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推荐7篇(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推荐)

本文推荐了7篇关于张桂梅先进事迹的材料,这位普通的中国妇女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非凡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张桂梅的故事,感受她的坚韧与勇气,同时也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推荐7篇(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推荐)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1

今年我们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家过年。外公外婆家养了很多鸡、鸭、鹅,准备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外公外婆家还有两只小猫:一只叫黑黑,因为它浑身上下的毛都是黑色的;另一只叫花花,因为它身上的毛有三种颜色,一种是黑的、一种是白的、还有一种是黄的。这两只小猫有一个共同的绰号,那就是‘好吃懒做’。

早上,我和外婆一起将那些小鸭、小鹅从家里赶到村子的水池里游泳,小鸡则在树下散步。

中午的时候,我和外公一起到后院的果林摘桔子吃,外公家的桔子黄澄澄的',可甜可甜了,而且非常得大呢!外公说:“那是因为他施的肥是有机肥。”

今年的这个年过的真令人难忘啊!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2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从20xx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民族中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心系女中,牢记教育使命。20xx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办学12年来,张建梅走过长达11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在20xx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40.67%,位居丽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3

一、感动中国的女校长

如果不是通过央视的节目专访,知道她的人恐怕寥寥无几。这位年过六旬的女教师带着一脸的沧桑皱纹,对着镜头诉说她的信念。

她的一生坎坷而不幸,年少丧母,中年丧父,晚年无子,历尽人世千般苦;身体已经千疮百孔,被肺气肿、小脑萎缩等十多种慢性病折磨着,依然砥砺前行,不屈不挠。

1996年,她的丈夫因胃癌离去,张佳梅哀痛之下离开任教二十二年的大理,来到丽江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不到一年,她就因子宫肌瘤濒临绝境。

然而当地学校和政府知道后,迅速募捐帮她度过难关切除肿瘤,之后她便想为当地的女孩子们做些事,帮助她们。

张佳梅一直在贫困地区任教,她眼看着一个个女孩子从学校的课堂中逐渐消失,然后出现在田间地头,工厂流水线,甚至婚礼上。

她知道外面的世界有更大更多的机会,而这些孩子们一样拥有机会,让她们能够走出大山,亲眼看一看,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口中听说那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她要办一所完全免费的女子学校,然而资金令她耗尽心血。她做的是胼手砥足的教育,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所谓慈善集资,她到处筹钱,可农民们都不相信,他们只知道依靠手脚可以赚钱,却不相信头脑也可以。这反而令张佳梅更加坚信,因为教育恰恰是农民的短板。

从2002年到2007年,她只筹到了一万元,远远不够建校的费用,然而转机发生在她去北京时,碰到的女记者为她写了一篇报道,终于有人知道她的努力和目标,来自各个地方的捐款和物资朝她涌来,各级政府也纷纷出手相助。

2008年8月,张佳梅投注心血长达六年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了。

二、至柔之躯托梁架栋

然而,学校的建成只是个开始,传统观念和现实贫困继续考验着张佳梅的毅力和决心。

学费全免,住宿全包,另外还可能会有各类补助,你以为这样女孩就肯定能上学了吗?张佳梅自学校开办的'12年里,一直住在学校里,紧挨着学生宿舍门口。记者不解,她说:“如果有事,我可以帮学生挡着点。”

然而她这一副瘦弱的身体能挡什么?挡住忽然闯入的恶徒,更多的是挡住那些想带女孩回家打工赚钱结婚生娃的亲生父母们!

张佳梅像一座堡垒,守护着女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她也像一座桥梁,搭起女孩和外面世界的沟通道路。

12年来,这所高中共有十届学生毕业,1804个女孩从这里走进梦想中的大学。这些孩子们,有的进入川大、厦大、武大、浙大等中国一流大学,她们证明了张佳梅的正确,也为自己争取了更幸福的生活和更广阔的空间。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4

张桂梅,1977年6月,河汇村村民。在丈夫惨遇车祸身亡后,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公婆,她断然拒绝“好心人”让其改嫁的劝说。最后,签订以“为公婆养老送终”为提前的入赘协议,招夫上门共同孝敬公婆,担当养老抚幼责任,树立了尊老敬老的典范。

摆脱丧夫之痛,以单薄的双肩毅然挑起生活重担

张桂梅出生于木石镇俭庄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家里经济并不富裕,但却是一个忠孝之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忠孝仁爱。

2002年,心地善良的张桂梅嫁到了河汇村,可就在2007年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不仅带走了丈夫年轻的生命。巨大的悲痛让她痛不欲生,一度丧失生活信心,但是看着风烛残年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顿时清醒过来——“绝不能让丧失独子的公婆整日以泪洗面,无依无靠,即使命运抛给我千斤重担,我也要勇敢地肩负起身为儿媳和母亲的责任。”。

于是,张桂梅掩盖住心内的痛楚,每天早出晚归外出工作,回家后悉心照料公婆和儿子,田间地头更是经常看到她独孤的身影。为了不让公婆看出她的疼痛和艰辛,张桂梅总是面带笑容,于是欢声笑语再次回到这个不幸福的家庭。

签订“入赘协议”,坚决为老人养老送终膝下尽孝

女人能顶半天,可是整个顶下来,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气,生活十分艰辛。张桂梅的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却又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十分着急,于是就劝她早日改嫁。可张桂梅死不同意。善良的她想到自己改嫁可以带着孩子走,但谁愿意接受两个不沾亲不带故的老人呢?如今公婆膝下已没有儿子,4个女儿又远嫁外地,谁来照顾他们呢?两老都已经高龄,身体均不好,婆婆王传美有严重的气管炎,公公张茂春腿脚不好,她实在是不忍心改嫁。

“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把这个担子扛起来,这是我应该替丈夫承担的责任。”张桂梅坚定地说。可婆婆王传美看着不忍心,一再劝她:“梅子改嫁吧,你这么年轻,不要因为我们拖累了你,我们不会埋怨你的。”婆婆的一席话让张桂梅泪如雨下,“娘,不要再说了,就是改嫁我也要带着你们。”

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张桂梅同意改嫁,但是她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招夫入赘前夫家中,一起伺候两位老人,否则她终生不嫁。她的`这一要求在整个村子传开来,很多适婚男人听说后打了退堂鼓,然而还是有人被她这份执着的孝心打动了。忠厚老实的刘信听说她的故事后深为感动,他认为张桂梅提的要求恰恰说明她很孝顺,有责任心,于是拍着胸脯答应了。就这样,又一个家庭组成了,婚后,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在照公婆的同时,对新的公婆张桂梅同样照顾得很周到。刘信父母深明大义,也非常理解儿媳妇和刘信,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又恢复了恬静幸福。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尽心尽孝感动乡邻

在张桂梅家中,刚刚过世的婆婆王传美生前,说起张桂梅和刘信,老人总是赞不绝口:“他们对我们真的很好,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好。”婆婆去世前,每日早晨,张桂梅即便再忙,也会给婆婆梳头,下午回来再晚,也会给老人捶捶肩膀揉揉腿。刘信每晚也会端着酒和菜到老人的房间,与老人边喝酒边聊天,排解他们心中的孤独。

可前不久,又一场突来的灾难再次考验着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刘信唯一的兄弟也因车祸不幸遇难,留下父母和孩子。面对两边都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张桂梅和刘信谁都没有撇下,为照顾两边的老人,他们经常奔波于山亭和滕州之间。目前,张桂梅和刘信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两个幼小的孩子也有了远远超过自身年龄的责任和担挡,不仅学会了料理家务,更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如何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做一个好人。

“她对婆婆非常孝顺,我们村里人都很佩服她。”熟悉张桂梅的河汇村村民于媜说,张桂梅逛街时看到好东西,首先想到给公婆买,每到过年,她都要给公婆买新衣,到了老人的生日,她还要做一大桌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一聚。

在这个不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里,他们胜似亲人,其乐融融。如今,刘信到城区务工养家,张桂梅婚生了一个儿子后,重组的一家人在经历风雨之后,又恢复到往日的幸福和甜密。“百善孝为先”张桂梅虽然签订的仅是一张明确责任义务的协议,但它却有力表达了张桂梅孝敬公婆的决心,传承和升华了数千年中华孝道。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5

近日,“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位公民被载入史册,是国家和社会对她贡献的肯定、人格的尊崇、精神的褒奖。平凡而又非凡的她扎根偏远山区,用瘦小身躯托起上千山区女童的“求学梦”,小身躯里有大情怀,历史将会铭记这位“以坚韧成就伟大、以热爱创造传奇”的人民教师。

那瘦小身躯,蕴含着“躬身为党、以民为伤”坚定的.理想信念。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人民教师”张桂梅的发言寥寥数字,但字字千钧,让人敬佩不已。初到华坪,张桂梅就发现班上男多女少,当时她便暗下决心,誓要改变当地教育环境,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最大程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此,她东奔西走、摆摊募捐、被人放狗咬、误吐口水骂是骗子,且不被亲戚朋友所理解,她都一一挺了过来。自然击她以风雪,她却报之以歌。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坚强?没错!是共产党员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在党旗下“青春献给党”的铮铮誓言,是那拳拳慈母心、浓浓爱民情,不断驱使着她无惧风雨、奋勇向前。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榜样为“标”,对标对表,见贤思齐,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那瘦小身躯,蕴含着“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执着的价值追求。

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累计帮助16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这其中任何一件成就都无比伟大,而这种种伟大都缘自同一个人,她便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自她到华坪工作以来,她的生命便与华坪紧紧连在了一起,她坚韧纯粹、甘当人梯,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现如今,因为关节疼痛,张桂梅手上贴满膏药,且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却依旧没有停止奉献的脚步。她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如同崖畔的桂、雪中的梅,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被女童亲切称为“张妈妈”的她如同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们的逐梦人生。共产党人当以先生为楷模,如若是,何愁国家不强、民族不兴、人民不乐?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向先进靠拢,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克己奉公”的奉献、“舍我其谁”的担当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考卷。

那瘦小身躯,蕴含着“清正廉洁、勤政敬业”扎实的工作作风。

为了不让一名女童因贫困失学,张桂梅时常顶风冒雨、翻山越岭,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里,脚步遍及华坪县每个角落。自华坪女高建立之日起,她便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一体,而且随身还带一个小喇叭,定时督促学生起床、学习、睡觉。多年来,她没有收过家长一份礼,没有额外拿过一分钱。除此之外,她还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20年来收育136名孤儿,而对自己,却是非常节俭,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不仅如此,她还曾把工资、奖金甚至社会捐助的诊疗费用累计100多万元都捐献出来,真是大气磅礴,巾帼不让须眉!不求名、不逐利,是她的行事品格,她只是默默地深耕在大山深处,用单薄的身躯挑起民族的脊梁。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6

一天,小狐狸聪聪突然被一阵大风吹走了。

小狗汪汪听说了,就想去找小狐狸。这时,小猪欢欢跑了过来,说道:“她这么自私,咱们现在也不管她了。”小狗汪汪说:“可聪聪还是我们的朋友啊!”说完,汪汪就出发了。他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位老爷爷,就问:“老爷爷,您知道我的朋友小狐狸聪聪吗?她被一阵大风吹走了,我正在找她呢。”老爷爷说:“那一定是被住在那个小洋楼里的魔鬼捉走了。”听了老爷爷的话,汪汪立刻向那个小洋楼的方向跑去。小猪欢欢看着汪汪离开,有点不放心。他想了想,就去追汪汪了。路上,欢欢也遇到了那个老爷爷,他着急地问:“老头,你看到我的好朋友小狗汪汪了吗?”老爷爷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欢欢没有办法,正想离开,老爷爷说道:“你这么没有礼貌,我本来是不想告诉你的,可是看到你们是为了帮助朋友,我就告诉你吧。汪汪到小洋楼去救你们的朋友了,你赶快去帮忙吧。”欢欢连忙说:“谢谢您!我得赶快去了。”说完,欢欢立刻向小洋楼跑去。汪汪和欢欢来到了小洋楼前,和魔鬼战了九九八十一个回合,终于打败了魔鬼,救出了小狐狸聪聪。聪聪不好意思的说:“我那样对待你们,你们还来救我,我太惭愧了。”

汪汪和欢欢都说:“因为我们还是好朋友嘛。”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篇7

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首届学生几乎全都是“线下”生。

学校生源差,教学条件更是十分简陋。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在另一间教室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里着急,如果等学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张桂梅却犯了愁。“有的学生考试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15分钟。

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傻丫头,快点!”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她说。

2011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杨文华说。

2016年,华坪女高完成建设工作,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学校有了食堂、宿舍,还有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截至目前,学校3个年级共有9个班,在校生达464人。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累计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的1500多名学生。至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还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学校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却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平时连爬楼梯都十分艰难。

“我上网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发出声音,但她从来不说。”韦堂云说。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相识多年的闺蜜,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她经常让别人猜我俩谁更重,可现在她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丽说。

★其他类似内容

1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7篇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7篇

优秀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感人事迹温暖着每一个学子的心灵,激励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本篇文章将为您呈现七位杰出教师...

查看剩余 79%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7篇

2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优质7篇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优质7篇

本文将介绍7位感动中国的优秀教师事迹,这些教师以其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们用爱心和智慧,培养...

查看剩余 85%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优质7篇

3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优秀7篇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优秀7篇

本文将介绍七位感动中国的优秀教师事迹。这些教师以其无私奉献、爱心教育和卓越成就,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他们用自己的智慧...

查看剩余 88%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事迹优秀7篇

4中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推荐8篇

中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推荐8篇

中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激励着我们向上向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推荐8篇材料,记录了一群杰出少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他们的...

查看剩余 85% 中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推荐8篇

5教师感动中国事迹8篇

教师感动中国事迹8篇

事迹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情感风采和人生价值,伟大的事迹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感动中国...

查看剩余 70% 教师感动中国事迹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