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通用6篇(《扁鹊治病》:四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本文为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系列的第一篇,主题为《扁鹊治病》。教案内容详细介绍了该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扁鹊治病》这篇古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第二个话题是谈“能手”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劝劝劝跑
2、老师故作惊讶装,同学们都觉得奇怪吧!你们发现了问题,不错啊,爱动脑筋,干脆老师给你们的几分钟时间,看看你们还能就这几个字提出哪些问题?”
3、学生自由提问
4、你们真会提问啊,虞老师都差点被你们的问题淹没了,老师想说,会提问质疑的同学是聪明的同学,老师还想说,提出问题后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同学是更加聪明的同学,你们想做这样的同学吗?
5.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中,只要你们认真读文、仔细思考,一定能够轻松地解决的。板书:扁鹊治病
6、别急,咱们先来看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扁鹊”你们了解扁鹊吗?谁来说一说。
7、指名说
8、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认读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三个劝,一个跑到底隐含了什么意思。
4、指名反馈。
三、细读文章
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
(一)三劝——扁鹊三劝蔡桓公
扁鹊是怎样劝的,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学生自由找、划)
指名读
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谁来说一说。(救死扶伤、不治就要死亡……)
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5.请同学们体会着读一读这几句话。(自由读一读)
6.指名读一读,评议
7.再指名读一读——学生齐读课文
2、面对着扁鹊的三劝,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出示句子: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
想一想:蔡桓公因为自己感觉身体无恙,才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想想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蔡桓公当时非常的生气,不以为然。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呢?
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句子
指名朗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3.说一说除了这个地方,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
4、感情朗读“三劝”
5、课文读到这儿,你是怎样看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呢?
学生思考
引导回答:
蔡桓公: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个令人尊重的神医
(二)跑
1、谁跑了?(扁鹊)扁鹊是三劝蔡桓公治病,他为什么要跑呢?
2、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够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治病。”
自由朗读
3、你读出了什么?
四、交流启示
1、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蔡桓公本来能够好好地活着,品尝着山珍海味,享受着人间富贵,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去了,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蔡桓公)
2、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想象:
大家有许多感受,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1.对蔡桓公说:
2.对扁鹊说:
3.对自己说:
4.对所有的同学说:
5.总结:说了这么多,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课文的题目,你能够给这个寓言故事换一个更加合适的题目吗?
(《桓公之死》《深刻的教训》《生命的代价》
《小病成大病》《惨痛的教训》《扁鹊与蔡桓公》……)
五、总结:
1.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重演!
2.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希望我们同学课下搜集其他的寓言故事,明天上课的时候讲给同学听。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扁鹊治病》。板书,齐读。
二、学习生字
1、“扁”和“鹊”是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看到“扁”,你会想到哪些字?(编、遍、蝙、骗、偏、篇、翩……)
师:看来,扁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哪里学要他,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帮忙。你怎么记住“鹊”?(爱惜的惜竖心旁换成鸟字旁,错、蜡)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是什么人?让我们把名医的名字写一遍。
2、其他生字预习得怎样?出示:肠胃汤药敷烫蔡桓公理睬几剂比较学习“肠汤烫”和“睬菜踩”,教写“蔡”。
(根据学生基础差,学生字困难,尤其是形近字分辨不清,考试失分情况,教学时尽量细致些,教会他们识字方法。但是对于“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是什么人?”这一问题,可能太开放了,学生受老师刚才的“乐于助人”一词影响,也答他是乐于助人的人。而我的本意是让他们答“名医”。于是,我马上换成“扁鹊是做什么的?”才比较准确。)
三、初读课文
1、同伴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同伴纠正。
2、指名分段读文,正音。其余同学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浏览课文,课文讲扁鹊几次见蔡桓公?分别是哪些段写的内容?(共四次。第一次:第1—2自然段第二次第3自然段第三次第4自然段第四次第5自然段最后一段写结果。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初读课文,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比以前进步,还用上“三番五次”而“几次见蔡桓公”这一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便于下一步教学。)
四、理解课文
(一)、第一次
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扁鹊和蔡桓公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导朗读(尤其是蔡桓公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
(问题给了学生,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只好换成“你认为扁鹊(蔡桓公)怎样,从……看出”,这样的句式便于学生回答,以前学生回答问题很简单,不会接着阐述,经过训练,学生会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了。此时,学生通过谈体会明白,扁鹊真是技术高超,在大王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看出大王有病。二蔡桓公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他的建议。为了解寓意已经做好铺垫。)
(二)、第二次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边听边想:假如你是扁鹊或者蔡桓公,你是怎么想的?
2、师采访扁鹊:大王根本不相信你,你为什么还来?
3、采访蔡桓公:您为什么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
(让学生进入角色,谈谈心里想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此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病已经严重些了。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引导下,有些同学思维活跃起来,用上广告词: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比喻句:力大如牛;夸张句:力举千斤,一顿能吃一头牛……)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名人,请看,(出示图片)他是谁呢?
2、学生简要回答。
3、师:他的名字不叫扁鹊,古代统称名医为扁鹊,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位名医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他精通各科目医学,创造了中医的望、问、闻、切四大诊法。(出示资料,指名朗读)
4、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扁鹊的故事: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说那里的太子死了已有半天了。扁鹊就向宫里人问了一些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只是昏死而已,便让人前去通报进去说可以把太子救活。当扁鹊来到太子跟前时,用针刺了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又在太子的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竟坐了起来;再让太子服了二十天的汤药,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和常人无异。从此,天下人都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
5、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三、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2、学生按照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3、检测自学要求的第一项任务
(1)词语检测(课件出示:认读、练写)
(2)听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播放课件)
4、汇报自学要求的第二项任务(指名按问题顺序回答,试着概括全文)
四、交流讨论
1、指名提出自己的疑问。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交流解决问题。
3、重点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学习课文。预设: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引导学生找读扁鹊的四次说话,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诚恳、医德高尚)
教师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听扁鹊的话,不相信他呢?他在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勾画出蔡桓公的每次所作所为,体会蔡桓公的(固执、傲慢)
教师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相结合的方式。
(3)看3——6自然段的开头,你发现了什么?(时间开头,加在一起,大约月余,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
(4)将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回应对照读并体会。(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固执,傲慢。)
师小结:面对这样的大王,扁鹊深知,怎么劝也没有用,所以,他赶快跑到秦国去了。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结:在错误或者坏事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即时地制止,这叫做防微杜渐。(板书:防微杜渐)同学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定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小事变成大事。
六、拓展延伸
1、案例分析:王大爷熟知扁鹊治病的故事,有一天赶集时,碰到一位摆摊就诊的医生说他有病,需马上治疗。王大爷为了防微杜渐,就听从那个医生的建议,结果花一千多元钱买回了一大包的药。没想到,后来一检查,他根本没什么病,那药也是假的,王大爷后悔莫及。你怎么看待王大爷的防微杜渐呢?(学生汇报)
2、推荐阅读。
师:《扁鹊治病》是根据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翻译而来,对古文有兴趣的同学下来后可以读读原文,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蔡桓公:不听劝告、固执傲慢防微杜渐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大家对我这个新老师肯定很好奇,所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厉,大家可以怎么称呼我。我想这节课咱们会合作得很愉快,对吗?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 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从前面同学们谈的故事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扁鹊几次去拜见蔡桓公?(四次)师板书:1、2、3、4。四次拜见,扁鹊都说蔡桓公身上有病,还具体说出得的是什么病?(是皮肤病、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那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扁鹊是一位神医呢?还有扁鹊三次请求治病,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绝,那蔡桓公是不是真的是一位自负、固执的国君呢?口说无凭,还是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到2200多年前的齐国皇宫的现场去看看吧?大家先去看看扁鹊的第一次拜见。出示课件: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当学生说到蔡桓公非常不高兴时,如果学生把蔡桓公的动作、神态都说完整了,师:哦,原来蔡桓公当时是这样不高兴的,你呀说得好,演得也好,都可以当专业演员了。如果学生没说,那引导:你刚才看清楚蔡桓公怎么不高兴了吗?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 扁鹊——桓公 (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要点:通过对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材料:课本、课件
课前谈话: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认识我吗?(不认识)那么,我用一句话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陈映群,是湖前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是一个自信开朗的人。这会儿,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我了吧?(陈老师)早就听说我们龙港四小四年( )班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能说会道,很会学习,真有这回事吗?(有)那好,我来考考大家。
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请大家读读,看看这段话给你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可以一边读,一边划。
交流:
1、告诉我们本组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故事
2、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4、学会收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更丰富多彩
果然能干!相信等会上课一定能表现得更好,对吗?(对)
同学们,其实刚才老师给你们读的,是第八组的单元提示,因为等会儿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来自第八单元,结合本单元要求去学习,一定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有自信吗?(有)
上课!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简介扁鹊
1、揭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叫《扁鹊治病》,它是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29课《寓言两则》里的第二则,寓言是一种用短小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文体。
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讲解扁鹊两字的写法)一起来读一读。
2、简介扁鹊
古时候,人们把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医生叫扁鹊, 20xx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叫秦越人医生,他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扁鹊”的称号,他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二、初读课文
1、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这里的学习提示,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懂,我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给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读、不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检测字词
重点指导: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
读音:蔡 睬 烫、汤 髓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最终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病死了。
板书: 蔡桓公 ? 病死了
三、研读课文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但最终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蔡桓公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把它们读好。
1、课件出示扁鹊的话
句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2:您的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3: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读
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句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句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读
说说你的感受?(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明白寓意
1、同桌讨论:现在,你明白蔡桓公病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吗?
2、谈谈自己的体会。是啊,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那是因为他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有病不治,不听人言的结果啊!
板书:固执己见
这不仅让老师又想到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3、积累成语:
你们的体会,让老师想到了几个成语: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你有什么发现?
五、写话
读了这则寓言,请你用上刚才的一个或几个成语,对蔡桓公或类似“蔡桓公”的人,写几句话。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收获。
2、《扁鹊治病》出自中国古代的《韩非子》一书,这部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譬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中国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 病死了
固执己见 不听人言
↓
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