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5篇(《战象之谜》: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的教案。通过这篇教案,学生将了解到战象的形象和特点,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积累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抓住细节描写,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揭题,了解“战象”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将理解不了的词语圈画出来。
交流,认读、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嘎羧 亢奋 摩挲 象冢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优哉游哉焦躁不安 横遭不幸 暴毙荒野 泣不成声 久久凝望 炯炯有神 浴血搏杀 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 英武豪迈
说说以上词语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初步理解。
三、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4题:
第2题: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主要疑问是:
按事情发展顺序补充完成下面的提纲:(英雄垂暮)——( )——(依依泣别)——( )——( )——(庄严辞世)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说印象
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说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下面的句式来说:嘎羧是一头( )的战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再说说课文所描写、刻画的哪几个场景令你印象特别深刻?交流,板书:
重披战甲 惜别村寨 凭吊战场 自掘冢坑
二、抓住重点,细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课文比较长,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阅读呢?(提示学生采用快速浏览与潜心品读相结合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23自然段,抓住那些细致描写战象嘎羧的句子潜心品读,想想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在句子旁边简要地写一写批注。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在品读的时候要抓住描写刻画嘎羧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来体会嘎羧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
组织交流,预设以下交流的重点,交流的顺序可以随机。
★感受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
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嗄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点拨引导:当我把玉米扔下去的时候,嘎羧的情绪反应是怎样的?(焦躁不安)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来?(像丢垃圾似的甩出去)当我漫不经心地把类似马鞍的东西踢下楼去之后,嘎羧的情绪反应又是怎样的?(激动不已)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来?(呼呼吹、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嘎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再联系下文说说你的感动。(下文: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引读体会。师: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生:嗄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师: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生: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感受嘎羧惜别村寨的情景——
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嗄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嗄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点拨引导: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如果它会说话,此时此刻会说些什么?请拿起笔在书上这句话旁边写一写。写后交流。
多么有情有义的嘎羧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感受嘎羧凭吊战场的情景——
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点拨引导:嘎羧为什么要走到打洛江畔?哪些细节特别令你感动?
让我们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世界吧。想象性补充说话: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见了( );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因为这里( );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仿佛在大声地说:“( )”
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多么令人敬佩的战象!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感受嘎羧庄严死去的情景——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嗄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点拨引导: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嘎羧什么情景?作者在这段话描写中重复最多的是那个词语?(挖)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这个“挖”的,找出来,读一读。(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继续挖……)嘎羧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地给自己挖象冢?它为什么不走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
带着我们的感动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土坑约有3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点拨引导:嘎羧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临终的时刻,嘎羧还在看什么?它仿佛看见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战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那一幕幕情景怎不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以有感情的朗读甚至背诵,来铭记这头令人肃然起敬的战象嘎羧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3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说印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对嘎羧的印象用简洁的语言写在黑板上。
(2)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读读大家的印象。(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英勇”“忠诚”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朗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字音读通顺,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生汇报:仅有嘎梭一头战象生存了下来。(自由发表)
师:我们同学可真会读书了,读了一遍课文,读懂了这么多事,那么一定还存在一些汉字上一疑问,看黑板。
学习汉字。
三、掌握课文内容
曾经过战火的洗礼,也经历过生死的考验,它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也有些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与哀伤,是吗?那么这样一头战象是怎样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呢?请同学门快速默读默写噶梭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这一部分课文,想一想做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件事?
生汇报: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来回顾一下,噶梭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在将要去世的时候,它首先重新批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和村民们告别,离开寨子之后,他来到了曾经的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了自己战友的身边。噶梭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光里做了这样几件事?同学们,噶梭可是一头战象呀,我们看到它做的这写事情之后,你有没有感觉到惊讶,心中有没有疑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能读出什么疑问来,边读边批画,把自己的疑问记在书的空白处,开始吧。
交流“重披象鞍”这一部分。
当你读到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的时候,你提出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临走时重披象鞍?
哪些让你觉得特别感动?有让你特别感到的地方吗?
还有哪个词感觉到了?久别重逢。
仅仅是久别重逢吗?什么样的老朋友,象鞍是噶梭什么样的老朋友(上战场,并肩作战,同生共死。说得真好。难怪噶梭见了象鞍之后是泪光闪闪,从这句话中,哪个词也能看出他们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对了,久别重逢,那份喜悦,那份伤感,那份珍惜,是吗?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动来。
感情读指导。
是啊,同学们,噶梭虽然老了,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噶梭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却依然还在,多么感人呀,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疑问,我们下节交流一下。
四 作业
画出自己感触深的句子,并写批注。 完成书写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xx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沉”字的深层含义,体会嘎羧奋力挖掘墓坑的内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说话,走进嘎羧。
26年前,它曾经和战友们在这里,26年后,它仍旧要和战友们。
3、引导学生探究嘎羧的内心: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啊?你们读懂了吗?
4、读描写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5、交流写话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五、总结延伸
1、总结全课,明确下节课学习任务。
嘎羧是一头战象,我们却从这些感人的事例当中,从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当中,体会到它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创作体会里写道: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丰富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还具有怎样丰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布置课外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抓事例 品细节 悟情感
披挂象鞍神态壮士
重回战场动作英雄
挖掘墓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