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6篇(感动中国:张桂梅的光辉事迹)

本文将介绍张桂梅先进事迹,她是一位感动中国的普通人。在工作岗位上,她始终坚守职责,勤勉努力,为公文网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人,成为了榜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6篇(感动中国:张桂梅的光辉事迹)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1

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个男生,因为没有生活费而几次提出退学。可只有4个月就毕业了,眼看孩子中途辍学,张桂梅心痛不已,每周拿出30元,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段时间,班里的许多男生夜不归宿,沉迷网络游戏。张桂梅得知后心急如焚,直接将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通过言传身教,终于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此那以后,不少学生有趣地称她为“校园妈妈"”。

2001年,张桂梅远在东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很想见一见她这位已经20多年没见过面的妹妹,并给她寄来了路费。可这时,正赶上一个学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费,她又把姐姐寄来的路费给学生交了住院费,并打电话请求姐姐谅解。

有一次,张桂梅在乡下看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农村妇女心事重重。一问之下,才知道因为山体滑坡,原来的房子被冲走,各级政府凑钱给她盖了新房,但自己也借了些钱。眼看孩子就要上学,自己又身带残疾,正为孩子上学的费用发愁。张桂梅听后没有多想,对那位妇女说:“孩子我背走,你自己找点活干,什么时候有能力抚养孩子,就什么时候去接回来。"就这样,她将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供他吃住和上学读书。

2001年3月,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义务担任院长。从那时起,她又把母爱给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

现在,“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已经有20多人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17人分布在全省各地读书。另有50人还在“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张桂梅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她却把自己的工资和来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别人身上。2000年国务院给她颁发了5000元奖金,她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2003年,“三八”妇女节,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2万元用于治病。2005年,华坪县委、县政府奖给她1万元奖金。这些钱经过她的手以后,她又转手用到了学生和贫困群众身上。2006年,张桂梅获得云南省届“兴滇人才”奖。刚刚从昆明领奖归来,她就把3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民族小学,用于新建教学楼。同时,把“儿童之家”的一辆微型车和别人捐献的一车衣服也捐给了这个学校。几年间,张桂梅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接近50万元,而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分存款。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2

张桂梅18岁就从东北到了云南支边。十几年前,她为了在贫困山区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像乞丐一样”满大城市四处化缘。后来,在政府帮助下建成了女子高中,面对学生基础较差、成绩提不上去的现状,很多老师都打了退堂鼓。最后留下来的只有8位老师,其中有6名党员,华坪女高的教学工作近乎瘫痪。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硬是把女子高中的一本上线率拉到了全市第一,让孩子们考上了浙大、厦大、武大等名校。正如张桂梅所说:“我们这几乎是用命换来的。”

有诗曰:苔花如米小,清风送雨来;唯有多用情,涓滴助盛开。

作为从山村里来,经历过高考的孩子,看到这个故事,眼泪顺流而下,想说一句:感谢您用“命”生成1600多双“逐梦”翅膀。

苔花如米小——再“小”也有梦想

苔花常生长在山间岩石上,别小看这小小一朵米花,正是它们为山间岩石带来了生机。1600多个孩子,1600多朵苔花,1600多个梦想。在这1600多个孩子中,有的是孤儿,有的成长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她们有着各种的不幸,但她们内心却都有一个想法:像“牡丹”一样去绽放。这愿望会比同龄人更为强烈,因为她们翻来翻去都还是在这“山”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山区孩子们的梦,也是我们的梦想,都记在党员干部心里。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为了这些孩子们内心的“梦”,我们也要如期交出好“答卷”。

清风送雨来——筑梦之路,风雨常伴

扶贫何其难。张桂梅的办学记,只是教育扶贫的一角。这样的“难”在磨砺、炼就着无数党员干部的决心和意志。顶着“风吹雨打”,做着为群众“春风化雨”的事。扶贫之路也是筑梦之路。客观世界绝不会因为面临的环境艰苦而让艰难困苦来得“少一些”,要想赢得梦想就要靠着一步一个脚印去筑就,就像张桂梅办学初期的艰难。幸运的是,张桂梅遇到了为人民筑梦的“人”。此刻,在这筑梦的'路上,孩子们幸运的。除了张桂梅,还有一批批“筑梦”人,在为身边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因为党和国家是我们永远的“靠山”,9191.4万党员正在铺就这“筑梦”之路。

唯有多用情——情到深处,天地宽

“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在办学最艰难的时期,张桂梅领着6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在这一刻,他们从心里涌出来的泪水是对这誓言最深情的诠释,是要战胜这“难”不负期待的宣告。靠着这誓言所迸发出来的情怀,他们走出了低谷,硬是把女子高中的一本上线率拉到了全市第一,创造了让身边人赞叹的奇迹。“情到深处,天地宽”,就在于此,就在他们用情奋斗的身上得以充分展现。谁言情怀不恸天,誓将生命化作天。你看,7名党员就用“命”支撑起了1600多个孩子梦想中的“天”。也正因此情怀,才有了14亿个梦想驰骋在九州天地间。

涓滴助盛开——苔花“香时”,请不要忘记那“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到看看他们走过的路,张桂梅同志实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和普通人的人生理想,1600多个孩子也终于能翻越出大山,去追逐梦想,探索、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饮水要思源。待苔花“香时”,请铭记、回头看看在成长路上的那融进了汗水、泪水的颗颗“涓滴”。待明日,有号角吹响,国有召唤时,请也化作一粒“涓滴”,去滋养脚下的土地,去温暖身边的人们,去涌入时代向前的浪潮,一棒接一棒地让这“滋养”与“温暖”永远传递,不畏艰险地去跟随着这浪潮奔涌,让一代人更比一代人过得好,国运一代更比一代强。

高考,让人生无法忘却。今天又逢高考日,请勿忘那些曾为和正在为我们插上“翅膀”的人们。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3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华坪女子高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宣誓词,告诉我们平凡可以造就伟大,而平庸必将渺小,可平凡却不平庸,虽然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也可以拥有崇高的生命境界和高质量的生活,这就是教育应该赋予每个人的灵性、自由和人文精神。张桂梅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里,她给贫困无知的孩子们一个希望,一种要求,一个梦想,一个可以思考人生意义的机会,一个可以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张桂梅老师的伟大却又不止于此,她坚守住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并其努力践行教育理想;她心无旁骛投身教育事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她以自身为榜样言传身教;她是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她是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每个孩子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

张桂梅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她与丈夫二人一同在大理喜洲镇一中教书,生活宽裕,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日子过的暖洋洋。然而原本以为生活会这样平淡且幸福的过下去,然而厄运却向她伸出了魔爪:挚爱的丈夫英年早逝,张桂梅彻底崩溃,她的天塌了,张桂梅在形容那段时间的感受时说:“我看那山和水都是灰蒙蒙的一片,这意味着我有家的生活即将终止,爱与被爱的生活即将结束。”她离开了大理,仅带着丈夫的一件毛背衫来到了偏远的华坪县,不久,自己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听到这个消息后,张桂梅仿佛再次沉入水底,无法呼吸。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公,让不幸的人再次不幸。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她隐瞒病情,直至倒在讲台上。她以为自己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但县政府和学校老师们的关爱,像一股暖流涌进了她的心房。在妇代会上,大家自发地为她捐款,并鼓劢她好好活下去,甚至有一名妇女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路费捐了出来,自己走山路回家。这让身处困境的她再次重拾信心,燃起生命之光。

“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

张桂梅在学校里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些女孩子上课上到一半就不见了踪影。她亲自来到旷课女孩们的家里,才知道她们几乎都是因为贫困无法完成学业,那些大山深处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悲剧都赤裸裸地摆在张桂梅眼前,令人触目惊心。张桂梅在走访中切身了解到,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如此根深蒂固,导致女孩不读书的理由也多种多样:有的姐姐为了家里的弟弟交学费而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有的十几岁的小姑娘因为家里收了彩礼,不得不准备嫁人。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女孩因为缺乏法律常识因罪获刑;还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在生产时不幸去世。张桂梅极度心痛,正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才会有这一出出、一幕幕的惨剧。缺乏教育的女孩意外做了母亲,母亲生下女孩继续被灌输封建、错误思想,“一代误一代”,无限循环。张桂梅决心打破这种循环,她要为所有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让他们有书可读,有梦可追,有为自己人生做主的机会。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张桂梅就走上了心酸又艰难的筹款之路。理想美好的令人向往,现实却脆弱的不堪一击,在贫困偏远地区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建一所免费的学校,单单靠张桂梅个人的筹款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哪怕是五元、十元的帮助,都能让她重新看到希望,五年时间过去了,张桂梅不辞辛劳募捐得来的钱数,距离建成一所女子高中,依旧相差甚远,这一路走来她一个人吞下了所有委屈与绝望,但仍未放弃。

她是信仰之光,坚守住了为人民办学的.教育理想。

华坪女高不设门槛、不收学费,办学理念真诚质朴,让人感受到了人格的伟大和教育的初心。她无儿无女、无房无车,几十年爱生如子,让山村女孩从认命变为不认命,从柔弱变为强大,是张桂梅教育实践最感动人心之处。华坪女高的孩子们后来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医生、教师、警察、军人,看似普通的岗位,彻底打破了山村女孩祖祖辈辈贫穷无助的命运,让她们和她们的后代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与能力。张桂梅那些足以感动中国的诺言和行动,仍在继续,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生命充满活力的关键。有信仰的人总能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有信仰的人总能在逆境中重生,在苦难中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得有理想信念,只有自己相信知识是改变的力量,才能将这种无形的力量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没有信仰,学生也会随之懒散、堕落,对学习不重视。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选择,人如果不读书,则与禽兽无异;人如果不读书,就会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讲信仰的人自身首先要有信仰,践行信仰,传道者自身要先信道明道。这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所在。要点燃一盏学生心灵的灯,首先必然要求教师的心灵也是一枝火炬,所以做好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有理想信念的老师。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纵观张桂梅的教学活动始终,她也是时刻在践行这种教学理念,用言传身教支撑起学生对改变自身命运的信念,并获得其他教师对她的信任和支持。生活中张桂梅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但是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不幸做斗争,以自身对命运的抗争鼓舞了身边的学生、教师,鼓励学生“顶天立地”“改变命运”“立志做人”。在工作中,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克服困难,带头奉献,以身作则来带动其他人。真正的教育者,自身首先必定是榜样。榜样示范法是育人的基本方法之一,榜样示范教育在教学的工作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生活实践,知行合一,言传身教,去激发起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和生活。在学生成长的路途上,榜样作为一位可模仿的对象和参照,无形中会将自身的高尚品质通过示范——模仿方式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质,并进一步成为他们的精神和信念的支柱,这是一种极为高明,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育人方法。

张桂梅以爱为根基育人,让每个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不仅在学校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她还担任了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成了54个孩子的妈妈。她对每个孩子都尽心尽力,加倍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才让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定信念,想让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有改写命运的能力。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心无旁骛投身教育事业,以爱育人,以自身为榜样,无私奉献,坚定信念,这些高尚可贵的优秀品质集张桂梅老师一身,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张桂梅一生只做一件事——她以坚定的信念感染学生,以爱为根基感化学生,以红色文化滋养学生,以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她将一生投身到教育事业,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既然选择了教育者这个行业,我们唯有坚定信念,将一生奉献,教书育人,在这条路上发光发亮,追随张桂梅老师的脚步,成为像张桂梅老师一样优秀的老师。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4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17岁那年,她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后来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1997年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

“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5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08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6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来自张桂梅的爱,在华坪女高延续着。

★其他类似内容

1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优秀6篇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优秀6篇

本文将介绍六位感动中国的教师,他们以优秀的事迹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敬佩。这些教师用他们的爱心、智慧和奉献精神,为学生们点亮...

查看剩余 77%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优秀6篇

2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6篇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6篇

本文将介绍六位感动中国的教师,他们以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或是在艰苦的山区坚守教育岗位,或是用...

查看剩余 76%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6篇

3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优质6篇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优质6篇

本文将介绍六位感动中国的教师,他们以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或是默默耕耘在偏远山区,或是用爱心...

查看剩余 89%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优质6篇

4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6篇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6篇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6篇 教育是灵魂的培养,教师是奉献的楷模。在中国各地,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坚韧的...

查看剩余 79%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6篇

5教师感动中国事迹8篇

教师感动中国事迹8篇

事迹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情感风采和人生价值,伟大的事迹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感动中国...

查看剩余 86% 教师感动中国事迹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