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最新6篇(《扁鹊治病》: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年级语文教案中的《扁鹊治病》最新6篇内容。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将了解到古代医学家扁鹊的治病故事,探索中医的智慧。教案中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精彩的教案吧!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最新6篇(《扁鹊治病》: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1

一、简介扁鹊,揭示课题

师: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扁鹊,我们一起来写一下他的名字,书写“扁鹊”,你对他有什么了解?生:扁鹊是战国名医?

出示扁鹊资料,自由读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扁鹊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师:从这则资料可见扁鹊——

生:医术高明(师板书:医术高明)从这则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医术真的是十分高明。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于扁鹊的一则寓言,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度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读可谓,完成两个要求:

1、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扁鹊、蔡桓公。(教师相机指导蔡的书写,学生书空);第二行词语:拜见、不理睬。(相机指导不理睬的意思);第三行词语:肠胃、骨髓。(教师夸奖学生骨髓的发音到位);第四行:敷烫、几剂汤药。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呢,你能不能根据这篇课文的课题或者抓住这些关键的词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抓描写扁鹊的话体会人物特点和情感。

同学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他的高明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课文,把课文当中描写扁鹊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师:扁鹊医术高明在哪儿?找到描写扁鹊说的话多读读体会体会生读扁鹊的话(出示扁鹊的四次话)师:请你去读一读,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的。

生:我从“站了一会儿”看出,扁鹊就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生病了,说明他高明。

生:我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看出他医术高明。师:把四句话连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扁鹊能看出蔡桓公的病一点点严重起来,并能对症下药很厉害?师:同学们,一开始,扁鹊发现蔡桓公的病只是在皮肤上,接着发展到皮肉之间,然后发展到肠胃里,最后是深入骨髓。这个病情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是越来越严重。扁鹊可真是高明。师: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生读这四句。

师:是啊,扁鹊眼看着大王的病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中间二、三两句话,老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生读二、三句。

师: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扁鹊真的是心急如焚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读一读。生齐读二、三两句。

师: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能治好蔡桓公得的病。这跟谁有关系?(蔡桓公)大家都觉得跟蔡桓公有关系。找一找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五、抓描写蔡桓公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和感情

1、把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句子1:指名朗读,根据插图,想象一下当时蔡桓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交流,在说前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心不在焉、毫不在意、不以为然、若无其事??)

3、句子2、3:

(1)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句都写蔡桓公的不高兴,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不高兴。

(2)口语交际,体会蔡桓公的固执

师:当扁鹊走后,蔡桓公会对旁人说些什么呢?师:左右的人连声附和——

正是这君臣的一唱一和,使蔡桓公根本听不进扁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师:十几天以后,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这是为什么呢?

指名朗读扁鹊的话

六、通过练笔,深入领会寓意

1、当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又会怎么想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揭示寓意

生:蔡桓公悔恨交加,真是不听扁鹊言,丢掉信命在眼前生:我真应该听扁鹊的劝告,不然我的病就不会一点点加重,??

师:是啊,病情一点点加重(板书:微渐)假如听劝就可以杜绝、防止病情的恶化(板书:防杜)这就是——防微杜渐

七、推荐书目《韩非子》

师:《扁鹊治病》原名《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同学们课后可以去阅读这本书。

八、板书: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防微杜渐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 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3、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么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

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本篇寓言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教学中要突出道理,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纸、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小状况,比如头疼、肚子疼、感冒。当你生病了,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名医,来学习和这位名医有关的一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自己的看病、治病经历说开去,引出本课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自主学习

1.预习情况了解

学生是否根据导学案的引领标段落、划生词,对于阅读感受或疑惑是否做批注。

2.检查自主学习(出示课件)

(1)生词朗读(主要检查成绩处于下游的7号或8号学生)。

(2)词语的理解。

(3)课文内容的了解。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领,已在课下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所以在新受之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进一步的指导。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开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三、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扁鹊与蔡桓公见面,每次扁鹊和蔡桓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小组内读一读对话,朗读时把人物的态度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组内交流,学生说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其他学生或质疑或补充,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交流成果。通过组内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处于下游的7号和8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流汇报

(1)教师以抽签的方式选出汇报组。

(2)被抽中小组长在小组长带领下整体汇报。

汇报建议:①一共有几次见面。

②每次见面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③每次见面中,扁鹊的态度是怎样的,蔡桓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合作交流的延续。选取一个小组整体汇报时,小组成员中有的回答问题,有的进行及时补充;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或赞同,或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促成三维目标的统整融合】

3.朗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话,在朗读中体会任务的态度变化。

四、成果展示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两个环节活动的开展,看来大家对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态度的变化已有深刻理解。下面我们要演一演这则寓言故事,看哪个组更生动地重现扁鹊治病。(课件呈现展示建议)

2.小组排练故事

(1)小组长组织选取角色扮演者。

(2)小演员试演,其他成员指导。

3.教师抽签决定有机会上台演出的小组。

4.小组演出。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4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第二个话题是谈“能手”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5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知人知面知心

(一)评头论足话扁蔡

1.揭题。

2.学生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关于扁鹊和蔡桓公的人和事。

3.论扁鹊。

(1)出示学生在自学中对扁鹊的看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对上面三种观点的看法。

(3)研读扁鹊向蔡桓公劝告的句子,学生说说从这三次劝告中读明白了什么?

4.说桓公。

(1)出示学生在自学中对蔡桓公的看法。

(2)根据上面三种观点,说说比较赞同哪一种观点,或者对哪一种观点有补充。

(3)想象写话,入境体验。

①出示扁鹊的三次劝告和蔡桓公的反应。

②小练笔:根据第一次说话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蔡桓公第二次、第三次会怎么说。

③师生、生生角色朗读。

(二)是非功过任评说

问题一:蔡桓公到底傻不傻?

1.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蔡桓公真傻。你觉得他傻吗?

2.学生自由辩论:

3.小结:有人说,蔡桓公之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病,而是因为——

问题二:扁鹊究竟该不该跑?

1.有人说,蔡桓公之死既不是因为他的病,也不是因为他不听劝告,而是因为扁鹊见死不救,管自己悄悄地跑了。你觉得扁鹊究竟该不该跑?

2.学生自由辩论:

二、走出文本:得意得言得法

(一)明其理

1.说说你从蔡桓公身上领悟到了什么。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简介韩非子。

(2)这篇课文改编自《韩非子·喻老》篇。故事的前面有这样一段话: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着重理解“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出示学生课前对本文寓意的理解,说说哪个观点比较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抒其怀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拜见、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等词语。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难点: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重点词句和词语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知道扁鹊吗?(生结合收集的资料介绍扁鹊。

3、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了解课文,分组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扁鹊几次见了蔡桓公?说了什么?结果怎样?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三、深入学文,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扁鹊是神医,从哪些看出来?

2、读后交流出示:

一天,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过了十来天,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十天后: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

(1)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老师相机补充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知道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读读课文,看看蔡桓的表现?读后交流

5、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非三地去劝说?

指导读对话。

6、扁鹊为什么要跑到秦国去了?

7、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

你觉得蔡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是啊,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它,它就会越来越猖狂,从皮肤一直往里面钻,但如果蔡桓公能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亡羊补牢)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8、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课内延伸

1、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2、写后交流

3、总结: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K29。

六、板书:

扁鹊治病

病在皮肤 不相信

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 防微杜渐

肠胃 非常不高兴 听取别人的意见

骨髓 病死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

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生书空)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泡泡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神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敷烫、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板书:蔡桓公

(同学们留意到“蔡”字了吗?我们来写一写。)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比较:肠、烫、汤)

谁来读一读?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评价语:你们很能干,不但读得字正腔圆,还发现了规律。齐读。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

扁鹊——蔡桓公——最后——。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7.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

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a.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对,蔡桓公病情的发展程度和趋势,扁鹊了如指掌。

b.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是的,前三个阶段,尽管蔡桓公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该如何对症治疗,扁鹊却是成竹在胸的,真是医术高明啊!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五、学习最后一节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六、理解寓意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名人,请看,(出示图片)他是谁呢?

2、学生简要回答。

3、师:他的名字不叫扁鹊,古代统称名医为扁鹊,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位名医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他精通各科目医学,创造了中医的望、问、闻、切四大诊法。(出示资料,指名朗读)

4、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扁鹊的故事: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说那里的太子死了已有半天了。扁鹊就向宫里人问了一些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只是昏死而已,便让人前去通报进去说可以把太子救活。当扁鹊来到太子跟前时,用针刺了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又在太子的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竟坐了起来;再让太子服了二十天的汤药,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和常人无异。从此,天下人都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

5、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三、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2、学生按照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3、检测自学要求的第一项任务

(1)词语检测(课件出示:认读、练写)

(2)听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播放课件)

4、汇报自学要求的第二项任务(指名按问题顺序回答,试着概括全文)

四、交流讨论

1、指名提出自己的疑问。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交流解决问题。

3、重点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学习课文。预设: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引导学生找读扁鹊的四次说话,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诚恳、医德高尚)

教师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听扁鹊的话,不相信他呢?他在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勾画出蔡桓公的每次所作所为,体会蔡桓公的(固执、傲慢)

教师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相结合的方式。

(3)看3——6自然段的开头,你发现了什么?(时间开头,加在一起,大约月余,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

(4)将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回应对照读并体会。(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固执,傲慢。)

师小结:面对这样的大王,扁鹊深知,怎么劝也没有用,所以,他赶快跑到秦国去了。

六、交流受到的启示。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结:在错误或者坏事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即时地制止,这叫做防微杜渐。(板书:防微杜渐)同学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定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小事变成大事。

七、拓展延伸

1、案例分析:王大爷熟知扁鹊治病的故事,有一天赶集时,碰到一位摆摊就诊的医生说他有病,需马上治疗。王大爷为了防微杜渐,就听从那个医生的建议,结果花一千多元钱买回了一大包的药。没想到,后来一检查,他根本没什么病,那药也是假的,王大爷后悔莫及。你怎么看待王大爷的防微杜渐呢?(学生汇报)

2、推荐阅读。

师:《扁鹊治病》是根据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翻译而来,对古文有兴趣的同学下来后可以读读原文,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蔡桓公:不听劝告、固执傲慢防微杜渐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à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恐:恐怕,担心。

7、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8、好(hào):喜欢。

9、功:本领。

10、居十日:呆了十天。居:停,过。

11、肌肤:肌肉和皮肤。

12、益:更加。

13、应:理睬。

14、还(xuán)走:转身就走。还(xuán):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15、故:特意。

16、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7、及:达到。

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针灸(jiǔ)。

19、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20、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掌管生死的神。属,管,掌握。

21、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2、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是以:以是,因此。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23、使:让

24、索:寻找。

25、遂:于是、就。

★其他类似内容

1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精选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精选5篇

本文将为您精选五篇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这些方案综合了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

查看剩余 80%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精选5篇

2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参考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参考5篇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的五篇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将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择以及课程设计,旨在...

查看剩余 81%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参考5篇

3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模板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模板5篇

欢迎来到我们的公文网站!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五份精心设计的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模板。这些模板旨在帮助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有...

查看剩余 88%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模板5篇

4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5篇

这是一个针对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的精选合集,包括五篇精彩文章,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规划和实施课堂教学。这些方案涵盖了语...

查看剩余 80%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方案5篇

5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案优质6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案优质6篇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六篇优质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主题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些教案经过精心编写,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

查看剩余 73% 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案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