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案模板6篇(《西湖》教案模板:6篇精华指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6篇关于《西湖》教案模板的内容。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西湖》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无论您是一名教师还是对《西湖》感兴趣的读者,这些教案模板都将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西湖》教案模板6篇(《西湖》教案模板:6篇精华指南)

《西湖》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西湖》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西湖》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杭州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并了解西湖的美;知道张家界的自然风光。知道我国一些著名的文化古迹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能力:培养学生查寻收集,分析处理有关社会信息资料的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教育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西湖的美

教学难点:

合理把握教材,分配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计述:在感受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桂林山水的美丽俊秀之后,我们旅游的最后驿站是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与张家界。

二、新课讲授。

(一)学习西湖的美。

1.教师讲述:西湖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杭州,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这里是“人间天堂”。(板书:人间天堂)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又称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因而使杭州名闻天下,而杭州的.美誉要归功于西湖,它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2.讲述提问:杭州西湖这样美丽闻名,那么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动人而美丽的传说。

①学生完成第108页读一读。

②学生看课文第108页正文第二段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板书:浅海弯演变而成)起动课件。

3.播放录像美丽的西湖风光,学生看录像回答西湖美在哪里?(教师板书:四季皆宜)。

4.教师计述:西湖三面环山,水平如镜,碧波盈盈,春天西湖翠柳,桃花相映,夏天荷叶如浪,荷花飘香,秋天,天水双月,湖水晶莹,冬天,远山银白,水山呼应,这美景使人感叹留恋,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历西湖之后,留下了千古绝诵。

①学生朗读全诗

②学生讨论这诗说明西湖美在哪里?诗词创意之美在哪里?

5.教师讲述:西湖的魅力远不止如此,精致的亭台楼阁,鬼斧神工的石窟造像,繁花似锦的园林艺术,流芳千古的历史遗迹,这些与自然山水的相合,形成美丽的景观,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湖十景,(板书:西湖十景)

此外,西湖边的岳王庙,秋瑾墓等历史古迹,引发游客多种瑕想和感叹,再有西湖水中盛产莲藕、菱、鱼、所产藕粉称西湖藕粉,山中多泉,虎跑泉、龙井泉、玉泉并称西湖三大泉,而“龙井茶叶虎跑水”又称为西湖双绝。

建国后,党和政府又对西湖进行了重修和整治,对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珍品进行了保护,最近又重修了雷峰塔,又增建了新景点,在完善西湖十景的同时,杭州西湖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区而誉满中外。(板书:誉满中外)

(二)自学学习张家界。

三、小结巩固

教师讲述:杭州的西湖和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有28处被子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录,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些旅游胜地将迎接八方游客,表现我们民族的风情与特色。

板书设计:

杭州西湖和张家界

人间天堂

浅海弯演变而成

四季皆宜

西湖十景

誉满中外

《西湖》教案篇4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习,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习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习,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平。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习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教学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点“苏堤春晓”、白堤(断桥残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镶边”。另外还介绍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东升、湖水荡漾、琴声悠扬。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湖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但有个别成员如李柯瑶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再一个不足是:我在板书“近看”这一块时,可以写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写成:“明月、湖水、琴声。”这样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

还有一个不足是学生讨论时,个别组比如:前进组的陈美言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见这个学生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即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所以这一点也是我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西湖》教案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古诗文:

1、论语三则

2、对诗《木兰诗》中部分诗句;《敕勒歌》

3、春景诗(词):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导入语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

三、教学难点:

具体分析描绘西湖的主要景点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二、学习课文,精读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

2、交流优美的句、段,结合课件,采用手势、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入地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等句子,展示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远 山峦 真像 山水画

湖面 犹如 银 镜

(2)第三自然段中:抓住“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明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课件,让学生表演读,小组内合作读,挑战读,并学着来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进一步理解其意境。

板书:近 湖堤 就像 绸带

倒影 仿佛 仙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等句子,出示图画,加以音乐,学生进行欣赏性朗读,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配乐,进一步赏读和背诵本部分。(谁愿意背诵可以随便站起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板书:夜 华灯 宛如 银蛇

琴声 悠扬

3、概括总结;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并进一步板书:是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配乐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业: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家人听;写一段描写家乡的短文。

板书:

6、西 湖(是一颗明珠)

远 山峦 真像 山水画

湖面 犹如 银镜

近 湖堤 就像 绸带

倒影 仿佛 仙境

夜 华灯 宛如 银蛇

琴声 悠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二、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借助课件资料和配乐,为学生创设情景。

三、教学难点:

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然后进行听写。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二、朗读品味

1、学生个别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绿、青、浓、淡”等词语想象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美妙意境。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3、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第三自然段,再欣赏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把西湖景点描绘得逼真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受画面描写之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准确。

4、播放舒缓优雅的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倾听,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解决之后,指导学生反复练读。给学生配上音乐,让学生的声音与画面、音乐融为一体,品味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是如此美妙和迷人。

三、积累内化

引导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让学生反复诵读,渐渐领略“一山浓,一山淡”的美妙,绸带“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神奇,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的朦胧。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受到感染。

四、迁移运用

1、口头造句:

(1)让学生弄清楚这些都是打比方的句子,每一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来比作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导学生用“犹如、像、仿佛、宛如”口头造句,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词来说。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时鼓励下等生大胆发言并及时纠正、评价。

2、开展“词语汇展”活动:老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猜谜语;也可以说一个词的近义词,让学生猜;还可以指着图中景物,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来描绘一下。

《西湖》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

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生问好!练声连音练习模唱练习

2、复习《太湖美》

二、感受西湖

1、在太湖美的歌声中继续我们的天堂之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告别苏州,又将去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四、总结

★其他类似内容

1《北京》教案模板5篇

《北京》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关于《北京》教案模板的内容。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有关北京的知识,包括北京的地理、历史、...

查看剩余 82% 《北京》教案模板5篇

2《恐龙》教案模板5篇

《恐龙》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关于《恐龙》教案模板的内容。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在教授恐龙相关知识时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

查看剩余 71% 《恐龙》教案模板5篇

3《拔萝卜》教案模板5篇

《拔萝卜》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拔萝卜》教案模板5篇。这些教案模板以《拔萝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

查看剩余 71% 《拔萝卜》教案模板5篇

4《水》教案模板5篇

《水》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关于《水》教案模板的内容。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有关水的知识,包括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

查看剩余 82% 《水》教案模板5篇

5《天鹅》教案模板5篇

《天鹅》教案模板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鹅》教案模板5篇,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系列教学设计的参考。这些教案模板涵盖了不同年级和教学目标,旨在帮助教师...

查看剩余 88% 《天鹅》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