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6篇(文学复苏:6篇读后感)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6篇关于《复活》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复活》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尼古拉的复活之路,深刻探讨了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这些读后感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复活读后感篇1
“复活”不仅仅是小说的名字,更为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看到小说的名字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谁的“复活”?他因何“死去”?又因何“复活”?当我最后看完了这本小说,所有的疑问最后都得到了解答。
小说描述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两个人的复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我尤其赞叹玛丝洛娃的善良与坚强不屈。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天真活泼。她与聂赫留朵夫公爵产生了一段完美无暇的初恋,但这一切却在两年后被毁掉了。在“那个温暖的有风有雨的夜晚”,在那个小小的车站,卡秋莎的最后看到了她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巨大的等级差异,悲哀欲绝的她再也不坚信上帝和善了。她深信深信关于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骗和谎话。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她在精神上灵魂上死亡了。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正直而无私的少年了,正因“坚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实在太难了”,他不再坚信自己而开始坚信别人了。因此他沉溺于贵族式的腐败与堕落的生活,同样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后的两人再次相遇,聂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审,玛丝洛娃却沦为了命案的嫌疑犯。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很担忧自己的罪被公之于众,怕自己名誉扫地。当他真正看到玛丝洛娃所遭受的苦难,才开始真心的忏悔。难能可贵的是公爵并不只是嘴上忏悔,而是切实的行动起来了。说实话,从这时我才一开始对公爵的厌恶转而对其改观。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她请来申诉的律师,一次次的为她上法院,甚至去农村,拜访那些虚伪的不称职的法官、将军乃至国务大臣。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的忏悔之中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净化,开始“复活”。在之后他随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毅然决然地放下自己的贵族生活,不仅仅帮忙玛丝洛娃,也帮忙其他的囚犯,为无辜获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复活”的也更为彻底。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尽管沦为妓女,又受诬陷入狱,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虽然一开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聂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诚的行动后,还是原谅了他。玛丝洛娃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复活”。在去西伯利亚的流放中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玛丽帕芙诺芙娜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善良深受感动,正因西蒙松对她的毫无芥蒂的感情而竭尽全力唤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质。玛丝洛娃最终也
获得“复活”与新生。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的黑暗,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即使在这天的中国也颇具现实好处。信仰迷茫的民众,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国家也同样需要“复活”与新生。
复活读后感篇2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花费大量精力写的一部长篇作品。《复活》讲述了托尔斯泰听到一个故事的故事:有一次,法院审理了一名小姐被控盗窃嫖客100卢布并杀害嫖客的案件。陪审团有一名男子发现,这起案件的被告是他多年前在亲戚家做客时诱惑养女的。于是他良心发现,试图营救,并表示愿意嫁给她。最后,这名女子在监狱里病死。而那个人也不知道去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很多感触。书中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里是一位善良、充满活力、崇高的志愿青年。但当他担任官职时,他完全改变了。他整天沉默在享受中,早已忘记了自己狂热的理想,变得颓废落魄,成为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他在法庭上看到玛丝洛娃,他才回忆起许多过去,这让他觉得自己是如此可恨,并对自己以前的生活产生了怨恨。为了赎罪,他起诉了一些无辜的囚犯,并将他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配给了农民。他彻底改变了生活,从过去的腐朽中拯救了自己。
这本书叫《复活》。我觉得复活就是聂赫留多夫,他的自我精神复活。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以前堕落过,但当他的良心被发现时,他做了很多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觉得当一个人犯错误时,不管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地审视自己,承担自己的错误。书中有一对梅尼绍夫妇和儿子,因被冤枉纵火而被拘留。最后,聂赫留朵夫帮忙得到清白释放,虽然最终被释放,但既然无罪,为什么要被关押呢?仅仅因为真正纵火人有钱,就可以把祸栽赃给别人。
《复活》一书也反映了当时黑暗社会和人们道德的丧失。聂赫留多夫本人对这种生活非常厌恶,但人们因为环境而改变,所以当他处于黑暗环境中时,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堕落。这让我明白善恶是一种思想差异,只要受到影响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仔细把握生命之船,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坚持真实的自己。
复活读后感篇3
读完《复活》全书,才真正明白了将其定为书名的意义所在。复活,在我曾经的记忆里,这个词只是用于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寄托与希望。而现在才认识到精神同样可以得到重生,就像聂赫留朵夫,生活在上流社会当中,受到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的腐蚀,堕落了,仍然可以通过审视自己和现实行动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意义上的复活。然而,我觉得聂赫留朵夫这种精神意义上的复活,不仅仅是完善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反抗和对其他人命运不公的一种不满。我们知道,聂赫留朵夫在后来对妓女,农民,工人,车夫,仆人等在内心里面存在极大的'同情,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也改变自己的命运。托尔斯泰在著作里无不透露出对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下层人民的一种忏悔,怜悯,其实,这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对生在那个社会人民命运的一种大胆思考与深刻剖析。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精神的复活尤其重要。
然而,用这种精神复活的思想审视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就会发现精神复活仍然没有失去它的内在意义,反而应该将它落实下去,号召现代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与灵魂。现如今,我们虽然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然而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人沉迷于花天酒地中不可自拔?有多少人不致力于自己温暖的家而想着过更加浮华的生活?有多少人为了钱而不顾一切?有多少人在浪费自己的青春?有多少人在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在损害他人的利益?又有多少人在奢华与虚伪的面纱里继续伪装?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觉得现在的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身体需要强壮,而我们的精神同样也要得到必要的复活,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不可能不受到不良东西的侵蚀,从此看来,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净化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的社会该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和谐呢?我想我们根本想象不到那种和谐给我们的愉悦与欢快。到那时候,我们的精神健康,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也就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的精神复活难道不比拥有很多的财富更加有意义吗?
托尔斯泰的《复活》意义深远,其精神复活的号召与内涵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使自己的精神复活,就是在拯救自己!我想,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深远意义远在这个层面之上,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解读与领悟。
复活读后感篇4
《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的一峰”,也许,你会说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也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可是,这部作品却展现了一位伟人暮年时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小说开篇写道:“尽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干净,尽管他们把石头扔进地里去,不让任何植物在地上长出来,尽管树木伐光,鸟兽赶尽,可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也是春天。”一片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景一下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第二句“唯独人,成年的大人,却无休止地欺骗自己而且欺骗别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却为马斯洛娃将受的苦难作了铺垫。
本文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一开始是个是非分明的人,后来变成一个冷漠麻木的人,致使玛丝洛娃走上了一条她不应该走的路,后来被别人陷害。男主人公开始良心发现,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但是,“救助”终末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自我精神的复活。“复活”是一个人的灵魂从污浊变清,良心从丢失到找回的过程,所以男主人公“复活”了,变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曾经在污浊的生活中被污染过,但因为他改过了,他仍是一个没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这是一个人灵魂心灵的复活,但那些仍在欺骗自己良心的人,他们也许已经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他们也许被污染的`程度连血也变黑了,他们也许已经无法自拔了……而我从主人公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曾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事来弥补过错,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会面对这样的时候么?原本纯洁的心灵在喧哗与骚动的浮世中可能变得污浊黑暗,但有谁能像聂赫留朵夫一样复活呢?我们永远不能欺骗自己。善与恶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响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仔细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保持真正的自己。
我想聂赫留朵夫已经去过新的生活,去让更多人复活,我们,也应该从迷惘中、从酣梦中复活,走向新的生活,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复活读后感篇5
复生向来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并且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托尔斯泰的著作。
复生这部小说经过男女主人公的遭受酣畅淋漓地描述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
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管无辜百姓的牢狱;富丽堂皇的教堂和褴褛憔倅的`罪犯;荒芫破产的乡村和豪华豪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的政治犯,突出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强烈的抨击,揭穿了社会制度的实质。
复生的主人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本来是一个纯真,热忱的少年,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并与其发生了关系。但以后他背叛两人的,而怀胎的卡秋莎被赶出家门。
因为社会的现实,把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变为一个跟其余贵族同样的人,而把卡秋莎逼良为娼。因为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有时的时机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而被告者是卡秋莎,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喊冤枉的惨状,他信心找庭长。律师想法挽救。他开始反思,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四周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 。
最后经过他的帮助,卡秋莎沉冤得雪,对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的恼恨也消逝了。
看完这篇小说再看看题目,我感觉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生。
这部小说让我知道人性的实质,可是它也是示意真托尔斯泰的经历,他本来也是一个贵族人士,也是过着践踏奴隶的生活,但他以后慢慢思虑,发现这样自己其实不快乐,最后他放弃全部,解放奴隶,追求真切的快乐。他这样的行为却被他人以为他疯了,甚至是家里人也感觉他疯了。
这表现的是当时的以贵族为首的社会,但此刻不同样了。虽然此刻不算是大同社会,但有很人不论是有钱仍是贫困,他们都愿意帮助他人。作者应当是希望这样一个社会吧。
复活读后感篇6
整整两个月,我读完了《复活》这部名著。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杰作,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它给我以强烈的震撼,让我感受到失去本性的可怕和人性的光辉、美好。
小说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开始是一个单纯、善良、有抱负的青年,他曾与玛斯洛娃有过一段美好真挚的恋情。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一个原本是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热血少年,却在浑浑噩噩的上流社会中堕落;另一个本是美丽纯洁的活泼少女,却因为聂赫留朵夫不计后果的伤害,最后被迫沦为坏女人。他们两个原本再无交集,却又因一桩命案在法庭上相遇了。由于玛斯洛娃被人诬陷,这引起了作为法院陪审的聂赫留朵夫良心上的不安。他的.灵魂开始了反省,他决定与上流社会决裂,他卖掉了庄园,陪玛斯洛娃到西伯利亚去流放。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灵魂的洗礼”,最终用自己的爱心和悔罪行动得到了玛斯洛娃的谅解,让自己的精神从堕落中复活。
我感动于聂赫留朵夫敢于面对错误的那颗忏悔之心,正是他勇敢面对,并付出实际行动去尽力弥补才换来了自己和玛斯洛娃的新生活。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管这个错误是大是小,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刻检讨自己,并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是啊,人的身体死后是无法复活的,但人的精神却可以。只要我们不断自省,时时清扫自己的灵魂,公正地自我批判,勇于抛弃不该有的享乐思想,就能让灵魂变得纯洁、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