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8篇(博物馆之旅:8篇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方式。在这充满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场所,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积淀和传承。本文将分享八篇关于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博物馆的兴趣,进一步探索人类文明的宝藏。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1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校四年级的同学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太仓博物馆,走近一看,整个大楼的外观酷似一顶大帽子,大家都被这庞大的建筑物吸引了。一进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三楼的娄东画派陈列厅,见到了清代四王的雕像和许多精美的名画。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太仓博物馆藏精品陈列厅,解说员告诉我们“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大盘”是这个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文物,大概要值三千万,它可是国家一级文物呢!我仔细一看,盘内有为许多组折枝花卉,青花色泽恬静致,这个文物真是百年难得一见啊!
伴随着解说员的声音,我们来到了四楼的中国晚清浅降彩瓷展,最先进入眼帘的一个个雕像,你可别小看这些雕像,它真实的刻画了古代人们造陶瓷的情形,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古代的窖炉旁。走进展厅里还有介绍古代人们收割粮食的过程和一些精美的陶瓷。我们又随着队伍来到了太仓革命历史陈列馆,图文并茂的解说让我们领略到解放前农民困苦的生活。
跟随着大家的脚步,我们又来一到了太仓历史文化陈列厅,这个展厅别居一格,敞开的大门两边站着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正前方的`墙上刻着明清两代科举进士的名字,让我了解到太仓原来有那么多历史名人啊!在展厅的另一侧有一个三维立体播放器,它是用玻璃做成的,像金字塔般矗立着,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让我们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达。
这真是一个既有现代科技又有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啊!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是一个参加活动的好日子。我要去参加邯郸晚报小记者的活动——参观博物馆。坐在车上,小草对我弯弯腰,花儿对我点点头,空气异常新鲜,一阵微风迎面扑来,像慈母一样抚摸着我的脸。一路上欢歌笑语,因为又有了一次学习知识和吸取生活经验的机会。
到了博物馆,早到的小记者们已经等候多时了,看来大家还真是热情十足啊!又过了几分钟,陆续来了几名小记者,等人到齐后,老师便把我们带进去参观。
邯郸市博物馆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布置有磁山文化、赵文化、茹茹公主墓、邯郸古代石刻艺术以及中国磁州窑瓷器等专题的陈列展品。磁山文化历史悠久,因发现于邯郸的磁山而得名。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长22米、高6米的彩绘壁画填补了东魏美术史的空白。另外,“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宋至今绵延千年而没有断烧,在中国陶瓷史上实为罕见,现代磁州窑仍跻身中国八大瓷产区之列。
进去之后,讲解员便向我们介绍了,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的代表;赵文化,战国时期邯郸是赵国的都城,陈列集中反映了赵国政治上开拓进取、经济上冶铁中心地位、军事上胡服骑射改革和以音乐舞蹈为特色的文化风韵;北朝墓,邺城为“六朝故都”,茹茹公主墓是北朝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磁州窑,展品陈列大量出土精品,再现了磁州窑的辉煌历史。除此之外,百年沧桑主题陈列了大量的资料,反映了邯郸近代工商业的兴起。邯郸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展示了邯郸经过50多年的规划建设,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巨大成就。
这次参观真好,既大饱眼福,又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所感悟,真是一举三得!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和我爸一起去了电影博物馆和铁道博物馆。我们先去了电影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建筑,第一个进入我眼帘的就是拍电影的服饰和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死尸的头骨之类的演出道具,因为后面这些死尸的道具看上去都太恶心了,所以我看这些都想吐。
接着我们参观了最早的电影和电影的发展史,在我们中国最早的电影其实就是皮影,但到后来,国外一个又一个新型的电影技术,一下把古老的皮影拉到了胶卷式的放映机上,可那个时候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所以只能让一个人在后面配音,另一个人则在旁边配音乐。那个时候的电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间太短了,当时最长电影时间也只有30分钟,所以慢慢的就发展到了现在的'技术。
楼上还有现在最先进的IMAX电影剧场模型、动画电影的制作等。
参观完电影博物馆,我们还参观了铁道博物馆,铁道博物馆里有好多火车,有“毛泽东”号、“朱德”号还有当年的绿皮车,我爸跟我说他就是坐的绿皮车去上的大学。我说:“现在,你坐过得车也进了博物馆了。”我爸笑了一下,我还进过博物馆里的几列火车的驾驶舱,啊,太简陋了。这让我联想到现在的车,真先进。对比之下我知道了中国每天都在进步。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4
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我和爸爸正在去公交车、站,因为爸爸要带我去海洋博物馆。我在路上一直在想,海洋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来到海洋博物馆里面,看见许多展示台,我走到一个展示台前,惊讶地“哇”了一声。那个展示台里有一层灰白色的细沙,沙子上面有许许多多的贝壳。那些贝壳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不相同,非常漂亮,有的像一个球,有的像甜甜圈,有的像小鱼……有的是紫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蓝色……在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一个大红色的贝壳了,那大红的贝壳上还有一些小白点,很漂亮。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一面用来展示的墙,墙上都是各种各样的贝壳。这面墙旁边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屏幕,里面记录了海里面动物的日常生活。
海洋博物馆里还有一块大石头,我刚路过的时候,我想:把这么大的石头搬到这个地方来干嘛呢?这块大石头又不好看。后来,我仔细地看了看,原来那块大石头上有很多小贝壳啊!
那块大石头上有很多小贝壳,它们一个个都藏在石头的某个地方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在一个小小的缝隙里看见了一个黑色的.小贝壳,它自身的颜色和大石头的颜色融为一体了,不仔细看的话还真找不到。
海洋博物馆有那么多关于海洋的东西,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大家一定要保护海洋哦!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5
首先作为一名艺术系的学生,本来就是抱着对艺术品鉴赏浓厚的兴趣来参加此次选修,原本以为是关于现代艺术品的鉴赏,不料此门课是对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画印章等物件的鉴赏,不过好在平时也喜欢一些古玩古画,也算是误打误撞就选对了一门课吧。
对于此次选修课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我是非常兴奋的,对于我来说坐在冷冰冰的教室里听些理论知识还不如去博物馆走个几圈,百闻不如一见嘛。虽然平日里自己和朋友也有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可是却无人在旁边讲解,喜欢是喜欢,却不是很了解这些,实属遗憾。好在这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入了杭州博物馆,逛了一下午后总觉得没有逛够,出来也是最晚的,可是还是想留在那多逛些时日,可惜要发车回校了,也只能下次再有机会重新过来看看了。
这次去博物馆参观主要是参观汉字文化的.源流,可能是小时候练字时老是被父母教育,对汉字并无太感兴趣之处,但是对汉字的源流倒是经过这一次参观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对古书画了解的并不多,平日里也只是喜欢随便的看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次的参观让我看到了许多古时名家的作品,实在让我震惊。现代艺术插画很少有给人那种一看就能让人静心下来的感觉,虽然现在的艺术也并不是不好,只是可能回不到古时的那种韵味感了。比起书法,我更加喜欢看那些古画印章,这也可能与我专业有关,我的专业就是画画,加上平时喜欢一些小玩物,所以对这些特别的感兴趣,参观的时候为了想看仔细玻璃内的物件,差点撞到玻璃上了,真的是有些惭愧。
有块清代的象牙雕人物臂搁让我尤为的喜欢,说实话现在真的少有看到如此精细的艺术品了,这块搁总共也只有长17.4厘米,宽7.4里面,高1.2厘米,虽然小却雕刻的栩栩如生,与现代用机械冷冰冰制作的工艺品比起来真的是好得太多太多了,真切的希望在当下也能看到有人能做出如此精湛的雕刻艺术。现代艺术仍需努力啊。
当初在博物馆感触是很多的,回来后由于工作学业繁忙也顾不上整理这些体会,丢失了部分略感遗憾,不过倒是拍下了许多我喜欢的古字画等物件的照片,就在这篇心得后贴上吧。希望有朝一日抽空能再去博物馆看一看。还有我觉得这门课就去一次博物馆不够啊完全不够,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堂课老师都在博物馆能边参观边讲课,虽然可行度不高,但觉得还是这样最有成效。既然不能次次课如此,还是希望能向学校多争取几次这样去各大博物馆的机会。谢谢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支持,也谢谢老师带领着我们去博物馆参观,让我们学到了平日里课堂上不会学到的一些知识。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和父母来到湖北省博物馆,欣赏古老的历史长廊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站在博物馆门口,发现整个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仿古建筑。当我走进去的时候,我看到到处都是人。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名为“曾侯乙墓”的展厅。我发现这个展厅宏伟而豪华。然后还有很多做工精致,奢华珍贵的东西。据说是这个“曾侯”的陪葬品。
然后我们去了三楼,然后去了“郧县人”展厅。我发现郧县人使用的石器随处可见,郧县人的头额骨都是用现代设备修复的`。
在三楼,我们还看到了古陶瓷和梁之墓告诉你,在古陶瓷展厅里,我还看到了许多非常漂亮的“青花瓷花瓶”!
然后我们准备去顶楼,但是不争气的我爸说他累了,在下面等我们,我和我妈就离开我爸上楼了。
一开始,我们就设立了一个名为“汉剧文物展”的大型展厅。看到后,我们毫不犹豫地进去了。一进去就看到了一个叫“老狼神社”的东西。然后往前看,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戏曲的东西,比如中国戏曲的唱片、票、剧本、戏服...我眼花缭乱,无数无数!
走着走着,我和妈妈来到了“荆楚百年英杰阁”。我一进去,就看到了一栋楼的照片。仔细看看武昌首义广场的“嘟嘟福”照片。我发现有董、等100多位代表人物,他们都是著名的抗战、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大师...
时间过得好快,就在我陶醉在历史的长河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我们要回去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7
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科学骨干教师,有幸来到了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参观,感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震撼。
据我所知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是南京所有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有着74年的悠久。首我们来到了恐龙世界。一进入恐龙世界里的一个放着恐龙骨架的大厅,引入眼帘的是一个炳灵大夏巨龙的骨架。这个骨架整个身体长度约为26至28米,是目前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骨架。这一个骨架,差不多横跨整个大厅,它那长12.5米的颈子尤为显得特别,让人感觉好像伸的很远,令人感到又惊叹又畏惧。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及关于恐龙资料的展厅中间的走廊里,走廊两边分别介绍了恐龙的逐渐进化和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等,让我对恐龙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
除了参观恐龙世界里的恐龙化石与骨架,我们穿越了时空,来到35亿年前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的地方,来到距今110亿年前的的宇宙星系和地球。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生命演化的。我非常好奇最初的鸟儿是如何开始飞行?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最初的鱼儿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
只要进入那随处可见我从未见过的化石的展厅,那一个个谜团都揭开了。鸟儿是祖先是树栖的小型恐龙,是恐龙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逐渐升腾起飞,也有的在树木之间来回滑翔,如此才有了振翅翱翔的本领。而我们的祖先从猿猴慢慢演变成人,当我们的祖先每会一项技能就算进化了一次,最初的鱼儿与很多最初的昆虫一样有这庞大的身躯,可如今它们都不是变小了就是灭绝了。
随后我们在运动地球区域,参观了许多关于熔岩、岩石、地貌和矿物质等一系列的资料。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岩石与矿物质中,每一件都是形态各异,你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他们有的像一个迷你型的小山丘,还带着一些不同的颜色;有的像一个鸡蛋似的沉积岩,上面跌这不规则的图形,条纹型的图案‘还有的只有像黄豆那么大的金刚石,它可是所有岩石中最坚固的,而最容易散架的是滑石。
这里还有许多的矿物质,气宗我最喜欢的是海蓝宝石。别看它体形小小的一个,但是湛蓝湛蓝的发出那种不想钻石那么刺眼的光芒。据说,海蓝宝石是哟蓝的海底住的一群美人鱼来打扮自己,并在关键时获得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宝石。因此,海蓝宝石又称“人鱼石”。
这次参观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收获很多,见识了很多,对我们身边的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领略一番。
去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8
8月16日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了仰慕已久的河北省博物馆。我们先后参观了《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大方悲歌—燕国故事》,《河北商代文明》四个展厅。
我们先去的是《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一件件精致绝伦的古文物造型奇怪,工艺讲究,最使我难以遗忘的是银首人俑铜灯:它是耍蛇男子头,用银制成的。黑宝石的眼珠,胡须微翘,笑容可掬。其双手各握一条长蛇,两蛇头局部别擎住一只灯盘;底部灯盘内也盘踞一蛇,蛇头顶住男佣左手之蛇,创意奇妙。还有错银镶金铜牺尊,是盛酒器具。兽口为流,双眼嵌绿松石,器身错银及红铜,并嵌绿松石,盖钮为曲颈的天鹅,整个兽身布满精致的花纹……让人不禁赞美古人的才智!
然后我们去的`是《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用石片编织而成的古代战士的铠甲,还看到了用金丝和玉片编织而成的金缕玉衣。在感慨古人才智的同时,还仿佛看到了古代战士披甲冲锋的场景!
后来我们去的是《大方悲歌—燕国故事》和《河北商代文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时候的货币竟然是精致的贝壳,而贝币则是古时候的重要货币。远古时代的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去生活,去战胜大自然!让人不禁感慨人类的宏大!
参观完博物馆,看到一件件精致的古文物,在感慨古人才智的同时,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爱护古文物。他们就是历史的见证!他们就是我们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