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教案模板6篇
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进度来进行精心设计,详实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优秀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进度来进行精心设计,详实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优秀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请大家注意听,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听大海录音。)
2、观看大海视频资料。
3、揭示课题, 板书我家住在大海边,读一读。认读生字边和住。
同学们,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邀请咱们去他的家乡大海边玩。你们愿意吗?(生答)那快快准备好,我们马上就出发吧。
这节课啊我们要跟着丁丁到他的家乡去看一看。丁丁的家就住在大海边,你们听,听到了什么?
二、初读小诗,整体感知。
这首好听的歌谣啊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快打开语文书的第56页,找到它。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手指课文。
2、看,蓝色的大海,美丽的月亮湾,丁丁的家乡多美呀!我们自己也来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这篇优美的儿歌就是我们的一篇课文。要想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打算怎么办呢?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那读了歌谣,丁丁告诉我们大海边有什么呀?
?课件演示】: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
教师贴图:
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 让学生复习生字
出示有
引导学生说大海边还有什么。(他们那儿许多学生去过大海边。)学生说大海边有船,大海边有海鸥,大海边有贝壳、扇贝。再问大海里有什么,学生说大海里有鱼儿,大海里有珊瑚,又有一个学生说大海里有鱼。接着让学生读一遍课文。
刚才同学们说了大海边有贝壳,顶顶也给我们带来了学多贝壳,想看看吗?这些贝壳里还藏着好多小秘密呢,我们打开看看
?出示课件】:看贝壳认字
出示边这个字藏在课文中的那句话当中呢?找到他读一读。
位还知道一位( )
条 亮 他 完
故事 爷爷会给丁丁讲什么故事呢?
是呀,爷爷的故事说不完,海上的美景看不完,渔民的鱼儿打不完,动听的歌谣唱不完,
让我们随着美景在读读课文吧! 3遍
老师特想把它背下来,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教学反馈:认识字条中的生字。
认识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在这些字当中有些字长得特别像,谁来找一找。
[出示课件]:住位他
你们识字的本领真强,老师叫你们识字小状元,你们爱听吗?这些字一定难不到你们,谁来读读。
[出示课件]:
天边 河边 耳边
打水 打字 打电话
说不完 ( )不完
一条鱼
一条( )
[出示课件]:
读句子:
1、 爷爷月亮湾
2、 好听的故事说不完
( )住在( )
指导书写:
第一遍:按笔顺写正确。
第二遍:看清田字格的位置些端正。写完两遍后对照田字各中的字,检查一下哪里写得好,哪里还有点欠缺改一改,
第三遍:要把这个字写得更漂亮,写完三遍就做好。
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读书效果。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小结
1、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
板书课题:6绿手指
2、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
出示生字卡片练读。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
你读懂了什么?
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5、学生自由发??
6、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
7、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
反馈学习情况。各小组互相补充修改断意。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进行评价。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段。
2、学习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
二、总结全文
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讨论老奶奶是怎样培养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老奶奶培育的结果怎样?
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
小结:这为老奶奶精心伺弄金盏花,她挑选一株颜色稍微淡的,让其自然枯萎,第二年把它的种子种下去,然后在挑选颜色淡的花的种子栽种,循环往复,经过了20年,终于开出了一朵纯白色的金盏花来。
出示文中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你想对老奶奶说些什么
起初,家里人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家人为什么那样说?(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理由)
此时,你认为老奶奶的佳人会说什么?
当老奶奶把这纯白色的`金盏花的种子寄给园艺所时,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老奶奶又怎么对他们说的?
你们说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你能说说黑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小结:是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听写。
回顾课文主题。
5、朗读课文。
组内讨论学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馈学习情况。
朗读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谈感受。
6、有感而发,自由发言。
因为老奶奶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而且连植物学专家都做不到,所以老奶奶家里人一致反对老奶奶做这件事。
奖金不能兑现,因为年代久远。
“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自由发言。
7、联系实际谈感受。
板书:
6、绿手指——好园丁——老奶奶
——认定目标、坚持不
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的: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1、课前部署
一、要求门生熟读课文,行使自己的法子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二、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用较快的速率读课文。
二、门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三、门生相互讲课文故事。
四、由门生举荐1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老师收拾。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二、浏览思索,商讨如下题目。
(一)1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mm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甚么差别?
(二)mm娃丽为何可以或许拿到跟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mm的态度有何变化?
(三)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以为谁更值得学习?
三、师生对话,商讨上述题目,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别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立异学习
运动要求:门生可以或许是非分明,晓得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有情感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领会她送信的艰苦。
二、与门生商讨两个话题:
(一)用自己的话赞颂娃丽。
(二)你身旁有像娃丽如许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日之后,你将怎么样向娃丽学习呢?
三、老师小结,收场学习运动
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娃丽冒着风雪把一封被邮递员送错的从前线寄回来的重要的信及时送到了失主手中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从中受到“做人要有责任感”的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感悟做人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了解信箱的功能和邮递员的职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孩子们,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今天我们所学的“信箱”却迥然不同,它里面还装着更珍贵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勾画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
三、紧扣重点,体会感悟
1、文章的哪部分最使你感动?(三、四部分)为什么?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带着你的体会自读课文;抽读,评价;分角色朗读。
4、娃丽给石铁潘诺夫一家带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带去了什么?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5、是啊,所以石铁潘诺夫才这样写道……(学生读信的内容。)
6、因此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1、孩子们,学完课文以后,你认为“信箱”里究竟装着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讲讲你身边的有责任心的人或者事。你从这些人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住、海、金、沙、面、唱、各、拉,学会用海、面组词。会正确得读和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有…有…还有…”说话。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一块写了生字并注音的小黑板
第1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海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先听录音朗读。
①拿出小黑板,让学生跟着老师读生字。读3遍。
②让学生在下面自由地拼读,也可同桌互读。教师仔细听学生拼音,以及时纠正错误发音。
③指名请2-3位学生认读、正音。
④小游戏:开火车。
(2)字形教学:
①指导学生写“海”。
问学生“海”是什么部首,什么结构。在黑板上写出“每”的笔顺,让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
②对于“唱”字,指出右边的“昌”应是上小下大,并不是一样大的。
③指出“金”和“全”的区别,根据“全”识记“金”。(“全”的口袋里各放了一粒花生米就成了“金”了。)
知道学生写“金”时应先写两点,最后才写一横。(先放花生米,再把口袋给拉好。)
(3)学习第一段
一齐朗读。问:有谁知道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我家的位置,在大海边上)小朋友们有谁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螃蟹等)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知道那么多,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描写海滩的。
(4)布置练习
做课后练习题第3题。做完后指名2-3位学生说说他们的答案。
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理解课文,进一步学习巩固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小黑板指名认读新学字的偏旁、笔画、笔顺。
②指名书空或板书“海”、“金”。
(2)朗读理解课文
第2、3段
①指名读句。问:通过这几句,你们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通过这两段,你们有谁知道沙子是怎么样的,(又松又软)贝壳又是怎么样的呢?(各种颜色)贝壳有哪些颜色呢?(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绿的)
②告诉学生:“有……有……还有……”是一种叫排比句的修辞方法。因为每一个“有”后面所接的都是结构类型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所以叫排比句。这句话是排比句,因为“红、黄、白、绿”都是一种颜色,它们的结构类型相同。
举个例子:同学们在大扫除,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还有的提水。
请学生把书翻到课后练习,做第4题,请学生根据图画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问学生:你们谁还能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③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几个有关颜色的词,你们能不能在班上找一找,看看哪里
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指名请学生回答。等学生对这四种颜色有了初步认识后,做课后习题第1题。
(3)起朗读课文第四段
教师讲述:第一段点明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最后一段又强调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我爱家乡的海滩”,前后呼应,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头有尾,结构严谨。
问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否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家乡)
(4)复习几个易混淆的熟词,选字填空,指名回答。
躺 躲 蓝 篮
()椅()藏竹()()天
(5)以同桌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
(6)布置作业,课后朗读课文5遍。
复习生字及词语,下节课后听写。
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4个。
2、 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等自然现象的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 题回“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排演课本剧练习复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浓浓的真情,体会小萨拉的优质言行所表现的`善良品质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师:小朋友,在你们家中谁是最弱小的?
2、出示课题 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3、读题质疑
可能出现这几个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2)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3)在课文中到底谁是最弱小的?
二、 自学
1、分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课文3)解决问题
2、交流反馈
1) 出示词语,学生互教互学音形义。
2) 根据喜好分小节读课文,相互评议。
三、 新授
1、指名交流解答问题,指导朗读。
1)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
出示:现在……萨拉问道。
指导朗读
2)回答“谁是最弱小的”
出示:滂沱大雨……毫无自卫能力。
指导朗读
3)回答“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联系风雨来时一家人的表现,体会一家人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和睦美满的真挚感情。
出示:萨拉朝蔷薇花丛走去……盖在……
指导朗读
2、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更弱小的人。
3、齐读课文
四、 表演
1、语言直播厅:找找好朋友,准备表演课本剧。
2、小组表演,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