝的宽恕”的思想。更讽刺的是,两位修女自豪地说曾经多次在战场上照顾士兵,她们也正要去照顾士兵。看到这里,我就为之前她们那种似乎与世无争的漠然的态度感到愤怒了,她们竟然是和那些“高贵”的人没有两样的!
科尔尼德这个人物在接近尾声时才引起我的注意,他的一句“你们干的是无耻的勾当”让我非常佩服,终于还有个正直的人呀!我当时这么想的,可是,最后他并没有帮助受辱的“羊脂球”甚至自己吃饱后在一边若无其事的吹着口哨、唱着歌,让我最终看清,面对现实的利益,那些人无一例外地只会为自己着想。
我不知道,是战争扭曲了他们的人性,还是他们本性如此。然而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人性丑恶的一面的同时也很好地衬托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总会有美好人性的存在吧!
读羊脂球有感篇7
《羊脂球》,刚看到书名,我就感到十分好奇,“羊脂球”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他讲的是什么呢?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原来,《羊脂球》讲述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的羊指球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像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愿再与她讲话。
我读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觉,就是为羊脂球叫不平。心地善良的羊脂球在大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但当羊脂球再次帮助他们时,他们不但不感激羊脂球,反而横眉冷对,全然没有了起初恳求羊脂球的热情与耐性。可怜的“羊脂球”在帮助大家并牺牲了自身后,受到的却是忘恩负义的人们冷嘲热讽以及差耻。这是不是古人所谓的“过河拆桥”呢?哪些地位高贵处在上流社会的人们是不是就可以瞧不起出身卑微“下等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需要帮助时,无论他地位高低,是否出身名门望族,不都是及时向我们给予帮助的朋友吗?正如林肯所说:“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的那么好........”我们不应该对地位、出身如此在意,更不应该瞧不起别人。
在文中,法国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莫泊桑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他用笔向我们揭示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生活中,我们是否在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后,忘记了回报和感激?古人常训:“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如果我们在接受帮助时忘记了感恩、回报,那别人还会相信我们吗?他还会再次帮我们吗?所以,无论接受了谁的帮助,我们都应该及时回报他人,即使只是一句毫不起眼的“谢谢你”也可以让他感受到莫大的幸福!如果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也要及时帮助他人,这样,在我们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才会有许多人来帮助我们。还有,我们不能小瞧任何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并不只是哪些地位高贵、出身名门望族的人。
今后,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他人,报答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