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最新7篇(《东周列国志》:七篇读后感,洞察历史智慧)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以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郭沫若。这部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国时期各个列国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和人物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将为大家推荐最新的7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带您一同领略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1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
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败落敌人入侵,东周建立一直到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里讲述东周时期的各位诸侯王互相争战,互相将自己国家的太子送到别的国家谈和当人质,这种方式让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后,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国发生矛盾,两国交战时,被攻的'一方城内除了卫兵之外还要让百姓也扛上斧门。棒子。锤子来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么想的,卫兵就要保护百姓,让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战斗,那卫兵和百姓有什么差别,百姓当不当卫兵有什么关系呢?这让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后,只会索取,会奉献的没几个。而有一点让我最痛恨的就是,为什么在守城弹尽粮绝时或天灾人祸没饭吃时,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全都将小孩为什么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为什么古时的大人就不能割两块自己的肉给孩子吃。古时的大人跟现在的妈爸跟本没法比。我也不说了,大家都眼见为实。为什么那么残忍,怎么能他们也有舍不得的,但他们不是大家都饿着,宁愿饿死,也不动孩子一个手指头,而是两家人交换孩子,互相吃肉!可气!可恨!可恼
后来各国连年征战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最后秦国灭了其他七国统一天下。这时东周呢?早就在历史上记录住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2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作者:冯梦龙。该书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长,从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及其丰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重耳复国兴霸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众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竟然听从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议:点燃烽火台,戏弄各路诸侯。各路诸侯被戏耍多次,非常恼火,等到敌人真正入侵,烽火台再次被点燃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乐,所以他们决定不出兵。最后周朝灭亡,周幽王惨死。
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丢了江山。一个君王荒废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国家强盛,而是用尽心机只为美人一笑,那么这个君王对国家的统治必然不能长久。一个君王戏耍诸侯,用欺骗来取乐,结果必然被灭亡。为了减轻周幽王的过错,褒姒就被称为妖姬,被后人不停的唾弃。事实上没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决定的。就如夏桀、商纣丢了江山,就不是因为妹喜、妲己。
《东周列国志》作者文笔非常好,把一个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人物刻画得入目三分。通读全书,让我对西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丰富了历史知识。看着一个个国家慢慢兴起、慢慢强盛、慢慢衰弱。最后灭亡,我发现国家兴起和强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广纳贤士的`时期,国家衰弱和灭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废朝政的时期。
诚信、勤奋、进取是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上一层楼的法宝,这就是《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3
书是教会我们做人的良师益友,是给予我们知识的无形老师,是陶冶我们性情的神奇之药,是引领我们走向知识殿堂的金色钥匙。《东周列国志》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烽火岁月,刀光剑影,群雄纷争,充满着危机四伏的味道。书中一个个小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如《千金买笑》《退避三舍》《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等。孙膑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有时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践杀文种告诉我们"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诉我们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楚王断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凡事要宽容大度。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桓公以管仲为相,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宋襄公仁义待人,一言九鼎;晋文公恪守承诺,终成霸王;秦穆公胸怀宽广,以礼待人;楚庄公改过自新,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这些君主们个性鲜明。可以说,正是靠着他们的优点才称了霸。要当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具备仁义、宽容、自省、任用贤能的智慧。
任贤图志,可以兴国安邦;而疏贤失政,则可以亡国亡身。卫懿公因好鹤而亡国;吴王夫差,虽然早期发奋图强,但后来宠信佞臣伯嚭,赐死贤臣伍子胥,以致国灭。既要在王者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在败者身上看到缺点,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自己扬长避短。
《东周列国志》真不愧为一本华夏经典!它教会了我应以史为鉴,从前人身上看到教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教会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4
同学们!一月不见,可曾想我马庆原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是《东周列国志》,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本书,不少同学都写了读后感,现在,让我来谈谈我对《东周列国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动干戈,点燃了烽火台,弄得诸侯团团转,结果敌人真的来了,他又点燃了烽火台结果诸侯们一个都没来导致了西周灭亡。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这和"狼来了"的性质不一样么
《卧薪尝胆》最让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践。他在越过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夫差继位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与施工见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中训练的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完了。
最后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但他逼迫百姓们修建万里长城,是百姓们感到绝望。后来陈胜和吴广将军举行了农民起义,秦朝灭亡了。
从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永恒的国家,也没有永恒的皇帝,只有永恒的人民,还有永恒的忠臣,谢谢!这是我的理解。我们大后天见。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5
中国古典名著中哪部诞生的成语最多?既不是红楼梦,也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明朝人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像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完璧归赵等这些我们熟悉的成语都来自这本著作。
想知道更多的成语吗?想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东周列国志》吧!古人云:“乱世出英雄。”这本书可以我们认识许多豪杰。有雄心万丈。的君主;有经天纬地的'能臣; 有征讨杀伐的将士; 还有各种能人义士…… 这些鲜明的形象,将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演变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上的故事生动、感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别的精神。如卧薪尝胆告诉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耻,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励。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战场上不忘当年承诺。总之,读《东周列国志》,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收获:一是励志,它激励我们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以天下事为己任;二是益智。
从兼并战争和宫廷纷争中,可以学习了解到古人的政治谋略,提高警惕,防范奸诈小人和阴谋诡计;三是警示我们从昏君乱臣中得到启示,了解历史规律,增长知识;四是提高文化修养,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成语及故事。我推荐大家也来读这本书。愿大家在读这本书时能收获快乐!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6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东周列国志》,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这本书是十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本书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此时诸侯割据,群雄逐鹿。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在这个时期相继出现,经历了兴盛与衰亡。本书一共有三十四章,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
《东周列国志》选取了许多内容丰富的故事,其中人物描写比较突出。赞扬了励精图治、胸怀宽广的郑庄公和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管仲一行人。讽刺、批评了昏庸、残暴、无能的周幽王、卫庄公等,和奸诈狡猾的虢石父等奸臣。
我最喜欢“秦赢政一统平天下”这个故事。秦国是先将弱小的韩国打败;再趁赵国发生地震、灾荒时将其消灭;秦王派王贲将魏国、燕国先后打败。楚国是一个大国,秦将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他骄傲轻敌,终于兵败,随后派王翦用以逸待劳麻痹敌军,打败楚国;最终打败了四十四年无战争,一直过着安逸生活的齐国,一统天下。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为什么秦国能够一统天下?这是因为秦王会审时度势、抓紧机会、做事果断、知错能改、作战经验丰富。并且手下文武官员极多。赢政自幼天资料聪颖,加上后天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君王。
秦王抓住六个诸侯国互相征战的机会,一举消灭所有国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不仅学会了解许多史事,还能获得许多启发。
我们要学习秦王的'勤奋好学、足智多谋。也可以学习他的计谋,秦王从弱小国先起兵,最后征伐强国,我们做题时也可以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在比赛中先打败弱小的对手,再与强大的对手对抗……
我合上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7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这本书写了东周五百多年的历史,让人看了身临其境。
其中有一篇《百里奚谋求官位》。讲的是春秋时期虞国有个人叫百里奚。他家里非常穷,但他从小博览群书,很爱学习。在他三十多岁时娶了妻子杜氏,然后去谋求官位。他先来到了齐国,想辅佐齐襄王,但是没人引荐,时间一长,百里奚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只好在路边乞讨。有一位叫蹇叔的人看出来他是个贤才,就与他一起谋求官位。但当时五十多岁的百里奚想回老家,就与蹇叔一起赶回了虞国。在虞国大臣宫之奇的帮助下,百里奚当上了中大夫,但一直没受到重用。蹇叔对他说“虞国国君见识短浅而且刚愎自用,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可是百里奚不听。
后来虞国灭亡了,百里奚被晋国作为奴仆陪嫁到秦国。在途中,他逃到了楚国。楚王不知道他的才能,让他去养马。秦穆公发现陪嫁的人里有百里奚的名字,却没有这个人,就问大臣。大臣说“百里奚有经世治国的才能,只不过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秦穆公与大臣们商议完之后,决定用五张羊皮去换百里奚,这样楚王就不会怀疑。楚王以百里奚就是普通的'奴仆就爽快地答应了。百里奚由此被称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后来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两个人一起辅佐秦穆公。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百里奚是主要人物,但我最喜欢的人物时秦穆公,他之所以会成为春秋五霸中的一位,是因为他能招贤纳士,任用贤才,把原先弱小,国土不广的秦国变得强大。他还霸西戎,扩大陕西北部地区,让他的霸业越来越稳固,不愧是一代贤君啊!
读了这本书,不但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认识了很多贤君。将领和大臣,这本书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