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瓜作文教案最新7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青瓜作文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青瓜作文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瓜作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叙述和描写的关系。
二初步掌握描写的基本要求。
教学设想
一为了使学生在具体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可先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弄清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再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构思、作文。
二教学重点:运用叙述结合描写的方法写人记事。
三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做描写?
2.描写可分哪几类?
3.叙述结合描写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小结:
1.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描写可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给人们鲜明的印象。
4.描写必须以叙述为依托。
5.叙述和描写都必须以观察为基础。特别是描写,观察更要细致,不仅要把事物的一般性状搞清楚,还要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进行动态描写,或采用静态描写。
6.描写要掌握分寸,恰当地运用比照物和比喻词,切忌形容词泛滥。
二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
?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叙述、描写、抒情,揭示文章深刻的主题。《小麻雀》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海滨仲夏夜》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由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桃源的美景和桃源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曲折回环,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三作文练习
参考题目:
1.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班里的一场小风波
从以上参考题目中,选定一题习作。
要求:
1.可根据亲身经历,记叙一件事情,把它的曲折变化写出来。
2.注意在叙述中结合描写。
四提供几篇叙述结合描写的范文和学生习作,启发学生进行描写。
[范文1]《波折》(初一第二册教材课文)(略)
[范文2]《家庭风波》浙江云和二中肖迎春
家庭风波
今年暑假,我去丽水舅舅家度假,心想: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表哥这回该玩个痛快了吧!平时,表哥很珍惜时间,学习刻苦,听说他这次高考也考得不错;望子成龙的舅舅、舅妈这回该满意了吧!我暗暗为自己这次丽水之行的适时而自喜。
表哥破天荒地在车站接我,我一阵高兴。寒暄之后,他拎起了我的行李。路上,表哥突然问我:“如果你考大学,报什么学校?”我不假思索地说:“报警校,当一名女侦探!你不是刚考完吗,报考什么学校?”“我想报师范大学,可我爸妈不同意。”表哥怅然地说。“为什么?”疑惑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回答我的却是沉默。
表哥从小就想当老师,记得童年时,他常召集我们几个小伙伴“上课”。鼻梁上架着舅舅的近视眼镜,握着树枝,用几个粉笔头在柜子上写字,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俨然是一位小老师。
正想着,不觉已到舅舅家门口。
对于我的到来,舅舅全家自然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我总觉得舅舅、舅妈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兴。
晚饭时,舅舅对我说:“明天让小宁陪你去公园玩。”舅妈朝着表哥说:“表妹来了,别那么不高兴,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刚考试完,明天去玩玩吧!”
“当老师有什么不好?我们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表哥耿耿于怀,委屈地辩解道。
“当老师不是不好,工作辛苦,待遇又低,你如果报考工学院,以后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多了,何必去吃粉笔灰呢?”舅舅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人各有志,报师大这是我的意愿!”表哥憋气已久,很快便忿然。接着,便“啪”的一声摔开了碗筷,赌气地冲进了房间,关上了门。舅舅恼怒地追着上前,冲着里间说:“以前宠坏了你,什么都依你,现在这样的大事不能由你胡来!”还重重地捶了一下房门。
第二天,我们还是去了公园。我看表哥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为他出主意。“哎,你不会去李老师那儿搬救兵吗?他是你的班主任,一定会说服舅舅、舅妈,同意你的选择。”我正为自己的计策得意,不料他却说:“班主任也让我考虑考虑,也不赞成我报考师大,他说他自己有体会,认为当老师有碍于我的前程。”此时,我像坠入了五里雾中,眼前一片迷蒙。
唉,大人们可真复杂!
一场风波算是平息了,但我的思索并未终止:教师,这崇高的职业,为什么“名”和“实”相距得这么远呢?
青瓜作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最近你看过什么书?或者读过什么文章? 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2、师述: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再如我每天带上随身听,徒步上班,对《老师的窗前》百听不厌,这同样是因为由此很自然地想起过去的校园生活,总之,我是把自己给摆进去了,也就是“读出了自己。”同样,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为之浮想联翩,会为之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今天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给它一个科学的名字——读后感。
3、明确目标。
读后感可以是阅读时即兴写在书旁的一句话,可以是及时写下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读后感可以是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认真反思后写下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读完一篇文章后掩卷而思,用几段话或一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写读后感)
二、确定感点。
1、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只有把文章读懂了,读通了,才有感受可言。
2、理解“感点”。感点就是读完了文章后最使你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叫“观点”或主题。
3、阅读《大仓老师》,说说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给这篇文章列感点。
三、畅谈感受。
1、推荐文章学生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四、学写读后感。
1、默读例文,看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该怎样写读后感呢?
2、交流。 强调重在写自己的感受。
3、除了像例文这样写之外,读后感还可以怎么写?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构思好后自主习作,教师对写作较差的同学个别辅导(如:整段、整段抄原文的,联系实际空洞的和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六、文后指导
1、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2、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3、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4、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5、修改作文。
6、誊写作文。
青瓜作文教案篇3
一、课前预热
播放音乐《善良》,让学生静听,辨析歌词内容。
师:同学们,《善良》这首歌曲很特殊,歌词仅有一句话,你听出来了吗?听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歌词的内容应该是?
生1:让你的心燃烧熊熊爱火,给所有你身边的人。
师:对,同学们都听出来了吗?
生(众):听出来了。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句歌词,记到课堂笔记本上。
(生齐读歌词)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双眼睛,每双眼睛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一样的眼睛,就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投影:
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师:从上面这段文字,你能捕捉到什么信息?
生2:写人最好是描画人物的眼睛,因为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画,可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师:你回答得很到位,这里的特点包括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遭遇、经历、情绪、内心变化及个性等。
三、呈现文题
投影:
描画眼睛,凸显个性
四、出示目标
投影:
通过思考、研讨,能够探究出描画眼睛,凸显个性的方法,并能用所学方法来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接受情感熏陶,传递正能量。
师:请一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同时希望大家能关注目标中的关键词。
你认为目标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3:思考、方法、能量
师:很好,你的目光非常敏锐,关键词你找对了。
老师认为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思维 + 方法 + 能量
(板书作文 =思维 + 方法 + 能量)
五、搜寻角度
投影:封面图片
师: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正是由于海内外千百万人的“友善”,才成就了无数苏明娟式的孩子的梦想。
“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座丰碑。
投影: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文字,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去描画这双“大眼睛”的?苏明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读以上内容并思考)
生4:大——眼之形
生5:明亮——眼之色
生6:渴望、忧郁——眼之情
生7:专心——眼之神
师:凸显人物的个性,不仅要从人物的外在面貌去表现,还要关注人物内在的神、情。
这样人物个性才会鲜明、丰满。
师:那么苏明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8: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9:她是个渴望读书的孩子。
生10:她是个值得可怜和同情的孩子。
生11:她是个读书专心、用功的孩子。
师:大家发言都很好,这些特点就是人物的个性。
(师总结明确)
描画眼睛的角度:眼之形、眼之色、眼之神、眼之情
六、讨论展示
投影:
围绕眼之形、眼之色、眼之神、眼之情这四个角度,分别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描画你熟悉的眼睛。
2分钟后看哪个小组描画得最丰富,发言最精彩!(学生分成六小组)
师:第1组描画眼之形,第2组描画眼之色,第3、4小组描画眼之神,第5、6小组描画眼之情。
(学生讨论,准备展示)
生12:眼之形,大、小
生13:眼之形,细眯、深陷
生14:眼之形,丹凤眼、圆溜溜
生15:眼之形,单眼皮、双 眼皮、微微凹陷
生16:眼之形 ,浓黑的眉毛下面摆着双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盘珠似的滴溜溜地乱转。
师:很好,第1组同学从词语、短语、句子的角度对眼之形进行了生动的描画,可见大家平时的积累很丰富。
第2组同学可不能示弱哟!
生17:眼之色,明亮、清澈
生18:眼之色,棕色、褐色
生19:眼之色,亮晶晶、水灵灵
生20:眼之色,暗淡无光、布满血丝
生21:眼之色,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像映在溪水里的星星,如柔美的月光。
师:与第1小组比较,两小组不相上下,看看下面两大组的表现如何?
生22:眼之神,纯洁、坚定
生23:眼之神,机灵、聪慧
生24:眼之神,锐利如剑、深沉睿智
生25:眼之神,深不可测、慈眉善目
生26:眼之神,他的那双大眼睛,有时是那样的单纯、亲切,有时又是那样的神秘、严厉。
生27:眼之情,担忧、羡慕
生28:眼之情,含情脉脉、鄙夷不屑
生29:眼之情,她的眼中似乎燃烧着不屈的火焰,那是她对未来的向往。
师:通过这一轮的对决,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手,每个人的表现都很优秀。
七、探究方法
投影:封面图片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师:直到今天,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呢?我们还是一起去探究作者的写法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段文字,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就请举手,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见解。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生30:运用生动、传神的词语去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如文中的——大、专心、明亮、渴望、忧郁等词语就用得生动、传神。
生31:文中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如最后一小节,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很有气势。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有眼光,从修辞的角度去发现,看看文中还运用了其它修辞吗?
生32:反复,如这双大眼睛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生33:比喻,如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生34:不对,此处不是比喻,因为没有喻体。
师:好,这里不是比喻,那么这儿有没有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呢?把“好像”去掉再读一读,看看去与不去有何区别?
生35:去掉“好像”,就是实写,不去掉“好像”就是虚写,这里的写法应是虚写,是联想、想像。
(讲堂里响起阵阵掌声)
师:描画眼睛,凸显个性,我们可以运用这三种方法:①锤炼字词,抓住特征;②巧用修辞,细致刻画;③联想想像,凸显个性。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有其它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对比衬托,正侧相映等。
八、当堂训练
投影:
师: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终于实现了“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如今的苏明娟已经完成了从受助者到资助者的角色转换,她没有忘却播撒更多的希望,是友善点燃友善,是友善传递友善,中国人的爱心汇聚到了一起,汇聚成中国的希望之河。
师:这幅照片是苏明娟大学期间回到山村支教时的图片,她的这一举动,证明苏明娟是个怎样的姑娘?
生36:苏明娟是个知恩图报的姑娘。
生37:苏明娟是个友善的姑娘。
生38:苏明娟是个真诚的姑娘。
生39:苏明娟是个懂得感恩的姑娘。
生40:苏明娟是个坚定执著,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姑娘。
生41:苏明娟是个拥有爱心的姑娘。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出了苏明娟的个性特点。
投影:
请运用所学方法,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段12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凸显人物个性,3分钟后全班交流!
九、交流分享
师:3分钟时间到,请同学们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其它同学认真听,并随时对该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并给予合理化建议。
生42:那双大眼睛,曾经充满着忧郁和渴望,令人心痛。
如今这双大眼睛,洋溢着兴奋和希望,让人振奋。
这是由于希望工程的资助,才成就了她读书的梦想,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实现读书梦,讲台上的苏明娟对孩子们充满了友善和关爱,她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
生43:这个片断写得不错,用词准确生动,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去突出人物个性,如果再注意一些修辞的运用就会更好了。
生44:多年后,那双大眼睛,依旧明亮,好像晴朗夜空中的星星那样晶莹,又如碧水深潭里的明月那样闪烁。
她注视着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双漾满笑意的眼睛,流露出关爱,流露出希望,流露出欣慰。
她凝视着前方,似乎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美好的前程。
生45:这个片断,不仅注意了用词的生动传神,而且运用多种修辞,如比喻、排比等,同时也有适当的想像和联想。
(讲堂里响起阵阵掌声)
生46:那双眼睛曾经闪烁着渴望,那双眼睛曾经充满着迷茫,那双大眼睛曾经流露出无奈,那双大眼睛的主人就是苏明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一个希望工程的爱助者。
如今的她,走上了义务支教的讲台,她的眼中满是暖暖的爱意,她的眼中满是智慧的光芒,她的眼中满是感恩的神采。
她在那三尺讲台上,传播着知识,传送着柔情,传递着正能量。
(讲堂里响起阵阵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课前我们没有任何交流,但我从电视中的广告知道你们这座城市是帝王之乡,智慧襄阳,加之大家都来自诸葛亮中学教育集团,我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老师这里也写了下水文,不过老师不比同学高明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文。
投影:
你看那双大眼睛,熠熠生辉、炯炯有神,似夜空中明亮的星。
我仿佛看到她渴求多年的梦实现后,内心洋溢的幸福与快乐。
你看那双大眼睛,充满着感恩,闪烁着梦想,如春日芬芳的花。
青瓜作文教案篇4
一、 教学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通过本次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1、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2、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3、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1、 两种水果
2、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3、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第一次,像小灯笼,像小船,甜中带酸,皮能做药。)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第二次,土黄色的脸,脸上有绒毛,孙悟空的朋友,肉里有芝麻。)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开头:今天,老师带领我们搞了“猜一猜”的活动。他先请四位同学为我们作提示……)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
青瓜作文教案篇5
三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指导内容:善变的眼睛——人物外貌的描写
目的:通过指导,进一点体会如何把作文写具体。这一课的重点是体会动态与静
态描写,通过学习,使文章更具体,写得更多。至于句子的生动具体,不作为重点,但可以在学生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应用前面学到的修改句子的??
能进行修改。可以渗透详略取舍,重点与非重点。
所以,第一目的的是“多”,但其它可以渗透。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指导,完成习作。
步骤: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是什么?(是一团面)好看不好看?
再看这个图,是什么?(j是一碗香喷喷的拉面。)
2、你觉得那一个好?为什么?(细、长、香)
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做“作文拉面”
3、大家看这一句话:我有一双眼。
这是一句废话。你们说说为什么?那你怎样改一改啊?
(除了写眼睛,还要写眼皮,眉毛------引导学生观察的细,写的优美——能用比喻句,拟人句最好。同时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注意评价的准确与及时,
激励其他学生,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码砍柴功!)
你觉得你的眼睛怎么样?还满意不?(指导学生,描写只有全面,才能写得
多,写得具体,美。)
二、情境深入——引导学生完成动态描写。
1、大家没写的了吗?我还能再写个一二面字呢,信不?要不咱们试试?(好多同学不信,但又想知道怎样写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那我提一个头,你试试啊。
“当我的眼睛看到老师对我点头表示赞成时,我的眼睛就不由得??”
?注意:说的时候,要同时引导学生说说,你当时心里想什么?心情怎样?
有什么动作?这样写的更具体。】
“当老师错怪了我时,它就??”
“当它看到难题时,就??”
你还能想出那些,试一试,看谁的句子优美,就可以得一个小奖杯(不是小
红花,但作用相同)
3、你在想一想,在家里,它又有那些表现呢?心里想啥,做完了,感到怎
样?
比如:当奶奶的眼睛看不见针眼时,它就??
4、在外面时,它又有什么表现呢?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比如:进了小卖部,它一下子就盯在了??
当他看到花池里的花被踩了的时候??
当它看到要饭的人??
??
你看,如果把这些写上的话,你能写多少字?会写了吗?有信心了吗?
5、你觉得那种情况能反应你自己的特点呢?比如说,勤劳,善良,细心等
等。这些方面,你不访多说点,说的细一些。
三:乘胜追击,一试身手
现在大家一定手痒啦,一定有很多的话来表达,那么我们就试试吧。
提出要求:(1)句子通顺,标点正确,尽量写完整。(2)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多写一些。有具体的事更好。(3)尽可能用到学到的修辞(如果是第??
次讲的话,可以不要这一个。)
?注意:要求不可太高。好的,就惊讶一番,呵呵,他们就更来劲啦。】
第三课时,展示作品,及时评价,学习修改。
前30分展示,评价,后10分,修改。
?学生评价要指出好坏,怎样改,这也是修改的指导与练习;老师的评价要指出优点,指出其发展的潜力,当然,学生说了的,就不要重复啦,一句话,
以激励为原则。】
?这三课时要连续进行。】
第四课时,拓展延伸,进一步领悟动态描写,学会举一反三,知道不管是人,物,景,都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只有关于观察,发现变化,就能有写不
完的话,。
练习设计:1写写你的嘴,
2写写你的手
3写写教室前的大杨树的叶子
如果你想写一写别的,也可以。比如你的爸爸。
青瓜作文教案篇6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早晨
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进入第二学段,更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解决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是关键,指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是目的。因此,本次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课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课内创设情境再现生活,然后自由表达。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早晨时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习作的表达欲望。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在某个早晨的真实见闻、感受或想象,写出自己
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早晨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习作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见闻与感受,具体的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早晨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
2.激发学生的习作表达欲望,引导学生不拘形式的,具体的写出自己的真实见闻与感受。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与喜好,把学生分成“聪耳队”、“慧眼队”、“巧手队”、“机灵队”。“聪耳队”明天早晨起床后,请大家用你的耳朵仔细听,把你听到的美妙声音记录下来;“慧眼队”用眼睛仔细看,把你看到的美好事物记录下来;“机灵队”用心仔细体验,用嗅觉去感受,把你的
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巧手队”用你的双手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你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10分钟)
1.播放一段伴有公鸡打鸣声、鸟叫声、水流声的优美乐曲,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段,进行朗读展示。
2.根据昨天的分组与分工,公布分组比赛的课堂激励机制:分小组pk口述今天早晨起床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想。
3.激发表达欲望,指导学生不拘一格的口头表达。
按照事先分好的四个小组,展开讲述今天早晨的观察所得,使用pk激励机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老师视机进行纠正与指导。
二、双向互动,明白要求,表述生活。(10分钟)
1.在学生充分讲述自己今天早晨见闻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这次习作的应该写什么。
师:出示习作要求
生:朗读习作要求
师:我们应该写什么?
生:写今天早晨自己的真实见闻。
2.指导学生明白这次习作怎样写。
(1)可以命题,也可以不命题。
(2)早晨你观察的什么印象深,你就写什么;观察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想写什么酒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
三、学生入静,用笔说话,记录生活。(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入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状态。
2.指出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或暂时空着,写完后再查字典或询问。
3.学生各自独立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个别辅导。
四、评改一篇佳作,一篇病文,对学生进行再指导。(5分钟)
五、结束语: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大家能用我们明亮的眼看这个美丽的世界;用聪慧的耳朵听这个美妙的世界;用我们善良的心灵去感受这个真善美的世界;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这个世界,我们的笔下就有写不完的美文。希望大家时时处处都留心观察,勤于笔耕。
青瓜作文教案篇7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t;/p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
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t;/p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t;/p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颐和园,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t;/p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t;/p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t;/p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口头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习作内容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一些个性。个性化的指导可以体现在对习作主体——有特色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教师便可当堂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选好习作材料。
五.学写导游词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