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精选7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是一本以苏东坡为主角的读后感合集。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文化创作。这本合集选取了七篇读后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深入探讨了苏东坡的思想、人格和艺术成就,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面的苏东坡形象。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1
清风霁月!
从古至今,诗人词人无数,但我最偏爱的是苏东坡。苏东坡,即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所称颂的奇才。许是天妒英才,他的一生是我们无法想像,更描述不尽的曲折。
他生于眉山,这个温暖如诗的城,那所庭院的门,走出的便是"三苏”。他青年时正好遇上文字的革新,而他那清丽朴质的文字便脱颖而出了。也许你会想,这可是千年攒来的好运呀。别急,接着向下看。
王安石变法,苏轼为朝廷上小人所嫉妒,遭遇毁谤,度过了130多天的牢狱生活。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经朋友多方相助,得以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他也曾陷入颓唐之中,好在天生的乐观使他支撑了下来。在黄州,他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实现了精神境界的提升,他成了名声赫赫的东坡居士。
太后掌政,他步步高升,自然又成了小人们的眼中钉。虽遭遇各种谗言,但他一心只为百姓。
高太后去世,反对派执政,他二度被害,流放岭南,后又被贬海南儋州。
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却因路途艰险,人已暮老,病逝途中,令人惋惜!
黄州至惠州,岭南到海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苦。政坛风雨多变,宦海一生沉浮,幸运的是,他是苏东坡,他笑着面对又挥挥衣袖,携两股清风而去,这凡世间的尘俗似乎与他无关。
他不羁,却有禅意。而他的`底色,则是儒家的——济世救人。是他的初心,以及他的大爱,又将他拉回这世间,与这疾苦对峙。他放下手中之笔,亦能扛起重担,他修洪抗灾,他真真切切对百姓好,“百姓之友”形容他,便也真真切切。
是的,我偏爱他,不止于他的诗与才华。我偏爱他的清澈,如清风,掠过这世俗而不沾染一星半点;我偏爱他的仁慈,似乎如月般将其温柔的光辉洒向世间,穿透黑暗。
如清风,也如霁月,我偏爱这样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2
书是儿子初中时买的,帮他整理书桌,又翻出了,就拿来读。对苏东坡最深的记忆,是他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但当我细细读完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苏东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旷古无今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浩然不朽的伟大生命。
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他忧天下之忧,尝黎民百姓之苦,在艰苦的环境依然生活惬意;他在官场沉浮,受尽小人排诽,依然洁漱一生;他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做工程,学瑜伽,炼仙丹。“伸手摘星,未能如愿,但它不会弄脏你的手。”同样,他嗜酒成瘾,还喜欢月下漫步。他一生都在实践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体。苏东破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却随时间推移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我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定论”。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时才可以下断语。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共读了两月有余,每每睡前沉浸其中,感知他的情绪,与他同乐同悲。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3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国际上竟有如此旷达之人,而他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终身都在被贬,但是咱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豁达的诗句,比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寒酸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但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怅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敬服的心悦诚服。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前史长河中永久那么光芒耀眼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终身,我学到了两个字:豁达。
苏家出了三个文人,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赏识苏东坡不只仅由于他豁达,还由于他是一位正派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行医。”由此可见,他很重视人品。当咱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适宜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尽管宦途含辛茹苦,但也很会日子,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并且他的日子风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咱们说失落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端在东坡一片田地里作业,自称“东坡居士”,所以咱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一般的农民,真实开端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教师最喜欢的诗人就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由于苏东坡的异乎寻常。当咱们去阅览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灵灵通观。他真的`是一位优异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世俗,而又光明正大、淡泊闲适,并且具有豁达旷达的胸襟,真的是一朵当之无愧的天主的最美花儿,没有缺陷,如此绚烂的耸峙在文学史上的顶峰!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4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这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弟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娼妓题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既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5
那是一阙词换一壶酒的朝代。多少风流雅士、绝色佳人,于宋朝的春风亭园,杏花酿酒,松针煎茶,即兴填词,岁序安然。
而正因苏东坡生于这个一首词可换一座城的朝代,他才可过的快乐,无所畏惧,似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却不得不说,他这一生,很是精彩。在烟尘飞扬的世间,犹记明月清风;在颠沛流离的境遇,学会随遇而安。他遭贬谪,被放逐,一生辗转流离,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苏东坡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他曾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虽无意仕途,却不能彻底做个散淡闲人。他的一生,一半江湖,一半山林,一半忙碌。他喜欢翠竹杨枝,却舍不下酒肉佳肴。他在浓郁中追求清淡,于深沉中品出清欢。而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
许多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的故事,也留下了他的诗词,更留下了他的悲欢离合。他在密州的烟雨丛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衰烟雨任平生”的况味。他在黄州偏远的乡间,咀嚼几碟素菜,品味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薄。他在惠州的陋室,隔帘听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红柳绿,吟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
苏东坡,他于简洁的茅檐草舍,一壶清茶,几碟素菜,悟出了人生的境界与禅意。林语堂于书中曾曰: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这个他,当然是苏东坡。他的一生,堪称奇迹。
从凄美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股稍高烛照红妆”,到豪放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再到,洒脱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最后是哲思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一句句诗一首首词,承载着苏东坡的人生,起起落落。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是同代人,没有关系。书中曾云:“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因为我喜欢他。”如是,我爱他,爱他率真,爱他孤傲,爱他清廉,爱他风流。
林语堂于书后遂: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6
论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诗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了解,在这些人中,最让我钦佩的,就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在被贬的时候,仍然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与友人一同出游。我钦佩他,是因为他有着无可比拟的才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他的豪迈;同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的深情;还有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如此有才华之人,怎能不钦佩?
我想更深地走进苏东坡的内心世界,于是在众多关于苏东坡的书籍中,我选中了这本《苏东坡传》。
从书中的标题,很容易能看出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跟它的作者——林语堂有关。林语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写一位才子,就诞生了这本《苏东坡传》——20世纪四大人物传记之一。
这本书写了苏东坡仕途坎坷、历经磨难的一生。苏东坡多次被贬谪流放,大半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多次遭遇,苦难深重,但他却没有抱怨和颓废,总是那样豁达,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苏东坡受尽磨难,而依然快乐达观,能成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赞,而读罢掩卷,我却似乎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苏轼毫无疑问是个“狂者”。论语里有一句话“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为。”做人做个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个狷者。
的确,苏轼的才华,超过了几乎当时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资本,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为狂所连累,成为他各种挫折的根源。乌台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说的好听点,是恃才傲物,说的难听点,就是自负。当年,苏轼做官时,他好友的父亲,陈希亮,作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压苏轼。哪怕一篇很简单的文章,苏轼都要写很多遍,因为陈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点漏洞。有人说,陈希亮是无中生有,他为此解释说,是看出了苏轼特别骄傲,怕他以后在官场上,会吃大亏,所以才打压他,磨磨他的锐气。想必苏轼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东西并没改。
苏东坡的一生是异常坎坷的,也是乐观开朗的。他的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垂名千史!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7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头绪,而且也读下去,便将它暂时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苏东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开了这本《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这一辈子可谓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我称他为“苦了一辈子的诗人”。但是尽管生活困苦,他总是豁达乐观,所以他那无人能敌的阳光心态也是拜吃了太多苦头所赐。
在1036年12月19日,这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苏轼在他十岁时,已能写出出奇的诗句。而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苏洵败在了需要有相当的艺术情绪的做诗上,这一点苏东坡比他强。果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在苏轼与苏澈刚二十有余时,和父亲已是朝廷命官。只是,这时的苏东坡初入官场,还不够成熟老练,他的妻子帮了他不少忙。苏夫人能够看出别人的短处,苏东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对苏东坡的忠言他也听。苏夫人或许是参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最令人喜欢的一点便是乐观。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苏东坡不顺眼的人十分烦恼,他们竟也无奈苏东坡。当苏东坡只剩间破房子时,却更加逍遥自在了。苏东坡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话为“月色入户”,可见房子之破,连月光都投进来了。可下一句为“欣然起行”,苏东坡竟满心欢喜,像老朋友来家坐坐一样,起了床,踏着月色,找好友张怀民去了。所以你看,这位诗人多么独特!
苏轼,让我叫一声你的名字,尽管你如昙花一现,但你留给我们的记忆与回忆,不会淹没在时间大海里,你将永远住在人民心中,这朵美丽的花将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