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5篇(读后感五味杂陈)
《我们仨》是一部由杨绛所著的家庭纪实小说,讲述了作者与丈夫钱钟书、钱锺书的弟弟钱理群三人的生活故事。这本书以真实、温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点滴琐事,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通过阅读《我们仨》,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庭的热爱,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我们仨读后感篇1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特别喜欢的作家,我读过她在近百岁的高龄完成对于生命的灵魂的思考的这本书《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然我感悟很深。今天我要谈的是读完《我们仨》这本书的感想,算是个人的总结。
《我们仨》这本书主要叙述了杨绛以及钱老一家人的.一些故事,表现出的是亲情。杨绛的风格就是特别擅长将零零碎碎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整串美丽的“珍珠”。如数家珍般,从容道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她极少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这些事情,让读者自然而然的想象和理解,而她想要表达的主题也会在我们读完之后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就像这篇书中写的那样,从她的那个“梦”开始,讲述了一家人的离合聚散,我们跟着这个“梦”读完了整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梦”代表着一家人一起走过人生旅程的温馨。所以我说,杨老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读《我们仨》是一种享受,她能很好的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领悟人生的真谛。同时,《我们仨》也让人了解到杨老的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她的坚持是为了让这段美好记忆得以延续,但思念却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
这本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显得人生的特别意义。人生中注定会有聚散分离,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到最后这些美好的记忆都会泯灭在尘埃中。想到这里,我更加觉得亲情的弥足珍贵,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莫及,何不在一家人齐整整的时候,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尽情的释放到老才会更加珍惜的时光。
我们仨读后感篇2
看惯了现今的明争暗斗,看淡了生活的不义不忠,现在静下心来细品这三个人走过的一路,真的有种难言的感动。经历着社会的'洗礼,可心灵依旧纯洁;经历着战争的侵扰,可信仰依旧坚定;经历着疾病的纠缠,可亲情依旧温馨。犹如品味一盏香茗,苦涩中夹杂着清香,“我们仨”的生活亦是如此。
只可惜一切都没能逃过命运,如书中所说,只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圆圆离去,钟书也没能陪着杨绛走到最后。不敢想象,这位老人要怀着怎样苦涩的心情完成这本书,但还好,这本书确实真真切切地记录了他们仨的幸福。
读过杨绛与钱钟书爱情的点点滴滴,才懂得真爱亦是知己,爱人亦是灵魂的伴侣,是何等的幸运。当今的情侣又有几对是这样呢,拥有再多的甜蜜,也没能牵手走到最后;而今的夫妇又有几对是这样呢,可笑那么多匆匆的离婚,只是因一句性格不合。
我们急着完成人生的任务表,考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老去。结果一切都是那么仓促,仓促到我们都忘了品一品生活最原本的味道,忘了到底怎样的精神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然而请你别忘记,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财富,而家,也永远是你最温馨的港湾。
我们仨读后感篇3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杨绛先生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较喜欢,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我很珍惜亲情,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别喜欢。杨绛的书我还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
我们仨读后感篇4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高中的时候。那时一个朋友冲着漂亮的封面买了一本,随手翻了翻就塞进了书架。我向来是不大爱看现当代作家的文章。之后大学读了中文系,对各个作家都增加了一些了解,经历了一些大是大非的事,心渐渐变得平淡,某日下午,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本书的名字《我们仨》。遂拨了通电话给友人,借了过来阅读。
仔仔细细读完,心里触动不止。从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每看几页都有令我感动或羡慕的地方。
感动于钱钟书夫妇动荡时互相扶持老来互相依偎,女儿钱媛的点滴孝心。羡慕于他们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是的,若知离别在即,我怎舍得一觉醒来梦里人影飞去。还不如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离别拉长,对有情的人来说,是痛苦也是快乐。因为,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他从此消失不见。
我们仨读后感篇5
杨绛随着船一遍又一遍地追随着那对父女的身影,最后爬上了最高的山,喃喃着看着他们顺流而下,化为一个点,直至不见。
后来,我知道古驿道是医院,那一个连一个的梦是真实在她身边发生的事时。在深夜,心是沉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杨绛在每日早晨去医院靠着钱钟书谈论圆圆,黄昏又颤颤巍巍回家的情景,在听闻父女俩死讯时站不稳跪在地上掩面的情景,在回忆往事泪湿衣襟的场景。
她把往事一件件磨成珍宝,血淋淋地从心里面拿出来。钱钟书自嘲笨手笨脚,却还是为了杨绛做了一辈子的.早餐。钱媛天资聪慧,却仍听信赞同父母的话。钱钟书爱杨绛,为她写出至高无上的评价。
钱媛爱杨绛,年过六十仍亲昵地缠着她。他们互相依靠,相濡以沫。人间没有永远,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它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几十年的爱情生死两隔。杨绛是很可怜的,又是很幸运的。她一人独守这世界,却有人为她编织长达万里的梦。我不敢想多年以后,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回忆录,除了肝肠寸断,是不是所有温馨甜蜜都夹杂着苦涩?
但值得高兴的是,最后的最后,他们仨,肯定会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