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优秀6篇(《京城教案精选》)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6篇优秀的《北京》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有关北京的知识。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这些教案都将为您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启发。
《北京》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毖岜究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蹦苷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绷私饪挝哪谌荩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描绘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央、雄”是后鼻音,“瓦”读第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矗、似、厦”是翘舌音,“拼、案”是前鼻音。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字形。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瓦,一共四画。
雄:左边的笔顺是。
碑:右边的笔顺是卑。
“阔、交、油、阴、优”,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记忆字形。
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阔:“门”要写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右边的“卑”不要写错。
迹:先写“亦”,后写走之。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
(三)词句教学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抓住“许多”、“又宽又长”来理解,就知道北京的马路不但多,而且宽阔平坦。反映了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看插图或投影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绿色风貌。
“立交桥”是立体交叉桥的简称,一般建在繁华拥挤的交叉路口。这种不用民警或交通灯指挥的上下几层立体交叉桥,可以避免交通堵塞。“草坪”指立交桥四周平坦的草地。“花坛”指立交桥四周种植花卉的台子,这些花卉是拼成图案的,非常美丽。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地方。“高楼大厦”即指高大的楼房。这句话告诉我们北京不但是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如: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背诵三、四段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图背诵法。
如背诵第三段,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根据图上景物的提示进行背诵。
(2)问题提示法。
如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北京有许多什么?道路两旁有什么?北京新建了许多什么?立交桥四周有什么?各种车辆怎样?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背诵。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学生可以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也可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第四题是抄写句子,要先读句子,然后抄写。
(六)扩展活动
1比醚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诗歌或歌曲,开展“我爱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或演唱会。
2笔ι共同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片展览。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出示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中的几幅图,提问:这些建筑物叫什么?它们在哪里?接着,教师用导语将学生再次带入首都北京,领略这个美丽的大都市。
(二)创设情境,以游览北京的形式学习课文。可以按课文叙述的景点为旅游路线,先由老师带领学生“旅游”,按课文内容进行解说,在“游览”中学生可以提问题。“游览”完毕,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再进行“游览”,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导游。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课文内容。
(三)情景交融,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首都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课文中有的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句间的自然停顿。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三、四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布置扩展活动。
《北京》综合资料
《北京》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跟着音乐学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尝试用拍手动作拍打音乐的节奏
2、感受歌曲愉快、跳跃的情绪
活动准备: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挂图
活动过程:
一、 交流喜爱天安门的理由
1、昨天夜里老师做了个很美很美的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孙悟空,乘着筋斗云去了北京,北京好大好大,景色可美了,你们猜猜看我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我梦见我去了天安门,那你喜欢天安门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欢天安门的理由有许多,不仅我们喜欢,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因为天安门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一个广场,它也成为了首都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
3、尝试用双手拍打节奏。
4、讨论:这首歌中唱了几遍我爱北京天安门?唱的旋律一样吗?
三:学唱歌曲
1、跟上乐曲的节奏学唱歌曲
2、有表情地歌唱,表达热爱天安门的感情。
《北京》教案篇3
教材简析
《真想去北京》是本单元中的习作练习。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对北京的历史、风俗、文化、风景名胜、建设发展等方面都有了许多了解之后而安排的。教材由两段话和一幅图片构成,内容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目的是要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本设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提升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3.能修改、交流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激起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老师动情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尤其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北京更成了世界的骄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阅读了一些讲述北京的文章,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北京,有的同学还亲自到过北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和认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名交流。可以结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还可以结合在口语交际中的了解来谈。(师生相互评价、补充)
[借助优美的歌曲和老师动情的语言引入新课,并通过梳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前后知识进行对比和链接的能力。]
二、自读教材,明确要求
1.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么能把刚才所谈到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写出来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教材,然后指名汇报:
(1)习作内容:关于北京。围绕自己对北京感兴趣的方面,想象自己假如来到了这座世界瞩目、人人向往的名城,想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2)习作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故事、诗歌、说明文、散文等。
(3)题目自拟。
(4)要表达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教师小结、点拨:这次习作,就是要大家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要充分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通过让学生自读教材,明白本次习作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明确习作要点,为下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三、积累语言,指导方法
1.说说要想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作文,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热爱之情,你准备采用哪种喜欢的形式?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2.师梳理、点拨:可以写成简短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和散文,还可以写说明文,或者用议论的形式来写,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列举几种话题方式:
(1)北京,我想对你说
(2)我爱你,北京
(3)我真想去北京
(4)我终于到了心中向往的北京
(5)我在北京了解到……
(6)×××来到北京城
(7)2008,我在北京
(8)2018,我的北京之行
[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出发点,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真正达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样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独创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四、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快乐地写作,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五、教师总结
《北京》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本课词语卡片
2、有关北京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认识北京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心脏)指指心脏在什么位置?是啊,若是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可见心脏对每个人有多么重要。现在老师说一句话,请大家用心听,看看你能从老师的话里体会到什么。 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如:知道了北京对祖国很重要。我们要爱祖国,也要爱北京。
2、了解北京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你对北京知道多少呢?
(交流对北京的了解,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
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板书课题:北京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
2、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先听老师读读课文,同学们一边看书一边欣赏老师的朗读。
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激发读书兴趣。
3、老师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多种途径,认读生字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是你平时见过的,是怎样认识的?(提示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a、谁能勇敢地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让我们共同来帮助你解决困难。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生字注音)。
b、我们都来练习读读这几句话,看谁最先读好它。(自由练读、汇报朗读)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
出示词语卡片,去掉拼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认读单个生字:
同桌之间打乱顺序互相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四、逐步深入,把握重点
1、认识了生字,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请大家再小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北京非常美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美丽的北京有( )。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5、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北京的美?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最向往的一处,勾画出来,多读几遍,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五、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学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2、3、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朗读和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师生互相交流对“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了解。)
3、我们来借助图片认识它们。
看图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图上体会“庄严”、“宽阔”、“矗立” 等词语的意思。
4、动手画一画。
5、想不想亲自去天安门看一看?
指导朗读,读出向往之情。
6、能不能看着自己画的示意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利用课件或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相机体会 “绿毯似的”、“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它们呢?
4、学到这里,北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5、你想怎样读好这段话?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北京的美丽、繁荣。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示“许多”、“到处”,说说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3、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新建了哪些高楼大厦?(生运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练习说话,师相机点拨、补充)
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北京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5、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热爱、赞美之情。
六、升华情感,设计作业
(一)总结全课
1、学到这里,现在北京在你心中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能不能用一句话夸夸北京?把你赞美北京的话工工整整地写在书上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3、有感情地把你写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之情。
(板书:热爱)
(二)自主设计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下课后你准备做点什么?
2、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建议:
a、 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 可以和同学一起唱唱赞美北京的歌曲,背背描写北京的儿歌;
c、 可以给家里人介绍北京的美丽风光;
d、 了解北京近些年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北京》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和局部欣赏的方法感受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理解对称建筑的特点。知道北房、东房、西房、南房的名称和位置,不同房屋的居住对象也有讲究。
2.感受四合院中大门、影壁、垂花门、游廊所体现的寓意和象征性。
3.通过动手制作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体验四合院这种“口”字形建筑。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四合院图片若干、制作模型的材料:色纸、剪刀、浆糊、水彩笔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闽南土楼的建筑特点
二、出示北京四合院的鸟瞰图,引导幼儿感受四合院的“口”字形特点。
1.“这种房子的形状像什么?”(像正方形、像一个盒子)我们可以称它为“口”字形。
2.“这种房子是谁住的呢?这种房子的名字是什么?”建立概念“北京四合院”:就是四面的房屋合在一起,中间留有一个院子。古时候的北京人就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现在的北京还有很多这样的四合院,到北京旅游的人都爱去看看这种房子。
3.四面的房屋都有不同的名称,北面的房子称北房、东面的房子称为东房、西面的房子称为西房、南面的房子称为南房。长辈住北房、晚辈住厢房,保姆、管家住南房。
4.中间的院子可以种花种树,还有小池塘可以养鱼,人们可以在院子里乘凉休息。
5.“建这种结构的房子有什么好处呢?”四合院的房子能够隔音,外面吵闹声不会传到院子里,住在里面感觉很安静,这种房子也很安全,四面都围起来,小偷不容易进来。
三、介绍大门、垂花门和影壁,引导幼儿领会垂花门和影壁的结构特点、寓意。
1.“为什么称它为垂花门?”
2.“建造房子的人为什么要设计影壁呢?“人们在影壁上绘制一些吉祥的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日子过得平安顺利。
四、观察游廊的结构,了解游廊的用处
1.“游廊就是我们知道的走廊,游廊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四个方向的游廊是连接起来的,人们要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间都很方便,不需要经过院子,不会淋到雨也不会晒到太阳。
2.欣赏游廊屋檐的彩绘。引导幼儿欣赏彩绘的图案和色彩的运用。色彩鲜艳,选择一些吉祥的图案为了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祈福的意思。
五、引导幼儿运用折、围、贴、绘等技能制作北京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感受这种“口”字型建筑的风格。
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够参与进来,个别有自主创新意识,还能够做出别的作品。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北京》教案篇6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
二、感知与体验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有关奥运会知识的文章。板书:15课《舞动的北京》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奥运会的`什么内容。会徽代表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六、传递奥运精神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