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扫除的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帮助我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迈向成功的道路,心得的总结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简单而清晰的方向,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扫除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得体会帮助我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迈向成功的道路,心得的总结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简单而清晰的方向,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扫除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扫除的心得体会篇1
虽然我走上工作岗位不少年,但做班主任时间并不长。以前我对班主任工作最多只是理论知识,并无实践经验。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我对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自己在班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我谈一下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
前不久,卫生扫除(因为我们班卫生打扫是隔一段时间换一次值日表,为的是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哪项工作都不易,这次是五名女同学拖教室地面)。放学以后,我来检查,一看,当场怒从心起,教室地面脏乎乎一片。我压抑着没有发火,让拖地的同学在拖一遍。话是下去了,可是看着她们却老大不情愿,没涮拖把拿来就拖,更有甚者一只手拿着拖。我强忍着怒火(我的一条准则是不在班内发火,我认为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要过一把自己拖起讲台。卫生委员看不下去,上来帮我。拖完讲台,我让所有同学看着讲台地面,生硬的说了一句话:是可以拖干净的。
第二天,专门拿出我的一节课,我开了一节班会。没有一句批评,带着一种惋惜的口气,结合我班入学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我给同学们讲了做人的态度,讲习惯的养成,讲细节影响成功的道理……并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临近下课,我带有鼓动性的问了一句:今天下午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能不能做好?全班异口同声:能!我知道有效果了。
果然,下午卫生扫除我再去检查的时候,教室内真是变了个样,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更没想到的是有几名同学还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谈了自己的认识。趁热打铁,我给了她们赞许和鼓励,并向全班同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班主任,作为管理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首先,班主任是核心,是引导者,更是组织者。
班主任应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信服、尊敬的“领袖”,万不可与学生对立,成为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不要当众发脾气,起不到好的效果,却会在学生心中造成老师爱发火不亲善的影响,久而久之,难以服众。
其次,班主任管理要公平。
大事公平,小事更要公平。公平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男女同学要公平,成绩差异同学要公平,班委与同学之间要公平。处理问题要就事论事,尽量避免带有个人色彩;不要针对个人,而做出相应处理要统一要求。
再次,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中学生最容易模仿,班主任的一些思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些时候,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时,“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动作就能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处理上述问题时,我没有批评,而是用行动去做,以老师的行为和力量去影响学生的思想。
最后,我要谈的是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不要吝惜你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也会是班主任融入到班级体,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良溶剂。
大扫除的心得体会篇2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大扫除的心得体会篇3
春节快到了,我们全家进行大扫除,妈妈把大扫除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我一看,除了笤帚、拖布、吸尘器外刷马桶的、擦瓷砖的、各种洗涤剂,还真够专业的。随后,我们就开始分工。
首先,由爸爸把室内外用吸尘器吸一遍,然后再由妈妈开始做细致清扫。我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我的`工作,因为我刚放寒假就想好计划了:一定要帮妈妈做家务事的,这下好了,机会终于来了!妈妈让我把她刷好的地方用水冲净,然后再由干净抹布擦干,听到分工后我就开始跃跃欲试了。
分工完毕,我们就开始行动。只见爸爸拿着吸尘器上上下下非常敏捷地吸着室内各个角落,没有多少时间整个屋子就吸干净了。然后妈妈就细致地清扫起来,她先用钢丝球把瓷砖一块儿块儿擦净,然后又用马桶刷把马桶刷干净,眼看着妈妈的工作就要完成了。我这边还是插不上手,我很着急,便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开始干我的活。妈妈笑着说:“我差点儿把你这小人儿给忘了,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你的工作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开始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工作。我先用小盆儿接满了水,把妈妈刷好的地方用水冲净,然后再用干净的抹布擦干。这工作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是很累,妈妈看出我的神情就让我去歇歇,但我看到妈妈辛劳,我还是继续干了下去。用了大半天的工夫终于把家打扫干净了。看着明亮的瓷砖儿,清清亮亮的马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这里也有我的劳动成果。
通过这次劳动,我才真正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我想等到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不仅要对他们说:“新年好”,还要对他们发自肺腑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谢谢爸爸妈妈!
大扫除的心得体会篇4
哈哈,今年的大扫除,我来做”兴奋不已的,我早已准备好了。
准备了一桶清水,先扫了地,再吧地拖得干干净净。再把沙发、桌子上的物品给放在一边,再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把物品摆放整齐。客厅就差不多弄好了。再去扫扫阳台。不过看见强烈的阳光,我就准备把那一堆衣服给清理干净,我扛着那一堆衣服,把它们丢进洗衣机里去,倒了一点洗衣液,在开启按钮。我就可以去打扫阳台了。唉,阳台可真难弄,是从地板开始吧,我扫了扫,再拖了拖。地弄干净了。就去面对,我永远跨不过的坎,擦栏杆。我先准备了一盆清水,在准备了抹布。
我卷了卷手袖,开始擦栏杆了。我擦了又擦,擦了又擦,终于把它擦干净了。满头大汗的,我瘫痪在沙发上,唉,这比做十道数学题还难呢!
“嘀一嘀一嘀…”是洗衣机把衣服洗好了,我这到底擦了多久栏杆啊!满头大汗的,我仿佛在跟时间赛跑,急匆匆的跑去晒衣服。衣服晒好了,阳台、客厅也被我弄干净了,哈哈,就轮到打扫我的房间了。
我先把两个书桌给弄干净吧,书桌弄干净了,就轮到地板了。拖地板和扫地板,可是我的能手,这可难不倒我呢!再把床给整理好。嘿嘿,我的房间被我弄得焕然一新。精疲力尽的'我双脚发麻,真想坐下来睡个觉啊!不过这可不行,还有一大堆大娃娃,等着我手洗呢。我的手碰到了冰凉凉的水,如刺骨般的痛,不过我还是紧咬着牙,忍着痛。终于把那大娃娃给洗干净了。挨了水的大娃娃,可真重啊!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大娃娃扛到阳台里去晒。不行不行,我必须坐一下。可是一坐下去,我坐的不安啊!因为我家是复式楼,我才整理好第一层,还有第二层等着我去整理呢!看着我老爸舒舒服服的睡在床上看手机。我即心累,又心疼。唉,我太难了。
想不到大扫除这么难啊!真不知道以前父母是怎样熬过大扫除的一天呢?大扫除的时候,父母也很累吧!
大扫除的心得体会篇5
办公室的小文员,并没有去参加那次大扫除,他的直接领导让他凭想象来写一篇文章,而且还要如临其境、生动形象。这个情节也是很多现实的映射,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不去一线、不去现场,能写出接地气、真实感、画面感强的东西吗?答案是不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试想一下,连新闻现场都不去的记者,能写出真实可靠的新闻吗?这样的新闻能让读者放心吗?有时候,即使到了现场,都不一定能写出真实可感的文章,更别说连去都没去的。
真实同样也是调研报告的前提和基础。调研报告比新闻要难写的多,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调研报告最基本的还是真实,写得东西必须真实可靠才行。如果只是电话里听别人讲的、书面上看别人的汇报、网络上参考同类话题,甚至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样的调研没有丝毫价值,因为它的前提已经被否定了。
除了真实之外,调研报告更重要的是深刻、切中要害,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还要能看到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困难。这里面需要总领全局的思维,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也需要破除桎梏的创新思维。好的新闻是有影响力的,可能会吸引一批游客,也可能吸引一笔外资;好的调研报告是有战斗力的,可能会扫清一个地区发展的顾虑,也可能会推动一个产业提档升级。
有人看出,《大扫除》这个小品中,有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批评。比如拍领导马屁,比如在领导面前坐凳子要坐三分之一等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没什么新鲜的。新华社发表的《连续四年!春晚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像》中提到,“喊口号、装样子、下表面功夫、做官样文章......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恶痛绝。”
画像不是不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是从上到下发文件,以形式主义来纠正形式主义?还是空喊口号,那官僚主义来约束官僚主义?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个度的问题。一个事物没有形式行不行,不行;形式太过行不行,也不行,那就是形式主义了。领导需不需要被尊重、需不需要有威严,需要,没有威严就没有号召力;如果威严过头了,不管是别人给抬过头的,还是环境使然,或者自己没有把控好自己,都会成为官僚主义。
有些身上带有官僚主义气息的官,也许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官威。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再聪明有自制力的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被别人的赞美、支持、肯定当中,久而久之也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所以,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受制度约束,就能造福人民;脱离制度的约束,就是洪水猛兽。
自爆问题,自我揭丑、揭短,并不是坏事。知道自己错在哪,就为停止犯错提供了前提;知道自己落后在哪里,就为下一步找出路打下了基础。比如《问政》类栏目,从狭隘的角度看,是媒体找茬,给被调查的单位增加了工作量,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及时发现、找出问题,会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起码会全力终止当下的错误,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
小品《大扫除》中有两个字,我觉得说的很恰当,“格局”。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应该全面考虑、通盘规划,多为别人想一想,多为将来想一想,不能光想着自己。有些东西我们现在“虽不能至”,但也应该“心向往之”,这是理想,也是一种精神动力。
人活着,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别人的一两句否定的话,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件事、实现一个目标,如果怕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又担心别人的冷嘲热讽,那就干脆不要做了。如此前排狼后怕虎、畏首畏尾,即使行动了,也将半途而废、一事无成。