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教案美篇5篇(「掩耳盗铃:教你看透美篇的五大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掩耳盗铃教案的美篇。掩耳盗铃教案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经典之作,通过一个愚蠢的行为告诉人们不要掩耳盗铃,不要自欺欺人。这五篇美篇将从不同角度展现掩耳盗铃教案的深刻寓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掩耳盗铃教案美篇5篇(「掩耳盗铃:教你看透美篇的五大技巧」)

掩耳盗铃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掩耳盗铃教案篇2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学习目标: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盗铛偷碰。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呢!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课老师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师读(老师也想读读,愿意给我当评委吗?)

那,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板书:想偷铃铛[掩耳盗铃] 被人发觉)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一次次阅读中,强化了记忆,梳理了条理)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思考:那个盗铃人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作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从阅读的阶段目标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定义是错的,而把所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铃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五、表演明理

1、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大家都是表演明星,让我们在欣赏节目的时候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创设真实情境,进入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其实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

六、深化理解

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台下的观众: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语文课堂的对话,是师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全方位互动共振的过程,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什么,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学生明了寓意,深化文本内涵,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

七、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八、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凸现其个性,建构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掩耳盗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4、讲一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教具准备:铃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课题

1、看图说出成语。(幻灯:出示成语图片)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2、今天我们就学习《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

(板书:掩耳盗铃)(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3、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成语! (师边板书边说)

师:“掩”是左右结构的,“耳”的最后一笔要写的最长;“盗”是上下结构,“铃”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一个令。(令的最后一笔用红笔点。)(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题意。

①“掩”是什么意思?做一做“掩耳”的动作。

②盗 :什么意思?

③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捂住耳朵偷铃铛)

对甲骨文“盗”字的字义进行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以“欠”字为形旁组成的汉字

都和人张口有关。

④写生字“盗”。

师:“盗”字多有意思呀!想不想写好它,观察这个字,怎样能将它写好?

出示“盗”:盗是上下结构的,要写的上宽下窄, 关键笔画是提的起笔在横中线,

撇贴住竖中线。

将“盗”起个字头。(展示)问:他哪写的好?(生评一评)

今后我们在写字时,要看清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后在动笔写。

二、读准字音,初读感知

1、回忆学习寓言的方法。

师:你还记得上一则寓言我们怎么学的吗?(先读懂故事再明白道理)我们怎么做算是读懂故事了?(读准字音、读通文章、了解内容)

师:先自己读读课文,检查课文中的生字、认读字能不能读正确,句子能不能读通顺。

2、完成第一步读准字音,检查生词的读音。

①  出示:“零” “丁零丁零” ;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②出示:“偷、愉”

③出示:“发觉、睡觉”

④出示:“铃铛”“捂住”读读。出示: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

3、完成第二步读通文章。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 完成第三步读懂内容。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

三、读懂寓言 明白道理。

(一)明确对盗铃人的总体印象

师:掩耳盗铃的人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汇报:我觉得掩耳盗铃的人很笨。(笨、可笑、愚蠢……)

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他很可笑、愚蠢?

师:默读课文。你们从哪句话看出他很可笑用直线画出,从哪个词看出的用△标出。

(二)体会盗铃人愚蠢的做法

1、分析偷铃人的想法

出示: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师: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词体会出他笨?他明明知道什么?大家都说一说。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明明知道,还这样去做!

2、情景体验偷铃人的想法

师:偷铃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就会被发现,他还是想去偷铃铛,他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师:老师也带了一个铃铛,用手一碰就会响。(老师先摇一摇铃铛)我们照偷铃人的想法试一试,大家捂上耳朵。(老师再摇铃铛)(学生捂耳朵体验――确实捂住耳朵就听不见铃声了)

师:偷铃人想的有道理呀?他挺聪明的!哪笨呀?

生: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没捂住别人的耳朵,所以被发觉了。

3、分析偷铃人的做法及结果

①生汇报,师出示: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

师: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词体会出他笨?(“自己”变红)

②师: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谁听得见,谁听不见?

出填空:捂住自己的耳朵(      )不能听见,(      )能听见。

③师:他这种行为就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

师:正因为这样,他的手刚碰到铃铛就被发觉了。

接着上句出示: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将刚和就变红)

4、逆向思维  理解道理

①师:看来他确实很笨。那他怎么做就不被发现了,你帮他出出主意,其他同学听听他的主意行不行?(生生之间互相反驳,否定一个个“高招”)

让学生感悟到:只要做坏事就一定会被发现。

师:这就是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你们真有本事,能把这个道理自己悟出来了!

②把这个故事再读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学讲故事,深化理解

1、读熟课文,将寓言故事讲清楚

师:这么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偷铃人的行为很可笑,还让我们懂得了道理,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道理。自己练一练吧!(学生练习讲故事;找一个人讲一讲。)

2、观看动画,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师:为了让你们能讲好,老师将《掩耳盗铃》的原文做成了小动画,原文中讲的是盗钟。看动画时别光看热闹,看看偷钟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什么样!将这些用到你的故事中。(播放动画)

学生再练习讲故事。(一人讲一讲,其他同学评评他哪讲的好)

作业:1、回家将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继续收集寓言故事,为举办寓言故事会、成语比赛做准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

可笑

做坏事就会被发现     愚蠢

掩耳盗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置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 扮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推荐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身的耳朵,但无法把他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身的想法很好,自身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其他类似内容

1《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

《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

《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集结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指导,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这系列文章,读者将深入了解如何在教...

查看剩余 74% 《拔萝卜》教案美篇6篇

2《荷塘月色》教案美篇7篇

《荷塘月色》教案美篇7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荷塘月色》教案美篇7篇。这些教案以《荷塘月色》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课文的理解、语言运用、写作技巧...

查看剩余 90% 《荷塘月色》教案美篇7篇

3《草原》教案美篇6篇

《草原》教案美篇6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草原》教案美篇6篇。《草原》是一部经典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草原的壮丽景色和丰...

查看剩余 84% 《草原》教案美篇6篇

4课文背影教案美篇7篇

课文背影教案美篇7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篇关于《背影》的精彩教案,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而默默付出的故事。通过这些教...

查看剩余 86% 课文背影教案美篇7篇

5预防传染病教案美篇6篇

预防传染病教案美篇6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6篇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教案美篇。这些教案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环境清洁等。通过学习这些教案...

查看剩余 86% 预防传染病教案美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