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教案8篇
教案的编写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之一,能够有效引导教学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而非单纯关注最终成绩,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目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案的编写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之一,能够有效引导教学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而非单纯关注最终成绩,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目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目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启发质疑:同学们读完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可借助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鸟儿的三份侦察报告,你知道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挂图理解。)
2、读了本课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受到的污染,进而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动物。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五、课外延伸
1、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否被污染。
2、开展“爱鸟、护鸟”活动。
科目教案篇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__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科目教案篇3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在理解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篇课文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在理解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篇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小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伙伴互相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名按每一节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5.全班齐读课文:要读得正确,不多字,不丢字。
6.自学: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汉字的字形。
7.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8.全班汇报。
二.“我会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三.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先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指导书写“歌”、“甜”、“除”。
四.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中悟情、抒情。
1.自由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3.学生自读: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质疑。
4.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节朗读,说说这一节都写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进行展示,表现出师生情,全班评读。
6.品味词语。
“绿叶沙沙”像什么?
“盛开的花儿”像什么?
7.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并背诵下来。
三.写字练习。
四.教师小结。
五.实践活动。以我爱老师为题,每人完成一幅诗配画,在全班展示。
科目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按照偏旁归类组词。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3、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4、会用自己喜欢的边框画上自己喜欢的画。
教学重难点:
1、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字典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
(1)出示三个偏旁
(2)出示词语
(3)找找规律
2、查一查,认一认。
(1)教师教部首查字法的步鄹
(2)以一个字为例。
(3)学生联系用这种方法查字
3、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两句话
徐悲鸿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2)比较2句话有什么不同
(3)哪句更好。
4、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蕴涵的含义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四幅图。
2、展开想象,分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三、我的作品。
1、出示画好的我的作品
2、学生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句子
3、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上漂亮的花边。
科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及手段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四、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五、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六、作业设计
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科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2、感知儿歌、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3、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贴有“白云娃娃”的蓝色粉画纸若干张,用铅笔在“白云”下面画上“竖线”。(贴在墙上,直接作画)
2、分别装有红、黄、蓝、绿4种水粉颜料和吸水的海绵。
3、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学习兴趣。
(1)音乐游戏《大雨小雨》(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和点、提的动作)。
(2)老师边蘸色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下由“云”而下地顺着铅笔线点画雨滴。
(3)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怎样画出雨滴的?
(4)请一位幼儿来模仿老师点画出雨滴,全体幼儿边听唱《大雨小雨》,边空手练习一下一下地点,注意不拖拉。
(5)请两位幼儿示范同方向点画如何不碰撞,以及擦手的要求。
2、幼儿作画
(1)两位幼儿共同点画一朵云上下来的雨滴。
(2)老师巡回指导。
3、评价活动。
(1)将作品贴在活动室墙上。
(2)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桌面,整理作画工具。
(3)幼儿自由地去观赏作品。
科目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1)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2)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科目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
2.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
活动过程
1.观察饼干。
――你们的饼干真多呀,它们一样吗?
――你的饼干像什么?(像太阳、像屋顶、像本小书等)
――请幼儿闻一闻饼干的气味。
――教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也有它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最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
2.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认识各种酱料,教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
――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饼干做成了!”
――幼儿选择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
3.分享活动。
――将自制的“好朋友夹心饼干”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
活动建议
1.饼干的外形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他们在配对、比较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图形的初步认识。与朋友互赠饼干体现了社会性要求。
2.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材料,甜面酱、花生酱、芝麻酱等较容易准备,有条件的可提供色彩丰富的色拉酱、果酱等,以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酱料不宜太稀,要宜于涂抹。
3.如果幼儿人数较多,建议酱料分多盒盛装,避免幼儿操作时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