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精选7篇(《草原之上,小木屋之间》)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家庭和成长的故事。这本书以其温暖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精选了7篇读后感,带您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1
这一周最高兴的事,就是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它就是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劳拉英格斯怀德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本书主要讲了劳拉一家离开了大森林而往西部迁徙的事情。虽然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很多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却不为艰险。这种精神使我敬佩不已。我很欣赏劳拉的大胆,她在大火中勇敢保护她的妈妈和两个妹妹。我想如果我们遇到了这些困难,说不定我们就放弃了。因为我们可能还缺少了像她一样的坚定和自信。
劳拉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却非常乐观,这使我认识到只有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才能最后取得成功。不止是这些,还有玛丽的大方、细心,爸爸的勇敢、责任心等等……都使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它里面有的情节看了会使我哈哈大笑,有时则会被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草原上的小木屋》告诉我们:只有心中有爱、有自信、有坚定地意志,成功就不会遥远!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2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这两本书是姊妹篇,它们都是美国著名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的作品。罗兰从65岁开始写作,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写了9本书,这套系列书都是根据罗兰早年的真实经历写的。不过,我只买了其中最精彩的两本。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说的是作者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姐姐和小妹妹,一起生活在大森林的一幢小木屋里。一年四季,大自然景象变化无穷。爸爸打猎、种地,妈妈料理家务、照料孩子,他们自己生产需要的物品,生活虽然简单但充满快乐。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的是罗兰七岁时,全家离开了大森林,坐着大篷车,历经艰难来到了大草原上。他们又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开荒种地、打猎,遇到很多危险,最后因为印第安人保护区不向白人开放,他们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草原。
罗兰一家之所以能战胜险恶的环境,健康生活在的大森林里和大草原上,是因为他们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吃的住的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他们还经历过野兽的袭击、草原大火、疾病、严寒、印第安人的骚扰等各种磨难,但都没有放弃拓荒,仍是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要是换了我们这些人,恐怕早就忍受不了、逃跑了。
虽然生活艰辛,吃的很简单,住的很简陋,但是他们依然感受到了幸福。他们一起干活,分享劳动果实,感受到了幸福;他们一起战胜困难,感受到了幸福;他们一起讲故事、拉琴唱歌,感受到了幸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逢圣诞节,小孩们收到的礼物虽然十分简单,但她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这让我感到,财富和幸福并不是直接划等号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3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不但资料丰富,并且让我感触很深,在读这本书时,有时会微微地笑,有时会感动地哭,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教育。
这本书叙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劳拉一家艰辛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一个个小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生动感人。他们用智慧和行动勇敢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书中还把各个人物写得十分生动:有百折不挠、关心家人的查尔斯爸爸;有勤劳、勇敢的卡罗琳妈妈;有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有文静、懂事的姐姐玛丽;有惹人喜爱的小宝宝嘉利;还有忠诚、听话的狗狗杰克……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受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人,从他们身上,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有期望、有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不应当去害怕,而是勇敢去应对,去解决,这样人就会有提高,社会才会发展。
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他们感到无比温馨。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有许多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还不知足。有许多人不知父母辛苦,不知为人父母的艰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劳,赚来的血汗钱,任意浪费,不节俭用钱,不关心父母的身体,这样的小朋友就有必要认真阅读一下《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了。读过这本书就会收获很多,就能体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境,也会懂得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幸福。
幸福是一个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来之不易,所以需要我们珍惜,珍惜幸福相当于珍惜生命,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只要怀着一颗珍惜幸福的心就会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4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由罗兰·英格斯·怀特写的。经过十余年陆续完成它。《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罗兰写的第三部小说。它讲了罗兰一家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大森林,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达到堪萨斯大草原。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世界,微风吹过我的脸颊,一群云雀从草原飞起,歌唱着越飞越高。整个草原上,风吹得草起伏摇晃,沙沙低语。成千只小迪基鸟用小爪子抓紧开花的野草,唱着它们千变万化的歌。罗兰和姐姐在草地上玩耍,到了晚上,屋外星空辽阔,罗兰和姐姐围在火堆旁唱着欢快的歌。远处,狼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在草原上睡觉,一切是那么美好呀!
我祝福罗兰和她的家人在草原上生活无比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5
草原上的小屋在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真诚的写作技巧,生动感人地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精辟生动地表达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她和amanle之间含蓄而有意义的爱,以及先锋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气和对自然的热爱。
受到开创新生活的期望的鼓舞,我的父母带着7岁以下的罗兰和我的妹妹和妹妹乘坐大篷车离开威斯康星州的森林。他们穿过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和密苏里州,驶过冰封的湖泊,穿过急流,爬上悬崖,穿过上涨的河流,到达堪萨斯大草原。在独立镇附近建了一间小屋并定居下来。我父亲开垦荒地并打猎。一家人抵御了狼的袭击,逃过了草原大火,生还了热病,在草原上度过了以狩猎为生的甜蜜时光。
这本《草原小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深深打动了我。这本书描述了西部草原的开拓性故事。劳拉一家不怕艰苦的生活,不怕长途旅行的疲劳,不怕重建小屋的艰苦工作,不怕被狼包围的危险。他们的毅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书中还生动地描述了这些人物:不屈不挠、关心家庭的查尔斯·父亲、勤劳勇敢的卡罗琳·母亲、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安静理智的玛丽、可爱的嘉莉、,忠诚听话的狗杰克、海利普、海利普生动的角色让我沉浸在故事中很长一段时间,感受到这个坚强幸福的家庭。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坚持有期望和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他不应该害怕,而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这样人们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虽然他们的生活艰难,但简陋的小屋充满了爱和幸福。他们感到非常温暖。
幸福是个甜言蜜语。它不在别处,而是在我们周围。幸福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需要珍惜它。珍惜幸福就等于珍惜生命。不管你的生活有多艰难,只要你用心去珍惜幸福。
其作者是罗兰·英格斯和米德·怀尔德。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罗兰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这一系列小说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6
在放寒假前,教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我对它很感兴趣,便去书店买了一本。
这本书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的继续,主要讲了原本可爱的大森林被人砍伐了不少树,罗拉一家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生活而来到西部。在去西部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一次困难时渡溪,当他们渡到一半的时候,溪水突然上涨,十分可怕,经过许多困难后,他们最终到达了大草原,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小木屋,故事就这样开始。罗拉一家逃过狼群的围攻,挨过热病的袭击,躲过草原的大火,经历印第安人的战争……而最终却不得不选择离开。这本书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质朴、勤劳、善良的品格和勇敢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玛丽,因为玛丽大方、乖巧,在《印第安人的营地》这一章中,罗拉和玛丽捡回许多漂亮的珠子,玛丽想都没想地说要把珠子给卡丽,而罗拉却想自我留着。我要学习玛丽那种大方的品质,好的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而不能独占。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好书,如果有时间,你也去读一读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7
这个月我们班共同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所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有趣的书。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随便挑一个人物,他身上总会有个优点能让你学习。如: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劳拉,乖巧听话、沉稳大方的马利,勤劳能干、温柔慈爱的妈妈和勇敢坚强,冷静果断的爸爸等。
我喜欢爸爸查尔斯的能干、冷静和勇敢。他有一双能工巧匠的手。草原上的小木屋都被他装扮得漂漂亮亮,他不仅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还给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邻居有难他去帮忙,狼群包围他不慌张,总之他的胸怀堪比大草原。
我还喜欢劳拉的乐观与快乐。劳拉和爸爸一样,很向往大自然。夜晚时,她喜欢如痴如醉地观察星星。因为,她想夜晚的星星会唱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惊吓,劳拉都会全神贯注地倾听星星的歌唱。那么,再多的恐惧都会荡然无存。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时会被幽默的语句逗得咯咯直笑,有时也会被感人的情节感动得稀里哗啦。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与其说他们过得太苦,倒不如说我们过得太幸福。我们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他们却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读完了这本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现在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