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美篇5篇(《燃烧生命的半截蜡烛》:5篇教案美文,点燃学生的潜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半截蜡烛》教案美篇5篇。这些教案精心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部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精彩的教案吧!

《半截蜡烛》教案美篇5篇(《燃烧生命的半截蜡烛》:5篇教案美文,点燃学生的潜能)

《半截蜡烛》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妙”。

2.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感知伯诺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4)蜡烛熄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讨论:“似乎”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

(5)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文中的原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感悟,更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从而感受文字运用的恰当、精准。

5.感知大儿子杰克。

(1)可一家人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军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此时,大儿子杰克站了起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2)(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得到这种感受的?

(3)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面。

(4)母亲与儿子的努力都失败了。他们坐待着,他们在等待什么?此时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1)(投影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认为应该突出什么?为什么?“娇声”是否可以去掉?“道过晚安”是否有必要?“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能否改成“我要拿一盏灯上楼睡觉。”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回归整体,深化感知

1.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母 亲 智慧 沉着

二战期间 大儿子 从容 懂事

小女儿 机智 镇定

《半截蜡烛》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前准备课】

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全班交流。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半截蜡烛》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感悟伯诺德一家的勇敢机智;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特别的课文,它是一个剧本。(板书:剧本)关于剧本,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剧本《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问题?(预设:写了半截蜡烛什么事?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建议概括时用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桌互说,指名说。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交流分法及理由。

三、 学习第一部分——藏秘密

1,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预设: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半截蜡烛很重要。)渗透可以以重要事物或主要线索为文章取标题。

2,请画出表示半截蜡烛很重要的句子。

3,交流

(1)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它,懂吗?

从哪些词语读出重要?有感情朗读。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3)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从哪个词体会到蜡烛重要?“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造句。

四、 学习第二部分——护秘密

1,你猜,金属管理可能藏着什么秘密?

2,正是有关国家的生死存亡,伯诺德夫人才想到这个绝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万无一失了吗?(不是)为什么?

3,同学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三个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眼见蜡烛燃起来了,伯诺德一家的心情如何?

4,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一家与敌人展开了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读课文第二部分。

5,总的交流三人计策(换油灯、搬柴、上楼)

6,细读第二部分,思考你最佩服谁?交流,谈三人的聪明之处。

重点(1)杰奎琳 沉着冷静 (动作、神情的掩饰、语言上的恭维、降低防线)

(2)伯诺德夫人 不动声色 (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3)杰克 若无其事

7,分角色朗读三人的语言,关注括号里的动作、神态。

五、 小练笔

1,伯诺德夫人一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守住了秘密,不久后战争胜利了,法国人把德国佬赶出了法国,他们一家是这场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国总统,你会把奖颁给谁?为什么?

2,写颁奖词

4,交流

六、 了解剧本特点

1,浏览课文,思考剧本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2,交流小结

(1)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 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

(3) 以对话为主,同时写出当时环境,人物的神态及动作。

七、作业:准备表演《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半截蜡烛》教案篇5

一、导课

1、出示蜡烛图片:认识蜡烛、烛光、烛台

2、揭题,齐读

3、过渡:蜡烛往往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可是,有时特定的环境下,蜡烛会让人觉得不安,蜡烛的燃烧甚至让人觉得害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剧本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人物台词,感受语言的魅力。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四、课外拓展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3、把《半截蜡烛》的故事说一说

4、自由组合演演。

★其他类似内容

1小学一年级语文《咏鹅》教案美篇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鹅》教案美篇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美篇《咏鹅》。该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这首经典的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查看剩余 76%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鹅》教案美篇5篇

2爱护眼睛主题班会教案美篇5篇

爱护眼睛主题班会教案美篇5篇

爱护眼睛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注的重要话题,特别是在数字时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五篇关于爱护眼睛的主题班会教案,帮助您...

查看剩余 87% 爱护眼睛主题班会教案美篇5篇

3大班用电安全教育教案美篇5篇

大班用电安全教育教案美篇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关于大班用电安全教育教案的精彩文章。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大班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

查看剩余 71% 大班用电安全教育教案美篇5篇

4小班公开课《水果歌》教案美篇5篇

小班公开课《水果歌》教案美篇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班公开课《水果歌》的教案美篇,共收录了5篇精选教案。这些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歌曲教学,帮助幼儿认识各种水...

查看剩余 74% 小班公开课《水果歌》教案美篇5篇

5《捉迷藏》教案美篇5篇

《捉迷藏》教案美篇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捉迷藏》教案美篇5篇。这些教案精心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捉迷藏》这一经典故事。通过这些教案,学生...

查看剩余 70% 《捉迷藏》教案美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