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读后感最新8篇
读后感让我们在阅读的旅程中,不断发现自我,提升内心的修养与智慧,通过记录读后感,我们能够将瞬间的感动永恒化,让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读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后感让我们在阅读的旅程中,不断发现自我,提升内心的修养与智慧,通过记录读后感,我们能够将瞬间的感动永恒化,让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读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读后感篇1
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又了些想法。
李烈老师在文中指出,我们要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关键就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减少时间浪费,使课堂更加的高效、有序。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习的快乐。
当然,这四点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坚持,去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天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能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是否做到这几点就是有效了?也不仅仅是,我们每节课必须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让学生都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另外,还要注意课堂环节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好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如何来解决?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课下要精心准备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实施对应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能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都能够深入的进行思考和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四要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自信心,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五要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即能产生一个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在动态环境下的有效生成,使我们最终达到知识学习高效进行,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场。
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搬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所用,这样知识不在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孩子自己探索的场。
二是设置问题,激发主动学习
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际上这是在激发孩子去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设置,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渗透到教材中,巧妙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激发,通过只是的从简到难,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吸引孩子自发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能变得好学、乐学、愿学。
四是要形成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但要注意明确组内人员的分工,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也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引导孩子共同完成,教学是否真正有效起来,是需要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完善的。
《数学》读后感篇2
?小学生数学报》是全国唯一的理科类免检教辅报纸,传播数学精神和理性品格,助我们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生数学报》以数学故事为主,将数学浸透在有趣的故事里,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让我们开窍。“旅游破案记”就是一个例子,主要讲了翟武帮助警察们抓坏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闯关、解难。《小学生数学报》让读者看得很轻松,在这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从而体现了《小学生数学报》的特点:有用、新颖、寓教于乐。
分析每周还设一期“名师大讲坛”,特请名师来助教,分析和思路概念一步步罗列出来,使我们就像请了家教一样,化解了一个个数学问题。在教你的同时,还有些题目让你检验巩固一下。
我由此懂得了许多数学解题妙法,比如: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将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找一个合适的中间数进行比较;或者将要比较的两个分数直接相减进行比较:等等。
?小学生数学报》全面贴合小学生的思维,配合每一个单元而编制,同时还广泛地征集文章,让小读者们也参与尝试着去写写数学日记和数学故事。
?小学生数学报》名师主持、答疑解惑、紧密贴近课堂教学,数学问题设计新颖,提供丰富的科普作品,让我耳目一新,收获匪浅。谢谢《小学生数学报》。
《数学》读后感篇3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一次在某数学论坛闲逛,发现多人在谈论此书,而且评价都非常的高,想想又是和数学有关的,于是一时心血来潮就买了这本书,直到真正阅读此书时,这本书已经在抽屉积尘多时。读了之后才发现收获真的是太多了。
?什么是数学》既是为初学者也是为专家,既是为学生也是为教师,既是为哲学家也是为工程师而写的。它是一本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给出了数学世界的一组有趣的、深入浅出的图画,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
i·斯图尔特增写了新的一章,以新的观点阐述了数学的最新进展,叙述了四色定理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这些问题是在柯朗与罗宾写书的年代尚未解决,但现在已被解决了的。
爱因斯坦评论说:“《什么是数学》是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彻清晰的阐述。”阅读此书让我们明确知道了什么是数学?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研究。而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竟演变成了空洞的解题训练。这种训练虽然可以提高形式推导的能力,但却不能导致真正的理解与深入的独立思考。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醒悟到数学教学应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终极目的。阅读《什么是数学》,将对教师、学生和一般受过教育的人有一个建设性的改造,让大家真正理解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科学思考与行动的基础。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绝不是解题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注意的地方。回到我自己的教学,我想若让学生在整体上对数学有了一个认知,会让学生学起来不再觉得数学是那么枯燥和可怕。但若想像本书作者那样高屋建瓴,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中,判断出哪些是数学本质的知识,纯熟地处理有关的数学内容,还要取决于我们身为师者的数学底蕴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我们必须醒悟到数学教学应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终极目的,而绝不是解题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注意的地方,这也是我今后努力地方向。
《数学》读后感篇4
我在暑假期间看了以一本书,名叫《马小跳玩数学》,书的作者是杨红樱。她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很受儿童喜爱。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心里蹦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马小跳是着么玩数学的呢?。
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马小跳教我们怎么去学奥数。书中的主人公有:笨女孩——安琪儿、数学小达人人——马小跳、又胖又可爱的唐飞、体育健将将——张达……
?马小跳玩数学》中,马小跳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怎么样去学数学,学好数学的方法。比如说拿到题目后第一步要先算什么,跟着算什么,如何正确的审题目,怎么样又快又正确的做好题目。最后还给我们小测试呢!我特别爱在故事中学知识,而《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的性格正好和我的性格差不多,所以就更喜欢这本书了。这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把数学的有趣唤醒了。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通过生活教会了我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并告诉我解题的`诀窍,让我们的大脑灵活起来,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动脑的人,并不断的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数学》读后感篇5
数学的真谛在于创新,而不在于死记硬背。
——题记
“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家里就穷,在他七岁的时候,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他在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孩子很都被难倒了,布特纳很是得意。不料,小高斯却算出了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这种细心观察,乐于动脑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会,数学不只是纸上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我们要让数学活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才能攻略更多的`难题。如果我们的脑袋里只有各种僵硬的公式,而没有半点活跃的思维的话,即使做再多的题目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不要让你的脑袋塞满机械的公式。留出一点空间,让数字活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让数学活起来!
《数学》读后感篇6
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老只有初中文凭,但他却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数学大师。“三分天分,七分勤奋”,他的成功不仅仅只因为他的数学天分,还和他的勤奋有着密切关系。
当时他家境贫寒,自己家里开了一个棉花店。他就在里面边当店员,边学数学。顾客询问价钱时,他常常将算数结果告诉顾客。但他父亲认为数学没用,根本不让他看,甚至将王先生送他的书丢掉。但他是酷爱数学的,时常是自己一个人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对面的豆腐店的伙计说他起来磨豆腐时,华老屋里的灯早就亮着。他的勤奋和刻苦,奠定了他今后在数学领域方面的成就。
看看当时的环境,再反思我们的处境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支持,都比华老当时的情况强了不是一星半点,然而环境好了,我们大多都养尊处优,在享受生活,不努力,不学习,所以我们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就只能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所以,在和平年代,我们仍应该有忧患意识,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学习,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从根本上来说,数学是要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但华老研究的数学是十分高级的,无法直接运用。于是他绞尽脑汁,研究出了“双法”,为那个大干快上的盲目多于理性的年代里注入了科学的成分,在一个文化水平还不高的社会中注入了数学理性的因子。以至于英国评论他“mathematicsfor the millions”。
甘为人梯。不错的,这是他自己对他自己的评价。不仅体现了他的奉献精神,也体现了对下一代的无限期望。奉献,这是华老对中国的伟大贡献。他几乎将生命的全部都用在中国的数学事业上。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数学开拓了一条通天之路。在此,我感到一股敬佩之意从体内流出。
《数学》读后感篇7
?故事中的数学》这本书是谈祥柏教授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每个故事中都有关于数学的'知识。这一个又一个的趣味故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讲述着一个关于数学的道理。这些趣味数学,题材广泛,妙趣横生,并且与智力训练巧妙结合,深受我的喜爱。其中几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不理解的数字道理。比如,书中有一个故事叫“神奇的1001”,说1001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数。任意一个3位数乘以1001,你简直算都不用算,只要一眨眼睛,结果就出来了。其办法是:只要把那个3位数“克卤一下接在原始的后面,使之变成6位数学就行了。例如:357*1001=357357,606*1001=606606。非常有趣吧!
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本来就很喜欢数学,读完这本书以后,使我产生了研究数学的巨大兴趣,让我倍受鼓舞。
我想说,这本书,虽然表面上是在写故事,但它实际上在写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仔细琢磨,确实如此。
请大家都来看看这本《故事中的数学》吧!让我们一起去体验数学的奥秘!
《数学》读后感篇8
数学还有王国?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没有的。但却有本搞笑的书,能带着我们一起遨游数的王国,感受数学的乐趣。朋友们,快跟着我走进这本由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李毓佩教授写的《奇妙的数王国》中吧。
书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五年级同学小华,一个是初中生小强。两人的`数学知识学得都很好,还获得过几次数学竞赛的奖项。两人还在数王国里做了很多好事,深受零王国的喜欢。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小强和小华帮零国王找到了宝物的那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了一个个盗宝贼,让零王国很是高兴。其中抓盗刀贼的那部分,最引人入胜。那么,盗刀贼这个数究竟是多少呢?
一天晚上,数字4在门口站岗,一个蒙面数用乘法钩子钩住了他,4顿时失去了知觉,蒙面数赶紧走上楼去,又遇到了
数字12,12刚想反抗,就被蒙面数用减法钩子钩住了,晕了过去。偏巧,在二楼看守的数40那天刚好有急病被送到医院,盗刀贼乘机冒充40,偷走了宝刀。国王明白后,大发雷霆,让小强和小华帮忙数王国尽快抓拿盗刀贼。小强仔细的分析后,找出了头绪:盗刀贼先用乘法钩子钩住了4,又用减法钩子钩住了12,很快列出式子:
4×盗刀贼12=40
4×盗刀贼=40+12
4×盗刀贼=52
盗刀贼=52÷4
盗刀贼=13
原先,数字13就是盗刀贼。小强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帮忙数王国找到了丢失的宝刀。我也最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