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6篇(《战象之谜》: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6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的教案。通过六篇教案的详细讲解,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1
教学理念:
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读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
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
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二)走近怀旧的战象——嘎羧
过渡:曾经的英雄嘎羧要走黄泉路了,波农丁知道,我们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谓:英雄垂暮近黄泉(板书),于是它要在临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师:让我们读读嘎羧取回象鞍的这一部分,找到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出示,齐读。
2、师: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这是一副怎样的象鞍哪?
指名读,出示,齐读。
3、师: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它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它的思绪随着这气味飘回到了过去,过去的点点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脑海里浮现。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生答。
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现如今却是——英雄垂暮近黄泉,好不凄凉。
师: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这就是自己久别的老朋友啊,来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来读这句话。
5、师: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
26个春秋过去,嘎羧已经垂老,可当它披挂上象鞍,却——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原来——
6、师:这象鞍就是嘎羧当年的战甲!这战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忆呀!
板书:重披战甲忆当年。
7、师:此时在你面前的嘎羧还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你觉得它像——怀旧的老战士。
三、走近激情的战象——嘎羧
过渡:披挂上象鞍,它就要离开人们去象冢了。人们泣不成声,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它来到了——打洛江畔。
1、师: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样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
2、师: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着,这是它当年和战友誓死拼杀的战场,此时它眼中还是平静的,清波荡漾的江面吗?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请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震耳欲聋的吼叫,分明是它的——声声哭泣、声声控诉、声声呼唤!
嘎羧来到战场故地缅怀战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泪呀!
板书:故地缅怀辛酸泪
4、师: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它身体膨胀起来,似乎觉得——
它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仿佛要——
它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正面对着——
师:是呀!它现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了!
5、师:此时你眼中的嘎羧还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吗?它是一位——激情豪迈的战士!
请生齐读后一句。
四、走近忠诚的战象——嘎羧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1、师:它怎么停下来了?
师: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音乐播放。
请生读自己所写。
2、师:“战友啊战友,我来了!”于是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
请生接下去读。
3、师:嘎羧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师:是呀!它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掘墓与他们共埋,而它的灵魂已与战友们齐归青天了!板书: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师: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它几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记得自己是——战象,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师:而它在我们心里也不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战士!深情的战士!忠诚的战士!善良的战士!情深意重的战士……
6、师:我们不能以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吧!
请生读板书。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大象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故地缅怀辛酸泪
掘墓共埋付青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度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屏幕出示,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作者给我们写了哪些事呢?请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1、这头战象是怎么来的?
2、本课写了关于这头战象的那些事情?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学生阅读后解决问题,并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战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战场──埋葬自己(板书可以随学生回答灵活应变,也可以板书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之间讨论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课堂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还有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⑴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句话对嘎羧的动作、神情详细地进行了描写,让学生找出动作、神情的词,采用比赛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得深沉、读出感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战象对象鞍的珍爱,读出它对过去的留恋与回味。(这段话体现出战象怀旧、善良。)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通过对象鞍与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抓住重要词语(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指导学生读出对战象的敬佩与赞咏。(这段话体现出战象英勇。)
⑵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着,它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声里,嘎羧在呼唤什么呢?然后采用表演朗读的形式,把战象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无比留恋的悲壮深情读出来。
(这段话也体现出战象的怀旧、善良。)
⑶嘎羧在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引导学生想象:这头战象那么费劲地挖坟墓,是为了什么?它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这几个段落要指导学生精心品读,读出内心的感动与敬佩。(这段话体现出战象的坚强、忠诚。)
课文里还有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吗?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有着超人的情怀,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设计理念:
长文短教,提炼重点;师生对话激发情感,情境创设熏陶感染。
教学目标:
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诗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打洛江边念战友。
自掘坟墓共长眠。
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演示齐读)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这最后一头战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课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师引导到重情重义上!
二、感悟文本
(一)嘎羧总体印象,读书方法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悉心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重意。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段最能体现嘎羧的重情重意,又有哪些句段让你感动,就把它们都勾画下来,可以一旁写上你的感受。在读书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读书,那就是快速浏览和用心品读相结合,谁来说一说什么地方应快速浏览呢?什么地方要用心品读呢?
(二)感悟文体,互动交流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指导,重点放在如下重点句段:
重点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从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 (对战象来说象鞍就是战甲)
2.从“泪光闪闪”体验嘎羧的表面的安静,内心却波澜壮阔,多么深沉的的嘎羧,引导学生读文
重点句: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1.师:孩子们,人们是如此舍不得嘎羧,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课件交互)有?有?有?(老人、小孩、妇女。)人们泣不成声。(村寨的每一个人都爱嘎羧)
村长来了,他在------(引读)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村长强忍泪水,对嘎羧说——
.老人和孩子来了,他们捧着-----(引读)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说——
可是嘎羧什么也没有吃,只——(学生接读)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一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二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三圈,它是在——
重点句: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1.它久久凝望凝望着江面,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他为什么要对石头亲了又亲?
师:是啊!在他的心中这不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是有情感的亲人呀,分别了二十六年,再见面时怎能不亲了又亲!请带着你的体会去读。
3.想象一下他在吼叫些什么呢?(呼唤灵魂,诉说思念,表达忠于战友之心)
4.学生同桌交流填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 ),看到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 ),也许是(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 ),也许是在( ),也许是在( )。
5.师读生填
6.生读师填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军)。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思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
重点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对战友的思念和忠诚支撑着它在挖)它这是在自掘坟墓啊!
重点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凝望着天空,它又想对苍天说些什么呢?
2.在学生发言后师引导: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一下子失去了八十多位亲人,让我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而今战争不再,战象不再是战象。但二十六年来我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虽然是(最后一头战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穿上我的(战甲)去我的(战场)去和我的(战友)会合。可我满腔的情义又能向谁来诉说,因为我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我只能凝望着天空,把这一切付诸于青天。
三、深情独白结束
课件《悲伤小夜曲》响起
师深情:嘎羧走了,村寨恢复了往日的静,但是村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老师相信大家的心的心也久久的不能平静,多么重情重意的一头战象啊!它忘不了保护自己杀敌的战甲,它忘不了救回自己性命,并照顾了自己二十六个春秋的村民,它忘不了曾经洒过鲜血的打洛江,它更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我们还能说它只是一头战象吗?不,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一个特殊的名字---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再见了,嘎羧。我们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板书: 最后一头战象
有情有意
战甲 战场 战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漫不经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复述这个故事;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动物园里的大象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播放动物园里大象的幻灯片﹚
2.嗯,我们都喜欢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上的大象与动物园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都很聪明,今天我们的大象都披上了战甲,威风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大象称为战象。﹙板书:战象,并播放战象的幻灯片﹚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4.同学们用词很准确,描述得也很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追踪经历过1943年战争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的去向吧。﹙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播放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3.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让几位学生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故事梗概﹚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5.那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吗?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好吗?﹙指名让尽量多的学生回答,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来陈述﹚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战象嘎羧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头大象,它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四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并出示上节课的板书﹚
二、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同学们的记忆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这四部分内容的段落或者句子,小组自由讨论后,派代表说出小组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2.集体交流重点语句
﹙1﹚哪些句子描写了嘎羧重披象鞍情景?
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播放幻灯片,先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个长句,然后全班齐读,注意感情的投入。﹚
a.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老师提示:想想嘎羧26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象鞍,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老师整理答案,播放下一张幻灯片
﹙主要从嘎羧对当年战争的回忆来解说﹚让学生体会嘎羧内心的激动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份激动齐读。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得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播放幻灯片,按照刚才读课文体会再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体会: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嘎羧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a.同学们,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年战斗的惨烈,那么你是否能够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描写了战象战斗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呢?﹙指名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a.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战象作战时排山倒海的气势。现在谁能说说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呢?
b.同学说得都不错,那我们就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读读这个自然段,先听老师是怎样读的,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看看谁读得好!我们边读边体会战象的英勇。
c.同学们读得真棒!再来读一遍。
﹙2﹚哪些段落描写了嘎羧告别村民情景?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6年里,嘎羧一直生活在村民的宠爱之中。那么得知嘎羧快要死了,村民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与村民一起为嘎羧送行吧。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
a.现在,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村民都做了什么?﹙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b.这是村民的举动,那么嘎羧呢?它面对着昔日友好的村民,此时此刻,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a.它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呢?同学们想象下,嘎羧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想起昔日村民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等﹚
b.面对着如此富有感情的战象,如果你见到了它,你最想对它说些什么话呢?﹙指名回答﹚
﹙3﹚哪些段落是描写嘎羧凭吊战场的场面的?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a.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读这段话,体会嘎羧的情感。然后小组读,个别读。
b.同学们,从这段话中都读到了些什么呢?嘎羧久久凝望着什么呢?
它为什么在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呢?
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为什么要吼叫,它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c.课文还有一句话刻画了嘎羧当时的神态和吼声,同学们一起读读,注意读出嘎羧当时悲壮心情。
(4)哪些段落是叙述嘎羧庄严死去的?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嘎羧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是战争唯一的幸存者,这也注定了它不平凡的一生,那么它会不会像别的大象寻常死去呢?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播放幻灯片,说说大象的灵性与它们的象冢﹚
a.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然后老师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b.再请一位同学读读第1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播放幻灯片)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战象?你有怎样的心情?有没有冲动要过去帮忙?(老师提示:嘎羧几天没吃东西了,还在喘气)
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请注意一寸一寸这个词,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a.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嘎羧死了,为什么还会睁着眼睛,凝望着天空呢?它是不是想看到什么东西,还是已经看到了什么呢?试着和前面的久久凝望着江面比较下,临终前的嘎羧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5)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让你特别感动的呢?可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三、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是的,嘎羧死了,却不同寻常。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躺在一起。从这篇课文里,我们读到很多东西。我也相信大家对嘎羧也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现在谁能说说嘎羧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事例,体会大象美好的品质)
板书: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嘎羧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它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感触,对大象这种动物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业设计:
1.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也可以写下你的体会。
2.嘎羧在临死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感人的场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场景,可以想象当时嘎羧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当时你最想对嘎羧说的话。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善良
告别村民 忠诚
凭吊战场 英勇
庄严死去 坚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后三个精彩片段。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感受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学习品细节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走进战象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嘎羧对战友的忠诚和博大的胸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英雄暮年近黄泉 ,重披战甲 忆当年 ,凭吊故地念战友 ,庄严归去共长眠。
2、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相机板书)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1、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重披战甲”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用波浪形画下来,读一读,并写写体会。(学生默读、批画、写体会)
2、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先读句子,再说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师: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噶羧年迈,却仍然英勇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却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噶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这两句话。
5、小结: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就快死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嘎羧的内心情感。而我们只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读懂了嘎羧的心,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板书)。
(二)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嘎羧披上象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民,来到打落江畔,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这种品细节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凭吊战场”这部分的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用“——”画出来。
(2)展开想象,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
b、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会想些什么?
c、嘎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说什么?
(3)除了这句,你还想读哪句?读出你的体会。
2、学生交流汇报
3、齐读这一段
4、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这一段,你们读课文,老师读补充部分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看到了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抗日将士和英勇的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噶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嘎羧是在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师:是的,二十六年前那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成了------最后一头战象;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它的战友,它又能向谁述说呢?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
(三)诵读“庄严归去”
嘎羧离开了战场,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跋山涉水来到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墓坑。清大家默读20—23自然段,哪个细节深深感动了你?画下来,多读读,说说体会。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品“挖”
这部分内容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挖)出现了几次怎样的挖?
嘎羧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它没有忘记,他是一头战象,就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2)交流第22自然段,画出噶羧死后形象的语句。
(3)品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嘎羧想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啊!不能忘记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呀!或人类不要再有战争,那该多好哇!所有的生灵都在期盼世界和平!
我想对嘎羧说:噶羧,请你放心地走吧,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这些抗日英雄的,人类再也不会有战争了!
2、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战场上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三、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它在你眼中是怎样的形象?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2、师生齐读:是的,它是一头善良、忠诚、英勇、怀旧的战象。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嘎羧告别村赛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2、可以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3、推荐课外阅读: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有条件的同学课外可以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
课外阅读《斑羚飞渡》、《再给狐狸骗一次》、《雪豹悲歌》《狼王梦》等
板书:
23 最后一头战象
品细节
重披战甲 怀旧
动作 善良
凭吊战场 英勇
神态 忠诚
庄严归去 重情重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 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 点: 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2、当我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什么样的小说,你觉得写得很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很对,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重点。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最后一头战象》的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主人公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件事。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师:嘎羧的记忆力惊人,它准确找到了战友埋葬的地方;它的灵性感人,它和人的情感相通和死去的伙伴的感情相通;它英勇的气势振奋人,它认为战士战死在疆场,几十年后仍然同战友死在一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