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传统文化作文推荐8篇(传统文化之旅:我与八篇佳作)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8篇关于我和传统文化的作文。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通过这些作文,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1
一墨、一笔、一毡、一纸,点墨、提笔、中锋、收尾。如此反复,心因墨香浸润而宁静,眉因隶楷呈现而舒展。
墨味是苦涩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每每那浓黑发亮的墨汁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个人在那一瞬间跌入迷蒙而宁静的遐想。
第一次对这看似枯燥落伍的东西产生興趣,是在爷爷那纸香、墨香交叠的书房里。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来玩,却不慎将它滴进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见它舒展优美而自然的弧线,深浅不一,犹如罩着一层薄纱的黑在无色透明的天地间优雅而脱俗地释放。
一年级,我进了书法班,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开始临摹颜真卿厚重而端庄的楷书。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错,小小年纪便写得有模有样。只可惜一年后换了老师,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师学,最后,学书法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过后,我再次拾起了尘封的毛笔,看它干涩的羊毫在水中无声地变得柔软。倾墨、点尖,细看墨汁顺着毫毛的纹理攀至笔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新老师很有个性,很有禅意,他另辟蹊径,鼓励我们先学隽秀自如的隶书,我学得很快,领悟起来也很快,老师常说我有灵气,一点就通,这更增进了我对笔墨的热爱。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兼修国画,老师全力支持却要求更严格,提醒我梅兰竹菊是基础。梅花画了一幅又一幅,从苍劲有力的枝到娇柔仰放的花再到浓淡不一的墨色变化,一节课下来,脚边堆满了画废的毛边纸。我在一路赞不绝耳的书法征途中,头一回遇到如此挫败,沮丧犹如被石头打破的湖面,在心头一圈圈地荡开并且越来越大……
梅花……梅花……还是梅花!提笔落墨间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师终于看不下去了,教训我说:“有你这样面对困难的吗?不欣然接受并努力争取,这种心态还不如多去写几张字呢,别画了!”
我低头看着被毛边纸埋没的双脚,忽觉出自己的盲区,是呀——心态、努力——仅此而已,真可惜了这些被我用来发泄的纸。
静下心,细品那萦绕在鼻尖墨香,轻盈而有力地在白宣上抽出梅树苍劲有力的枝条,在枝间勾出淡雅清幽的花朵,打点提蕊,倾心而至,简单而平和。提笔落墨,即是人生之悟。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2
华灯初上,夜天更美远空幽。华楼灯火沁染色。行人如蝼蚁,繁华的霓虹灯不过是城市倏尔划过的证明。推窗,风抚脸庞,似儿时的歌谣烫贴人心,温柔的另一端却也吹皱了我心池的愁绪;闭上眼,听风的声音,夹杂着“空空空”的声音。似乐府匠师,大指调弦中指拨,一弦一弦如撼铃,声声箜篌叙寂寞;也似夏日蝉鸣,高秋响激空,枯燥、乏味。这是消失在城市里久远的箜篌声,它有一个响亮又陌生的名字——“弹棉花”。
夏日的碧空,无垠蓝焰烧晴天,万里滑静无纤烟,正是摘棉花好时机,干涸的土地蕴藏着无限憧憬,褐色、干枯的棉花枝上是迫将欲出的新棉,一丝丝、一缕缕,紫枝抱蕾绽白雪,疑是梨花胜雪花,而打开壳的那一瞬间,更是惊艳人间。它清白如云,轻盈似风,柔软若无。指头大的壳里蕴藏着一冬的温暖,当大雪簌簌落下,一年的收成、一年的汗水、未来的期翼,便是这一搂搂、一框框轻柔如羽的棉花。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榔头、木梢、压盘……一字排开,大戏登场。“弹棉匠”平凡如路人,虽无金戈铁马、驰骋豪迈的疆场,却也有巧织丰收的细腻,长弓是他们征服一片片“云彩”的长剑,铺开已经被汗渍、尘埃、岁浸润的弹床,舞台便浑然天成。经久岁月,木头自然的纹理已被岁月磨出了厚厚的包浆,老李家的女儿出嫁的第一床新被、老陈家迎接孙子的第一床被褥……新娘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笑嫣如花,送亲的马车堆起高高的新被是娘家关切的厚爱;大胖孙子明亮的第一声哭泣、划破苍穹,惊喜了世代传承的繁衍,那条东西相连的石头街,人声鼎沸、作揖恭喜、岁月欢腾……
不宽不长的弹床一搭开,“弹花匠”的舞台便冲入云端,铿锵有力、一片片、一丝丝,闹腾的棉花瞬间诚服,派兵布阵,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百姓婚娶的欢乐、寒日里的温暖全系在这方寸之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片片棉花合着空空声散落其间。
弹棉花,最为有趣味的便是搭线,至尊有至尊的繁华、平常亦有平常的粉墨趣味。红线、绿线亦或黄线,是千家万户、精打细算家妇的审美;或疏或密,是邻家小女的端庄沉稳、活泼俏丽;是金线亦或12支的棉线是各家婚娶财力,不显山不露水、又润物细无声、无处不在无处不显的微妙。
选好线,走针传引,行云流水,如墨晕黄纸,心中大意跃然床上。然而,生活的喧嚣与繁华,决然不止龙骨,还需细节与血肉,带着夏日温暖阳光的棉花鱼贯登场。大片的、厚重的适合垫在最底层,肌肤相贴,只有厚重才能承担得了数九寒意。有厚便有薄,厚薄有致如生活如甘苦百味,这样才够丰富、鲜活。有了厚更显薄的轻盈、灵活,那是一床棉絮边缘与正面的主要用材,手之所及,如羽毛般轻盈,如云端饱满,躺下去,轻抚脸颊,装着阳光的味道,满足、欣慰,农田的辛劳,新被的温暖,温柔了那一乡美梦。
铺好棉花,大戏已胜券在握,彩袖殷勤捧玉钟,歌尽桃花扇底风,纺轴里最后的丝线完美收工,这一出大戏唱得梨园绝代声。是轻盈?是温暖?是温软?老陈家的迎娶、老李家的人丁新添,那一声声余音不绝的“空空声’,这不停转动的线轴,终将汇成这一网收尾的丝线,它画出了一幅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的完美画卷。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3
在整个庞大的艺术王国中,我最爱的不是绘画,不是雕塑,更不是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艺术。我最喜欢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书法。
我接触书法应该是比较早的,当我六七岁第一次看到书法作品展览的时候,就深深的被书法的那种特有的优美,特有的风格所吸引了。书法在我小的时候就播下了美的种子。到了三年级,我正式踏入了书法的大门——成为了书法培训班的一员。
在种类繁多的书法世界里,我见识到了隶书的端庄,见识到了行书的飘逸,也见识到了草书的狂放,但我最爱的却是楷书,爱的是楷书的俊美,爱的是楷书骨子里的坚韧,爱的是楷书里包含的无穷的奥意。在楷书之中,我又偏爱颜真卿的风格,颜体内涵雄浑、秀丽,字型宽阔丰满,布局茂密凝重,笔饱墨酣,雄伟豪壮,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楷书一个字要写的好极其困难,因为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琢磨一笔一画,就拿一横来说,你必需先运笔,中间要保持平衡,最后收笔,当初我第一次练这个笔画时,左写一个不像,右写一个不像,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但我努力练习,当我的手臂酸的差点拿不住笔的时候,我才写出一个勉强符合要求的横。
书法让我不仅能体验到美,还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品时,在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一不小心把最后一个字蘸多了。
墨,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我把作品交给老师时,希望就这样算了。但我的老师说:“不行,你知道吗?每一副作品都要费尽全力,这样才能进步,我们只有认真写了,才会有收获。”我只好把作品重写,结果那副作品在全市比赛中得了三等奖。并且,从此以后的每一副作品我都不敢马虎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写书法写的不耐烦了,因为我写的那个“德”字总是写不好,我眼泪都差点急出来了,当我又一次写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德”字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抓起笔就往地下一扔,正当我准备踩一脚的时候,我止住了,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王羲之为了练毛笔,把一池的水都洗黑了,这才有了辉煌的成就,我只不过练了几遍而已,有什么好烦的?我重新把心态调整好,捡起毛笔,继续练了起来。从此,我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耐心的好习惯。
在书法中我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但这只是开始,书法中蕴含的哲理我学也学不完,我要在书法的世界里、在中华浩瀚的文明里继续努力、继续学习、继续探索。衷心的谢谢你,我的好朋友——书法。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4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知识的大宝库。打开宝库的门,它带我们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带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比如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质,还有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许许多多的知识正等着我们去学习,去发现呢!我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要告诉你。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祟”就会出来摸小孩的头。孩子被吓得又哭又叫。接着就会头疼,厉害的话就会变成痴呆。每当大年三十的晚上,村民都要每家每户的哪个房间都要亮着灯,不敢睡觉,都在凳子上守“祟”。有一户老人家,到老了才得了一个孩子,把他当成心肝宝贝,老人怕孩子睡着了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一起玩乐,玩呀玩,玩呀玩孩子玩累了,慢慢地就睡着了,老人用红纸把八枚铜钱包起来,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这时,天空乌云密布,又打雷又闪电的,突然一阵狂风把窗户和门吹的东摇西晃,把灯也吹灭了,“祟”悄悄地走进他家,刚想把手伸进小孩的头一旁,突然那八枚铜钱,发出道道金光,吓得“祟”手忙脚乱的马上逃跑了。他们把八枚铜钱打败“祟”的故事告诉大家,大家可以按照他们的去做。“祟”以后再也不敢来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位神仙变成的。来暗中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余“岁''意义相同。所以压祟变成了压岁钱。
哈哈!我终于知道了。压岁钱的传说,从我出生就得到压岁钱,那时候我还小还不懂事,所以由妈妈给我保管着,我现在知道了,压岁钱的用处,也深深的理解了压岁钱的意义,原来,每当大年三十,人们都能得到压岁钱,我现在已经存了几千元了。我每年的压岁钱都是大人们用红纸包起来,悄悄地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给我压“祟”。
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太美了,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我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从而学到了不少知识。请大家多学习传统文化。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5
汉服,一个可以说得上是潮流,也可以说得上是历史的服装,这种服饰凝聚了我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里所有的人民智慧,称得上是高贵了。
但如今的现代社会,不知怎么的,原本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事物,如今却成为了那些大人口中的奇装异服。要知道这种服饰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拿得出手的传统文化,他见证了我们祖国早期所经历过的刀山火海、大漠孤烟以及古人们的悲欢离合。不论是那如蝶翼般舞动的长袖,还是那如荷花绽放般的裙摆,都称不上是奇,因为他本就归属中国,就如同我们现在穿的便服一样,只不过汉服与如今的便服有着年代之差而已,我们不能因为那所谓的年代之差,而丢失了我们中国那独特的美,毕竟那汉服上的每一针每一线之间所蕴含的都是古人的智慧和中国一点点成长的一步步,所以穿在身上怎能是奇?怎能是丢脸?怎能是不正经?而是拾起早年间的人文传统,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怀念历史精神而已,不能将我们民族的历史与不正经这件事情划上等号,也不能嘲笑我们中国古代上下五千年所创造出的这种服饰。
所以希望世间的人们能不再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贴上奇装异服的标签,也希望不论多少年过去,我们的古服——汉服,裙摆间仍能洒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让这块金子不要被世间的凡尘而掩盖住了金光,其他文化也是如此。
这便是我对他人说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汉服是奇装异服这件事情的思考。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6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剪纸、年画、泥塑、春节、清明节等,但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古代称为“过年”。
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旧的“年”过去,新的“年”来到了。每当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挂灯笼、燃放爆竹,我家也不例外。
每当除夕,妈妈忙着做团圆饭,爸爸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我和哥哥忙着打扫卫生,我们都在为新春的到来忙碌着。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顿团圆饭,接着就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和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神奇的魔术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突然,外边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原来是小朋友们在放鞭炮,我和哥哥也迫不及待地拿着鞭炮出去放了。
哥哥放好鞭炮,对我说:“等我说完一、二、三、点!”你就和我一起点燃鞭炮。“砰!——”随着一声声巨响,烟花飞上了天,在空中绽开了:有的像灿烂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把花伞;还有的像一只只小鸟在空中飞旋,此时的夜空被打扮得绚丽多彩。
我喜欢春节!因为新年来临后我又长了一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7
我国有许多传统工艺,比如:陶瓷、戏剧、国画、剪纸等四种工艺。
我最喜欢的是剪纸,剪纸又叫窗花、剪花。我试着剪了一张窗花,可是剪不像样。我学了几天,终于,剪得窗花像样了,我拿给妈妈看了看,妈妈说:“你可要加一把劲,一定要把窗花剪好,过几天后你就比赛了!”我就每天早上剪窗花,每个星期要剪七张。就这样,我剪窗花的艺术越来越好。去年,妈妈让我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比赛剪花。在两分钟的时间内剪出一张牛羊窗花,贴在窗户上。
比赛开始了,我和那一个小朋友都拿起一张纸,飞快地剪了起来。最后,我剪出了栩栩如生的牛羊图。我的爸爸妈妈都欢呼了起来,我也高兴地蹦了起来。
这就是我喜欢的传统文化——剪窗花!
我和传统文化作文篇8
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
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