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7篇
有了一份事迹可以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梦想,没有结合实际所写的事迹材料都是妄言,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有了一份事迹可以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梦想,没有结合实际所写的事迹材料都是妄言,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1
王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_英雄
天山山脉,冰峦环峙,群山突兀。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在深山雪原处响起。
“注意隐蔽,快速接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队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呈战斗队形向目标点搜索前进。谁料,没走几步,一梭子弹迎面射来……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镜头,也不是演习演练的场景,而是一次生死较量的_战斗。这名指挥员就是素有_勇士之称的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
用官兵的话说,王刚的威名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从战士到干部、从排长到支队长,当兵26年来,王刚始终奋战在_战斗最前沿,先后经历15次生死战斗,荣获15枚军功章,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所带官兵有百余名在_战斗中荣立一、二、三等功……成为令暴恐分子闻风丧胆的“_尖刀”。
2015年9月的一天,一伙暴恐分子杀害数名群众、抢夺枪支子弹后,窜进人迹罕见的天山峡谷,藏在半山腰三角斜面的山洞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危急之下,王刚果断下令:“盾牌手掩护,投弹手、步枪手,跟我上!”瞬间,枪声大作,火光四起,暴恐分子成了“瓮中之鳖”!
还有一次战斗中,时任特勤中队中队长的王刚突然接到命令:几名暴恐分子藏匿在一座平房内,利用自制炸弹和土枪负隅顽抗。王刚主动请缨,带领特战队员强行突击。冲在最前面的王刚一进屋,便看见离他不到1米的地方有一枚土制炸弹冒着白烟。他临危不乱,一把将身边的队友推到屋外。所幸,炸弹未爆。随后,特战队员交替掩护,将这伙丧心病狂的暴恐分子一举歼灭。
任中队长时,他圆满完成捕歼战斗;任大队长时,他多次带领官兵完成抓捕战斗;任副支队长时,他指挥官兵成功处置多起暴恐事件;任支队长时,他指挥官兵打赢了高原山地围剿战斗。
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凯旋而归。“_尖刀”的称呼不仅是战场上打出来的,也是王刚身为指挥员身先士卒拼出来的。刚任支队长时,王刚立下誓言:“要求大家全部训练课目达标,我首先坚决做到!”一个月后,王刚与官兵共同参加考核,所考课目全部优秀,所有官兵都被震住了。从此,一股训练热潮在支队兴起。当年底,支队首次摘得了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一级达标单位”的桂冠。
“看我的”“跟我来”是王刚常说的话。对支队官兵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立身为旗的激励感召。一次战斗中,王刚带领特战队员搜索时,突然传来几声枪响。王刚在提醒队友的同时,下了死命令:“你们只能跟在我身后,任何人不能超过我!”
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王刚始终匍匐在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冲向山洞,第一个近身投掷催泪弹。
回想起那场战斗,特勤中队代理排长王永强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导带我们上战场,心里就有底气。即便粉身碎骨,我们也心甘情愿。”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2
按照党支部关于《开展“对党忠诚”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活动安排,结合从英雄模范事迹中感悟精神力量,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激发干警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谈体会的要求,本人通过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相关内容,认真学习英模事迹,体会如下:
二是通过学习和弘扬英模们立足本职、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使我懂得大局是行动的指南,是方向,我们要学习广大英模始终围绕中心、服从服务大局的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正气观,为完成本院和上级院既定的工作目标而夜以继日、持之以恒。加强自身的履职能力,提升检务督察工作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精于学习,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
三是通过学习和宏扬英模们情系百姓、为民爱民的公仆情怀。通过观看英模事迹,我切实感受到英模对集体、个人的各种精神实质,正确领会、深入掌握了丰富内涵,切实认清肩负的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我们始终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牢记宗旨、爱民为民,牢固建立群众观,始终站在群众态度,始终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不能变,全心合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以实际行动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通过学习和宏扬英模们爱岗敬业、无私工作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英模们看齐,精益求精本职工作,积极贯彻新的执法理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化解各类矛盾,做到生死眼前不畏缩,千难万险不放弃,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积极投身检察事业,尽微薄之力!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3
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1964年10月16日下午,程开甲静静地坐在试验场主控站里,表情从容。
苍茫的地平线上,托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巍然耸立;铁塔下,一张大大的红纸上写着一个醒目的“响”字。
15时,突然,一道刺目的强光划破世界东方的天宇;随之,一声山呼海啸般的巨响从罗布泊深处传来,又向神州大地四面八方传去。
当一朵蘑菇似的巨大烟云渐渐升高,很快从各测点不断传来数据,一切正如程开甲所预想的那样,原子弹准时爆炸,试验成功了。
此时的程开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学时代的程开甲,就被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精神强烈感染着,萌生了长大后科技报国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常常废寝忘食地学习,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浙江大学。
1941年,程开甲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5年后,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他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开始远赴英国留学。
1949年4月的一天,在爱丁堡市报童的呼喊声中,程开甲听到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公然进犯中国长江,被解放军还击的炮火打伤了!满街叫卖的报纸,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消息。
程开甲眼中燃起了明亮的火花:“我们的国家有希望了!”他毅然放弃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的职务和高薪待遇,迎着刚刚升起的五星红旗,回到了祖国。
重归故土,程开甲感到格外亲切和兴奋。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物理系,程开甲协助施士元教授,全身心地投入金属物理教研室的筹建和金属物理专业的建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固体物理教材《固体物理学》,对我国固体物理的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6年,程开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面对核武器事业这一战略工程,程开甲十分注重培养人、带队伍。他要求科研和参试人员不要只做锦上添花的事,要丢掉“洋拐杖”,打破权威束缚,独立研究、创新攻关。经过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和试验,试验队伍中先后成长出10位院士,许多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核试验技术总体负责人,程开甲心中只有试验任务,常常不顾生命危险。一次,程开甲乘飞机视察某试验场,起飞20分钟后,飞机一台发动机因故障停止工作,飞行员只好用一台发动机冒险迫降。对此,程开甲毫不在意,第二天,他又乘另一架飞机向“死亡之海”——罗布泊飞去。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正是怀着这赤子之心,程开甲两易专业方向,奉献大漠20多年,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罗布泊爆发的声声“惊雷”,铸牢了国防盾牌,挺直了民族脊梁。罗布泊试验的每一次成功,都饱含了程开甲不懈的奋斗和奉献。
在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程开甲迎来了99岁生日。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位世纪老人依然心系科学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依然保持着一名战斗者的姿态,孜孜不倦,奋斗不已……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4
这次报告团到河南来,既给我们送来了经验,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广大公安干警要很好地向报告团英模学习。首先,要学习英模们忠于职守、努力做好公安工作的精神。
英模们是公安战线的杰出代表,是人民警察中的佼佼者。大家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工作首位,全心全意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其次,要学习英模们热爱人民、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人民警察为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而工作,在英模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事事处处、时时刻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可贵精神。只要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维护的时候,英模们都毫不懈怠、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因此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其三,要学习英模们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人民警察的工作充满了危险,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警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你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发展、换来了人民的安宁。这样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使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更加闪亮。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5
马伟明——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
打开世界科学发展史册,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到德国韦纳四兄弟大办工厂、研发电机并广泛推广应用,西方国家在电机领域一直领跑世界,其重大关键技术至少比我国先进几十年。
1978年,我国迎来_结束后的第二届高考。马伟明恰逢其时,被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前身)录取,并在毕业3年后重返母校攻读研究生。从此,痴迷于电机领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锋芒的马伟明,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20世纪90年代初,在恩师张盖凡教授的指导下,马伟明带领课题组,用仅有的3.5万元,造了2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在洗漱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整整6个春秋,他们反复试验,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终于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受此鼓舞,马伟明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先后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和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确立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系统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可谓功成名就。许多人劝他该放松一点了,他却说:“只要稍微歇口气,别人就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
10多年前,马伟明的目光就瞄准这一目标。当时,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经过反复研判,马伟明提出了中压直流技术路线,先后3次召集国家顶尖专家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凭我国现有的条件,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面对质疑,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继续坚持往前走。10年攻关,10年艰辛。不服输的马伟明,硬是将这一世界公认的核心重大技术难题成功解决,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的跨越发展。
在研究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同时,马伟明又瞄准了另一项国际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电磁发射技术,但同样又引发了一轮质疑风波:“一个世界级科技大国历时20多年都没有取得成功的项目,你还要强攻硬上?”
马伟明认定,中国需要这项技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8年之后,包括40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多位专家来参加科技成果鉴定会。面对马伟明的创新壮举,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不已,泣不成声……
近几年,马伟明带领团队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创新成果再次进入“井喷期”,多型装备和技术属国际首创,全面推进我国传统武器装备向电气化变革。
放眼万里海疆,马伟明带领科研团队留下一连串闪光足迹。他们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或转化为装备,实实在在提高了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培养出40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先后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军队颁发的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6
景海鹏——矢志报国、逐梦太空的英雄航天员
1998年1月进入北京航天城时,景海鹏已经31岁了,不仅要在5年内学完物理学、天文学、载人航天技术等30多门学科课程,还要进行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专业技能训练。
这期间,他把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也用于看书学习,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他更舍弃了许多爱好,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聚会,没有陪父母过一个春节,也没陪妻子逛过街。正是这艰辛的磨砺和严格的锤炼,让他一步步完成了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蜕变。
2008年9月,景海鹏在与战友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时连续出现2个意外情况。一个是,乘组在按预定计划开启舱门时,却丝毫没有反应。而此时,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必须尽快打开舱门,在下一个测控区完成出舱活动。景海鹏他们用辅助工具撬了2次,刚打开一点缝隙,强大的压强又把舱门紧紧吸上了。这时,他们拼尽全力,用力一拉,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航天员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二个意外情况又出现了:舱里突然传来报警提示,语音不断重复:“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如果真的发生火灾,乘组就回不去了!景海鹏沉着冷静作出判断——应该是飞船的误报警。乘组果断调整步骤,冒着风险完成了太空行走,让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浩瀚太空。
已两度飞天的景海鹏并未停止高标准学习训练的步伐。2012年神舟九号任务结束后,4年的时光在景海鹏从未间断的勤学苦练中匆匆而过,等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即将50岁的他赫然在列。过硬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完美的成绩,让景海鹏在大家敬佩而服气的目光中,顺利入选飞行乘组。
在此次任务中,每天的计划都是满满当当的。太空养蚕、跑台试验、种植生菜……乘组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1点,有时甚至要到凌晨一两点。由于工作量大,吃饭时间总是一推再推。地面上的领导和专家看到后,提议压缩工作量以保证航天员的营养和休息,但景海鹏和陈冬却说:“上一次太空不容易,试验任务再多我们也要把它完成好,我们不是上来睡觉的!”
就这样,他们加班加点,做完了所有实验。这次任务一共进行了38项科学试(实)验,他们严格按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步一动,力争做到最好,如果数据不理想,都会重做一遍。每当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疲惫而兴奋地展示实验过程、汇报实验结果,心疼的同时,更是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2020年前后,我国的空间站即将建成运营,那将是中国人在太空的美丽家园。景海鹏和战友们现在已投入到了紧张的空间站试验阶段的训练当中。景海鹏坚定地表示:时刻准备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场胜仗,努力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_!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7
"学英模,筑英魂",在一个个英模事迹的冲刷洗礼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英模前辈的一片片赤子之心,他们有的人克己奉公,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开展学习英模事迹,不仅是党和组织对我们这些新入警的青年政法干警的殷切的希望,更是我们自身对于先进模范的一种推崇与向往。在观看前辈的光荣先进事迹让我感触良多,也让我从英模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到了精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让我也努力想成为一位德行兼备的人。
英模精神就是不惧挑战。人生正是一种敢于与现实"较真"、不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与自己"较真",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中,政法干警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必然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挑战,唯有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将今天自己生活道路,职业道路中的"挡路石"转化为明天前进的'"垫脚石"。立足工作岗位拼搏奋进,永怀一颗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攻坚克难之心。
英模精神就是不惧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便不再坚守,输得起的人,一般只会输一阵子;输不起的人,注定将会输一辈子。战胜失败,有时真就需要我们再执拗一些,再钻一钻"牛角尖",再啃啃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输得起,敢于从头再来;越是想放弃的时候,越要咬紧牙关,敢于屡败屡战。在政法工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悬案,疑案,难案,可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推演的失败,但是我们能放弃
1吗?不,我们更应汲取榜样精神,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心态,将失败视为成功的必由之路,不惧失败。
英模精神就是信念坚定。信念的力量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寒夜里的暖炉,也正如"理想信念就是思想上的钙,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正是因为一位位有着坚定的信念的英模们,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为己任,才让他们身上闪者熠熠生辉的光芒。作为新入职的政法干警,我们更应坚定自己信念,时刻提醒自己执法公正严明,始终将自己放在天秤的正义的一方,汲取前辈英模的信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