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美篇5篇(包粽子,传承美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包粽子则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包粽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五篇关于端午节包粽子的美文,带您领略包粽子的乐趣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包粽子的技巧,还是包粽子的故事,都将在这五篇文章中得到展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端午节包粽子的魅力吧!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篇1
“烦死了!烦死了!你这个粽子真不听话!”我小声嘀咕道。
原来,我们正在包粽子呢。你别说,这可是真的难呢!我发现粽子有一个爱好——露马脚。
我挑了两片大小差不多的粽叶,沾上一些水,使两片粽叶“粘”在一起,“werygood!”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我双手握住粽叶,左手握住中间,右手则握着端头,右手向中间卷去,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我还特意检查了一下“漏斗”尖尖的下方有没有洞。“嗯,还好,还不错!”我自我表扬道。
看来我卷粽叶已经顺利通过了。然后,我往粽叶卷成的漏斗“肚子”里装上泡好的糯米。我装了满满地一“漏斗”,发现糯米都差点儿笑着从粽叶边上跳下来了!接下来,我把“漏斗”上方的粽叶紧贴着糯米“按”下来,准备把糯米包起来。“天哪!糯米不听话,纷纷往外“挤”出来了,它老喜欢“漏马脚”!我又试了几次,还是没成功!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这次,我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粽叶贴着糯米压上去,糯米动了动,最终没跑出来,乖乖地躲进了我给它们包的小屋里。啊!终于成功了!我紧紧地抓住粽子,生怕糯米再蹦出来,赶紧让妈妈开始缠棉线,一圈、两圈、三圈……“妈咪,这里缠一下!”“这里没缠好!”“再来一圈吧,别又露出来了!”我发现自己像只小麻雀一样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主要是怕一不小心粽子又“露马脚”了。最后才发现,粽子已经被我们用综合交错的棉线“五花大绑了”。
哈哈,这叫“五花大绑粽”!我开心地喊着。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篇2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外婆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却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满头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我手忙脚乱的折腾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扎粽绳。外婆说,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蝴蝶结,自认为包得不错。可是当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滚落下来。
我不甘心,又试了一次,这次顺利多了,我一连包了好几个粽子。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小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
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节,我还要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篇3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包粽子啦!早上起床,外婆已经早早地站在冰箱前准备食材了。我连忙跑上去说:“外婆,我也要包!”“好,那你要认真一点哦。”“嗯嗯!”外婆把棕叶、红枣、咸蛋黄、糯米、细蝇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咯!首先,将粽叶卷成漏斗形。然后,往“漏斗”里放入一层糯米和咸蛋黄,再放一层糯米。放完之后,把“漏斗”包起来。最后用细绳把它捆起来,一个粽子便完成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方法做。可是,包起来的时候,“淘气”的粽叶却怎么也包不住糯米。我犯了愁,这时,外婆笑着对我说:哈哈!你应该用手包紧它,这样它就不会淘气啦”我根据外婆说的方法做,终于包好了!随后,我们又包了很多人咸蛋馅的粽子。看满脸皱纹的红枣爷爷时,我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包了三四个红枣馅的粽子。一盘挨挨挤挤的粽子一份份温暖的爱。
粽子煮好咯!一盘香味四溢的粽子上桌了,爸爸拿起一个粽子就准备打开,我想:吃粽子就像拆盲盒一样,不知道爸爸会抽到什么馅的呢?我看着爸爸,没想到,他竟然抽到了红枣馅的!红枣馅的那么少,我爸爸可真是一个幸运儿啊!端午节真好,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篇4
端午节到了,我们要包粽子啦。
中午,妈妈带我去市场买了糯米、葡萄干、蜜枣。回家后妈妈泡上糯米,在浸泡的时候,我们还从网上查了包粽子的视频。
吃完晚饭,我们就摩拳擦掌准备包粽子了。
我像视频里那样,把两片反方向的叶子铺平,双手拿着粽子叶上部从上往下折。看上去简单,可我怎么也折不好,妈妈折的粽子叶成了圆圆的漏斗,我的粽子叶折了几次就折烂了,也没变成漏斗的样子。我向妈妈请教,妈妈帮我做了一个“小漏斗”。我先往“漏斗”里面放了一颗蜜枣,再往“漏斗”里放糯米,直到把“漏斗”填平,然后把上面的粽子叶盖住漏斗,最后用线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啦!
但是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我们包的粽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粽子糯米还漏出来了。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在粽子外面再包上一片粽子叶,虽然不好看,但是这样米就漏不出来了。
忙活了两个小时,我们才艰难地包了十几个粽子。妈妈把粽子小心地放进高压锅里,煮了一个小时,粽子就煮好了。
包粽子太难了,但是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真高兴!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篇5
每年端午节来临之前,父亲都会忙里忙外地为全家人包粽子吃。这不,五月初五还没到呢,他老人家就已经包好了一大盆粽子,说要给我们送一些过来。我和老公哪能再让父亲奔波劳累,于是决定自己回去拿。
在父母家吃完丰盛的晚餐,我俩带着裹满亲情的飘香粽子满载而归。
吃着这甜而不腻,软而不粘的蜜枣粽子,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与妹妹一起跟父亲学习包粽子的情景……那会儿父亲还没有退休,只能利用周末时间,骑着自行车到水渠边上采摘一大捆芦苇叶(也就是粽子叶)回来。然后一片一片洗干净,放进锅里煮约20分钟,再捞出来搁在凉开水里冷却,这时你会发现叶子已由青绿色变成了黄绿色。
葡萄干、蜜枣馅儿是早就准备好的,包粽子用的糯米也事先用水泡了两、三个钟头。当父亲将捆绑粽子的麻绳拴在厨房的金属水管上的时候,我和妹妹就知道包粽子的工作要正式开始了,于是每人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认真看起来。
只见父亲把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卷成锥形,用调羹把掺和葡萄干的糯米舀进锥形的粽子叶里,再用筷子筑紧,塞一颗蜜枣后再放一些糯米,右手的前三指捏着粽叶顺势折叠做角,左手配合紧固,再从拴好的麻绳里抽出一根,双手配合打扣扎紧,一个四角模棱的锥形粽子就包好了。从父亲熟稔的手法中,我和妹妹简单地认为包粽子很容易,于是嚷嚷着也要动手包一包。
我选了一片宽大的粽叶,两手相对轻轻一卷,呵,行了,有了一个尖尖的锥形,心想:也不是太难嘛!于是舀了些米进去。可不知为什么,放多一点糯米它就散了,弄了两三次也没弄成,偷偷看一眼老妹的,她竟和我一样。父亲笑着说,粽叶卷一圈当然不行,卷两圈就不会散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总算卷好了又尖又细的锥形。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我不再闷头傻干,而是边看着父亲操作边跟着照猫画虎,不一会儿,我就把放满了米和馅儿的锥形粽叶捆绑成一个尖尖的四角小粽子。妹妹因为手劲儿小,系好的粽子还没下锅就咧开了大嘴。看来,包粽子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父亲包得又快又好,那是因为他年年都包,动作已经很熟练了。
如今,市场上常年都能够看见买到种类繁多的粽子,味道虽然过得去,但始终没有父亲包的粽子可口,因为父亲裹的粽子里多了份爱心与亲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