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事迹材料推荐7篇(7篇好媳妇事迹材料,展现卓越美德)
本篇文章将为您推荐7篇关于好媳妇事迹的材料,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和家庭责任感。这些材料将带您走近这些出色的媳妇们的生活,启发您在家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鼓舞人心的故事吧。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1
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绚丽的火花;可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坚实的步子,走出辉煌壮丽。这就是民族小学李小妮老师的青春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她在平凡人生角色中演绎着崇高和感动……
一、坚贞爱情
XX年,李老师被分配到一个偏僻山村,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现在的丈夫。每个女孩子都对自己的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但李老师并不以丈夫工作平凡、单位偏远而嫌弃,更不以丈夫家境贫穷而退却。她只坚信忠贞的爱情,只坚信美好的明天要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同事的不解,亲人的反对,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XX年李老师考调入城。常人看来,现在条件好了,选择范围广了,追求美好生活人之常情,分手也名正言顺。此时亲人也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李老师并没有那样做,忍住决堤的泪水,用柔弱的肩膀独自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坚守自己的爱情圣地。XX年,经过近十年的爱情马拉松,李老师与丈夫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凡是认识他们俩位的无不感叹:你们的爱情都可出本书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李老师向人们诠释了什么叫“爱”,也告知人们在这个世上还有热爱美好事物的人,也还有人能守护内心深处的那份真爱!
二、新时期的“贤内助”
李老师非常理解人。在工作中,更是理解丈夫的艰辛和不易,这也使她承受着比别人更多的辛酸和奉献。XX年他们相恋时,丈夫家人远在北京,她深知亲人没在身边的艰辛与孤独,每当学校放假,她宁愿自己与家人分离,也要把那份胜似亲情的爱情与心上人分享。她常常这样想,工作是忙碌的、繁琐的,生活是平淡的、坎坷的,只要有一个知心的人陪伴,什么坑、什么坎都能过。
就在她考调进城以后,面对诸多压力,她常常劝诫丈夫: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你的行动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她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鼓励丈夫也参加考调,并找出当年参加考调的资料,当起了“家庭教师”。在她的鼓励、帮助和支持下,她丈夫终于也考调进城。用共同的努力冰释了亲朋好友的看法,得到亲人对他俩关系的认可。
婚后,调入新校的丈夫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孝敬老人,为了工作,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对此,李老师给予的只是支持和理解,从无怨言。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在家里她默默地承担着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孝敬父母的任务,尽量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她常说:“我会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更不会忘记自己也是一名教师的家属,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辛勤操持家务,尽心孝敬老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上努力做到给丈夫更多地支持,感情上多关心他,生活上好好照顾他,用女性博大的爱心和广阔的胸怀维系着一个美满而幸福的家!
三、勤俭持家
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晚上九点多钟才下班,回家还要批改作业,有时候很难避免把工作中烦闷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态带回家去。而李老师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的胸怀去抚平丈夫的情绪,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气和的情绪、稳健的心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她从来不因为丈夫工作繁忙,照顾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后腿,影响丈夫的工作。他们婚后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凡事都和丈夫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李老师也不例外。她和丈夫彼此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谐。正所谓“时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一身轻”。教师工资本就不高,平时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四、百善孝为先
李老师与丈夫婚后,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姑娘到挑家庭生活的重担,这是多么大的跨越。生活上怎么安排,都与婆婆一道商量,婆婆年迈,用不来家里的电器,李老师也手把手的教。平时里对公公婆婆嘘寒问暖,体贴周到,婆婆对这样的好儿媳也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婚后半年,公公查出身患食道癌,李老师四处打听,上网查询,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李老师毅然决定安排公公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川北医学院手术,住院期间,李老师不顾工作劳累,每周末都要到南充探望一次,安排好那边的一切,又回到阆中工作。公公出院回家疗养,需要特殊的伙食,李老师通常为一道菜又是上网查询,又是到书店买书学习,从一个从不进厨房的丫头成为了一个厨房里的行家里手。公公术后不能着凉,每当公公坐到沙发上时,李老师就将烤炉点燃,放到公公的脚旁,每当公公外出时,她都要叮嘱公公加穿衣服。正因为对公公的精心照顾,公公身体恢复得很快。她丈夫也说:不是我这老婆,我一个人,这么多的事,肯定是抓瞎了。
五、团结邻里
当好“贤内助”的同时,生活中李老师更做好了“贤管家”,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身上,彼此尊重,相处融洽。她用自己的真诚、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免去了爱人的后顾之忧。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她总是在同事、朋友、邻居有困难的时候,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片爱心。邻里生活中她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在平时节假日主动走访邻里,街坊邻居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李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孝心、热心和责任心,谱写着人生每一篇章,唱响了和谐家庭乐章,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默默地奉献着。
六、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在实际工作中,李老师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认真钻研,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她的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总结教学心得,数年来,她坚持“一课一得”。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笔记。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由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赞许,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在学校她是学生的好老师,在家中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公婆的好儿媳,这一点在校内外,邻里中也有口皆碑。使她的人格、师德愈益饱满。
她始终记得:努力没有终点,追求是新一步的起点。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2
周__是红安县国土资源局财务股副股长兼会计,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国土资源管理事业。23年来,她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生活中更是处处关心他人,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和谐美满,始终坚持女性应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单位,她是领导和同志们认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认可的好媳妇。
周__的丈夫是县财政局干部,事情多又杂,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个有极强事业心的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他每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孩子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__一个人肩上。为让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上班时间忙完单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赶,回到家里做家务。为了让女儿有饭吃,每天清早起来,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饭菜做好,用电饭煲煲着,以备她回家有饭吃。对此,女儿很不理解,非常委屈地说:“别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香喷喷的饭菜,而我每天只一个人在家吃饭。”她回答说:“孩子,妈妈现在单位忙,等有空我一定陪你在家吃饭!”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__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周__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她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是她们二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地聊天。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都由周__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觉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干涉丈夫手中权力的正确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职权和影响办私事,搞特殊化。
别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调养精神,吃喝玩乐的一天。而周__的星期天却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尽管平时她也不着闲地干,可一个星期全家的衣服,还有两三个星期要给老人拆洗一次被褥,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对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给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时烦燥不安,哭闹不休,吵骂不止。遇到这种情况,她丈夫不免也要发一通脾气。这时,她总是安慰老人,同时劝丈夫:“我们要是老了,孩子们这样对待我们,你心里能好受吗?”一句话,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闹了。每个周未再忙,她都要随夫携子看望公婆,一起吃顿饭,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触地说:“是媳子给了他家人的温暖和幸福,为家里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周__总是乐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总是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为一个主妇、长媳,家兴、人旺、工作顺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这次“十佳好媳妇”评选中,虽然全局干部职工都推荐周__参加全县“十佳好媳妇”评选,但她本人却认为自己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她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妇”,做一名“好国土干部”。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3
XXX,女,满族,1966年6月生,XXXXXX人,1983年10月参加工作,高中文化程度,1995年9月随爱人转业X县,居民。
“XX是个好媳妇”,十里八乡熟知她的人都这么说;“X家媳妇比亲女儿都亲”,左邻右舍的大叔大婶都这么说;“儿子好不如媳妇好”,她的公公婆婆逢人便说。她做得一手好饭菜,绣得一手好女工,怀着一颗慈悲心。养得老人白白胖胖,穿得老人干干净净,逗得老人开开心心。她是老人的主心骨,老人凡事得先找她去商量,就是这样,她用自己三十年来如一日的点点滴滴孝顺赢得了老人的喜爱、信赖,赢得了众人的好口碑。
一、远方十年的无比牵挂
“妈妈,你就是我的亲妈妈。”XX6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她从小就渴望妈妈的呵护和亲呢。1986年底刚在黑龙江省嫩江县与爱人领完结婚证,就扳着指头算时日,催促爱人早做回家的准备,企盼着与远隔近3000公里的X县婆婆见面。1987年春节前的腊月28日,终于与她期待已久的心里“妈妈”见面了。两人热情相拥,她喃喃自语:“有妈妈的感觉真好”,“你就是我的亲妈妈”。她,笑脸如花。从此,这个妈妈就扎在了她的心底。无论是吃饭、睡觉、上街,她都与“妈妈”寸步不离,形影相随。妈妈做饭她烧锅、妈妈买菜她挎篮,出入手拉手、肩拥肩,惹得众邻和集市上的人跟前跟后看稀奇。高兴得妈妈合不拢嘴,逢人便夸:“我一辈子没女儿,大儿子给我带回了个乖女儿”。
1988年初到1989年4月,她请妈妈去嫩江带女儿。在这相处一年稍多的时间里,她从不让婆婆洗衣做饭,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带孩子很累,你歇会儿,我来做”。怕婆婆饿着,每次下班前先到军人服务社买些现成的熟食点心菜品让婆婆先垫点,然后再做饭。平时有好吃的先让婆婆来,有好看的衣服先给婆婆买,孩子磕了碰了从没有埋怨过一次,没吊过一次脸,没瞪过一次眼,婆婆说干啥就干啥,说做什么吃的就做什么吃的,直到婆婆去世,她娘俩都没红过一次脸。她在回陕奔丧期间,悲痛得整个人都瘦了十多斤。直到现在,她还经常看着与“婆婆妈妈”的合影默默流泪。她到现在还经常和女儿说:“我妈人真好”,“想我妈咧”。
小弟,你吃什么嫂给你做。爱人的小弟从北京调来嫩江后的多年里,她见面的口头禅是:“小弟,你吃什么嫂子给你做”。凡是她能想到的家里有的,不遗余力的去做,什么羊肉火锅、氽白肉,小鸡炖蘑菇……。小弟的衣服脏了她给洗,没有毛衣毛裤她给织,没有零钱了她就给,直到小弟军校毕业。她爱人是个汽车兵,每月带队出车20多天,经常带着误点的驾驶员战士来家吃饭,有时多达10多个人,她从不嫌女儿小、上班累,不厌其烦,亲自下厨为他们做上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吃饱吃好,战士们都亲切的叫她“霞姐”。
爸爸,你需要啥我给你寄。由于“婆婆妈妈”去世早。她怕公公孤独,经常写信和打电报问候老人,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每逢夏收秋播,逢年过节,她都让爱人给家里寄上三、五佰元不等,或者黑龙江的土特产,以补贴老人生产和生活之需。1990年春节还特意邀请公公在嫩江部队过了一个热闹愉快的春节。她趁机劝公公就此留在部队随她们生活,不要再种苹果树和地了。怎奈老人故土难离,半年后,就回到了老家。她不放心老人的吃穿,除寄钱粮以外,每逢换季和春节,都将衣服被褥买好或做好寄回,这已成为她的习惯,到现在已经26年了。
二、身前二十年的不倦侍奉
丰盛的年夜饭。1995年转业后的20年,几乎每个春节都要和公公过。刚回来的头三年,每年春节都去注泔老家与老人团聚。提前置办好年货,不烦蜂窝煤炉子的火慢和刺鼻子味道,也不嫌大锅台的烟熏火燎,一干数小时,七荤八素做一大桌,色香味形具佳,每年都能让一家人吃的开心、舒心。就连过年后串门的亲威都爱吃她做的饭菜。后来县城有地方了,就把老人接到城里过年。
周末就回家看看。转业后,在公公身体还健康的五六年时间里,每逢节假日和周末都要和爱人女儿回注泔老家看望老人,每次都得带丰富的生活用品,期期不拉,从无间断。1998年八月十五,爱人在外地有事,她亲自搭班车给老人送去了月饼。
病中的不倦侍奉。2000年10月2日,公公因大脑腔梗住院,留下了右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头几个月恢复期她不顾自己还经营着一个小饭馆的辛苦,每天晚上10点回来给老人全身按摩,用热水泡脚,洗头剪指甲,端屎倒尿,第二天早5点起床还要去打理小店。有时因店里客人走的晚,老人就等她回来做完按摩后才能入睡,熬到晚上1点钟左右是常态。经过她的精心照料,老人身体恢复迅速,半年后就能自己拄着拐杖下地上厕所,坐在沙发上吃饭了。
2001年春节前她爱人在县电视台工作的同学来家里看望老人,看到她用手动推子正在给老人理发,非常吃惊,非要让县电视台来给录像宣传,她婉尔一笑,说:“录什么录,不就是理个发吗?做儿女的给老人理个发还要上电视?我不干!”。爱人说她还长本事了,会理发了。她说:“眼看过年了,老人出不去,理发馆的师傅又不来,你还不管,我不试着理,谁理?”。这一理,就给公公连续理了16年,其熟练程度,严然一个理发师。
近两年,由于老人病情加重,在床上吃、在床上拉。她关掉了饭店,全职在家侍奉老人,与老人聊天,一天三顿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好吃的,老人经常大小便失禁或呕吐,等爱人下班回来时她已给换洗完了,从来没有等靠过。老人有时秽物抹的到处都是,墙上、床上、身上,她也不嫌脏,拿着抹布端着水一点一点地擦。抱不动老人,经常不是弄伤了自己的手指就是掰折了手指甲盖,有时还弄的自己满身都是脏东西,赶上女儿女婿下班或休息,才能搭把手,把老人抬到卫生间给全身洗洗,给老人的衣裤有时一天能换八九次,老人夏天身上无味道,冬天无冻伤,身上无碰伤。她做的这些,来家的战友看到了,邻居看到了,爱人单位的同事看到了,人人都说自己做不到,本地媳妇做不到,外地满族媳妇做到了,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多年的好儿媳评比,她都推掉了。今年,有人背着她上报了。
珍贵初心。“你就是我的亲妈妈”,这就是她,一个满族姑娘,汉族儿媳的初心,也是她心中的婆媳关系。婆婆就是妈妈,媳妇就是女儿,她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践行了。虽然妈妈已去世27年,她还时常梦见她们在一起的好时光,幸福甜蜜的时刻。经常和别人说婆婆的好。有战友媳妇说,你婆子都去世那么多年了,你还念叨啥,她说:“婆婆的厚道、善良、勤劳、贤慧已永远刻在我心中了”。
永结父女。去年12月,她远在XXX老家91岁的父亲与世长辞了。她料理完其父的丧事回来后,擦掉眼泪就对公公说:“爸,这下咱俩家就剩你一个老人家了,你就是我的亲爸爸,从此咱爷俩永结父女!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吃的,你放心,别害怕,我全心侍候你”。感动得老人数度哽咽。
孝顺无悔。孝,是每天给老人一个笑脸,和颜悦色。顺,就是听话,按老人的意思办,这就是她对孝顺的诠释。这就是一个结婚30年来始终如一对公公、婆婆孝顺媳妇的独白。老人有时神志清醒时说,“XX,把我咋还不死呐,看把我娃整的,你受累、受苦、受委屈了”。她说:“没事,谁叫咱是父女呢!老小老小,我就把你当岁娃看呢”。有人问她:“你丢掉工作,当了一个全职‘保姆’,你后悔吗?”她说:“爱在心中孝顺无悔。”!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4
她还年轻,但却懂孝道;她颇平凡,但却很超凡;她身居学校,但却影响十里八村。她就是XXX市XXX镇X村妇女XXX。
XXX在家的事情不光是伺候公公婆婆,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她去做。丈夫不在家,地里的活等她去干,婆婆有病,蒸馍的面等她去磨,鸡娃、猪娃等她去喂。星期天她上地突击干活,黑夜里打理家务。多少个白天,她独自一人浇庄稼地,单身一人拉收粮车;多少个夜晚,她熬到12点,有时她竟用熬红的双眼接住了东方的彩霞。由于XXX操劳过度,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她晕倒在棉花地里,正巧碰上邻地的一位妇女帮忙打电话才把她送往医院。XXX醒来后,医生告诉她你幸亏年轻,不然就有生命危险。
XXX心里明白这样奔波的结果是什么,但家庭的重担压得她丝毫不敢松气。为了这个家她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时光荏苒,她的孩子慢慢长大,现在在XXX城东上初二。除了那么多农活、家务,她无疑又多了一份操孩子上学的心,星期日,她要接送孩子,平时要参加家长会,抽空还要给孩子补补课,她总是没有一分一秒的时间休息。虽然她还年轻,但岁月的风霜过早地染白了她的部分黑发。
这些年,公公的病在XXX的精心照料下几乎痊愈。本来XXX该松口气了,谁知性格倔强的公公又担任了X村老年协会负责人,这样XXX又在公公身上投入了不少精力,由于XXX是教师,她总是帮公公编制度、拟条文、写祭文,总是不肯歇下脚来。今年11月初八,X村逝世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和XXX公公是一个巷。作为老年协会负责人的XXX公公论公论私都应写这位老人的悼词,不巧的是,那几天XXX公公感冒了,发高烧,他在病中煎熬的为这位老人写着悼词,XXX看着公公难受的样子极不忍心,便把这个活主动接了过来她让公公静静的养病,一下也不打搅他。XXX跑东家,走西家,走访逝世人的同伴、同学,问了一大堆事迹,晚上给学生批完作业后又接着写悼词。XXX的眼熬红了,公公的病却轻松了。在追悼会上,公公一念,人们听了都夸他:你感冒了,悼词还写得这样好。公公说:“不是我写的,是儿媳写的。”人们又说:“你的儿媳太好了。”从此以后,XXX更忙了,时不时,村里的红白事总有人会麻烦她。每当XXX遇到这类事情,总是用笑容把它接纳下来。
在XXX的不懈进取、奋力拼搏下,家里终于盖起了两间新房。公公住在老年协会,丈夫在外,就剩婆婆住在漏雨透风的房里。XXX让婆婆也住进来,但婆婆总是不肯,XXX硬是凭诚心和孝心把婆婆的衣食用具搬了进来。在XXX和婆婆同住一房的岁月中,XXX经受了苦辣酸甜各种滋味。婆婆年龄大了免不了有一些毛病和缺点。尽管她很理智、很自觉,但有时也随地吐痰。对此说XXX不嫌是假的,她嫌只是在心里,默默不语。XXX决心用勤快化解心中的不快,每当地上有痰时XXX便及时擦洗,用心中的卫生换来房里的干净。除了痰还有婆婆的枕巾和被子也脏的快与媳妇房极不相配。每当生人来到XXX房都要这样说:XXX,你的房怎么就不像个媳妇房呢?XXX总是笑笑把委屈埋在心中。她平时加快了洗婆婆被罩和用具的频率,用孝心和汗水把房里打造得很朴实靓丽。人常听“一日三餐”这句话,但XXX却创下了“一周三洗”的新谱。时间长了,X村人都知道了XXX和婆婆同住一房的事,于是有人风言冷雨地说XXX:你婆婆那么大的年龄了,手脚不干净,你何必和她同住一个房?XXX回答道:老来难,老人难,人人都有这一天。自己迟早也会有这一天。现在自己对老人好,将来自己的媳妇也会这样。我现在是为老人,也是为自己,这样做,我无怨无悔。婆媳同住一个房,不能说世上没有,但总是少见。
一枝一叶总是情。XXX的一举一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公婆说:我温暖,我逢了一个人间少有的好媳妇。丈夫说:我幸运,我娶了一个当地最好的媳妇。孩子说:我幸福,我有一个真了不起的妈妈。村民说:我感动,我看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妈妈。
XXX,一个年轻的媳妇,一面妇女的旗帜。她的人生之路一定会留下更加闪光的足迹、更加美丽的风景!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5
赵__,1971年2月出生,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用二十三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这个村,走进这个家,用她的年轻,聪颖,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家庭曾多次被砀山县妇联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和“双文明户”,成为了当地干部群众有口皆碑的好媳妇。
一、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这段文,我不知道您会怎么联想?或许觉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但是我觉得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的当今,赵__——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为我们所传递的是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从平凡中不凡之处使我们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爱。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者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时二老均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赵__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公公因肺癌晚期,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担任着村书记的职务,伺候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夏天,公公双腿浮肿,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小水泡,一脱落,就流出腥臭难闻的液体。每当这时,赵__总是给老人擦洗,并敷上药。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他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这样,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就是几年,她无怨无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亲就是她的母亲,照顾公婆就是她的责任。公公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媳妇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牵挂,就好像身边少了什么人似的。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后来公公大小便失禁,为了不使公公身体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换内裤,换后并用温水洗擦干净。臭气刺鼻,引起她的呕吐,她只好强忍着替公公换好,把该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边去翻胃。邻居说他有福气,公公却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一个媳妇对公公地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时间久了,亲戚邻居都会看到,也都会被她的举动所感动,老年人冬天晒太阳,都在把好媳妇的事挂在嘴上,一位八十多岁的邻居,逢人就夸,“村子那么大,那么多的媳妇,从来没见过她这样孝敬的。”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过不来,赵__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买吃的买衣服像哄小孩似的哄着她。__年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疗期间,照顾老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赵__一个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护。婆婆出院后,行动上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赵__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
__镇敬老院坐落在__村,为了让这些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赵__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组织村里妇女,定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清洗衣被、缝补衣服、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帮助他们寻医问药,把爱心和温暖送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二、夫妻同心,共唱文明进步歌
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赵__一如既往的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徐德行在基层担任村干部,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人。她看到有村里很多人还摆脱不了贫困,给丈夫献计献策,要奔小康就得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做一名帮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她先后订阅并购买农业科技书籍二百本之多,与丈夫同耕同种,四亩承包地成为本村的高产样板田。助人为乐是他夫妻俩感到最开心的事情。他们积极向邻里们推广传授科技种田知识,推广良种,被村民亲切的称为“种地行家”,“农技技术员”。她积极带领二十多户村民饲养鸡,并帮助丈夫编写了《怎样才能饲养好肉蛋鸡》小册子,发给村民,指导村民饲养,使每户均年创收近万元。
三、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奔小康
赵__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刷买烧能俭则俭,朴素勤俭为本,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俱都是很普通的木制用品,甚至不如村里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里买东西也舍不得花钱坐车,骑着她那辆脚蹬三轮。再晚也舍不得在街上吃 一段饭,就是买个烧饼回家也是塞给婆婆和孩子手里。走进赵__的家,你会感觉到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但是简而不乱,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
四、和谐邻里,共筑文明谱新风
赵__在生活中,总是为别人着想,树立榜样,影响全村,团结邻居,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做到以诚待人,不计小节。大家都觉得她非常亲切,很有亲和力。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赶到,无偿劳动,下雨了人家都 往家里跑,但是她知道谁家的粮食还晒着 需要帮忙往屋里背,谁家盖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动去 帮助做饭,喜忧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尽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及时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镇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五、爱在颂扬中沉淀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赵_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显了一个先进农民的优秀品质。她的爱发自于内心,从没有随着物质、荣誉浮起,在村民的称赞中,她显得更加简单朴实,她得爱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沉淀在已经去世公公的灵魂深处,沉淀在和她相伴厮守二十多年的丈夫的心里,沉淀在深深感谢她的爱戴她的儿女心里!在日渐喧嚣的世界里,她的爱,她的行动,给我们吹来了一股和谐社会的春风,让所有人的心中也渐渐的沉淀了许多许多得爱。她对老人的孝道,对村民的热情,这种无怨无悔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吗?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6
XXX,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二十九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这个村,走进这个家,用她年轻、聪慧、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我们XXX村人尽皆知的好媳妇!
XXX,XXX人,2012年,与XXX村青年XXX结婚。婚前,她就知道XXX有一个身体孱弱的母亲,一个身患脑梗、腿部残疾的父亲,还有一个年迈的爷爷,家庭情况比较困难。但这位善良的姑娘,想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于是,她毫不犹豫的嫁给了这位老实本分的青年。
婚后,XXX和丈夫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忙着地里的农活。她与丈夫打算着,等有了孩子,就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做点小买卖,争取早日过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在他们结婚第二年,婆婆突患脑溢血住院,得知消息,在外务工的夫妻二人连夜赶回来。医药告知要马上动手术,需要家属准备钱,对术后能否治疗好不确定。面对突来的灾难,夫妻二人束手无策,是治疗还是放弃?治疗需要很大一笔钱,钱又从哪里来?不治疗,难道眼睁睁看着婆婆死亡?XXX坐地失声痛哭,想到自己失去父母较早,当初嫁过来时,婆婆就像自己亲妈一样待她,在婆家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她和丈夫商量,就是借钱也要给婆婆治病。东拼西凑,总算给婆婆动了手术。在医院里伺候婆婆她无微不至,亲力亲行,给婆婆洗脸、洗手、喂水喂药、端便盆,从不嫌脏嫌累。一个多月下来,整个人都憔悴了,瘦了整整一圈。住在同一病房的人,都以为XXX是婆婆的亲闺女,得知是儿媳妇的时候,有人对婆婆说:“你有这样一个知疼知热的好媳妇,好有福气呀!”不久,婆婆还是没有挺过来,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婆婆走了,压在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公公腿上有残疾,还患有脑梗,爷爷70多岁了,以前,婆婆在的时候,给一家老小做饭,能帮着照顾家,XXX和丈夫还能安心在外面打工挣钱,可是现在………,XXX明白,才一岁多的女儿,需要她;家里地里的活,需要她;行动不便的公公和年迈的爷爷,需要她。她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思量过后,她让丈夫外出打工,她来照顾家。
自从婆婆走后,公公的脾气变得有点暴躁,一发起火来就控制不住情绪,见谁骂谁,连儿媳妇也不例外。每次被公公骂时,她总是忍者泪水,但绝不还口顶撞。有邻居看不过去,替她鸣不平,她却说:“婆婆没了,公公一定是太孤单了,才会这样,顶撞他,只会让他的火气更大,弄不好还会气伤身体。那样,不只他难受,我们也操心,还不如让他把心里的火发出来,心里舒服些!”过后,公公也很愧疚,觉得对不起这位善良、孝顺的好儿媳。
XXX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一日三餐,都是热汤热水的伺候,生活虽然艰难,她还是尽最大努力,把生活调剂的好一些,能使老人和孩子吃的高兴。无论再忙再累,她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一家老小穿的衣服干干净净。都说,20多岁的姑娘正是打扮、赶时髦的时候,但是,也许是生活的逼迫,也许是勤俭的本性,XXX很会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场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涮买烧能俭则俭,朴素勤俭为本,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具都是很普通的木质用品。去城里买东西,再晚也舍不得吃一顿饭,就是买几个烧饼回家也是塞给公公、爷爷和孩子手里。走进XXX的家,你会感觉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但是简而不乱,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
在生活中,XXX总是为别人着想,树立榜样,影响全村,团结邻居,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做到以诚待人。左邻右舍,有什么事都愿意请她帮忙,她也热心周到,随叫随到。种在地里的菜吃不完就给邻居们这个分一点哪个分一点。在XXX村生活了6年,从来没和人吵过架,闹过别扭,在邻里之间口碑甚好。
2016年,她们家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能享受到很多国家的优惠政策。XXX并没有像其他贫困户一样等、靠、要,利用扶贫政策,她在自家地里种植中药材,在家里养鸡,养猪。经过三年的努力,夫妻俩还清了当年给婆婆看病欠下的钱。她说,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好政策,但是,我不能永远当贫困户。人穷不能志短,虽然现在生活是难点,但是我和丈夫还年轻,能吃苦,只要我们勤快点,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就能很快脱下“贫困”这顶帽子。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X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显了一个先进农民的优质品质。她的爱发自于内心,从没有随着物质浮起,在村民的称赞中,她显得更加简单朴实,她得爱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沉淀在已经去世的婆婆的灵魂深处,沉淀在和她相伴厮守6载的丈夫的心里,沉淀在深深爱戴她的女儿心里!在日渐喧嚣的世界里,她的爱、她的行动,给我们吹来了一股和谐社会的春风,让所有人的心中也渐渐的沉淀了许多许多得爱。她对老人的孝道,对村民的热情,这种无怨无悔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吗?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7
唐__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是一个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她就是__村大塥组29号的唐__同志。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唐__原1984年8月出生于__乡__村老十五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出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姐姐跟弟弟,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唐__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她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2009年嫁入__村大塥组方国俭为夫妻,夫妻非常恩爱。公公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热情。在跟公公婆婆相处几个月以后,公公婆婆评价唐__是个聪明智慧的好媳妇。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农村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相处的非常的好,婆媳关系也是非常的融洽。
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婆婆突感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雳。当时的唐__怀有七八个月大的身孕。她没有像一般的孕妇那样在家养胎,而是去照顾重病的婆婆,当时婆婆在市医院就诊。唐__就挺着七八个月大的肚子每天坚持到医院去照顾婆婆。每天大清早的就做好 饭给婆婆送去,喂婆婆喝水吃饭,洗洗涮涮,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孕妇而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不停的鼓励婆婆,从没有在婆婆面前抱怨过,在婆婆面前她总是表现得很轻松,没有愁眉苦脸。当时婆婆浑身都很疼,根本睡不着觉,她知道婆婆现在正在跟病魔做斗争,需要充足的体力,她也管不了自己挺着个大肚子的辛苦,每天都帮婆婆揉揉疼的地方,轻轻摸摸,好让婆婆入睡。婆婆睡着之后,她才到病房的外面去,自己躲在那里掉眼泪,哭个不停,有时候丈夫都劝不住。病房的人看到这样的女人都问婆婆是不是自己女儿啊,婆婆说是我媳妇,他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眼观看着。婆婆当时也很开心,对其他人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__比我闺女还要亲呢。”
在这样好的媳妇的悉心照顾之下,婆婆终于战胜了病魔,平安出院了。回到家里媳妇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婆婆,婆婆逢人便说:“ 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每次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媳妇都是笑的合不拢嘴的。2010年9月25号对于这一大家子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唐__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她的女儿,女儿也很乖巧可爱。虽然婆婆的病住院使得家里更加的困难,但是看到这样乖巧的女儿之后唐__什么也不计较了,穷一点没有关系,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就行了。之后一家人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
幸福的生活是非常短暂的,2010年10月份婆婆的病不幸又复发了,这一次上天没有留住婆婆,在婆婆的丧礼上唐__哭的死去活来,非常的伤心,别人怎么劝都劝不住。婆婆虽然离开了,但是家里还有一个公公,唐__对待公公也是非常孝顺的,跟公公相处的也是非常融洽的。
照顾年幼的女儿跟年迈的公共,唐__没有一句怨言,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因为她知道言传身教,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在这个明事理,聪慧的儿媳的经营下也是生活的非常幸福的。人家说好事多磨,现在的唐__是好人遇事多,2012年又一起不幸得事情发生在这位善良的女人身上,公公出车祸住院了。在市医院就诊,她并没有抱怨为什么自己会遇到这么多不幸的事情,而是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别人她是多么的坚强。像当年照顾婆婆一样,她每天都做好饭跟汤去照顾公公,公公每每说到媳妇的时候都说在这个时代很难找到这样的好媳妇了。在她的悉心照顾之下,公公很快就出院了。
唐__不仅是在亲人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在平时她也是一样的照顾的老人,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很尊敬她。每次家里来亲戚了她都会主动的去买菜做饭,热情招待,从来不会叫公公说一声,虽然家庭很困难,但是对待他人她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而烧出一份力。在邻组有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家庭丈夫不幸去世了 ,只留下妻子跟孩子,她看见那么可怜的一家,自己虽然也不富裕但还是送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了200元钱给那家。这就是唐__,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她不仅跟公公婆婆关系相处的很好,跟自己孩子的2个姑姑(丈夫只有2个姐姐)关系也是很好的 ,每次姑姑们来的时候她总是热情招待,从来不去计较什么。有一次,自己的妈妈看女儿每天辛苦就抓了自家的一只鸡跟一只鸭给女儿,让女儿给自己补补,可是女儿就将2只全杀了。别人看到就问,你杀那么多哪吃的完啊,她回答说:“打电话叫了2个姑娘回来吃饭,大家一起吃啊。” 这就是唐__,一个不会自私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好媳妇,唐__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震耳发聩的表白,不发豪言壮语,不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