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组成教案优秀8篇
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的详细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的组成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的详细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的组成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3的组成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3的组成、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3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四、教学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五、教学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4、让学生根据上节课写2的加减法算式的方法写出3的加减法算式(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试着在本子上书写算式,教师巡视学生书写的情况)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算式,教师纠正并展示规范的算式。
6、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
3可以分成几和几?
(高)老师,我告诉您,
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
六、课堂总结
师生齐唱3的分解儿歌。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
3的组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幼儿操作卡练习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5的分解。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的组成教案篇3
预设目标: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6的组成,知道6有5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同伴之间的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分合式卡片;录音带;立体纸板树三棵;纸制半个苹果若干(写有5以内数字);纸制鞋若干对(写有5以内数字);黑板3块;插板2块。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
教师以“开火车”游戏来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分合卡片上空格的数:“x老师,我告诉你,你的火车x点开。”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1)、请6个幼儿为一组,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2)、教师引
导幼儿小结游戏的情况,把6的5种分法列出来,引导幼儿发现几组分法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知道分合的交换规律。
(3)、把6的几种分法用综合式的方式记录,引导幼儿发现两边的数字排列规律。
3、游戏:啄木鸟医生
以苹果树生病,请小朋友扮演啄木鸟医生为果树治病为引子,请幼儿把两个分半的苹果合在一起,要求两半个苹果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 。
4、游戏:鞋子配对
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两个两个排在一起。游戏开始,每组一对幼儿合作找到一对鞋子,要求两个鞋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 。看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
3的组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
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7的分合卡片一套。幼儿人手一个操作板,7个“金币”,7的房子图、8的'分合操作单各一张,铅笔一支。
2.知识经验准备:已经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并初步理解组成分解的互换规律。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闯关开门”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魔幻城堡。可是,魔幻城堡的大门关上了,它们需要找到两个数合起来,总数是6的钥匙,才能进入。”
2.“哪几串钥匙可以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学习7的组成
1.操作探索7的组成: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里得到了7个金币。决定把金币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呢?”(幼儿个别回答)
(2)“看来7有很多种分法。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到底有几种分法,请你用金币试一试,把你分的结果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记录的结果不能重复哦!”
(3)幼儿操作、记录。
(4)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分合式,知道7有6种分法。
“把7个金币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请你把你的结果读出来。”(个别回答)“他读的时候,你们要仔细听,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分法?”(根据幼儿回答出示7的分合卡片)
“这些分法你们都有吗?”“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5)小结:“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有6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把这6种分法读一遍。”
2.观察、讨论,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
“在分合式中,7分成1和6,7分成6和1,6和1,1和6只是交换了一下位置,这就是互换规律。再来找找,还有那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
三、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8的组成
1.出示8的分合操作单,要求:
“这里有一张操作单,是关于8的分合,请你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新本领,把8的分法有顺序地填完整。”
2.幼儿完成操作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回答,教师操作8的分合操作单教具
“你们填完了吗?我这里也有一张还没有完成的操作单,你们帮我一起来完成。你们说,我来写。”(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分合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4.“8有几种分法?7有几种分法?”
四、“放鞭炮”游戏
1.示范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大串鞭炮。我们一起来玩点鞭炮的游戏。”
“每个鞭炮里都藏了一个分合式,你要正确地把它读完整,鞭炮才有响哦。我们摘一个来试一下。”(集体游戏。答对了,“对啦,砰、叭!”;答错了,“错啦,呲,嘘!”熄灭。)
2.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相结合游戏数次。
3的组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3的组成教案篇6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法及依据:
“激趣导学,合作探究”
学法及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记录观察结果,表达交流
2、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搜集信息及自然风景图片、排练表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和美!放映影片《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由什么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出示目标。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39页内容,完成《助学》目标1: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及时反馈指导。
展示“浮想联翩”:如果你是这片沼泽地里的一只水鸟,想像一下,当鹰飞来时,你会怎么做? 当这里的水被污染了你又会怎样?
教师予以肯定:大家的想像很丰富,从这两种情境中,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学生: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会有生物受到影响……
教师: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哪一种因素的变化,就会有许多生物受到影响,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板书: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
1、我们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2、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
3、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5、生物圈。
学生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
教师:大家通过以上的分析判断,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判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在一定的地域内,必须具备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物成分,一部分是无机环境。
教师:大家总结得很好,那你们能举出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学生:一片森林,一个花坛,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
过渡: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那么,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下面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2的内容。
2、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40-41页内容,完成《助学》目标2:生态系统的成分。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活动1:识别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提出要求:标出各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上,然后分析讨论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并板书: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成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都扮演着什么角色?
3的组成教案篇7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3的组成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 一个小白兔 一个小灰兔) 萝卜(5个)幼:笔 记录卡 数字卡(每人一张)纸片每人5张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看符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到我们班来做客?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是先不急着帮农民伯伯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老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老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
2、幼儿操作 5分钟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师: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得呢,假如你有三个胡萝卜,要分给两只小兔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
师:那么把5个萝卜,分给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分呢?请小朋友来分。
4、再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引导幼儿说出来分5、请第三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总结:教师总结有四种分法,引导幼儿一起念出来。
三、游戏(给数字宝宝找朋友)1、请2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
2、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游戏规则。规则是要找到和你的数字宝宝合成5的数字宝宝,假如你的数字宝宝是4,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1;如果你的数字宝宝是3,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2,我们来看下哪个小朋友找到又快有准?
四、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的小本领,和爸爸妈妈玩5的分解和组合的数学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