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作文7篇

作文是一种挑战思维局限的方式,让我们实现心智成长,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事例和数据支撑,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医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作文7篇

作文是一种挑战思维局限的方式,让我们实现心智成长,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事例和数据支撑,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医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作文篇1

从小到大,我就对医院十分熟悉了,因为偶老妈在人民医院上班,可是在这一次,我看到的并不是人民医院和二人民医院的高端设备,而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民族的传统——中医。

一路欢歌,我们小记者排着长龙般的队伍来到了中医院。一进大门,一股刺鼻而又带着清香的中药味扑鼻而来。闻着这沁人心脾的清香,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治未病中心”,说到“未病”,我不禁想起了那炎炎夏日广为流传的“三伏贴”,它以夏治冬病体现中医学的“天人合一”。中医大讲堂开始咯,噢,原来是由古到今中医发展及成果——紫苏,治疗感冒;菊花,用于清火;针灸和艾灸都是极好的中医疗法……解答问题时,我了解了:西医疗法——服用方便、疗效快;中医——治本、无副作用……你知道吗?白糖也是中药!接下来,“中医不仅是医学,还是哲学。学好中医,不仅可以养生、治疗疾病,还可以修身养性!”这句话使我记忆犹新……

随后,我们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百草堂”,这里有中医院散类、膏类、胶囊类……等药材的大小细软。乍一看,一个熟悉的名称映入眼帘——槟榔!平日里只知道它是一种伤害口腔的食物,哪会儿又变成了中药!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打开了抽屉,抓了几片仔细观察——又圆又扁,薄得好似一捅就破,中间还有一个洞,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圆环!下面是槟榔的简介:常绿乔木,树干很高,羽状复叶,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果实也称槟榔,可食用、可入药……

在中医院开展的这次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医,了解了中药知识,让我体会到中医的神圣和崇高。蓦然,想当中医的念头在我的心灵里弥漫开来……

中医作文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

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我记得当年背了好几百个处方,但是临床根本不怎么用,现在还能背的处方不会超过50个吧,也没有临床开不出方的情况,呵呵。

学习方剂的问题,我以后会单独论述。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个临床医生真的不需要学那么多处方。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一方融会可变数方,一法学透可变数法。

很多老医生喜欢炫耀自己当年是如何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先大量的背诵,以后慢慢理解,对于幼儿学医,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就不应该这样学。何况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临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样,可惜了背书受的那些罪哟。

传统的学习方法,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动不动十几年以上才可以出师。真正学医的时间并不多,这些规矩里面,包含着对学徒劳动力的残酷盘剥。

而我以为,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中等资质,学习条件和方法合适,三年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这是我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至于执业医师考试,我指导的几个学生都能超分数线近一百分过关。也可以证明这一套方法对付应试教育还是同样有效。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学中医。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后,再去研究各家学术

对前辈的经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以临床疗效来验证。

凡是科学的体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这是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无法分辨是非,轻易转进中医各家学术的嘴仗里,除了更糊涂,没有别的收获。

我常常说看一个人学医的水平,看看他买了些什么书,可以得知,也是这个意思。

中医作文篇3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必烦喜呕”,用小柴胡汤主治。再联系温病学中亦有一个邪郁少阳证,寒热类虐,心烦,口渴,脘痞,舌苔黄白而腻,用蒿芩清胆汤主治,系湿热郁闭少阳。如此联系比较,自然融会贯通。

中医作文篇4

一年四季,一家人最想要的就是健康了,我发现更多的是有好多人爱上了中医,比如我妈妈,我妈妈就是个中医迷。

看现在的春、夏、秋、冬中春、秋渐渐的远离了我们,而这种极端的天气变化,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各种危害。看到周围人们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各种疾病越来越多,现在人们为了避免这些疾病,渐渐的都喜欢上了中医。

现在报刊、杂志、电视等等都在宣传中医养。我妈妈也是个中医爱好者,在我印象中,以前妈妈每天都说累无精打采的干什么事情都丢三落四动不动就爱发脾气,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打从学了中医以后妈妈变化可大了,精气神足了,脸色也好看了,脾气也越来越小了,我感觉妈妈比以前更年青漂亮了。妈妈经常说什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中医名著,有时妈妈也给我讲一些中医的小知识,比如:

早吃姜似人参,晚吃姜似砒霜。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鼻子不通,吃点大葱。

五谷以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所以说中医值得我们学习和推荐,让我们把中医这个国粹发扬光大。

中医作文篇5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头发理得短短的,圆圆的脸,鼻梁上架着副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能看到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热情的光芒,他脸上常常挂着谦和的微笑。

爸爸从事的是证券工作,但他却是个十足的“中医师”。

首先是他的藏书。爸爸房间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绝大部分都是与中医有关的书。爸爸的车上、公文包里经常都带着一本中医书,无论去到哪里,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来聚精会神地看,边看边记笔记,别提有多认真了。有一回假期,我们开车回老家,高速公路很拥堵,每次一堵车,爸爸就会拿过放在副驾驶座上的中医书来研读,前面的车开始动了,他还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浑然不觉,等听到我们的喊声方才回过神来继续开车。

其次是他的各种装备。我们家备有针灸、艾灸、拔罐、刮痧要用到的东西,墙上贴着张穴位图,桌上立着个小铜人,是爸爸闲暇时用来辨认穴位、练习扎针的。还有一个大大的柜子,每格抽屉里放满了中药颗粒包,有当归、党参、黄芪、桔梗……都是最常用的中药材,爸爸手写标签纸贴在一格格的抽屉上,把每种药材的药性和常用的搭配统统熟记于心,自己会开药单,像极了中医馆里的医师。

每当我风寒感冒时,爸爸会第一时间给我望闻问切,并嘱咐妈妈用艾灸灸我背上的大椎穴,祛除体内的风寒。然后打开他的中药柜,取出几味药剂,加点水放锅里烧开,让我趁热喝下,这样感冒没几天就能好,特别灵验。每当爸爸回老家时,常常会询问奶奶和姑姑身上有哪里不舒服,根据情况给他们针灸,或者开药方,特别厉害。

这就是我的“中医大师”爸爸,是我敬佩而骄傲的爸爸!

中医作文篇6

暑假里,我们雏鹰假日小分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是去鸣鹤国医馆学习中医文化。

一到国医馆,我就闻到了一股中药的清苦味,令人神清气爽。紫檀木制的桌椅,透着古风。讲台上摆着一张人体穴位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穴位。

老师讲课深入浅出,严谨又不失幽默,让枯燥而难懂的中医文化知识变得简单而有趣。同学们都听得专心致志,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连家长也投入讨论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学习劲头很足。

接着,老师领着我们去药材馆,我们见识了各式各样的药材。大家七嘴八舌,胡同学说:“这不是橙皮吗?我奶奶经常泡茶喝。”我说:“这是艾草,我妈妈常常用薰。”杨同学说“我家里种着薄荷、紫苏叶,把整个家都变香了。”老师听了,微笑着说:“你们真有心,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中药,了不起。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我们要继承、发扬中药文化。”大家纷纷点头,明白了老师的教诲。

然后,我们亲手制做了香囊,大家跃跃欲试,都选择自己喜欢的药草。我挑了红色的囊包,用镊子夹了些薰衣草铺底,再洒上柠檬草,接着放入几层白芷、紫苏叶和陈皮,一个香囊就诞生了。哇,真香!里面融入了柠檬草的酸香,陈皮的甜香,紫苏叶和白芷的清香,还有薰衣草那若有若无的香气。不一会儿,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个可爱的香囊诞生了。大家深吸一口气,脸上浮现着陶醉的神情,午后的睡意也烟消云散。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中医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做香囊,更懂得了传承、发扬中药文化的重要性。

中医作文篇7

本人于20_年8月开始在__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

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

后来就是连续的病房实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缺乏。我有时问自己:“这是中医院吗?”因为他们看病治疗几乎都是以西药为主。中药只是补一补正气,提高一下免疫力之类的,根本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他们还含笑而说:“周四是开大方的日子。”而开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药,价格也很高。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开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医嘱了。偶尔有时候会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学生开的某几味药太便宜,换几个差不多功效的而价格高一些的药。难道这就是我将来要工作的我们中国的中医院的情况吗?

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

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

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这时他看另一个患者),望,闻,问,切,自己来一遍,再自己开个方,跟老师的比一下。幸亏老师看得很慢,我有足够时间做这些。当抄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方,我渐渐明白了这位老师的思路和用方习惯,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也被他采纳了。我感觉我突然进步了很多,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喜悦。

★其他类似内容

1四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优秀作文7篇

四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优秀作文7篇

作文结合生活经历,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同身受,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生活经历是作文的灵感之源,能够让作品更加真实...

查看剩余 89% 四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优秀作文7篇

2杜绝浪费作文7篇

杜绝浪费作文7篇

杜绝浪费是我们每个人应当肩负的责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七篇有关杜绝浪费的作文,通过这些文字,让我们一起反思和行动...

查看剩余 85% 杜绝浪费作文7篇

3奋斗作文7篇

奋斗作文7篇

奋斗,是永恒的主题,激发人们前行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7篇鼓舞人心的奋斗作文,探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奋斗故事...

查看剩余 88% 奋斗作文7篇

4留香,作文通用7篇

留香,作文通用7篇

优秀的作文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思维和观点,杰出的作文能够展示我们的思维敏捷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

查看剩余 89% 留香,作文通用7篇

5静文化作文参考7篇

静文化作文参考7篇

写作文时要注意用词精准、生动,作文是我展示独特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平台,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静文化作文参考7篇,供...

查看剩余 89% 静文化作文参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