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8篇(巨人的陨落:高中生的读书心得)
《巨人的陨落》是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畅销小说,该小说以二战期间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人性的故事。本文将以高中生的视角,通过读书心得的方式,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历史与情感的世界。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1
历时45天(其实有效时间应该低于30天),看完了肯·福莱特史诗巨著《巨人的陨落II》上一册以茉黛·菲茨赫伯特女勋爵与沃尔特·冯·乌尔里希的美好夜晚为收尾,本册中,贯穿主线的是一战,地点主要发生在德国的东西部战场,用各对因为战争,政治而两地分居的情侣视角,来描绘了个人对于国家机器的渺小,例如上一册结尾的沃尔特与茉黛,虽然一个身为贵族,一个身为外交官,或许背负着各自国家的政治目标,但在爱情与国家面前,他们选择不叛国也不弃爱,沃尔特去了前线,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当局早日停火,和爱人正大光明在一起。
但正如之前所说,国家机器的庞大,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左右,战争越拖越长,伤亡越来越多,此间每一回战场的描写都令我影响深刻,那个圣诞夜,英德两国士兵走出战壕,共同庆祝;格雷戈里视角的德俄战场,他勇敢的向腐败无能的上级扣下扳机,只为了不向和自己一样被欺压的普通士兵开枪,他们是无辜的,每一位普通士兵都是无奈的;包括后来比利的参军,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领导者的无能,以及比利的勇敢与机智;为了照弟媳和侄儿子,毅然从戎的格雷戈里,勇敢的向压迫做反抗。
等等,每一个小角色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骨子里其实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勇敢,无谓,爱与和平”,而好战者以菲茨为例,身为贵族的他衣食无忧,“总想搞点大新闻”,不顾一切推动着战争,当然战争也不是他一人所为,而是很多和他一样的人“大人物”所做的决定。
而小百姓们,只求一个面包,拿起了枪,运气好的活下来了,运气不好的,留下了家人独自西去。战争是无情的,但越是这样,越是能体现出人性的光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格雷戈里对于卡婕琳娜的.那份深沉的爱,想当初是自己在野蛮警察的骚扰下救下的她,为此不少受到报复,本以为她能爱上自己,却被“风流哥”自己的弟弟所得到,他有嫉妒,但他作为家中长子,从小看经历了沙皇对人民,家人的重重暴行,他的心智比普通人要成熟,他对于爱的人,总是像大海一样宽广和深沉。包括后面自己辛苦换来的去美国的船票,因为列夫被残暴警察追杀,而毅然给了列夫,让他逃出俄国,自己留下来,扛下一切。
在所有正向男性角色中,我比较喜欢比利和格雷戈里,因为他们出身都不好,仅仅是非常普通的百姓,但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不仅没有被打趴下,而是越来越牛逼,或许比利只是想让家里姐姐和父亲不再奔波,或许格雷戈里只是想让弟媳能顺利生产,自己能早日离开黑暗的沙俄,到后面,甚至只要一个面包。他们不像贵族们想建功立业,但却完成了足以改写历史的成就,虽然他们只是普通人,本册最喜欢章节是格雷戈里视角下的革命,他不是领导者,领导者是大家熟知的列宁,但是他发扬了了布尔什维克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其实他并不是想政变,只是现实的残酷让他做出了内心的选择,一个国家的军人永远不能向手无寸铁的人民开枪!从推翻沙皇的故事上来说,我很有触动,毕竟我们国家也是这样过来的,还是很佩服陈独秀等人,伟大!最后再说说列夫,这个浪荡公子形象塑造的很是完美,但我觉得最后应该会来一个非常精彩的反转,其实每一对情侣最后的重逢无疑是本书最精彩的篇章,届时荡气回肠的家国命运在刻骨铭心的爱情亲情友情面前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继续开始第三册阅读吧!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2
从小我对历史便没有太多兴趣,感觉这些历史事件似乎离我很遥远。这本书却让我对一战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实的历史事件随着小说中五个家族人物的爱恨情仇而展开。
小说里的五个家族分别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因此作者着重描绘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纠纷。印象深刻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在英军炮火轰炸下艰难的战壕生活;正式战争开始前英德两国士兵们越过无人区,在平安夜里互相问候,交换礼物;英国指挥官愚蠢无能直接把十几岁的年轻小兵推到战场的无人区,列队站立成为德国枪口下的`炮灰。
主角之一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当时沙皇的统治下民不聊生,人人为了一个面包可以牺牲很多东西,极境下最底层的革命者奋力崛起推翻沙皇,那一刻我似乎亲生经历了这热血沸腾的年代。
还有两位女性,一位时英国贵族女爵,一位是平凡的人家的女孩,她们联手为争取女性权利而奔走:支持妇女参政,争取妇女投票权。书中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在推动历史进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厚厚的三大本书,看起来却一气呵成。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在书中可以看到人们不断的追求美好、幸福、和平、平等,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奋力抗争。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3
英国作家肯·福莱特所著的《巨人的陨落》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书分为三部分:天地失色、巨人之战、世界重生。全书布局宏伟,分别记叙了英、法、俄、美、德国中不同阶层的众多人物,是了解20世纪初不同国家的社会状态、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
读完此书,个人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历史书上枯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鲜活了起来。比如在历史书上记叙的"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因工作辛苦、环境恶劣引发大规模的罢工",书中开篇就记述了14岁的威尔士少年第一次下井采矿,他是如何深入地下、如何工作的,矿井里的轨道、骡群、采光、通风,甚至他带来的午饭都有详细的描述。
还有我不理解的几个现象在此书中都能找到渊源。比如:贵族认为女人需要一直受人供养,女人去工作、自给自足挣钱养家反是羞耻的;国外议会中的吵吵嚷嚷以及动不动就举行的全民公投;还有本是追求平等的一帮布尔什维克们为何在革命后走上专制之路。书中的英国贵族菲茨与他的俄国公主妻子碧的相处之道就是:丈夫供养妻子,为其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妻子服从丈夫,为其生儿育女。而菲茨却对同为贵族出身,却积极参与义诊工作的妹妹茉黛不满,并在茉黛与德国人私定终身后断绝关系。可见这些自诩为上等人对女性的价值观就是:我养着你且你得听我的。书中还写到了工党的建立及女性的.参政过程,这是我在此书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艾瑟尔。女仆出身的艾瑟尔在遭受贵族玩弄、家人嫌弃、未婚生子后靠自己的努力步步为赢,把一手烂牌打出彩来,最终成为女议员,并在给她伤害的人面前扬眉吐气,真是活得精彩又励志的姑娘。
肯·福莱特着实是一位小说大师,全书1168页读来不觉一丝冗长,虽然是部小说,但可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史来读。且在小说出版前,肯·福莱特请来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难怪美联社评价此书:宏大的背景、结构和故事巧妙交织,构成了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4
书的名气很大,1168页的篇幅,却号称着平均每位读者耗时三个通宵读完,可以想象到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而作者肯·福莱特更是一个在老外眼中可以和金庸在国人眼中地位比肩的人。
《巨人的陨落》是本很不错的历史小说,通常的历史类读物总是摆脱不了枯燥、乏味。过于严谨会使小说失去可读性,无法吸引读者;而如果当成野史来写又总是存在着不够严谨,误导读者的嫌疑,但是肯·福莱特不愧是顶级的畅销作家,能够在小说不失趣味的情况下保障小说背后历史的真实性。
作者采用历史巨变下个人和家族命运改变这一经典手法,展现了一副一战、二战(第二部)波澜壮阔的画卷,书中人物繁多,几个主角设定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如英国德哥的老牌贵族,俄国的底层人民,美国的暴发户,这些典型形象折射出那个时代各自国家的命运。
正如广告宣传的那样,全书最大的卖点在于历史事件的真实、确凿,除了虚构的主角,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有出场并和虚构的人物产生互动,而且作者在后记中提到,这些互动中真实历史人物的言论都是有凭有据,绝非杜撰,这就使得本书更可作为了解那段历史的窗口。高度尊重历史,绝不戏说误导后世,这是国内作品最为缺乏的精神。
同时本书对于时代背景的还原也是巨细无遗,丝丝入扣,读来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个人感觉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好看,第一部还有点生硬,人物形象较为单薄,第二部更为成熟和流畅,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战争是明线,而民主的实现则是贯穿全书的暗线。作者在书中对于民主意义,通过不同国家,不同人物的故事做了深度探讨。读完全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英美式的渐进的民主是持赞扬态度的。
小说中的一大亮点在于,作者不但处理好了虚与实的关系,而且做到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个体“大”与“小”的关系。通常的小说一旦涉及了历史的宏大背景,小说中对人物的情感把控和细节的描写就不再细腻,甚至说会逐渐忽略个体的`情感,而无论是威尔士的矿工少年,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出身显贵、为爱敢于放手、敢于放下身段的茉黛,做过仆人、当过小三、终而事业爱情双丰收的艾瑟儿,身世凄惨、受尽欺凌、紧紧抓住救命稻草、终而获得幸福的卡捷琳娜……,每一个都有血有肉。肯·福莱特却做到了两者兼顾。
而读完小说后,再细想小说为何以“巨人的陨落”为名,那“巨人”究竟是什么?其实巨人的陨落,含义就是贵族阶级的衰落,民主的实现和普通阶层的崛起。当然巨人也是那些在反抗世界、追求平等的平民英雄,或许小说中不只是有巨人的陨落,还有巨人的崛起。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5
用时5天,读完这部三册共1200多页完全可以当作历史来读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英、德、美、俄四个国家的5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威尔士的矿工比利与姐姐艾瑟尔、英格兰的贵族菲茨与茉黛兄妹、俄罗斯底层的孤儿格雷戈里与列夫兄弟、德国外交情报界的名门之后沃尔特、美国的白宫青年助理格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跌宕起伏的命运,作者又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阿斯奎斯、俄国的列宁、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与小说里的人物相融合,呈现了战争的残酷、下层百姓的艰难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的国际关系、英国的女权运动与工党的崛起、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爆发的始末、德国战败后人民的贫穷……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但有几个场景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由于无知贵族的指挥失误,士兵们的.无辜牺牲让人揪心;圣诞节之夜英德两国的士兵竟然聚在一起聊天,哪怕第二天他们还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战争的残忍与渴望和平对比鲜明;当小镇居民们在各家门口等待邮差递交阵亡名单时,那种悲痛与绝望使人感同身受;敌对国的茉黛与沃尔特的爱恋让人钦佩与祝福。
第一次世界大战陨落的巨人是帝国,是贵族,崛起的是勇敢者,是每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人,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愿世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6
阅读外国文学比较辛苦,首先,一连串的名字就让人记得头痛;再之,片段性阅读,不连贯,也是原因之一。有时等闲下来阅读时,又觉得物是人非,脑子断篇了,人物和故事情节脱节了续不上。况且人物繁多,盘根错节,国家又多,对于我这个中国历史马马虎虎,外国历史一塌糊涂的人,更是叫苦不迭。终于啃完了《巨人的陨落》。真不愧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小说,在我感慨的同时,我不想做一个布道者,把故事一一讲述开来。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书中的三个小故事,也许只是这部书的冰山一角,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了我,震撼了我!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比利的小男孩,一个身材单薄,体型纤细的小男孩,由于家庭贫困,他希望在自己十三岁这年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并拿定主意不要让自己丢脸。可负责比利首次下井指导的普莱斯,却由于此前种种过节,刻意拿走了比利在井下唯一的照明工具。从清晨下井到黄昏将至,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身处地下近千米彻底的`黑暗,方圆百里空无一人,在死一般寂静压迫下要完成严重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比利唯能想到的是下井前妈妈的话,“孩子,耶稣永远伴随着你,哪怕在井下也一样”。比利试图想象着,耶稣就站在道车的另一头,看着他,那张长满胡须的脸上带着深沉的悲悯。就这样,比利熬过了近10个小时。比利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依靠的并不是强大的外在,而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一种坚信弱小者终会被上帝拯救的精神力量。我为小比利叫好,“好样的!”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英雄终会崛起!
第二个故事书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英国和德国双方僵持不下,或者说双方都陷入无尽的等待中,在各自的战壕中,士兵无事可做,在铁网附近,两方的士兵竟然交谈,称兄道弟,圣诞节前夜德国士兵向英国士兵高喊“圣诞节快乐”!我感动得哭了,我甚至就这情节跟先生一起讨论分享,他说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桥段。因为战争,无数年轻的战士们被无情的战火燃烧,他们中甚至有那么多未成年人。无数父母失去孩子、无数的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南威尔士的阿伯罗温,那天从伦敦来的邮差把一封封死亡通知单递给留守家园的人们,悲哀从这个小小的村落蔓延至整个英国。悲伤逆流成河!
第三个故事不得不说关于爱情。再伟大的著作,没有爱情做润滑剂,整本书将会素然无味,沃尔特和茉黛,两个在战争疑云笼罩下迸发出的爱情,注定不会被家族同意,深陷爱河的异国贵族青年,为彼此渴慕的才华、品德和理想所深深折服,对两个人的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期许。读后感。可就在一战爆发的前夜,沃尔特和茉黛孤注一掷,秘密结婚,贵族阶级将不再视他们为朋友,他们将不会被任何上流社会团体所接受,沃尔特的外交官职业生涯也将就此结束,那一刻他们把整个世界抛诸脑后。也许你无力反抗,唯有在命运的转盘下被裹挟前行,可不要忘记,以善良的心来把所爱温柔以待,哪怕各自天涯,心系彼此!最后他倆终于幸福地走到一起了,这是我热切希望看到的结局。
还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列宁”,还有两个关键人物“艾瑟尔和菲茨”,在故事的结尾,艾瑟尔带着九岁的儿子在上下议院的楼梯上偶遇菲茨和他的儿子,艾瑟尔高高扬起头牵着她的孩子,要知道艾瑟尔的孩子正是这个没落贵族的儿子,艾瑟尔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坚定。真让人激动,让人振奋。
读书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未见波澜,却心生涟漪,或许白云苍狗,世事难料。帝国衰落,英雄崛起,真爱无敌!你会忍不住和书里的角色在战火硝烟中同呼吸、共命运!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7
如此鸿篇巨制对于第一次写书评的人还真是很难驾驭,但既然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要迈出第一步。
小说描写了一战时期,以英国、德国、俄国、美国的几个代表家族为主线,通过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爱恨纠葛的描写展现了一战的历史画卷。战争的残酷,家族的兴衰,时代的变革。书里保守贵族腐朽的思想,固步自封导致了最终的没落;新兴无产阶级在社会磨练中练就的洞察力及果敢的意志力时期在战争的洗礼中崛起;具有进步思想的年轻贵族既想改变腐朽的现状,又囿于身份的束缚的无奈。
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从不同主角角度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主角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是人物性格最直接的体现,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能够反应出历史走向的必然性。俄国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急需一次彻底的变革,旧贵族草菅人命,以格雷戈里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在战争中迅速成长,当格雷戈里在战场上杀死了指挥官标志无产阶级冲破阶级的束缚。以菲茨为代表的保守资产阶级贵族自命出身高贵,自私好面子又缺乏担当,当社会变革威胁到他的利益蛋糕不惜煽动战争。
最爱茉黛沃尔特这对,爱情坚持了整个一战,希望他们能一直走下去。爱情战胜了战争,战胜了分离,战胜了一切阻碍,希望不要输给柴米油盐,浪漫主义。
第二部走起。
巨人的陨落读书心得高中800字篇8
一战的硝烟下,每个人都在热烈的生长着!
肯福莱特讲述了一战中五个家庭的故事,其虽处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社会阶级,但在肯福莱特的笔下,却因一战中发生的各种故事,而相互之间产生了各种纠缠。当沉入到书中的故事,斑驳的历史,波澜壮阔的世界,不由感叹那段历史的残酷以及书中各位人物命运的崎岖!
从书中可以看出,肯福莱特作为一位作家,有着超乎常人的近乎苛刻的严谨,书中现实与虚幻交织,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加入故事情节,使人分不出哪是真实,哪是虚构,细细读下来,仿佛这不是一本历史小说,而就是以上帝视角对当年发生的真实的事件的记录,肯福莱特,不愧经常被冠以“全球读者xx个通宵读完一本书”的作家!
对于这个上帝视角,肯福莱特真正做到了,同盟国与协约国,肯福莱特并没有因为他是英国人而偏袒哪一方,他都是客观的讲述,而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描述,他也没有因为他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全盘否定,相反,我认为他对十月革命充满了赞美,俄国工人和农民奋起反抗推翻贵族统治的那一段描述读来真是让人热血沸腾,我猜当时肯福莱特写这一段时应该也是充满激情的吧!
同时,这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却并不生硬,书中处处充满了温情,包括工农阶级的觉醒,共产主义的诞生,女性地位的上升,超越国界甚至战争的爱情,对苦难人民的不屈奋斗的赞美等等,所以,当沉浸书中,经常会被书中的情节调动感情,或悲伤,或激动,或愤慨,或欣慰……作者的人文关怀让这本书读来很舒服!
书中的战争以及各个国家政权的更迭构成了主要的世界观,但书中的爱情线却更让人印象深刻,更让人迷恋。
格雷戈里和卡捷琳娜的爱情读来让人揪心,卡捷琳娜首先选择了弟弟列夫,因为他高大帅气,能说会道,哪怕是格雷戈里从警察手里救了她。后来弟弟用哥哥的机会去了美国,全然忘记了身处俄国的哥哥和恋人,以及他的还没出生的`孩子,哥哥格雷戈里开始照顾她们,哥哥也就成了所谓的“接盘侠”,日子再苦,形势再危急,格雷戈里也没有放弃他们母子,最终打动卡捷琳娜收获爱情!我想此时格雷戈里的爱才是真爱!
沃尔特和茉黛两人虽一个在同盟国,一个在协约国,身处敌对阵营里,但他们的爱情却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战争,战争四年,通讯联系几近于无,但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这份坚守令人动容!
比利和米尔德丽德、艾瑟尔和伯尼、格斯和罗莎的爱情故事略显平淡,但他们让我们知道爱情应该建立在共同的追求上,在爱情面前,其他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足为道,哪怕一方贫穷一无所有,哪怕米尔德丽德已有一儿一女,哪怕罗莎只有一只眼……但他们最后都成功克服了一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至于菲茨赫伯特伯爵,可以看出他是爱他的祖国的,但是他的思想太保守,一直在努力维持着自己贵族的地位与财富,同时,因为所谓的地位,玩弄了包括艾瑟尔在内的多位女性的感情,其漠然的行为真是令人厌恶!对于这位伯爵,结尾的一段,艾瑟尔牵着菲茨的私生子在议会的大楼从菲茨和他的正统儿子面前走过,全是给他的一个最残酷的报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