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
为了更好地把握课堂时间,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更好地把握课堂时间,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简单的统计,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五部动画片的`主人公图片,简单统计学生分别喜欢那部。
二、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三、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
课本第6页的第6题。
七、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例题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
2、出示课题:小练习
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
(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张()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
(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
(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
(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认识时、分书本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知道一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实物钟)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讲述: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时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时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拨拨钟表,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学生边拨钟表边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分针走的快,时针走得慢;我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他们走得时间是一样的;我发现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等。
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指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明1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学生数出有12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数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总结: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又60个小格。我们还知道钟面上又12个大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计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走到2也是1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练习:
(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想不想在你的钟表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60分)
5、感受一分钟又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谈话:一分钟到底又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一分钟脉搏大约跳()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