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模板7篇
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是编写优质教案的重要目标,,包含教学目标、流程和评价方式的文本就是教案,能为教学提供清晰指引,,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是编写优质教案的重要目标,,包含教学目标、流程和评价方式的文本就是教案,能为教学提供清晰指引,,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尝试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3、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1、音乐会背景图一张。
2、节奏图谱一份。
3、各种小动物若干,勾线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学念歌词、节奏。
1、引出课题,集中注意力。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隆重的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去参加,不过想参加音乐会可是有要求的,必须把自己编成谜语唱出来,别人猜出来了才能参加呢。听,第一个来报名的会是谁呢?
2、教师念谜语的前两句,幼儿自由想出答案。
师:脑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猜猜他会是谁?(幼儿自由回答5~6个)师:可是一个谜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谜底呢?别着急,后面还有两句呢。请听……
3、引导幼儿复述谜语。(幼儿边说教师边画上所说的特征)师:哦,你们都猜出来啦,那小白兔他是怎么问的呢?我们一起学着问问吧。
4、练习有节奏的说谜语。(出示节奏谱)师:小白兔可是有节奏的问的哦,让我们跟着这个节奏谱说一说吧。
5、教师念出完整的谜语(除了挫挫挫不说,其它的部分完整地说出来)幼儿学说完整猜谜歌词、练习节奏。(出示节奏谱)
(1)师:除了谜语,小白兔还问了一句呢,听……(我们大家快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
(2)师:好,现在让我们学着小白兔来有节奏的问一问。
(3)师:我们可以请小手来帮忙打一打节奏哦。
6、练习按歌曲节奏说出谜底。(边用拍手打节奏)师:我们可以怎么有节奏的回答他?(引导幼儿直接最后一句回答)从哪里回答他呢?(从头回答)
(二)幼儿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体验歌曲的说唱形式。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出示小白兔图片,放在图谱下)师:啊,你们这么快就都猜出来啦,小白兔都高兴地唱起来了。
(2)了解歌曲特殊的演唱方式。
(1)提问:听听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一样?前面说后面唱这种演唱方法,我们叫它说唱。这首说唱的歌曲的名字叫……(出示歌曲名字)
(2)师:歌曲里还有一个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挫挫挫)(出示节奏谱)(用不同的形式复习3遍)师:让我们一起学着说一说。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个声音呢?可以再用力一点挫一挫哦。
2、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歌唱猜谜。
师:原来,谜语也可以这样唱,那我们也唱着回答小白兔,好吗?
3、师:好,现在小白兔就可以去参加音乐会啦。(小白兔图片移到音乐会背景图上)
(三)幼儿尝试进行创编歌唱活动。
1、教师说出一个谜语,幼儿猜是什么动物。(教师边唱着完整问边将动物的特征画出)师:现在呀还有一个小动物也想来参加音乐会,你们听听他是谁?怎么回答它?
2、多种形式练习歌曲2遍。(男女小朋友分别做小花狗问一次)3、出示一个小动物,让个别幼儿尝试按节奏创编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歌词,组成一个完整的谜语,其余幼儿一起完整直接接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现在呀小花猫也想去参加音乐会,可是他不会编谜语,谁来帮帮他?(幼儿创编一句,教师将特征画出)
(四)幼儿独立完成创编活动。
1、师:外面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快点参加音乐会呢,可是他们的谜语还没有编出来,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2、邀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编的谜语,其余幼儿唱答案部分。
(五)以“一起去参加音乐会”结束活动今天,大家都很能干,不仅猜出来,而且用好听的声音把小动物请出来,让小动物们可以快快乐乐地参加音乐会,他们高兴极了,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跳个快乐的舞来庆祝一下,你们愿意吗?(愿意)!
(听音乐集体跳套圈舞。)
活动反思:
猜谜语一直我们大班孩子非常喜欢参加的游戏,每次开展猜谜游戏,孩子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踊跃猜测谜底,可以说孩子们对猜谜语这样的活动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半日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又能唱又能游戏的音乐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围绕这两个主要目标开展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2、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在活动的开展中有几点做的还不是很好:
1、在课前没有充分挖掘动物的形象特征,孩子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创编歌词的环节中,孩子们创编的动物种类很少,有些小朋友创编出来的还是跟老师说的一样。
改进策略:可以事先丰富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也可以教师将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画下来,以一封信的形式发到每个幼儿的手里,根据自己拿到的这个动物进行想象创编。
2、在第一次接唱的时候,幼儿有点唱不出来,而且孩子们有点不明白接唱的特点。
改进策略:在第一次接唱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接唱的示范,同时在接唱时教师可以稍微解释接唱的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还是很高的,整个活动都是在快乐、轻松的游戏情景中。另外,从本次活动中我还体会到,教师应多鼓励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不断给他们信心。虽然她们掌握的不是很好,但至少他们尝试了,游戏了,对他们是非常大的帮助。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水墨用笔技法后的创造性的综合。通过欣赏、感受、尝试水墨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并在神奇的墨色变化中找寻快乐。对于培养学生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创作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尝试用水墨的国画语言对动物进行造型的练习,让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国画的造型手法,打消陌生感,并用简单、概括、富有变化的笔触传神地表现动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
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音乐《春江花月夜》等。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
2.小练笔、大感受。
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
3.导入课题。
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
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
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
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
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
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
(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
(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
(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
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
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
(1)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
(2)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
9.拓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动物的意识。
2、了解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
3、知道动物与人类的特殊关系。
活动准备
1、猪、狗、马、牛、大象等动物的鼻子图片各一张。
2、课件《动物的鼻子》。
3、救灾犬搜救、鲨鱼捕食等短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在之前的活动中,小朋友们认识了很多动物的鼻子,请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鼻子是什么动物的吗?
教师依次出示猪、狗、牛、大象的鼻子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这是谁的鼻子。
二、开拓视野。
有些动物的鼻子长得很奇怪,可是它的嗅觉却非常灵敏,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
教师播放鲨鱼捕食短片,请幼儿观察,鲨鱼为什么能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追踪猎物?(鲨鱼的鼻子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猎物的气味)
教师出示鼹鼠找吃的图片:鼹鼠要想在黑暗中找到吃的,靠的也是它的鼻子。
教师播放救灾犬搜救的视频,请幼儿观察,救灾犬为什么能找到被深埋的人或者物?(狗的鼻子比人的鼻子灵敏,它能分辨出超过200万种不同的气味)
三、快乐游戏。
请10个小朋友出来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再请8个幼儿当小鱼,在圆圈内外钻来钻去,一个幼儿当鲨鱼,只能在圆圈外面抓小鱼。
小鱼是在圆圈内游动的,当鲨鱼抓到小鱼时,换人游戏继续。
活动应变
在播放救灾犬搜救的视频时避免过于血腥的场面。
活动延伸
了解别的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警犬帮助警察查毒等。
区角活动
益智区自制迷宫,帮助救灾犬找到被拯救目标。
环境创设
张贴动物帮助人类的图片。
家园同步
请家长协助在网上搜集一些有特殊功能鼻子的动物,并讲解给幼儿听。
随机教育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动物。
相关链接
和幼儿观看救灾犬救灾的视频。
附录:狗鼻子
狗鼻子能分辨大约200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它还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够从许多混杂在一起的气味中,嗅出它所要寻找的那种气味。狗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各种动物鼻子的构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许多褶皱,褶皱上有一层粘液膜,粘膜里藏着许多嗅觉细胞,当粘膜上分泌出来的粘液经常润湿着这些嗅觉细胞时,就会使具有气味的物质分子溶解在粘液里,并刺激嗅觉细胞,嗅觉细胞马上向大脑嗅觉中枢发出信号,于是就有“味”的感觉了。狗鼻子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嗅觉细胞特别多,连鼻子那个光秃无毛的部分,上边也有许多突起,并有粘膜组织,能经常分泌粘液滋润着嗅觉细胞,使其保持高度灵敏。狗的嗅觉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其他动物胜过一筹,所以对各种气味辨别的本领也就比其他动物高强多了。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活动准备:
1、小猫、小鸡、小羊、小狗动物指偶,动物图片。
2、不透明的口袋一个;活动过程:
一、游戏:什么动物走来了师:"今天我们班要来小客人啦,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出示小鸡图片 师:"谁来了?""小鸡怎样叫?""小鸡喜欢吃什么?"(吃米、吃虫)打开图片,出示小虫。
教师用有节奏声音的说:"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以此类推,老师出示不同的小动物, 和幼儿一起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并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二、游戏:小动物出来玩(1)摸口袋: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老师出示装有小动物的指偶口袋,教师摸动物,摸出后,老师根据指偶问话,幼儿集体回答。
(2)找小动物师:"你们都想来摸一摸这个神奇的口袋吗?"请幼儿自己来摸出一种动物的指偶,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
三、将幼儿的话编成儿歌师:"今天,你们都会说什么动物吃什么了,老师把你们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儿歌《小动物吃什么》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小小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小小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小小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师:"还有哪些小动物呢?它们又喜欢吃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说一说吧!"
活动目标:
1、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学习用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
2、学习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1、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图片一套;
2、小虫、小鱼、老鼠、骨头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第一个是谁呢?(出示小鸡图片)
师:小鸡是怎样叫的呢?(叽叽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那小鸡喜欢吃什么?(小虫) 请一个小朋友把小虫送给小鸡,送的时候可以说一句好听的话送给小鸡: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2、师:再看看谁也来了(老师做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摇摇摆摆的)一起来学一学,看谁学得像。想想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呷呷呷)那小鸭子喜欢吃什么?(小鱼)谁愿意来把小鱼送给小鸭子,送的时候该怎么说?(小鸭子,呷呷呷,吃什么,吃小鱼)
3、师:接下来的这位动物朋友啊,出了一个谜语说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呢,请认真听哦!像虎不是虎,长着八字胡,叫声喵喵喵,喜欢吃老鼠。你们猜出来了吗?他是谁?(小花猫)你们可真厉害,那我们就一起把他请出来吧!(小花猫,小花猫,请出来)小花猫是怎样叫的?(喵喵喵)刚才的谜语里面已经告诉我们,小花猫喜欢吃什么?(老鼠,老鼠呀可是个坏家伙,专门偷吃我们的粮食,偷吃的老鼠被小花猫发现了并抓住了他。×××请你把老鼠放到小花猫身边,一边送一边说: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4、师:还有最后一位小客人,他会是谁呢?现在请你们把眼睛闭上,可不能偷看哦!好了,睁开眼睛吧,原来是小黄狗呀!(汪汪汪)什么东西是小狗最喜欢吃的呢?(骨头)小黄狗肚子饿了,我们赶快把骨头送给他吃吧(老师送,大家齐说: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都请出来了,一共来了几位小客人呢,一起来数数吧(点数)我们小朋友真厉害,不仅知道这些动物的叫声还请他们吃了喜欢吃的东西,陈老师呀把所有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做《小动物吃什么》,先听老师念一遍,小朋友们也试试吧!(师幼齐念)
5、游戏
师:现在小动物们想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想不想玩?
(游戏规则:有的小动物会藏起来,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找到后,用儿歌里的一句话把它请出来)
师:好,游戏开始喽!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
(老师赶紧蒙起一只或两只动物及吃的) 谁藏起来了?(请用儿歌里的一句话把他请出来)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2、初步了解顶针儿歌特点。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尝试叙述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选材:
?动物好朋友》是一首特别的儿歌,它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幼儿间建立起“我们是好朋友”的良好愿望,从而增进彼此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为此,我选择了《动物好朋友》这一活动。
活动准备:
?动物好朋友》ppt
教学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发现顶针儿歌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找朋友》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幼:……(幼儿大胆表述)
师: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听听哪些动物是好朋友?它们做了什么?
幼:……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名字是《动物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提问:你们听到儿歌里说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听到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的真棒!那让我们一来起来看看吧!
三、学习儿歌,知道什么是顶针儿歌,并能找出其特点。
1、出示儿歌图片,引导幼儿逐句学习儿歌。
2、师:让我们看看是哪个小动物先出场的?
(出示小山羊)问,这是谁呀?小山羊来了,它要去干嘛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山羊手上拿的东西,小树苗和铁锹,并告诉幼儿小山羊这是去种树呢)。那小山羊去种树的路上会遇到谁呢?(出示小兔)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概括,并示范表述:,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以此类推)
(1)看图片完整复述儿歌。
(2)小朋友,你们刚才在读儿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歌里的小秘密?今天老师还把这首儿歌用图画的形式画了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秘密呢?(引导幼儿一句一句的读,发现儿歌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小动物正好是下一句开头的小动物,以此类推。)
小结:儿歌每一句的结尾和下一句的开始用同一个字和词,这样的儿歌叫“顶针儿歌”。
四、游戏接龙
师:接下来我要和小朋友玩个接龙游戏,我说第一句,你们接着我的最后一个词语往下说,好吗?
师: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我的最后一个词语是什么?小白兔)
幼: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也可以交换练习)
五、完整表演
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动作来完整的表演这首儿歌。
六、结束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新的儿歌名字叫《动物好朋友》,这是一首顶针儿歌。你们看动物朋友们排着队真整齐呀!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比比啊!赶快找好自己的好朋友排好队一起出去走走吧!老师当领队,我们出发喽!(边说儿歌边表演走出教室)
附儿歌:
动物好朋友
小山羊,去种树,
路上遇见小白兔,
小白兔,去插花,
路上遇见小青蛙,
小青蛙,跳下河,
唤来一只大白鹅,
大白鹅,游呀游,
碰到一只老水牛,
老水牛,当领队,
指挥大伙来排队,
排好队,向前走,
大伙儿都是好朋友。
《动物好朋友》活动反思:
?动物好朋友》这首儿歌选自多元智能语言教材,这首儿歌里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是幼儿很熟悉的,儿歌朗朗上口,幼儿易理解,接受,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当选择这一活动的时候,我就认真的考虑怎样来上好这一节活动,如何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我对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定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教学难点是:引导幼儿发现顶针儿歌的特点。
首先,我的教学步骤设计是这样的:1、以歌曲《找朋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2、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出示每个小动物的先后顺序并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让幼儿对儿歌内容熟悉了解,整体的感受之后,幼儿已经初步的掌握,为下一步的重点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第三个环节也就是重点环节部分,我思考了很久,为了让幼儿更清楚,更容易理解“顶针”儿歌特点,我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一副图谱,幼儿在感兴趣的同时会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找出每一句和下一句之间的联系。最后,我给出小结:每一句儿歌的最后一个字或词语,都和下一句开头的字或词语是一样的,这样的儿歌就叫做“顶针儿歌”。为了让幼儿熟悉儿歌以及加深对“顶针”儿歌的理解,我设计了接龙游戏这个环节,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掌握重难点,正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最后,让幼儿跟小动物来比赛看看谁站的最整齐,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老师的一句:“我来当领队,我们出发喽!”自然而然的把幼儿带到了角色当中,在老师的来带领下幼儿边做动作边说儿歌结束了这节活动。
活动结束了,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较成熟的教学活动的出炉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智慧与汗水,一次次地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磨思路,磨重点,磨方法,磨环节细节,磨孩子,苦尽甘来,最终你会品尝甜蜜地果实。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平面的房子图画,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难点:幼儿通过团、搓、压等多种方法做出各种不同的房子平面图。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范画一幅(用橡皮泥在白板纸上做成的浮雕效果的平面房子图),红黄蓝等色的橡皮泥(较软),泥工板,白板纸若干小张,冰棒棍,吸管,火柴棒等制作材料,分组摆放在桌子上。电视机,国内外各式房子的录像带,录像机,玩具小猴一只
2。知识准备:幼儿会用橡皮泥通过团、搓、压的方法在白板纸上贴出一些简单的图画。画过房子的装饰想像画。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出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突然有一天一场火灾把森林烧着了,房子也没有了。没有家的小动物心里多痛苦,怎么办?我们今天就来用橡皮泥做出漂亮的房子,送给小动物做他们的家吧! ”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见过什么样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房顶怎么样?让幼儿初步了解房子的结构以及房子的多样性。
3。看录像:各式各样的房子。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房子的多样性,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形状、色彩以及花纹等。
4。以教师为小兔子做了一座漂亮的房子的口吻,引导幼儿欣赏范例。
(1)这座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成的?让幼儿了解将橡皮泥通过团、搓、压等方法,在贴在白板纸上做成的平面房子。
(2)这座房子漂亮吗?房子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用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感受房子上的色彩和花纹的美。
5。介绍制作材料,提出制作要求。
(1)介绍制作材料:橡皮泥在泥工板上通过团、搓、压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形状,再轻轻贴在白板纸上。
当你的房子需要花纹时,也可以用冰棒棍,火柴棒等材料为房子装饰花纹。
(2)提出制作要求:小动物们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住不一样的房子,看谁做的房子最漂亮,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6、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充分大胆想像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2)指导幼儿注意色彩的变化和房屋形状的设计。
(3)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搓出点线等对房屋进行装饰,并指导幼儿用辅助材料吸管等压出花纹对房屋进行装饰。
(4)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团、搓、压的技能,在白板纸上粘贴出房子,并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7。展示、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玩具小猴,以小猴参观他们的新家园的形式进行评析,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作品,并评出好作品。小动物感谢小朋友,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术园地中,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幼儿园折动物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2、初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3、感受手掌印画的有趣与多变,初步尝试运用添画的方法完成手掌印画。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课件《我的手掌印——动物园》(配入声音)、书中的图片、幼儿印好的手掌印的图,图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绘本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名叫《我的手掌印》,一起来看看手掌印的神奇造型吧!
师:(看课件太阳)今天太阳对着我们嘻嘻笑,你发现了什么?
师:(看课件汽车)乘上小汽车,我们全家出发喽!你又发现了什么?
念儿歌:小手印,竖着走,画上五官和头发,变成我们一家人。猜猜看这是谁呀?这个呢?这个呢?好,坐稳我们出发了!
师:(看课件动物园)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恩,手指上面有很多动物造型,原来呀是动物园到了。我们进去参观一下吧!
师:(长颈鹿)哇,快看,这是谁呀?笑眯眯的长颈鹿,嚼、嚼、嚼,吃绿草。仔细看一看,长颈鹿的身体是什么呀?小手印怎么摆放就变成了长颈鹿的身体了?
教师念儿歌:小手印,倒着走,长脖子,花花衣,变成长颈鹿真神奇!
小结:嘘,我们不要打扰它,继续往前开!
师:这是谁?到底是公鸡还是母鸡,听听它的'叫声就知道了!公鸡一喊喔喔喔,小鸡也一块喔喔喔!试试看,这一次怎么让小手印变成公鸡呢?
念儿歌:小手印,横着走,头戴鸡冠尖尖嘴,变成公鸡喔喔啼!
师:四个手指变成了公鸡的什么?大拇指添画上鸡冠、眼睛和嘴巴变成了公鸡的头,喔喔喔,喔喔喔,公鸡爸爸和宝宝们叫得可高兴啦!
师:谁也来了?孔雀帅哥,美丽的翅膀啪啪啪,变成美丽的大扇子。小手印怎么变成大扇子呀?试试!
念儿歌:小手印,合起来,五彩衣,花羽毛,变成孔雀真美丽!
师:5个手指上要添画上什么呀?手掌中间要画上什么?恩,真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师:(看课件乘汽车回家)诶,参观了一天,好累呀,乘上汽车回家喽!
(分析:活动开始便出示绘本封面,交待活动内容,一起欣赏手掌的神奇造型,激发了孩子对欣赏活动的兴趣。随后,跟着一家人去参观动物园,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一共欣赏到了3种动物,分别是小手印、倒着走的长颈鹿、横着走的公鸡和合起来的孔雀。在每次欣赏时,教师都能让孩子按照图上的手印摆一摆,并用朗朗上口儿歌的形式出示动物添画过程,帮助孩子理解如何为动物进行添画,便利后面操作环节的开展。)
二、幼儿创作
1、师:这本绘本好玩吗?前几天呀我们已经用颜料印好了小手印,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把小手印变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2、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师:瞧,老师为你们每人提供了一张手印,请你拿到手印以后不要着急动手画。先看一看它像什么,想一想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动物。然后拿起黑色的水笔进行绘画,最后为动物涂上漂亮的颜色。
3、幼儿自由添画,教师指导。
(分析:交待要求后,并组织孩子进行操作,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进行创编活动。)
三、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好,画好的小朋友把画送进动物园,我们贴起来一起欣赏一下。这幅图是谁画的呀?哦,是你画的呀!那你来说说看你画的是什么?都添画了哪些地方?在干什么?
(分析:让孩子欣赏动物园的各种动物,说说各自都为动物添上了什么?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我们开展的课题是《绘本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要求教师结合绘本的内容,寻找绘本中的艺术教学点,让孩子学习用绘画、音乐的形式表现文学之美,用五彩的颜色,大胆的想象,肢体的动作,节奏的匹配,描绘出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体会。
本次活动中所选取的《我的手掌印——动物园》这本书,就融合了手印画的美术形式。教师能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通过边讲述故事边播放课件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欣赏了各种由手掌印变化出来的动物形象。在整个欣赏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表述自己的想象。最后让幼儿尝试给手印添画,进一步感受手掌印画的变化和体验手掌印画的有趣,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大胆地进行想象、表达和创造,获得了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