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梦心得8篇
在动笔写心得体会之前,须找准切入点,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自律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飞天梦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动笔写心得体会之前,须找准切入点,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自律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飞天梦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飞天梦心得篇1
记得在上一学期,我学了一篇课文,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航天员杨利伟不仅实现了飞天梦想,也在太空中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令我十分敬佩。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2003年10月15日,人们聚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送行。“神舟”5号是中国第一只载人航天飞船,所以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出发!”指挥部总指挥郑重得下达命令。倒计时过后,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人人听到这喜讯都欣喜若狂。不时地传来杨利伟发回的消息。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让我感受到中国的科技十分发达,字符以来,人类就想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中,如今这已成为了现实。而且,航天英雄杨利伟成功的背后,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苦,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勤奋刻苦,才能获得成功!
自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过后,“神舟”6号与“神舟”7号也发射成功了。在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的“神舟”6号成功飞向太空。而在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也成功的飞向了太空,其中航天员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其中,翟志刚还实现了“太空行走”呢。那些航天英雄,都为祖国赢得了荣耀。
“神舟”5、6、7号飞船发射成功,证明了中国的繁荣富强,也证明了中国更高,更强!
飞天梦心得篇2
?飞天》电影呈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一部大国复兴的银幕史诗,展示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望了我国未来太空空间站的建设和应用前景。《飞天》既是一部科幻影片,也是一部在现实基础上畅想未来期盼的影片,更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宏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优秀影片。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产生了飞天的梦想,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那时科技落后不可能飞上天空,所以人们只能靠幻想,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飞天的梦想。回首历史,人类有过许多美好的神话和传说,中华民族也曾诞生过许多美丽的.幻想,从“女娲补天”的古老神话,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再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更有唐朝诗人李白飘逸洒脱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些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飞天的幻想和期盼。幻想在人类探索飞天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幻想是头脑里虚构的画面,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先行。幻想一旦形成创造想像,创造想像就成为了人类的期盼追求,有了期盼追求就有...
飞天梦心得篇3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梦圆飞天》。读这篇文章,我有极大的感触。
课文主要讲述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的一段过程。
飞船发射前,许多人来探望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他们有制造航天飞机的工程师,有杨利伟的教练,有手捧鲜花的少先队员……从这里,我仿佛读出了人们的期盼和激动,也读出了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有多么的重要!
接着,我读到了那扣人心弦的发射过程,最惊心动魄的就是倒数读秒的那一段,“10,9,8……”每读一秒,我的心就绷紧一次,就像自己到了发射现场。“发射!发射场里,浓烟弥漫,发射室里沸腾了!”读到这里,我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
课文的最后写到:“浩瀚的太空从此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国人飞天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记得1988年5月份,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
15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航天员也进入了浩瀚的宇宙,中国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是的,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在飞跃的进步,神州五号的成功飞天,书写了中国的航天的新的历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盛。
中国,我为你骄傲!中国,我为你自豪!
飞天梦心得篇4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从古至今,做着飞天梦的中国人层出不穷。
相信每一个少年,都曾幻想过飞天。但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可没有用,总要付出点实践,于是发明了风筝,我人虽然上不去,但是有风筝替我看一看这世界也是极好的。
有的人停留在了想象,有的人献身于无数次的实验与试炼。
说起中国的飞天历史,就要先说风筝。
风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飞行器。
直到今天,飞行及航天行业仍在利用它的飞行原理。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斫木制鸟,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后有公输般——鲁班(鲁国人)改为竹制,得以成功。
至隋唐五代时期,改用纸糊,故称“纸鸢”。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记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有了风筝人们依然不满足,觉得风筝飞的不够远、不够高、不够快,于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又发明了火箭,将火药装在纸筒里,然后点燃发射出去。
早在14世纪就已经有人对登月憧憬而进行了航天计划。
他就是被誉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陶广义,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万户”。
万户(?—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
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
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
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直到半路火药燃烧殆尽,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但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愿放弃对自由的渴望。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还有许许多多梦想着飞天,却又一次次失败的发明家。
追梦者们并非不知道代价是什么,自己能获得的是什么。
但他们依旧如万户般义无反顾。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说,‘飞得高看得远’,现在仍然有很多小孩子的梦想是当飞行员,宇航员,仍然没有忘记飞天梦。
但我们现在不需要再像万户时期那样,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冲上云霄。
我们只需要一次旅行,就能体验飞机上升时的刺激感,可以从空中俯瞰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广阔,自己的渺小…
在云端,享受空中的美好。
飞天梦心得篇5
“那我说班长,你的梦想是啥呀?”一个休息日的下午,正在和我谈心的新兵苏伟睁着闪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我。
都说鸿鹄要有齐天之志,作为老班长,我常教育新兵要志存高远,把自己的梦想和连队的荣誉联系起来,和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联系起来,没想到今天在小苏这被反问了一句。我一时被憋得说不出话来,因为说起来惭愧,我自己新兵的时候,梦想可不怎么高远。
1984年我出生在江西高安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2003年我参军入伍,来到了现在的单位。某一天我们班正在院子里练队列,突然天上传来阵阵轰鸣声,我抬头望向空中,一个米粒大小的黑影正缓缓从云端飞过。
“聂荣,发什么呆呢,没见过飞机啊?”班长问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这真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飞机。
作为一个山里娃,我当时就想,要是我也能坐上飞机,到云端看看地上是个什么景色,那该多好啊。一个小小的“飞天梦”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后来,为顺应实战化要求,我们要在单位组建蓝军分队,我被抽调到无人机专业。听到消息我非常兴奋,在那个飞机都很稀罕的年代,无人机三个字简直就像是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的,我觉得离自己“飞上天”的梦想近在咫尺。
但真的见到翼展近七米的无人机像一只“大铁鸟”伫立在我面前时,我不由直冒冷汗。老式的无人机,从库里“哼哧哼哧”地推出来就要4个人,这样笨重的大家伙,怎么让它飞起来成了摆在我面前的头号难题。
就这样,白天我跟随厂家技术人员学习装备操作,晚上钻进学习室查阅资料研究琢磨。当时正值酷暑,白天滚滚热浪犹如炙烤,我每天都是看着太阳出来,踏着月亮回去,午饭有时就在装备车上对付。模拟飞行训练不知练了多少次,把两个大拇指都磨出了老茧。
就是这样,我也永远忘不了自己操作无人机第一次飞上天空。那天,我早早来到训练场,自己在心里反复演练,按按钮、拉摇杆……到了真上场的时候,我一推油门,无人机的火箭推进器发出“轰轰”的爆燃声,就像一架战斗机在耳边起飞。伴着轰鸣声,“大铁鸟”飞离了地面,在空中越变越小,最后也变成了一个米粒般的小点。飞行结束后,我找到连长把无人机摄录的视频要了回来,躲在班里反复看了十几遍。录像里,营区、村庄、农田在无人机的视野里都变成了小小的一个点,取而代之的是祖国壮美的广袤山川。打那之后,我逢人便说我也是一名见过天上景色的“飞行员”。
2008年,我因为家事,向单位请假回家,第一次真正坐上了飞机。透过飞机窗口看着熟悉的云海,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让“洋气”一词走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看着日渐强大的祖国,刚刚套改中士的我感受到了身为中国军人的自豪。
后来我凭着一股子钻劲和拼劲,专业能力突飞猛进,很快便掌握了遥测、遥控等多个号位的操作技能,成为了无人机班组组长。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作为“磨刀石”部队,我们也再一次迎来了装备换型。新式无人机从运输车上卸下来的时候,我亲手接过装备仔细研究:新式无人机结构小巧,一只手就可以拿起来;摄像清晰,分辨率秋毫可见;控制简单,一个地方青年学习几小时就可以完成基本操作。我看着这个“小不点”,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个翼展近七米的“大铁鸟”,不禁感叹国产无人机进步之快。
那年,正值火箭军实战化训练会议在基地召开,而新装备也刚形成战斗力,我便带领班组参加到了此次演练。期间共出动飞机20余架次,号手百余人次,每次飞行任务我们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然而,天公不作美,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无人机刚起飞就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行动随即被叫停。
“打仗哪会管你下不下雨?”行动结束后,我便带领班组多方查找资料,得知该型无人机具备雨天飞行的能力,暗自下决心要让该型无人机“冒雨起航”。
我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大胆进行装备革新,在原有机罩的基础上,增大导雨槽弧度,在飞机罩壳自锁螺母加装硅胶垫片,随后在雨天试飞成功,填补了无人机雨雪天气的实战“空白”。
随着一次次任务的历练,我带领着无人机班组顺应火箭军实战化要求,在红蓝对抗任务中屡立新功,不知何时起,大家都开始叫我“机长”。
从第二炮兵到火箭军,我从一名憧憬着能坐上飞机的山里娃,变成了驰骋蓝天的“机长”。我见证了无人机从笨重复杂到小巧精悍,火箭军装备从一穷二白到全副武装,红蓝对抗任务从“样板戏”到一步步向实战聚焦的全过程。渐渐的,我的“飞天梦”也发生了变化。
“走,我带你飞无飞机去!”我拉上小苏,来到训练场,拿出一本我编写的《xx型号无人机操作规程》递给他。
“可我不是这个型号的号手啊。”小苏说道。
“没事,要学会钻研。”我带着小苏一边琢磨操作规程,一边摆弄无人机,时不时点拨他一下。没过多久,扇叶发出了“嗡嗡”声,无人机飞起来了。
“班长,这本操作规程真简单!”小苏兴奋地对我说,我也欣慰地笑了。今年年初,我同其他无人机专业骨干不分昼夜、不辞辛苦,走访各个装备厂家学习新装备原理,简化操作流程,编写了《操作规程》《把关要点》等7本专业书籍,就是为了让“小苏们”也可以轻松驾驭新式无人机。
16年前,我在部队产生了“飞天梦”,16年后,已经实现梦想的我,希望把这个梦想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变成我们新一代蓝军官兵的“强军梦”。
湛蓝的天空下,眼看着小苏操纵的无人机越飞越远,我坚信我们的“强军梦”也越飞越高。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264 期
监制:毛勋正
主编:吴 浩
责编:杨新龙
邮箱:zghjjtg@163.com
飞天梦心得篇6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飞天梦心得篇7
今天,有幸在影院观看《飞天》电影,有感于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有感于为中国航天事业崛起而默默无闻的航天人,正是有他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观影中,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电影《飞天》的主人公航天员张天聪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身为航天员的他却屡次和亮相太空的机会擦肩而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天聪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但他凭着对梦想的坚持,选择作为一名教练员留守。这份坚持最终也获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女儿也选择将父亲的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怀揣着“飞天”之梦的张天聪,他代表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飞天梦,要说中国人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了,从神舟一号揭开中国人的飞天梦之后,神二、神三、神四,再到神五杨利伟,神六费俊龙、聂海胜。可到了神七又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并且这次和前次又不同的是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这又是第一步,正如为“神七”航天员出征壮行时发表的简短讲话是说:“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任务的首次飞行”。
从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开始,中国人就充满了对太空梦境般的遐思。几千年来,玉兔与常娥,广寒宫与月桂树,成为中国人想象力的最佳延伸。而电影《飞天》恰恰圆了中国人千年的梦想,那遨游太空的飞船和太空舱,既是真实的,又有梦境般的幻觉,亦真亦幻,令人无不舒心惬意。当然,也鼓舞着地平线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们,激发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显然,电影所展示的,不仅是主人公张天聪一个人的梦想终能实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梦想终于在一个新的时代得以实现的崇高境界。
观罢《飞天》,应当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历历在目,它不仅书写了几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我们从张天聪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投影,他说:“当年搞两弹一星,参战人数以百万计。今天搞载人航天,参战人数以几十万计,没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载入史册。我真的是喜欢这个职业。能一辈子做个中国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将总指挥的话更是掷地有声:“……今天我们建空间站,明天我们登月、上火星,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当年,如果我们不搞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今天,如果我们不在太空占据重要位置,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建党__周年之际,创作出这样一部富有历史感的鸿篇巨制,无疑是最好的献礼。
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张天聪所代表和象征的是一种不折不挠、坚持到底的价值观:所谓的英雄,不一定是获得了多少鲜花掌声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在奋斗路上那份倾尽全力、无怨无悔的付出。同样的,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大多数人都是孜孜追求却又默默无闻的,这要求我们要摆正心态,认真学习,坚忍不拔,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梦想的实现。
飞天梦心得篇8
最近我读了《梦圆飞天》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杨利伟,驾驶着“神舟”5号飞船飞向太空。这表明,不是只有美国这一类发达国家才能向宇宙发射飞船,我们中国也行!我们成功了!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后来我们国家又发射了“神舟”6号和“神舟”7号,它们的宇航员分别是: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和翟志刚。这些宇航员在飞船发射之前作了多少准备!不分昼夜地练习。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成功的。在努力时他们不叫苦,不叫累。和他们比一比,我很惭愧。就拿那次来说吧: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上美术班。可老师一教我就发现画画很难,这儿有技巧,那儿也有技巧,我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过了两天就嫌苦,不学了。可是现在我长大了。妈妈又给我报了舞蹈班。虽然我已经六年级了,双休日很忙,要上奥语、奥数、奥英,但我还是抽出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练习舞蹈,专心致志,从不叫苦,从不叫累,果真,我有了进步。
学习也是一样的,我要不怕苦,不怕累,专心听讲,认真作业,这样,将来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