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6篇(《草原》教案系列:探索大自然,感受草原之美!)

本文主要介绍了《草原》教案6篇,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草原》这篇经典散文。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教案涵盖了课文的理解、语言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师,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教学参考。

《草原》教案6篇(《草原》教案系列:探索大自然,感受草原之美!)

《草原》教案篇1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1、过渡,略读《香港之夜》

自学提示三、

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1)生自学后反馈

(2)试着说感悟

六、作业:

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草原》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

师:请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图画展现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看图、读文、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图上画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阳落山了,夕阳斜照着草地,草地变成金黄的了。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斜阳。

师:观察真仔细。

生:我们要走了,想留个纪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舍不得我们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分别的话。

师:我们也不想离开他们呀!

生:他们舍不得分开,正一起拥抱呢。

师:课文中的哪句话集中表现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曾瑞说这句话像诗一样。谁来说说诗一样美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很深,他们不忍心分别,太阳落山了,他们的话都还没有说完。

师:说得太好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全班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分析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分析

理解重点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1、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5、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7、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词语。

9、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0、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11、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12、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13、完成作业。

《草原》教案篇5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三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初步体会祖国的广大,人民生活的幸福。

3、借助相关材料,知道草原及牧民的概况,有意识的培养此方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些天我们跟随春姑娘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落在不同地方状态会不一样的小雨点,去过了可爱的小池塘,美丽的梅花山。今天,我们将要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草原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2)介绍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以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并有一些耐旱的树木,这些地方适合放牧牛羊。

3.春天到了,草原的早晨会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多拼读几遍)并且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刚才老师看到大家书读得特别起劲!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指名认读生字,读对了,其余学生跟读3遍。有没有生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说。小老师领读,齐读。

(2)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指名说。

羊和洋对比

无和元作比

处和外作比

用“民”组词

(3)(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认得不错,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会读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这些词语读好了,读课文一定没有问题!

(5)合作读,一个同学读,另一个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文字里描写的画面。

(6)下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朗读课文,谁愿意展示一下?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读后评议。

(7) 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三、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师:课文读到这里,草原还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全班交流。

2.交流。

3.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脑海里也仿佛出现了铺满新绿的草原,欢乐的牛羊,牧羊人那婉转、悠扬、欢乐的歌声,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深深的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草原的早晨真的很美,来,让我们一起把文章再读一遍。——师生配乐读文。

四、指导写字。

处 打 动 牧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表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是对于草原确是陌生的。因此课的一开始,我即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声,欣赏草原的画面。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美丽的草原美景所感染。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草原》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歌的魅力。

难点: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提问:你们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

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我们在小学阶段曾经欣赏过的歌曲。它表达了蒙古牧民为自己生长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二)新课教学

1.简介内蒙古

提问: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

师生总结: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2.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长调《辽阔的草原》的音乐,请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情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

这首歌曲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在多处出现了装饰音。这种旋律形态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节奏自由而悠长,是蒙古族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

3.介绍长调

提问:根据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大家思考长调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长调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过程当中,触景生情,即兴创编而成,无垠的草原,广袤的`苍穹,养育了长调,我们不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没有任何现代通讯设备的条件下,来长调来述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是最好的方式了。演唱长调是自由的、即兴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儿有不同的演绎。“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老师在20世纪50年代她也带着这首歌曲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再次聆听

聆听宝音德力格尔的原声回放,提问:为什么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长调具有舒展悠长的旋律,节奏自由,恰当的表现期盼和美丽的遐想,善于表现辽阔草原的意境。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不仅与音乐特点有关系,而且跟长调产生的根源也息息相关。《辽阔的草原》是“长调”的典范之作。

5.分析长调的演唱技巧

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长调有其特殊的演唱技巧,与平时我们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生总结:气息绵长,有颤音,这种颤音在蒙古族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是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6.哼唱歌曲

教师范唱,请大家跟着一起哼唱这首内蒙长调,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场景。

(三)巩固提高

欣赏《嘎达梅林》,与《辽阔的草原》进行对比欣赏,思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四)课堂小结

蒙古族的歌曲悠长、亲切,沁人心脾,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共同了解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音乐文化。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关注民歌,多听、多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五、板书设计

辽阔的草原

长调: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字少腔长

短调:句幅较短、节奏整齐、字多腔少

★其他类似内容

1安全教育防雷电教案6篇

安全教育防雷电教案6篇

本文精选了6篇关于安全教育和防雷电的教案,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雷电天气和培养安全意识。这些教案提供了...

查看剩余 79% 安全教育防雷电教案6篇

2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这六篇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在班会中有效传授个人卫生知识。从卫生习惯养成到疾病预防...

查看剩余 90% 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3《匆匆》教案6篇

《匆匆》教案6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匆匆》教案的六篇内容。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年级和学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匆匆》这篇课文。通过这些教案...

查看剩余 86% 《匆匆》教案6篇

4《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

《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

《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集结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指导,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这系列文章,读者将深入了解如何在教...

查看剩余 89% 《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

5舞蹈课教案6篇

舞蹈课教案6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篇精选的舞蹈课教案。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舞蹈类型和难度级别,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舞蹈课程...

查看剩余 70% 舞蹈课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