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通用7篇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通过欣赏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学会更加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通过欣赏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学会更加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1
“我非常期待站在机械臂末端,张开双臂,面向茫茫宇宙。”再度出征的刘伯明信心满满。
20__年9月27日,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如今,刘伯明再上太空。
在航天员大队公寓门口立着8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是刘伯明的执着信念。
20__年“神七”任务中,当翟志刚将要漫步太空时,出现了两个小“意外”:一是开启舱门时遇到了麻烦,翟志刚用力拉了3下,舱门丝毫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舱门必须尽快打开,否则出舱活动就无法进行,“神七”任务的核心目标就无法实现。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他们清楚,使用辅助工具撬开舱门,有可能给舱门密封造成损伤。但无论如何都得出去,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使用辅助工具,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然而,紧张的心情还未平复。耳机里突然传来火灾报警声。刘伯明镇定地将国旗递给翟志刚,当翟志刚在舱外展示五星红旗时,他转身飘向轨道舱内检查火灾点。他压低嗓门平静地跟舱外的翟志刚说:“如果起火了,我们也回不去了。程序继续吧。”在他们脑海里,当时想到的只有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20__年12月,刘伯明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远超以往历次载人航天任务。最辛苦的还是模拟失重出舱活动训练。人在加压后的训练服里,每次“举手投足”都十分困难。由于戴着头盔,只能通过腕部反光镜观察,脚隔着厚厚的鞋子没有触觉,更别说攀爬、拧螺丝等更高难度的操作了。
“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参与载人航天这个伟大的事业。”刘伯明说。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2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在我们看来也许命运对他是残酷的,因为命运之神无情的夺走了他的双臂,而正当他以为命运其实对他还是不错时,却发现那仅仅不过是一场梦。或许命运其实对他也是不错,因为命运给了他梦想,而梦想又给了他动力,活的精彩的动力。
有了这个动力他给自己插上了隐形翅膀。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梦想给了他努力的动力,照亮了他人生的道路。
他用他的奋斗演绎他的精彩,用梦想点亮他的人生。平凡中,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而在当下的社会中这份感动似乎已经屈指可数了,人们缺少了这份感动,眼睛里有的只是利益,缺少了这份坚强。有多少人在利益面前失去了自我,有多少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又有多少人为病所缠,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受不住风雨又怎么能见到风雨过后的彩虹。
刘伟用他的坚强成就人生。当代的年轻人有多少中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那份精神,让我们跟随他的钢琴声吧这份精神传递下去,引领着我们每一代,代代想传下去。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3
不久后,丈夫离世,她精神上的石头随之瓦解。女儿毕业、结婚,她肩上的重担也随之减轻。当时她想:“我一辈子辛勤劳苦,到晚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想我将来可以乐享余年。”
1976年,命运给了52岁的叶嘉莹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当年那个与她相依为命在患难中成长的大女儿,在外出旅游时出了车祸,与女婿同时罹难。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每一句都是对女儿最透彻的思念。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年逾半百,痛失爱女,叶嘉莹悲痛欲绝。但是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她请愿回国教书。她要让自己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要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她曾在信中写道,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地争取。1979年春,国家同意了叶嘉莹的申请,最终受邀去南开大学任教。于是,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教书报国路。
每次上讲台,叶嘉莹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期间也很少喝水。虽然因为皮肤过敏,叶嘉莹的手常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但是仍常常在黑板上大段板书。
因此,她的课程在南开非常受欢迎,不仅中文系,外系外校甚至外地的学生都来听讲,场场爆满,甚至有学生为此伪造听课证。在此期间,叶嘉莹应邀到国内的几十所大学讲学,以及辗转国际多所大学讲学,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除了教课,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以老师顾随的名义设立“驼庵”奖学金。她在晚年卖掉京津两处房产,又将自己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出,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了“迦陵基金”,用以支持研究古典诗词文化。
将全部财产捐献,在她看来,不过是实现了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不惧岁月,优雅老去。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4
但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省下住宿费和伙食费,他选择走读,对于现在很多学生来说,走读相对住读来说,要更舒服和惬意,因为不用挤在几个人的宿舍中,还有家里父母做好的'可口饭菜。
但是对当时的刘伯明来说,走读是一项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因为他的家距离学校有10几公里,每天往返一趟,要跑20、30公里,在东北的冬天,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骑着自行车5点多钟出门,天还没亮就赶往学校,而在天黑放学后,再骑着自行车返回家中。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明可以说靠着一股惊人的毅力,完成了高中的学业,他丢弃了调皮和贪玩,一心扑在学习上,那个在中考时候英语考了零分的少年,在高中的时候,英语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1985年,空军飞行学院来学校招飞行员,刘伯明还是想着为家里减轻负担,他瞒着家人偷偷的报名,而原因就是飞行学院不用交学费。
当时很多人都踊跃的报名,但是因为要求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其他报名的人都被刷掉,只有刘伯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加上高中几年寒暑不休的骑行上学,锻炼出一副好身体,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身体素质都异常的优秀,成为学校里唯一被选上的学生。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5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6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话,人是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话,这惊心动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生命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人创造出来。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田世国;像热爱生命贵希恩;像精忠报国任长霞;像不畏艰苦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沃土,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崇高忠贞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强性格、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阳光洒满大地,芳香鲜花开满人间。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7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带领观众重温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
获此殊荣的,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样的国家栋梁,有英勇负伤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这样的英雄模范,有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支教20__年担起山村孩子未来的`乡村教师张玉滚,零事故往返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9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菜市场里卖鸡蛋的大叔,也有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院士。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来自不同的行业,怀揣不同的梦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爱与奉献的精神世界里相映生辉。
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奉献,没有谁注定会成为英雄。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普通人。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执行任务,他们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故事;尽忠职守、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他们的光辉也是普通人内心时常闪现的光辉。只不过,他们能在紧要关头处站出来,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才在岁月淬炼中将平凡变成伟大。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的精神应颂扬、应传承。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会变。只要像他们一样坚持、奋斗和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别人的英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