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陶渊明的作文8篇
只有按照提纲的指引,才能写出一篇有条理的作文,现在作文是一种让人们了解你内心世界的窗口,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写陶渊明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只有按照提纲的指引,才能写出一篇有条理的作文,现在作文是一种让人们了解你内心世界的窗口,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写陶渊明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1
古往今来,任何生物无不是追权逐利的。花花草草会争抢着阳光和肥料充裕的地方;猩猩为了良好的配偶,无上的地位而生死一绝;有的人,会为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出卖节操。但有个人却把这种物欲生活弃之如草履。他的这种独特行事风格,高尚的情操,绝决于浊世之外的勇气与决心,品它千遍也不厌倦。
他理想的社会是鸡犬相闻,恬静和平的。虽然他所居住的房屋远离世俗,心远地自偏的。他的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身着短褐粗布,清茶淡饭,瓢篓皆空。但是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总有后人学之,却终断不了尘俗之念。北山移文中便有一周子,习隐南郭。初至,傲百氏,蔑王侯。待到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欣然归朝,裂荷衣。粗鄙市侩之象尽露。何也?以隐居为手段扬名于世,谋取富贵也。
他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有自己一份坚持,更有自己的信仰追求。喜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此人门栽柳树,人曰五柳先生。他,就是陶渊明。
五柳先生心性如此,受不得官场的尔虞我诈,受不得繁华奢靡的京城生活,受不得为了利益所降低道德底线的事情——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辞官了,去了一个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活得自由自在,潇潇洒洒。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着布衣,在田中耕种劳作,没有了繁琐的曲裾,袖衫。偶而奢侈得喝个一醉方休。“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陶翁品格高尚,虽贫虽苦,而乐在其中。
陶渊明悠闲恬静的生活态度,品它千遍也不厌倦。陶渊明不屈从权贵的心性,品它千遍也不厌倦,陶渊明决然浊世之外的精神,品它千遍也不厌倦。少了这种精神,世上少了一缕清风。少了这种人,余学于谁?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2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
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美好风光的追求。
“菊,花之隐逸者也”
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终于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快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快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美好的风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3
刀剑,是冷情的,是多变的。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在我心中,陶渊明就像一把利剑。
一方面,我比较崇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直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正是以一个远离官场世俗之外的形象立足。不拘小节,超凡脱俗是对他的评价。我崇拜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崇敬他“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我更加赞赏他“但使愿无违”宁可躬耕田园,受苦受累也不愿参与到世俗现实中。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污的高尚情操。
同时,我也对他心存怨恨。他是一位对一切事物不负责任的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看出他对生活不会搭理。原来有的“草屋间”也因他的不搭理一点点消失殆尽。本身作为一名五尺男儿肩上不担着任何责任,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不允许的。至少在今天不可以。我们需要拼搏,抓住一切机会要竞争。而逃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心中的陶渊明,如同那傲骨凌风的秋菊。高洁傲岸,不向现实低头但也遇事躲避,消极而对。一个人永远都是存在两面性,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因此他是我心中的一根标杆,时刻衡量着我的道德素养!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4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5
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影响着自我,推动着自我前进的偶像。或许,他就像天使,在前方为我们指路。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传为美谈。他坚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标杆。
五柳先生,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的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证明君子不会在黑暗、丑恶的现实中与权贵同流合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说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会被世俗与权势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远的像莲花一般清纯,不被环境所染指。君子对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特想法,更证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现实中保留尊严而不被践踏。
君子对莲的态度和认知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低头,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困难面前应昂起头,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严。
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让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金钱,名利,富贵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学识才是我们的全部。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6
在历朝历代,人们都向往官场生活,盼望能飞黄腾达,但有位诗人,他身处官场,却向往田园生活,他就是陶渊明。有的人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一济世的宏伟抱负,而他选择了归隐,过着他所追求的田园生活。
把陶渊明与普通人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其性格特点。
从他的角度来说,他选择归隐,是因为他受不了官场的生活,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从我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行为就是懦夫,男子汉大丈夫,有何不可?就算当时的社会再黑暗,再无奈,也要选择坚持,用自己的淡泊名利去挽救,去扶植,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如果实在不行,也不后悔。
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质疑精神。
不过,虽然我不太赞同,但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身心的自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这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值得我们佩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多么地厌恶官场的黑暗,又是多么地热爱田园生活啊!
再次补充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完善对人物的认识。
他的无奈,他的追求,他的向往,他的精神,他的作品,为后世所留,遗留在这无际的世界。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7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知道?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理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表现。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己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理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写陶渊明的作文篇8
你生于繁华尽落,死于落虹归隐;你生于乱世之中,死于躬耕之里。你的一生如巍峨群山,时起时伏;如滔滔黄河,九曲连环;又如丝丝雾霭,缥缈淡泊。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是你少年时的志向,你胸怀大志,混迹宦海,却屡受轻视,不得重用,于是你发出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的感慨,后几进官场,几度失望。在沐浴过春雨,迎接过秋风的十三年官场打拼中,为了“大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你奋斗过,拼搏过,但换来的只是不断的.失望。在彭泽任县令,当遇到傲慢的督邮时,你怒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后毅然辞官归隐,这就是你仕途的终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你心中的乐趣,你挣脱出世俗的漩涡,归隐入僻静的田园,你曾幻想过宁静和谐的桃花源,那里人民安乐,自给自足,那是你心中憧憬的地方;你曾居住在“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的陋屋中,却依旧忘我地读书,忘怀得失,安然自若;你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新、恬淡的意境笼罩在你的周围。是否也有那么一株菊花,像你一样,不奢求阳光,不奢求雨露,兀自傲立,远望南山。固守寒庐,看时空轮转,风卷云舒,享素月清辉播洒,骄阳金光笼罩,与雅菊青山相伴,这就是你——陶渊明!
你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诗文,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意境,一种如同清风拂面、清新而自然的意境,读了你的诗文总是会不自觉地感到心灵的放松,好似身处深谷幽涧,聆听着泉水叮咚……
你是历史上那一丝淡泊的雾霭,那一行巍峨的群山,是那一株菊花,在凡尘俗世间绽放着自己超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